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帶面線盒的縫紉機與面線盒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07083閱讀:49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面線盒的縫紉機與面線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帶面線盒的縫紉機,而此面線盒可自由裝卸地安裝于此縫紉機臂部的盒安裝部中。
背景技術
在常規(guī)的縫紉機中,于臂部內設有由主軸驅動的挑線桿機構與針桿驅動機構,挑線桿從臂頭部的縱縫部分地突出,作上下往復驅動。在臂部的上端側設有線軸安裝部,而在臂部的前表面一側設置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線張力彈簧,在此線張力調節(jié)器附近設有線張力調節(jié)器的調節(jié)控制盤。針桿向臂頭部的下方突出,在針桿下端安裝著針,用來壓住縫制對象布料的壓腳和支承此壓腳的壓桿,可以借助升降桿于壓住布料的下降位置和退向上方的退避位置間變換。
在停止縫制以更換面線的線軸時,壓腳位于退避位置,同時線張力調節(jié)器處于松弛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更換線軸,將從此線軸送出的面線經(jīng)過許多導線器導向線張力調節(jié)器,將線掛在松弛狀態(tài)下的一對線張力盤之間和線張力彈簧以及挑紗桿的掛線部上,然后以此面線的端部通過針眼。這樣,在更換面線的線軸時,進行對線張力調節(jié)器、線張力彈簧與挑線桿的掛線部的掛線,而且進行對針眼的穿線。
為此,美國專利No.3749039公開了將面線盒構成為可相對臂部裝卸,可簡單進行掛線的技術。在這種縫紉機的臂部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設有盒安裝部,形成可從上方將面線盒拆裝于此盒安裝部上。上述盒安裝部形成于挑線桿機構的挑線桿作上下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空間的右側,而挑線桿的前端側部分則突入此盒安裝部的左端部中進行上下往復的移動。
此美國專利No.3749039中所述的面線盒具有在前視圖中大致呈梯形的盒箱,此盒箱由箱體與可開蓋組成。在此盒箱內的上部的線軸收容部中使線軸以其中心的軸線處于水平位置而收容于其中,線軸的面線朝右方大致水平地輸送出預定的長度。在盒箱中央的下部形成了用于突入線張力調節(jié)器的第一缺口部,而在盒箱左端的下部形成用于導入挑線桿的第二缺口部。
設有對線軸輸送的面線進行導引的五個導線器。第一導線器設于盒的右端的上部,第二、三導線器設于夾持第一缺口的位置,第四、五導線器則設于夾持第二缺口部的位置。第一導線器中設有第一阻力施加部,它在面線盒未安裝于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給面線施加阻力,而在面線盒安裝后則松釋開。第五導線器內設有第二阻力施加部,它在盒的未安裝狀態(tài)給面線施加阻力而在盒安裝后松釋開。此第二阻力施加部比第一阻力施加部施加更強的阻力。
在設于臂部中的盒安裝部的左端部分中設有導線件,它在安裝面線盒時導引面線到挑線桿的掛線部中。這種導線件是由左右一對的臂板與腹板一體形成的,在這對臂板的后端形成有導引面線的導向面,在這些臂板之上則形成了與挑線桿的掛線部相對應的缺口部。此外,在面線盒與盒安裝部上設有機構,此機構在面線盒安裝時使線張力調節(jié)器的一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處于松釋開狀態(tài),而在面線盒安裝完后則閉合這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
在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時,首先由手動轉動主軸將挑線桿移動到最下位置。然后在將面線盒從上方安裝到盒安裝部中時,由導線件導引面線的同時使面線下降,第二、三導線器間的面線自動地掛到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線張力彈簧上,第四、五導線器之間的面線為導線件的導向面導引,自動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上,當面線盒成為安裝完的狀態(tài)時,第一、第二阻力施加部成為松釋開的狀態(tài),在之后的縫制中從線軸上輸送出面線。
另一方面,在特開昭55-81693公報中提出了縫紉機的盒式穿線裝置。在這種盒式穿線裝置中設有臂部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設于此移動區(qū)域右側區(qū)域中的盒安裝部以及用于開關此盒安裝部的蓋體,且相對于此蓋體裝卸此面線盒。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挑線彈簧從此盒安裝部中突出,盒安裝部的左端部具有挑線桿的移動空間。
面線盒具有繞線體收容部和一對腳部等,使從繞線體中心輸送出的面線在這對腳部之間延伸而形成自由跨距線。通過使蓋體向前方轉過90°打開而于此蓋體上設置面線盒后關閉蓋體。在使挑線桿處于最下位置而進行關閉蓋體的關閉動作之際,面線盒的自由跨距線就被自動地掛到線張力調節(jié)器和挑線彈簧上。然后,當挑線桿上升時,面線自動地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上。此外,在關閉上述蓋體的狀態(tài)下,繞線的中心軸線面向水平方向及前后方向。
另一方面,特開平7-24173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面線筒,該筒拆裝可能地安裝于縫紉機的臂頭部的左側面的筒安裝部中,此面線筒在殼體內保持著線軸,在殼體壁部上形成使挑線桿的掛線部突入的狹縫,在殼體內設有支持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中的面線的筒桿,將筒與挑線桿的掛線部的上下方向位置無關地安裝到筒安裝部中,從而能將線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中。

發(fā)明內容
上述美國專利No.3749039中所公開的這種面線盒,安裝在形成于縫紉機的臂部左右方向大致中央處的前表面部上的盒安裝部內。在此面線盒中,線軸以橫向姿勢收容于面線盒內,從線軸上將面線朝右方輸送出預定的長度,由于經(jīng)過第一~第五導線器導向外部,面線盒的橫寬變得非常之大,使面線盒成為大型件。同樣,形成于縫紉機的臂部中的盒安裝部也大型化,給臂部的設計增加了許多約束。
而且,在由手動使主軸旋轉將挑線桿的掛線部保持于最下位置(線松弛位置)的狀態(tài)下,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由于在已經(jīng)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使第一與第二施加阻力部松弛,于是當縫制開始挑線桿移動到最上位置(線張緊位置)時,不限于從線軸引出面線,而有可能拉動針眼中的面線致其脫離開針眼。
通常,在縫紉機停機時是使針桿停止于最上位置,此時的挑線桿也位于該最上位置附近的線張緊過程中的位置,但在上述美國專利中,于安裝面線盒時需由手動操作將挑線桿切換到最下位置,這種操作較為繁瑣。
在縫紉機的臂部的內部之中,于臂頭部的附近部分中設有與主軸連接的針桿曲柄與挑線桿曲柄,而于其左側附近則有挑線桿進行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空間。上述曲柄類部件的回轉半徑大,要占用較大的空間。
在上述美國專利No.3749039所述的縫紉機中,為使在挑線桿運動空間及其右側空間中不與前述曲柄類部件干擾而形成盒安裝部,使盒安裝部朝前方(眼前的一側)伸出,結果使得臂部的前后方向寬度變大而形成大型化。
本發(fā)明提供能使面線盒和盒安裝部小型化,操作性能優(yōu)越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與面線盒。
本發(fā)明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例如是將收納有線軸的面線盒可裝卸地安裝于臂部中的帶有面線盒的縫紉機,此縫紉機包括設于挑線桿的掛線部作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附近可裝卸地安裝上述面線盒的盒安裝部,此面線盒具有盒箱和保持設于此盒箱內的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且,使保持于上述線軸保持部中的線軸的中心軸線方向和由此線軸的線輸出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與挑線桿的掛線部的往復移動方向大致平行地安裝到上述盒安裝部中。
