專利名稱:用于紡紗機的牽伸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紡紗機的牽伸裝置。
背景技術:
在各種實施例中公知與紡紗機(例如環(huán)錠紡紗機或氣流紡紗機)結合在一起的牽伸裝置。這里,牽伸裝置例如在它們的輥對數(shù)量、它們的擺動支架的結構設計或它們的下輥結構等方面是不同的,有時還相差較大。
具體地,例如與環(huán)錠紡紗機結合在一起的具有沿機器長度的下輥的牽伸裝置非常普遍。這些沿機器長度的下輥通常由布置在紡織機的驅動架中的機器端部處的大功率牽伸裝置電機驅動,該大功率牽伸裝置電機通過插設的減速齒輪確保喂入輥、中間輥以及下抽出輥以不同速度轉動,并在處理中牽引出現(xiàn)的纖維帶。
然而,這種沿機器長度的下輥具有一系列缺點。通常不僅支承保持這些長的下輥相當困難,而且改變牽伸裝置的牽引狀況通常也需要相當多的費用。這種長的下輥在紡紗操作期間還承受較大的扭轉應力,并趨于發(fā)生扭曲,這對所調節(jié)的牽引質量具有非常消極的影響。
因為在這些下輥中,牽引帶(其優(yōu)選地布置在下中間輥的區(qū)域中,并承受相對大的磨損)的組裝或更換十分昂貴,所以在過去已經提出了關于如何更換或改裝這種長的下輥而不出現(xiàn)上述缺點的各種方案。
為了避免在長的下輥中出現(xiàn)高扭轉應力,例如在DE 100 40 420 A1中提出了由多個相應的小功率電機驅動這些沿機器長度的下輥中的各個下輥,或者將下輥分成多個可單獨驅動的下輥部分。根據在DE 100 40 420A1中所示的實施例,在沿機器長度的下輥的整個長度上分布布置例如兩個或三個一起驅動下輥的電機。在分開下輥的情況下,為每個單個下輥部分設置單個單獨的驅動器。
盡管在DE 100 40 420 A1中描述的裝置成功地將下輥中的扭轉應力保持在合理限度內,尤其是在非常長的環(huán)錠紡紗機的情況下,然而,通過這些裝置不能消除這種下輥的其它缺點,尤其是關于在安裝期間或在改變布置在下中間輥的區(qū)域中的牽引帶時的組裝費用。
在DE 39 41 823 C1中描述了一種環(huán)錠紡紗機,該環(huán)錠紡紗機在所有情況下均具有大量由單個電機驅動的相對較短的下輥部分,而不是沿機器長度的下輥,這些相對較短的下輥與相應的上輥一起形成牽伸裝置。這里,下輥部分被構造成外部轉子驅動器。換言之,支承軸被固定成可轉動地接合在環(huán)錠紡紗機的機架的兩個頰板之間,并承載外部轉子驅動器的定子。驅動器的電機布置在可轉動的中空輥內,該中空輥也通過支承軸上的相應支承點而被支承。在下輥部分的紡紗操作期間通過摩擦接合而被帶動的相關上輥靠在該中空輥上,該中空輥分別形成用于彼此相鄰布置的多個紡紗站牽伸裝置的下輥部分。
然而,DE 39 41 823 A1不包括任何關于如何在環(huán)錠紡紗機的頰板中形成支承點的詳細表述。換言之,在該專利中任何地方都沒有描述例如將該支承軸是布置成靜止的還是可更換的。
從DE 39 32 614 A1中還公知用于紡紗機的牽伸裝置,該牽伸裝置分別具有可由單個電機驅動的下輥部分。
在這些公知的牽伸裝置中,下輥部分的各個驅動器連接到控制裝置上,該控制裝置可通過相應的變換器調節(jié)驅動器的速度,從而調節(jié)牽伸裝置的牽引。這里,下輥部分通過電機軸而直接連接到其中一個驅動器上,或通過驅動帶分別連接到其中一個驅動器上。
在DE 39 32 614 A1中也沒有表示或描述如何呈現(xiàn)支承裝置以將下輥驅動器布置在紡織機的機架內,以便例如改變牽引帶,這些下輥驅動器通過它們的電機軸而直接連接到下輥部分上從而可容易地被更換。在該專利中,只借助于下輥部分通過驅動帶連接到驅動器上的實施例描述了支承裝置。在該情況下,下輥部分以及驅動器都通過專用支承部件可移位地安裝在縱向引導件中,從而如果必要可調節(jié)和改變輥部分之間的間隔。為了拆卸下輥部分和/或驅動器,首先必須費力地將各個縱向引導件彼此擰松。
發(fā)明內容
從上述類型的牽伸裝置出發(fā),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牽伸裝置,該牽伸裝置被構造成輥部分的下輥非常易于接近,并且在必要時可容易地拆卸,尤其可容易地更換牽引帶。