取上述結構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能夠成為使面線盒的左右方向即與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寬度小,從而能謀求面線盒和盒安裝部的小型化。一般,在縫紉機中,與縫針穿過縫制件的方向上所延展的空間相比,在與縫針往復移動方向相交的方向即與挑線桿掛線部往復移動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延展的空間,對縫紉機的設置空間會有更大的影響。因此,構成為使與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方向相交方向上的寬度減小了的面線盒與盒安裝部,可大大有助于縫紉機的小型化。
盒安裝部雖設在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附近,但由于縮小了面線盒的左右方向的寬度而進行了小型化,所以也可在壁部中挑線桿移動區(qū)域的左側部分,即于對應于臂部前端的部分中形成盒安裝。
再有,例如相對于上述結構,還可以將盒安裝部形成為從上方裝卸面線盒,而且還能形成在裝卸面線盒之際將面線盒按直線狀導引的槽狀導向部。
通過上述結構,在安裝面線盒之際,由于將其從上方插入盒安裝部內并使其直線式的下移即可,因而可以由簡單的操作來安裝面線盒。
由于在卸下面線盒之際將面線盒直線地移向上方即可,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取下面線盒。
此外,本發(fā)明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例如是在將收納有線軸的面線盒可裝卸地安裝于臂部中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中,此縫紉機包括設于上述臂部的前端部分的前表面部上的可裝卸地安裝上述面線盒的盒安裝部;在上述臂部中,于上述盒安裝部附近且更靠近基部一側的部位中所設的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以及于上述盒安裝部的下端側部位中突出設置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上述面線盒具有盒箱,而在上述盒箱中形成有將上述線軸使其中心軸線取垂直形式保持的線軸保持部、將此線軸輸送出的線提供給上述盒箱之外的線出口、將從上述線軸輸送出的線導引到上述線出口的線路徑、用于將挑線桿的掛線部突入到盒箱內的狹縫、以及用于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突入盒箱內的缺口部。
在取上述結構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中,由于面線盒具有在盒箱內保持軸線為垂直的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于是面線盒的左右方向寬度減小,能謀求盒安裝部的小型化。
在臂部中盒安裝部的右端側部分亦即更接近底部的這一側上,設有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因而壁部內的回轉半徑大的針桿曲柄與挑線桿曲柄都設置在此壁部前端部分的左側,即在更接近底部的這一側上。于是,通過將盒安裝部設于上述臂前端部的前表面部中,盒安裝部就能設于挑線桿移動區(qū)的左側,亦即臂部內較接近針桿曲柄與挑線桿曲柄所在位置處的臂部的前端側,即能夠在不與它們干涉的部位形成盒安裝部。
因此在臂部中,盒安裝部和安裝于其中的面線盒能夠設置到臂部的前側(眼前的這側),也即不會朝用戶操作側伸出。因此,即使是帶面線盒,也能不使縫紉機的尺寸加大。
在將挑線桿保持于緊線側位置且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松釋開的狀態(tài)下,能夠一邊安裝面線盒一邊把面線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和線張力調節(jié)盤中。在這種結構下,能夠伴隨面線盒的安裝操作將面線容易地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盤以及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上,所以可提高操作性能。
而且,還可以構成為,例如線張力調節(jié)器具有線張力調節(jié)盤和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與將上述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將面線盒的面線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線張力調節(jié)盤和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上。
在上述結構下,由于能與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將面線盒的面線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和線紗張力調節(jié)盤以及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上,因而可以大大簡化掛線作業(yè)并能通過更換面線盒而提高更換面線的效率。
此外,例如線路徑可以構成為從線軸保持部的線軸將面線輸送到上方而后導引到盒箱的線出口,而在上述面線盒中于線路徑的上游部中設有對面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一夾持部,于盒箱的線出口附近設有給面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二夾持部,上述第一夾持部不論是在將面線盒安裝還是未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都對面線施加通過阻力而讓此面線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之間張緊。
在取上述結構時,由于構成了從線軸保持部的線軸將面線輸送到上方后再導向盒箱的線出口的線路徑,故可根據(jù)必要沿盒箱內的側邊部或下端部導引面線。由于設有第一、第二夾持部給面線施加通過阻力,在面線盒的裝卸中面線不會隨便送出,在一邊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一邊對挑線桿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進行掛線之際,能從線軸上將面線可靠地送出。
但在上述情形下最好將第二夾持部設定為比第一夾持部施加更強的通過阻力,且最好于面線盒安裝完后將第二夾持部松釋開。
而且,由于第一夾持部不論是在面線盒未安裝還是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都給面線施加通過阻力而在線張力調節(jié)器之間使面線張緊,就可防止產生面線捻線引起的扭絞和斷線等。
此外,例如也可構成為在將面線盒完全安裝到盒安裝部中之前的狀態(tài)下,使第二夾持部給予的通過阻力大于第一夾持部施加的通過阻力。
在上述結構下,在把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之際,就能可靠地從線軸輸送出面線,適合于對挑線桿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進行掛線操作。
又例如,也可構成為在面線盒的盒箱中設置用于識別收容于其內部的線軸的線顏色的顏色識別裝置。
在具有上述結構的情形下,在通過更換面線盒而更換面線時,由于能夠通過面線盒中所設的顏色識別裝置來識別線軸的線顏色,就可簡便地了解到面線的顏色而改進操作性能。
又例如可在與保持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中的上述線軸的下端貼靠的部分上,形成比上述線軸的外周面更朝徑向內側凹陷的凹部。
根據(jù)上述結構,當從面線盒的線軸保持部取下線軸之際,由于能以手指放到上述凹部中而能簡便地取下線軸,故可提高操作性能。
又例如也可在上述面線盒的盒箱的外表面部上設置能暫時保持向面線盒的外部延伸的面線的線端側部分的線保持部。
在上述結構下,當從盒安裝部取下面線盒時,可將延伸到盒外的面線卷附到盒箱的外表面上,把此面線的線端側部分暫時保持于該線保持部上。
此外,本發(fā)明的面線盒例如是在可裝卸地安裝于縫紉機的臂部中的面線盒中,具有盒箱、線軸、設于此盒箱內且將線軸保持于盒箱內的線軸保持部以及將從此線軸輸出的線導引到線出口的線路徑,且將此線軸或此線路徑設置成,在將此面線盒安裝到縫紉機中時,使保持于上述線軸保持部中的線軸的軸心方向與從此線軸的線輸出方向的至少一個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排線桿的掛線部的往復移動方向。
取這樣結構的面線盒也可構成為減小其左右方向也即與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的寬度,所以不僅能使此面線盒本身小型化,也能顯著地有助于安裝這種面線盒的縫紉機的小型化。