根據本發(fā)明,該目的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牽伸裝置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有利實施例是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根據本發(fā)明的牽伸裝置的優(yōu)點具體在于,在打開擺動支架之后,可立即毫無問題地沿擺動支架的方向將下輥驅動器(包括相關的輥部分)從它們的支承裝置中移除。換言之,組裝或拆卸單個電機驅動的下輥部分不需要任何工具等。在將下輥部分拆下的情況下,可自由接近優(yōu)選布置在下中間輥的下輥部分的區(qū)域中的牽引帶,并且如果必要可無任何問題地快速更換牽引帶。
在有利實施例中,用于下輥驅動器的支承裝置設置成具有容納槽,并且該支承裝置可例如通過螺栓固定到框架上,該框架又緊固到氣流紡紗機的機架上(權利要求2)。換言之,在紡紗操作期間,下輥驅動器以及相關的下輥部分在它們的工作位置中精確對準,并因此而通過閉合的擺動支架可靠地固定在支承裝置的容納槽中。通過打開擺動支架,可釋放下輥驅動器,從而可容易地將下輥驅動器和與它們的相關下輥部分一起提升到支承裝置外。因此,下輥部分的安裝沒有任何問題。下輥驅動器簡單地從上面安裝到打開的支承裝置中,并在處理中立即正確地對準。
如權利要求3所述,在有利實施例中,將支承裝置的容納槽的內部尺寸設置成與下輥驅動器的外輪廓相匹配。在這樣構成的支承裝置中,下支承驅動器、以及由此下輥部分在打開擺動支架時或在擺動支架關閉時的紡紗處理期間,都能牢固而可靠地定位。
如權利要求4所述,有利地,至少下中間輥是多部件的。換言之,至少下中間輥包括兩個下輥部分,這兩個下輥部分又連接成轉動地接合在下輥驅動器上,并可相對于彼此轉動。這樣,一方面確保如果必要可毫無問題地分開下中間輥,從而能夠容易地更換牽引帶。下輥部分相對于彼此的相對運動也允許單獨驅動所述牽伸裝置的兩側。換言之,在紗線斷裂(其中牽伸裝置的一側停止)時,牽伸裝置的另一側可保持運行。
在優(yōu)選實施例中,下喂入輥的下輥部分的驅動器以及下中間輥的下輥部分的驅動器被構造為步進電機(權利要求5)。這種步進電機是成熟且可批量經濟地生產的部件,還可相對容易地控制這些步進電機,例如容易地控制它們的速度。換言之,通過相應的、相對簡單的控制裝置,可通過下喂入輥和下中間輥的速度精確地調節(jié)牽伸裝置的期望牽引,并且如有必要還可進行校正,而不會有任何較大的費用。
根據權利要求6和7,下輥部分在它們的自由端的區(qū)域中分別具有支承柱,該支承柱在下輥部分的安裝狀態(tài)下伸入到軸承座套中。該軸承座套配備有滾柱軸承,軸承柱支承在該滾柱軸承上。這種結構一方面允許必要(例如更換牽引帶)時容易地拆開下輥部分,另一方面確保下輥部分在紡紗操作期間不會由于上輥(其安裝在擺動支架中,并作用在下輥部分上)而傾斜。
以下將借助附圖中示出的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在附圖中圖1示意性地表示氣流紡紗機的前視圖,該氣流紡紗機配備有根據本發(fā)明構成的牽伸裝置;圖2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牽伸裝置的側視圖,下輥驅動器通過關閉的擺動支架而固定在支承裝置中;圖3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牽伸裝置的平面圖,沒有示出擺動支架;圖4表示用于容納下輥驅動器的支承裝置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示意性地表示根據本發(fā)明的與氣流紡紗機1結合在一起的牽伸裝置4。這種紡織機通常具有彼此相鄰串連布置的大量工作站2以及位于氣流紡紗機1的至少一個端部處的所謂端架13。如所公知,這種氣流紡紗機1的每個工作站或紡紗站2都具有纖維帶源(例如紡紗筒3)、牽伸裝置4、氣流紡紗機構5、退紗裝置6、清紗器7以及紗線橫動裝置8。紗線橫動裝置8確保在氣流紡紗機構5中產生的紗線以交叉層的方式卷繞到卷繞筒9上。如傳統(tǒng)的那樣,交叉卷繞筒子9保持在筒子架(未示出)上,并通過筒子驅動器(也沒有示出)而轉動。亦如圖1中所示,由自動運行的服務運輸裝置(traveller)10對氣流紡紗機1的紡紗站2進行供應,在導軌11、12上被引導的該服務運輸裝置10可沿紡紗站2運動。
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fā)明的牽伸裝置4通常具有一對喂入輥20、一對中間輥21和一對抽出輥23,其中這些成對的輥分別包括可驅動的下輥20A、21A、23A以及保持在擺動支架17中的上輥20B、21B、23B。該擺動支架17緊固成可在支承桿30上進行有限程度的運動,并可通過桿29而定位在三個可能的位置a)“加載”、b)“卸載”以及c)“折疊”。