再有,也可構成面線盒使其具有本發(fā)明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的例子中的與面線盒有關的特征。
當已使面線盒構成為具有這種特征時,就能使面線盒本身容易操作,且可以提高這種面線盒安裝到縫紉機中時的操作性能。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形式的電子控制式縫紉機與面線盒的正視圖。
圖2是面線盒卸下狀態(tài)的縫紉機的平面圖。
圖3是示明盒安裝部附近內部結構的縱剖面圖。
圖4是示明盒安裝部附近內部結構等的平面剖面圖。
圖5是針桿升降機構與自動穿線機構等的正視圖。
圖6是示明緊鄰穿線前狀態(tài)的與圖5相當?shù)膱D。
圖7是示明針桿與止動器關系的與圖5相當?shù)膱D。
圖8是說明針桿的合適高度范圍的與圖5相當?shù)膱D。
圖9A是示明緊鄰由穿線鉤進行穿線前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9B是示明緊鄰穿線后狀態(tài)的透視圖,圖9C是示明穿線后穿線鉤上升狀態(tài)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圖。
圖10是穿線滑塊件致動機構與面線盒等的縱剖側視圖。
圖11是示明挑線桿機構與盒安裝部主要部分的縱剖側視圖。
圖12是示明挑線桿的掛線部的移動范圍的主要部分的縱剖側視圖。
圖13是示明對掛線部的可掛線范圍的與圖12相當?shù)膱D。
圖14是面線盒(緊鄰安裝前狀態(tài))與盒安裝部的正視圖。
圖15是面線盒(安裝進程中狀態(tài))與盒安裝部的正視圖。
圖16是面線盒(安裝進程中狀態(tài))與盒安裝部等的縱剖側視圖。
圖17是面線盒(緊鄰安裝完之前狀態(tài))與臂頭部的正視圖。
圖18是第二夾持部與凸輪的部分放大剖面圖。
圖19是面線盒(安裝完狀態(tài))與臂頭部的正視圖。
圖20是示明第二夾持部(打開狀態(tài))與凸輪的同圖18相當?shù)膱D。
圖21是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面線盒的橫剖面圖。
圖22是面線盒(安裝完狀態(tài))與盒安裝部等的縱剖側視圖。
圖23是面線盒(可開蓋打開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24是面線盒的縱剖側視圖。
圖25是面線盒的平面圖。
圖26是面線盒的底視圖。
圖27是示明線路徑下游部分的面線盒經(jīng)部分切除的橫剖平面圖。
圖28是盒主體與線軸(安裝前狀態(tài))的縱剖側視圖。
圖29是盒主體與線軸(安裝后狀態(tài))的縱剖側視圖。
圖30是面線盒(可開蓋打開狀態(tài))的正視圖。
圖31是面線盒(可開蓋打開狀態(tài))的底視圖。
圖32是示明第一導向部的盒主體的平面圖。
圖33是示明第二、三導向部與第二夾持部的面線盒的底視圖。
圖34是示明第二、三導向部與第二夾持部的盒主體的橫剖圖。
圖35是說明線保持程序的面線盒的正視圖。
圖36是說明線保持部的面線盒的側視圖。
圖37示明壓腳升降桿、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連動機構等的正視圖。
圖38示明壓腳升降桿、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連動機構等的側視圖。
圖39示明壓腳升降桿、線張力調節(jié)器與連動機構等的平面圖。
圖40是示明面線盒安裝時的狀態(tài)的與圖37相當?shù)膱D。
圖41是示明面線盒安裝時的狀態(tài)的與圖38相當?shù)膱D。
圖42是示明面線盒安裝中狀態(tài)的與圖39相當?shù)膱D。
圖43是示明面線盒安裝完狀態(tài)的與圖39相當?shù)膱D。
圖44是示明面線盒安裝完狀態(tài)的與圖37相當?shù)膱D。
圖45是示明面線盒安裝完狀態(tài)的與圖38相當?shù)膱D。
具體實施形式下面參考

本發(fā)明的實施形式。本發(fā)明的電子控制縫紉機構成為可使收容線軸的面線盒能安裝到臂頭部的盒安裝部中,以及可與安裝此面線盒2時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對挑線桿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進行掛線的同時使線通過針的針眼。
首先按順序說明縫紉機1的基本結構以及穿線機構10,然后依序說明面線盒2、盒安裝部3、挑線桿機構8、穿線用傳送機構115、用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連動機構134。在下面的說明中是以操作縫紉機者所觀察的前后左右為前后左右進行說明的。
如圖1-3所示,此電子控制縫紉機1具有底板4、豎立設置于底板4右端的腳柱5、從腳柱5上端向左延伸的臂部6。臂部6上設有針桿升降機構7、盒安裝部3、挑線桿機構8、線張力調節(jié)器9、自動穿線機構10。盒安裝部3設于臂部6的頭部(臂頭部)中。臂部6內,主軸11通過一對軸承12支承成可以轉動,主軸11由未圖示的縫紉機馬達的驅動力作旋轉驅動。
其次說明針桿升降機構7,由于此機構屬一般性的,只作簡單說明。如圖1、圖3-8所示,于臂部6的臂頭部中豎立地設置針桿座架13,針桿座架13具有后壁部14與左壁部15,在后壁部14的下端與上端上分別一體形成向前方延伸的下支承部14a與上支承部14b。左壁部15的上端中形成從上支承部14b上延的鉸接支承柄部15a,針桿18可升降地穿過上支承部14b與下支承部14a。
于鉸接支承柄部15a的上端部中固定一面向左右方向的軸部件16a,軸部件16a上固定地連接著前方敞口于平面圖中略呈コ字形的鉸接件16,此鉸接件16通過沿前后方向的水平支承軸17可擺動地支承在縫紉機架上,針桿座架13可以以支承軸17為擺動中心作左右(針擺方向)擺動。此外,利用步進馬達通過針桿座架13對針進行擺動驅動的機構屬一般性機構,故略去其說明。
針桿18于上支承部14b和下支承部14a上支承成可以升降,針19可裝卸地安裝在針桿18的下端。
如圖3與圖11-13所示,在主軸11的左端部分中設有挑線桿機構8的挑線桿曲柄20,在此挑線曲柄20上通過曲柄銷21與針桿曲柄22作自由轉動的連接。在針桿18的大致中部固定設置一針桿托架23,針桿曲柄22與針桿托架23連接??p制時,由縫紉機馬達對主軸11作旋轉驅動,通過針桿曲柄22對針桿18作上下往復驅動。
如圖11-15與圖17所示,臂部6中設有挑線桿機構8,該挑線桿機構具有挑線桿25用來與針19的升降運動定時地對面線24進行挑線。
于挑線桿25的前端形成能從上方掛線的掛線部26,于盒安裝部3右端部分的整個高度內設有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可往復升降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27,用于給面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9被設置成突出到盒安裝部3的下部。
上述線張力調節(jié)器9可通過使壓腳28升降的壓桿29進行開閉操作,如以后所述,在面線盒2安裝時也能對線張力調節(jié)器9進行開閉操作。此外,在腳柱5內設有大致豎立的縱軸,此縱軸經(jīng)齒輪機構與主軸11作連動連接,將此縱軸的驅動力傳遞給底板4內的線捕捉鉤。與一般的電子控制縫紉機相同,通過針19與線捕捉鉤以及步進馬達驅動的布料輸送機構協(xié)同作用,對布料30進行縫制。
下面參考圖5-10、14、15、17與19說明使面線24穿過針19的針眼19a的自動穿線機構10。
于針桿座架13的上支承部14b與下支承部14a上,將位于針桿18左側的穿線軸31與滑塊導軸32作可升降的支承。穿線軸31的上端部穿過托架16與軸部件16a的間隙,在穿線軸31的大致中間段部分固定著沿水平方向突出的滑動銷33。
穿線軸31的下端部上固定地設置著合成樹脂制的鉤保持件34,而在與鉤保持件34的上側和下側相對應的穿線軸31上,可旋轉地支承著側視時略呈コ字形的第一導線件35(參看圖17)的上支承部與下支承部。在此第一導線件35之中,于連接此上支承部與下支承部的鉛直連接壁36中,以缺口形狀形成了與面線24配合進行導引的導線器36a。
如圖9A~9C所示,鉤保持件34中固定有鉤機構37,此鉤機構37由穿線鉤37a、位于穿線鉤37a兩側的兩個導向件37b以及水平地穿過此穿線鉤37a和導線件37b的線保持金屬絲37c等構成。在穿線鉤37a的前端形成鉤部,此鉤部在穿線時插入針眼19a,針19由上述導向件37b一邊導引一邊與位于針眼19a正前方的面線24鉤合。
鉤保持件34中一體地固定有第二導向件38,此第二導向件38的大致前端的附近部分形成為向下方彎曲,此彎曲部用作導線部38a。導線部38a相對于穿線軸31位于與鉤機構37大致相反一側且隔開一定距離。也就是說,此第二導向件38與鉤機構37保持一定位置關系一體地設于穿線軸31上。
以下說明使穿線軸31僅轉過預定角度的轉動機構。
如圖5~8、14、15、17與19所示。在針桿座架13的背面一側,于穿線軸31和滑塊導向軸32的上端部,外嵌有可升降的合成樹脂制的穿線滑塊40。即,此穿線滑塊40具有上鉸接部41與下鉸接部42以及外周壁部43和穿線滑塊爪44。
上鉸接(樞軸支承)部41與下鉸接部42延伸設于穿線軸31和滑塊導向軸32上,外周壁43形成為將上鉸接部41與下鉸接部42作鉛直連接且覆蓋穿線軸31的前述上端部外周的大致一半。在外周壁部43上形成有螺旋形的穿線滑塊凸輪部43a。在上鉸接部41和下鉸接部42的左端連接著穿線滑塊爪44,而在其左端大致中間段部分形成爪部44a。
在穿線軸31的大致中間段部位中,與下鉸接部42的緊上方對應位置處以貫通形式固定著預定長度的滑動銷33,此滑動銷33在其內側端部與穿線滑塊凸輪部43a配合。于穿線軸31之中,低于滑動銷33一定長度的下側處,以貫通形式固定地設置著彈簧接收銷45,在穿線軸31之中,于下鉸接部42與彈簧接收銷45之間外裝有壓縮螺簧46。在滑塊導向軸32之中,于下鉸接部42和針桿座架13的下支承部14a之間,外裝有用于向上給穿線滑塊40加力的壓縮螺簧47。
現(xiàn)在說明偏移件48,如圖4~8所示,在穿線軸31與滑塊導向軸32之上,于穿線滑塊40的背面且在針桿座架13的上支承部14b與下支承部14a之間的高度約3/4長度范圍內,此偏移件48安裝成可以上下移動。此偏移件48包括上支承部49、下支承部50、連接上支承部49與下支承部50的鉛直連接壁51等。上支承部49被穿過穿線軸31和滑塊導向軸32,下支承部50則只被穿過穿線軸31。
針桿18的針桿托架23的緊上方固定著作為配合片的穿線定位件52,偏移件48的上支承部49的右端部分構成為可從上方與此穿線定位件52貼合。在上支承部49的右端部分與穿線定位件52貼合的狀態(tài)下,穿線鉤與針19的針眼19a在高度位置上一致(參看圖6)。連接壁51的左端下部上形成偏移件凸輪部53,此偏移件凸輪部53具有愈向下愈朝左突出的傾斜部53a、從此傾斜部53a的下端垂直向下延伸的平坦部53b,此平坦部53b要比穿線滑塊爪44的爪部44a稍向左突出。
當由后述的面線盒2將穿線滑塊40克服壓縮螺簧47的彈力從圖5所示的上限位置下壓時,穿線軸31與滑塊導向軸32以及偏移件48隨之下降,偏移件48的上支承部49于貼合到穿線定位件52上的狀態(tài)下停止運動(參看圖6)。此時,由于穿線滑塊40相對于穿線軸31和滑塊導向軸32作相對的下降,滑動銷33便沿螺旋狀的穿線滑塊凸輪部43a移動。穿線軸31于平面圖中依順時針走向轉過預定角度而進行穿線(參看圖9A~9C)。
穿線時,鉤機構37朝接近針19的方向轉動,上述穿線鉤穿過針眼19a。同時,第二線導向件38與鉤機構37同步,依順時針走向(離開針19的方向)轉動。還設有連桿機構54用來于穿線之際使第一線導向件35沿離開第二線導向件38的方向轉動,第一線導向件可轉動地支承于穿線軸31的下端部上。這就是說,當穿線軸31處于為進行穿線的轉動前的等待狀態(tài)時,第二線導向件35處于向前姿勢,第二線導向件38的線導向部38a位于連接壁36的導線器36a的緊內側。
當穿線軸31下降到下限位置后轉動時,鉤機構37與第二線導向件38于平面圖中依順時針方向一體地轉動,同時第一線導向件35通過連桿機構54按逆時針走向轉動。于是第一線導向件35脫離開第二線導向件38移動,且移向開接近鉤機構37。在連桿機構54附近還設有以輕微的壓力夾持面線24的支承板55和導線盤56。
下面說明面線盒2。
如圖1、10與14~36所示,作為可動操作體的面線盒2具有左右方向寬度小的狹長的近似長方體的盒箱57、收容線軸62的線軸收容部57a、將線軸62保持于線軸收容部57a內的線軸保持部58、保持于線軸保持部58上的線軸62、將線軸62輸出的面線24導引到線出口68的線路徑59、挑線桿機構8中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作上下往復移動的區(qū)域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以及使線張力調節(jié)器9突入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此外,在盒箱57的底壁中右端附近形成有線出口68。
盒箱57具有合成樹脂制的盒體60與可開蓋61,可開蓋61以可開關的方式連接到盒體60的右端。但可開蓋61也可構成為相對于盒體60作上下滑動的開關。作為識別線軸62的面線24的線顏色的線顏色識別方法,是使開關蓋61由透明材料構成而得以識別盒箱57內線軸62的面線顏色。另一種顏色識別方法例如可以在可開蓋61上形成用于觀察線軸62的孔口,或也可以于盒箱57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貼以與線軸62的面線相同顏色的封印。
如圖10、16與圖28~33所示,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形成于盒箱57內右側約1/3的寬度部分中,線軸收容部57a形成于盒箱57內左側約2/3寬度部分中上部的約2/3部分中,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形成于盒箱57內左側約2/3寬度部分中下部的約1/3部分中,而在盒體60內的左端部中由隔壁66、99分隔出用作線路徑59的區(qū)域。
在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中,于盒體60的后壁上形成了用于突入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和后述的導線構件106A的縱長縫101。在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于盒體60的后壁與底壁上,形成了用于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9導入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的缺口部96。在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線軸收容部57a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之間形成豎立的隔壁67、100,而在線軸收容部57c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a之間形成了突向可開蓋61一側的水平支承壁63。
由于線軸保持部58將線軸62保持成使其中心軸線處于垂直方向,所以能夠使盒箱57的左右方向寬度變小以實現(xiàn)盒箱57與盒安裝部3的小型化。線軸保持部58由支承壁63(相當于收容部的壁部)和線軸保持軸64構成。在此支承壁63上,設置向上方突出的線軸保持軸64。此線軸保持軸64沿周向分成三部分從而能沿徑向拓寬方向作彈性變形,而可以保持具有種種尺寸軸孔的線軸62。
支承壁63之中,在與線軸62的下端(軸心方向的一端)貼抵部分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將線軸62從下推壓而從線軸保持軸64上從上方卸下的凹部65。此凹部65形成為比線軸62的外周面更朝徑向內側下凹的缺口形,使得面線24即使松弛也不會進到線軸62與支承壁63之間。
再來說明線路徑59。如圖14、15與17~21所示。線路徑59是以從保持于線軸保持部58中的線軸62的輸出點79為基點,將從線軸62向上方輸出的面線24導引到盒箱57的線出口68的面線導向路徑。此線路徑59具有第一導向部69、第一夾持部70、第二導向部71、第三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在將線軸62保持于線軸保持部58中的狀態(tài)下,從線軸62向上方輸出的面線24依序通過第一導向部69、第一夾持部70、第二導向部71、第三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被導引到盒箱57右端附近的下端部的線出口68。
如圖17、19與圖22~25所示,第一導向部69與第一夾持部70設于線路徑59的上游部分。第一導向部69設于盒箱57的頂部。第一導向部69包括形成于盒體60上的銷支承件74、從該銷支承件74向前突出再彎向右方的平面圖中呈L字型的導銷75、形成于可開蓋61上防止脫線的肋狀件76等。
導銷75具有沿前后方向有一定長度的導線部,為使此導線部面向外側,于盒體60和可開蓋61的頂壁中分別相對地設有矩形切口開口部77、78,由外部線軸供給的面線能從開口部77、78導向第一導向部69。從線軸62輸出的面線24可沿前后方向自由移動地掛于導銷75的導線部中,這樣,即使是線軸62與第一導線部69之間的距離不太長時,也能從線軸62將面線24光滑地引出。
再說明第一夾持部70,如圖23、24所示,第一夾持部70用于在線路徑59的上游部分中,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同時用于防止面線產生捻線引起的扭絞等,此第一夾持部70設于盒箱57內左端部的上端附近。第一夾持部70是由具有導線部80a的加壓板80和將面線24壓到此加壓板80上的板簧81組成的防止捻線產生的機構82組成。
加壓板80與板簧81固定于盒體60的分隔壁66上。
加壓板80的導線部80a是上方敞開的窄寬度的缺口,導線部80a比盒體60更向前方突出。板簧81貼合到導線部80a的左側面上,與導線部80a將面線24夾持于其間,通過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防止面線24發(fā)生捻線引起的線扭絞等。