如具體從圖3可看到的,下輥20A、21A、23A又分別由下輥部分20Al、20Ar;21Al、21Ar;23Al、23Ar構成,它們可分別通過下輥驅動器14或28而轉動。在本示例中,下輥部分20Al、20Ar;21Al、21Ar;23Al、23Ar通過電源和信號線22連接并從而轉動地接合到下輥驅動器14或18的電機軸(這些驅動器又連接到未示出的電源上),并連接到控制裝置(也未示出)上。下輥部分20Al、20Ar;21Al、21Ar;23Al、23Ar除了結構工作面16之外,還分別在它們的自由端區(qū)域中具有支承柱25。在下輥部分的安裝狀態(tài)下,這些支承柱25在軸承座套24中被引導,所述軸承座套24具有滾柱軸承26(優(yōu)選為滾針軸承)。牽引帶27如傳統(tǒng)技術中的那樣在偏轉導軌31上被引導,并且還布置在下中間輥21的下輥部分21Al、21Ar的區(qū)域中。
下輥驅動器14或28布置成可容易地在支承裝置15中更換,該支承裝置15通過螺栓32緊固在框架18上,該框架18又緊固到氣流紡紗機1的機架上。
在圖4中立體地示出的支承裝置15具有向上開口的容納部19,該容納部19具有橫向的限定壁33。支承裝置15的開口容納部19的內部尺寸相對于下輥驅動器14、28的輪廓設計成使得下輥驅動器14、28在其定位在支承裝置15后精確地位于它們的工作位置,并能夠通過關閉擺動支架17而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紡紗機的牽伸裝置,該牽伸裝置包括至少一對喂入輥、一對中間輥以及一對抽出輥,其中所述牽伸裝置的下輥被構造成輥部分,這些輥部分通過單個電機驅動器而轉動,并且上輥安裝在擺動支架中,所述牽伸裝置的特征在于,至少所述對中間輥(21)的下輥驅動器(14)與它們的在支承裝置(15)中的下輥(21A)布置在一起,從而使得在打開容納相關上輥(21B)的擺動支架(17)后,能夠容易地將它們從其支承裝置(15)中沿所述擺動支架(17)的方向移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裝置(15)具有容納槽(19),并且通過螺栓(20)固定在框架(18)上,該框架(18)又緊固到氣流紡紗機(1)的機架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納槽(19)的內部尺寸與所述下輥驅動器(14、28)的外輪廓相匹配。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下中間輥(21A)是多部件的,其中所述下輥部分(21Al、21Ar)可相對于彼此轉動。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輥驅動器(14)被構造成步進電機。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輥部分(21Al、21Ar)在它們的自由端的區(qū)域中分別具有支承柱(25),該支承柱(25)在所述下輥部分的安裝狀態(tài)下在軸承座套(24)中被引導。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牽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套(24)配備有滾柱軸承(26),以便可自由轉動地安裝所述下輥部分(21Al、21Ar)。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紡紗機的牽伸裝置,該牽伸裝置包括至少一對喂入輥、一對中間輥以及一對抽出輥,其中所述牽伸裝置的下輥被構造成輥部分,這些輥部分通過單個電機驅動器而轉動,并且上輥安裝在擺動支架中。根據本發(fā)明,至少所述對中間輥(21)的下輥驅動器(14)被設置成與它們的在支承裝置(15)中的下輥(21A)布置在一起,從而使得在打開容納相關上輥(21B)的擺動支架(17)后,能夠容易地將它們從其支承裝置(15)中沿所述擺動支架(17)的方向移除。
文檔編號D01H5/22GK1920137SQ20061011505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赫爾穆特·福伊爾洛, 克里斯托夫·哈澤, 托馬斯·魏德 申請人:索若兩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