再如圖14、15、17~21、26與27所示,第二、第三導向部71、72與第二夾持部7 3設于線路徑59的下游部分。第二導向部71位于盒箱57內左端的下端部中,第三導向部72位于盒箱57內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與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的邊界的下端部中,第二夾持部73則位于盒箱57內右端附近的下端左右。
面線24從第一導向部69傾斜地延伸到第一夾持部70,從此第一夾持部70垂直地延伸到第二導向部71,從第二導向部71水平地延伸到第三導向部72,再由第三導向部72以大致水平或傾斜形式延伸到第二夾持部73。這樣,面線24是以橫穿狀態(tài)沿盒箱57的下端得到導引。
第二導向部71包括設于盒體60的后壁部上的銷支承部83、固定于此銷支承部83上向前突出的導銷84,以及形成于可開蓋61上的防止線脫出的助件88等組成,利用銷支承部86與助件88適當?shù)卦O定面線24的前后方向位置。
再來說明第二夾持部73,如圖14、15、17~21與33~36所示,第二夾持部73在線出口68附近給予面線24通過阻力。在面線盒2未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以及在未安裝完的狀態(tài)下,第二夾持部73均構成為比第一夾持部70給予面線24以更強的通過阻力。因此,在面線盒2安裝中將面線24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上之時,由于在第二導向部71與第二夾持部73之間面線24保持張緊狀態(tài),所以能夠確實地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與張力調節(jié)器9上,而且在這種掛線時能從線軸62上將必需的面線可靠地輸送出。這就是說,第三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在將線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上之時用作操作面線24的面線操作部。
第二夾持部73由使中心軸線于左右方向面向水平的可動的可動軸件94、導引面線24的導銷89與線保持板90以及板簧件91等構成??蓜虞S件94由小直徑軸部和相對于盒體60下端右側面可自由出沒的大直徑操作用鈕94a組成。此可動軸件94安裝于盒體60的右端附近且下端附近的豎壁部92、93上,能朝左右方向作水平移動,由板簧91朝右方施加彈力。
在可動軸件94的左端部中沿前后方向貫穿且固定著導銷89的后端,在導銷89與豎壁部93的左側面之間固定著將面線24保持在與導銷89之間的線保持板90,與可動軸件94一起被彈向右方的導銷89與線保持板90之間夾持著面線24,由此賦予面線24以通過阻力。
如圖14、18所示,在將面線盒2從盒安裝部3取下的狀態(tài)中,通過板簧件91的彈力,操作用鈕94a的前端從盒體60的右側面突出。因此,在面線盒2未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中,在從線軸62輸送出面線24的情形中,當用手指壓下操作用鈕94a,使可動軸件94與導銷89左移,使第二夾持部73處于松開狀態(tài),就能克服第一夾持部70的通過阻力而輸送出面線24。再如后所述,在將面線盒2已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為了不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第二夾持部73成為松開狀態(tài)。
如圖19、20所示,為了在已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也使第二夾持部73處于松開狀態(tài),于盒安裝部3的右側壁中,設有縱槽部95a用于退出操作用鈕94a以及在面線盒2已安裝完的狀態(tài)下用來使操作用鈕94a成為退入狀態(tài)的面線松釋凸輪95。這些部件將于后面對盒安裝部3的說明中描述。
在已完成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第二夾持部73雖成為松開狀態(tài),但由于突入到盒箱57內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內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中夾持著面線24而賦予其通過阻力,在第一夾持部70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之間的面線24便保持張緊狀態(tài)。因此,在線路徑59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更上游處的面線24中不會發(fā)生由捻線引起的線扭絞等。
前述線張力調節(jié)器9可以不設于臂部6中而設于面線盒2內,這種情形下也與前述相同,由于在第一夾持部70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之間的面線24保持張緊狀態(tài),所以可以防止面線的捻線引起的扭絞等。
如前所述,在由第一夾持部70夾持面線24且夾持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后述線張力調節(jié)盤之間而給予通過阻力,使面線于此盤件之間處于張緊狀態(tài)的情形,當由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的入口部分夾持面線而施加阻力后,在此部分中,由于面線原本的結構上的捻轉于捻緊的方向上進一步增強,在上述第一夾持部70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之間的面線部分中,常常產生線原本結構上的捻緊程度得到進一步增強的捻線。
在上述狀態(tài)下,若是這時的面線部分松弛,此面線部分會于某處彎曲而會以這部分為中心使面線相互之間發(fā)生扭絞成直線或團形的現(xiàn)象、當將這種交織部分導引到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中,就會為此盤件卡住而發(fā)生斷線或拉掛等。
但如以上所述,通過將面線24由上述第一夾持部70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分別夾持而使其間的面線部分處于張緊狀態(tài)下時,就不會發(fā)生前述這種扭絞現(xiàn)象。此外,通過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的面線部分也會從前述的增強的捻緊狀態(tài)下松釋回。
然后說明在把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時,用于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9突入盒箱57內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的結構。如圖1、14、15、23、26、30與31所示,在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的下方,于盒體60和可開蓋61的底壁上分別形成有相對的矩形缺口形的開口部97、98,而在盒體60的后壁部上則形成與開口部97相連的部分橢圓形的缺口部96。在安裝面線盒2時,通過缺口部96與開口部97、98,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9突入式地收容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
如圖1、3、11~15、26、27、30與31所示,在挑線桿移動區(qū)域57b的下方,于盒體60和可開蓋61的底壁中,分別相對地形成矩形切口狀的開口部102、103,在盒體60的后壁中則形成與開口部102相連且從下端延伸到上端的縱長縫101,在把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時,通過這些開口部102、103與縫101,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與導線構件106A以突入的形式導入盒57內。
如圖21、22與24所示,盒體60后壁中的面對線軸收容部57a的后壁向后方呈部分圓筒形地鼓出以收容線軸62,在與此部分圓筒部的下端對應的部位處形成有從上方與盒安裝部3的后述的接收部109配合,以決定面線盒2的高度位置的配合部112。于盒體60的后壁的左右兩端形成有可與盒安裝部3中后述導槽110、111分別配合的突條狀配合部113、114。在把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可開蓋61的前表面與壁部6的前表面成為同一平面,而使盒體60與可開蓋61的上壁與壁部6的上表面成為同一平面(參看圖19、22)。
下面說明面線盒2的線保持部104。如圖25、30、35與36所示,此線保持部104構成為在盒箱57的外表面部之中,于可開蓋61的鉸接部的倒圓部105和在可開蓋61關閉狀態(tài)下與此倒固部105相接合的盒體60之間,暫時保持向面線盒2外延伸的面線24的面線端側部分,線保持部104由此倒圓部105與盒體60的一部分構成。不過做為線保持部104A也可以如圖35、36所示,構成為在盒箱57的外表面上設有被彈在箱側上的板簧片,將面線24的線端部分暫時保持在該板簧片上。
再來說明用于從上方自由裝卸面線盒2的盒安裝部3。如圖1、2、4與21所示,作為操作體安裝部的盒安裝部3,于縫紉機的臂部6的前端側部分(臂頭部)的前表面部分上,形成為于正視圖中縱向呈矩形且左右呈大致細長的矩形槽狀截面。在盒安裝部3的右端部分中設有使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往復移動的上下細長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27,盒安裝部3的除去該挑線桿移動區(qū)域27的大部分則位于挑線桿移動區(qū)域27的左側。
使保持于線軸保持部58中的線軸62的中心軸線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往復移動方向大致平行,為了能從垂直上方安裝面線盒2或可垂直向上取下面線盒2,將盒安裝部3的上端與下端形成敞口形式。于盒安裝部3的中央稍向左側部位的下端附近,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9設置成以其中心軸線按前后方向取向且突出到前方的狀態(tài)。在盒安裝部3的后壁下部形成了接受面線盒2的配合部112的,將面線盒57定位于預定高度位置處的臺階狀接收部109。在盒安裝部3的左壁與右壁的后端附近,分別形成能各自自由滑動導引面線盒2的配合部113、114的導槽110、111。
下面說明用于將第二夾持部73變換到松開狀態(tài)的設于盒安裝部3中的面線松釋凸輪95。如圖18、20所示,在盒安裝部3的右側壁后部中形成了上述的縱槽95a與位于其終端側的面線松釋凸輪95??v槽部95a從盒安裝部3的上端連續(xù)地延伸到下端附近,面線松釋凸輪95于縱槽部95a的下端通過錐形部95b繼續(xù)突出到縱槽部95a的左側。
于是如圖17、18所示,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直到安裝完之前,從盒體60右側面突出的操作用鈕94沿槽部95a移動。此時,第二夾持部73賦予面線24通過阻力。在面線盒57已完全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且面線盒57已安裝完的狀態(tài)下,操作用鈕94成為抵靠著面線松釋凸輪95而被推壓向左方的狀態(tài)。此時,第二夾持部73成為松釋開的狀態(tài),不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
以下詳細說明挑線桿機構8。
如圖11~14所示,此挑線桿機構8專門構造成,與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動作連動,以將面線24掛到掛線部26上。此挑線桿機構8雖以凸輪式挑線桿機構為例,但連桿式挑線桿機構同樣能采用下述結構。
該挑線桿機構8包括由主軸的驅動力通過挑線桿的曲柄20驅動的挑線桿25、沿此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移動軌跡的全長形成彎曲延伸的導線間隙108的導線構件106A,且構成為能從上方將面線24導入此導線間隙108中而掛在掛線部26上。
導線構件106A由沿著挑線桿25前端部(掛線部26)的移動軌跡的全長彎曲延伸的、隔著導線間隙108前后分隔開的一對導線件106組成。這對導線件106由一根在下端連續(xù)的線狀件(金屬制或合成樹脂制)構成,后側的導線件106的上端向后方水平延伸,通過鉸接件107可自由旋轉地支承于縫紉機架頂部框架上,而導線構件106A的下端部則成為自由端。前側的導線件106的上端部向前彎曲,形成用于從上方將面線24引入導線間隙108的導入口108a。此外,導線構件106A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則從盒安裝部3后壁的開口突出到盒安裝部3之內。
挑線桿25前端部分中設有通過將此前端預定長度部分折回后方而形成的于平面圖中呈U形的導向部25a。這對導線件106以可相對自由滑動的方式插入U形導向部25a內,U形導向部25a在上下往復運動時,由于這對導線件106在上端部中轉動的同時由U形導向部25a導向,所以對于U形導向部25a的滑動阻力很小,還基本上不會產生噪聲。在U形導向件25a中的與一對導線件106之間(即導線間隙108)對應的部位處,形成了從上方掛上面線24的掛線部26即在上表面上具有用于掛上面線的U形凹部的掛線部26。
于是,在使線軸62的中心軸線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往復移動方向大致平行并從垂直上方安裝面線盒2時,與此安裝動作連動地自動將面線盒57的第三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之間的面線24從導入口108a引入導線間隙108,簡便地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上。導線構件106A也可不是線狀件而是由金屬制或合成樹脂制的板狀件構成。
下面說明將面線盒2的操作傳遞給自動穿線機構10的傳動機構115。如圖5~8所示,此傳動機構115通過穿線滑塊操作機構116將面線盒2的操作傳遞給自動穿線機構10,同時設有通過與穿線定位件52的配合而進行解除操作的配合機構117。上述穿線滑塊操作機構116包括穿線滑塊致動構件軸118(以下稱作軸118)、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穿線滑塊致動桿120(以下稱作桿120)、穿線滑塊致動爪121(以下稱作致動爪121)、穿線滑塊致動爪彈簧122(扭簧122)以及穿線滑塊致動止動件123(以下稱作止動件123)。
如圖4、5與10所示,在盒安裝部3的附近,于臂部6內沿垂向支承著軸118,而在軸118上將側視圖中大致呈コ字形的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支承成可以上下移動。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上固定著平面圖中呈コ字形的桿120,桿120的前端板部中右端的大致中間段部分設有向前突出的板狀桿部120a。桿部120a的前端部形成為從臂部6內穿過盒安裝部3的接受部109并突出預定的長度。從接受部109的大致中段部分一直到下端形成狹縫124,桿部120a則可沿此狹縫124上下運動。
在軸118的上端附近的頂板上固定有托架125,于軸118的背面一側且在止動件123與桿120上插裝著張力螺簧126,以使桿120(即桿部120a)彈向上方。此外,為了保持面線盒2的安裝完狀態(tài)(縫制位置),使線保持鈕94與凸輪95之間所作用的摩擦阻力大于張力螺簧126的彈力。
現(xiàn)在說明配合機構117,如圖4~8所示,于桿120的右端側上部鉸接著致動爪121。該致動爪121可在其下端能與穿線滑塊爪44的爪部44a相配合的鎖定位置和解除與爪部44a配合狀態(tài)的解除位置之間擺動。但是,在鉸接軸127上外裝有在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與致動爪121之間作用的扭簧122,以將致動爪121彈向鎖定位置。
致動爪121的下端部構成為可相對于偏移件凸輪部53碰合或分開,當把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于鎖定位置狀態(tài)下推向下方,致動爪121的下端部便與偏移件凸輪部53的傾斜部53a接觸,沿傾斜部53a左移,偏移件48的上支承部49的右端在從上方貼抵到穿線定位件52上的狀態(tài)下,如圖6所示,變換到解除位置,進行配合機構117的解除操作。當致動爪121變換到解除位置時,穿線滑塊40與偏移件48就從圖6所示的下限位置通過壓縮螺簧46、47的彈力而回歸到上方。
現(xiàn)在說明止動件123,如圖4~8所示,在托架125的左端,沿前后方向支承著止動件軸128,于此止動件軸128上鉸接著側視圖中呈倒L字形的止動件123。止動件123具有從止動件軸128大致垂直向下延伸的垂直部129、從止動件軸128沿大致水平方向朝右且延伸到針桿18上方位置的水平部130、使此垂直部129與水平部130于圖8中彈向順時針方向的上述張力螺簧126(參看圖10)。在垂直部129的下端部上形成愈向下愈朝左傾斜的傾斜部131。
在傾斜部131與垂直部129相交的左端部上形成止動件部132(相當于臺階部),在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的下端部上形成有可從上方與此止動件部132配合的止動件配合部119a。在針桿18的上端即止動件123在從500A到500B的恰當范圍中的情形下(參看圖8),當通過面線盒2使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從圖5所示的上限位置向下方移動時,止動件接合部119a與止動件123的傾斜部131接觸,此后滑塊致動構件119的導向壁119b便相對于傾斜部131的左端滑動。
隨著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的向下移動,止動件123反抗張力螺簧126的彈力而向逆時針走向擺動,使得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能從上限位置移動到圖6所示下限位置。當針桿18的上端處于合適范圍以外時,止動件123從500B的位置(參看圖8)再依順時針走向擺動。在這種狀態(tài)下,即使想使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移向下方,但由于止動件配合部119a與止動件部132配合,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就不能移動而禁止穿線。
如圖7所示,通過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的導向壁119b于止動件123的傾斜部131上滑動,便限制了止動件123的水平部130的高度位置,而在最上位置時的針桿18的上端與水平部130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S,防止了針桿18與止動件123發(fā)生撞擊聲響。
下面說明線張力調節(jié)器9和用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連動機構134。
連動機構134是在將面線盒2進行對盒安裝部3的安裝動作過程中,通過面線盒2將一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松開,而在此安裝動作結束時將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關閉的機構。
如圖4、10、16與37~45所示,線張力調節(jié)器9在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突入到盒箱57內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線張力調節(jié)器9屬一般性結構,包括一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支持這對調節(jié)盤133的軸件、設于后側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后側的致動板139、使后側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與致動板139彈向前方的彈簧件、于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附近對面線24作彈性支承的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以及用來調節(jié)彈簧彈力的線張力調節(jié)控制盤136。
如圖37~45所示,連動機構134具有形成于面線盒57的后側面上的凸輪部137、縱向的桿狀的凸輪從動件138、回轉臂151。在盒體60后壁中左端部分的上半部內形成有稍稍突出到后方的突條狀的凸輪部137。在支承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框架140的上部形成有托架141,此托架141將凸輪從動件138長度方向中途部分以左右方向水平銷支承成可自由轉動,此凸輪從動件138通過扭簧144使之于圖41中被彈向順時針方向。
凸輪從動件138的上端部中鉸接著可自由空轉的輥142。
于盒安裝部3后壁的左側部分形成有使面線盒57的凸輪部137向后方突出的狹縫143(參看圖14),由此狹縫143朝后方突出的凸輪部137可與輥142貼合?;剞D臂151的右端部通過縱向銷與基板155的下板部形成銷連接而能水平轉動,凸輪從動件138的下端抵靠回轉臂151左端部分的后表面,使回轉臂151的突出部151a能貼靠致動板139。
通過適當?shù)卦O定凸輪部137的形狀與輥142的位置,可使盒箱57在安裝過程中時,能松開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而將線掛到這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與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上,之后安裝完面線盒57時關閉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這就是說,在將面線盒57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而面線盒2到達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上方的預定距離處時,將輥142置于凸輪部137上而讓凸輪從動件138于圖41中依逆時針走向轉動,通過回轉臂151與致動板139將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松開。
在上述狀態(tài)下當面線盒57降下,第二與第三導向部71與72間的面線24便掛于這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之間,這以后,由于在面線盒57安裝完狀態(tài)時的凸輪部137變低而不將輥142推向后方,于是回轉臂151轉動回后方,致動板139移回后方,一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成為閉合狀態(tài)。此外,上述面線盒57安裝時的連動機構134的致動操作的發(fā)生與腳升降桿29的位置(下方轉動位置或上方轉動位置)無關。
然后,與通常的縫紉機相同地通過腳升降桿29的操作使這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松開的機構,由于是周知的機構故只簡單地說明。如圖37~45所示,腳升降桿29的上端部可自由轉動地鉸接于機架上,與此腳升降桿29的凸輪部29a配合的配合臂152的上端部也自由轉動地鉸接于機架上。配合臂152通過連接桿153連接到水平的三角板154的后端部上,三角板154設于機架側的基板155下板部的下側,此三角板154前端的左端部通過縱向銷可自由轉動地鉸接于基板155的下板部上,三角板154的前端的右端部則抵靠著致動板139。
這樣,當腳升降桿29處于下方轉動位置時,由于連接桿153未被拉向右方,三角板154不轉動而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保持關閉狀態(tài)。如果將腳升降桿29切換到上方轉動位置,由于連接桿153被拉向右方,三角板154轉動而調節(jié)盤133形成松開狀態(tài)。
下面說明上述縫紉機1的作用與面線盒2的作用。
如圖14與23~27所示,在未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將面線盒2的可開蓋61打開而將線軸62安裝于線軸保持部58中。然后將從線軸62拉出的面線24掛到第一導向部69中,再掛到第一夾持部70的導線部80a上而由板簧81壓住。隨后依序將此面線24掛到第二、第三導向部71、72上,使其夾持于第二夾持部73的導銷89和線保持板90之間。
然后以手指按壓操作用鈕94a以克服板簧件91的彈力,使導銷89與線保持板90分開后將面線24向外拉出一定長度,再松釋開此操作用鈕94a,用第二夾持部73夾持面線24,關閉可開蓋61。為便于明白對面線盒2的掛線步驟,也可于第一導向部69、第一夾持部70、第二與第三導向部71、72以及第二夾持部73的各個附近貼附以掛線順序指示標記,按照這種標記順序進行掛線。
另一方面,當縫紉機1處于停止縫制狀態(tài)時,針桿18通常停止于起針位置,而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則停止于圖13所示的緊線側的大致居中位置。在此狀態(tài)下,將面線盒2從上方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由于盒安裝部3在上、下兩側敞開,從面線盒2的線出口68拉出的約20cm的面線24將于盒安裝部3的下方鉛直地下垂。此外,在開始縫制時,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即從上述緊線側的大致中間位置上升后下降。
如圖15、16所示,在面線盒2的安裝過程中,在面線盒2的配合部112與桿部120a抵靠的狀態(tài)下使面線盒一度停止。這時,如圖15所示,第三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之間的面線24被引入到導線間隙108中,形成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上的狀態(tài)。這時的第二夾持部73由于能比第一夾持部70給予更強的通過阻力,面線24就不會被拉回到盒2之內而從線軸62上輸出必要長度的面線24。為了確認上述移動停止位置,于面線盒2和縫紉機1上設有一對騎縫印記146。
再將從面線盒2的線出口68下垂的面線24依序掛到針桿線鉤147與導線器36a上,在其于支承板56和線張力調節(jié)盤56之間以微壓夾持后,以未圖示的剪線刀片將線頭切斷。然后如圖17所示,克服張力螺簧126的彈力將面線盒2下壓后,使面線盒2的操作通過傳動機構115傳送給自動穿線機構10,使面線24穿入針眼19a。作為面線盒2的穿線操作部的配合部112,它使得桿120前端的桿部120a移向下方,而使面線盒2的移動傳遞給傳動機構115,與此相并行,由于面線盒57相對于挑線桿25相對下移,使得第三線導向部72與第二夾持部73之間的線路徑變長,由此可從線軸62輸出面線24。
此時,如已描述的,通過連動機構134使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松開,讓第二、三導向部71、72之間的面線24掛到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之間和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上。通過第一夾持部70與第二夾持部73賦予其間的面線24一定的張力,就能可靠地將面線24掛到挑線桿25、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以及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上。由于第二夾持部73比第一夾持部70給予面線24以更強的通過阻力,面線24就不會經(jīng)第二夾持部73反向引回到盒2之內,從而從線軸62可靠地輸送出前述掛線作業(yè)中所需長度的面線24。還由于從第一夾持部70到第二夾持部73之間的面線24中不產生松弛,故面線24不會發(fā)生捻線引起的扭絞等。
如圖19、20所示,在將面線盒2完成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即配合部112已從上方配合到接收部109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連動機構134使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閉合,穿線滑塊致動構件119通過面線盒2仍舊保持于最低位置,而穿線軸31與滑動導軸32則返回上方使面線24穿過針眼19a。再如圖20所示,由面線松釋凸輪95將操作用鈕94a推向左方,導銷89與線保持板90分開,第二夾持部73成為松開狀態(tài),松釋面線24形成為可縫制狀態(tài)。
在面線盒57已完全安裝完的狀態(tài)下,即使是這對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閉合而第二夾持部73成為松開狀態(tài)時,由于第一夾持部70夾持著面線24而給予面線24以通過阻力,因而面線盒57內的面線24也不會產生捻線引起的扭絞等問題。結果,在縫制中不易產生線扭絞引起的斷線。在面線盒2已安裝于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導線構件106A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向盒箱57內突出,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可以于面線盒2內大致沿垂直方向往復移動。
在此如圖19所示,于盒體60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收容部57c中線張力調節(jié)器的下游側,設有包括形成向下方缺口狀的線導向部的面線加壓件180(以虛線示明),也可布置成通過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動作,將從線張力調節(jié)器9延伸到其下游側的面線24壓向下方。在這種情況形下,面線24與張力調節(jié)器9的軸件的接觸部分增大,不會使面線24不經(jīng)意地脫落下,還能增多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的面線24的挑線量。在將面線盒2取下之際,也能將面線24從面線加壓件180上簡單地解離。
如上所述,在把面線盒57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狀態(tài)下,能夠一邊從線軸62供給面線24一邊進行縫制。在為了變更面線24的顏色或為了補充面線24,而在將面線盒2從盒安裝部3中卸下時,可以用手指將面線盒的下端上推而將其簡單地取下。
面線盒2取下后,其中殘留有從挑線桿25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退下的松弛的面線,為此可以用手指按壓操作用鈕94a將第二夾持部73變換為松開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將面線盒2內的松弛面線拉到外部,卷繞到此盒的外周上,將面線24的線頭部分暫時保持于線保持部104或線保持部104A上。然后使操作用鈕94復原,使第二夾持部73成為閉合狀態(tài)。
本實施形式的縫紉機1與面線盒2可取得下述效果。
1)由于線軸62收容于面線盒2內,通過更換面線盒2就可更換線軸62,故面線24的更換變得簡單。特別是,通過與面線盒2的安裝動作連動,就能使線自動地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線張力調節(jié)器9的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與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135上,而得以非常簡便地、高效地進行掛線操作。由于與面線盒2的安裝動作連動而啟動自動穿線機構10得以向針眼29a自動地穿線,穿線作業(yè)變得非常簡單,可以高效地迅速更換面線24。
前述美國專利N0.3749039公開的縫紉機中是由手動使主軸旋轉將挑線桿的掛線部保持于最下位置(線松弛位置)的狀態(tài)下,由于在將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使第一與第二施加阻力部松弛,于是當縫制開始挑線桿移動到最上位置(線張緊位置)時,不限于從線軸引出面線,而有可能拉動針眼中的面線致其脫離開針眼。
通常,在縫紉機停機時是使針桿停止于最上位置,此時的挑線桿也位于該最上位置附近的線張緊過程中的位置,但在上述美國專利No.3749039中,于安裝面線盒時需由手動操作將挑線桿切換到最下位置,這種操作較繁瑣。
與上述相對,本實施形式的縫紉機1與面線盒2中,當停止縫制使針桿18停止于起針位置同時使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停止于緊線側位置的狀態(tài)下,由于能不改變挑線桿25的位置,安裝面線盒2,對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進行掛線,故可簡便和高效地進行面線盒2的安裝和掛線操作。此外,由于能從上方直線移動的方式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還能通過直線式地向上方移動將安裝狀態(tài)下的面線盒2取下,于是面線盒2的裝卸操作簡單,可迅速地更換面線盒2。
再有,面線盒2的盒箱57是透明的易于識別其內部線軸62的面線顏色,這有便于面線24的更換或更換面線盒2本身。由于面線盒2內部用于支承線軸62的支承壁63上形成了凹部65,通過把手指插入此凹部65上推壓線軸62的下端,就能從線軸保持部58簡便地取下線軸62。
2)由于在面線盒2內是將線軸62以其中心軸線置于縱向而保持住,從線軸62朝上送出面線24,通過線路徑59導引到線出口68,從而可減小面線盒2的左右方向寬度。或者,使線軸62的中心軸線與從線軸62輸送出面線24的方向同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往復移動方向大致平行地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由此可以減小面線盒2的左右方向寬度以及盒安裝部3的左右方向寬度。
這樣,由于面線盒2是近似于左右方向寬度小的縱長長方體的小型件,所以能將盒安裝部3設置于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往復移動區(qū)域與其左側部位內也即臂頭部內。結果,就能在與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往復移動區(qū)域重疊的區(qū)域中形成盒安裝部3,這有利于節(jié)省空間。此外能與臂部6的內部機構不干擾地將盒安裝部3盡量配置到后方,由此在將面線盒2安裝好的狀態(tài)下,能不使面線盒2從臂部6的前表面突出,不影響臂部6的外觀,還可確保臂部6的前表面設計上的自由度。
3)在面線盒2內的線路徑59的上游部中設有經(jīng)常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的第一夾持部70,在已安裝上面線盒2的狀態(tài)下,由于將第一夾持部70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之間的面線24保持于張緊狀態(tài),因而能防止捻線引起的線的扭絞,從而也防止了縫制中由于這種扭絞造成的斷線或拉掛線。
此外,于線出口68附近設有第二夾持部73,在面線盒2安裝之前或安裝完之前給面線24以通過阻力,而由于第二夾持部73所給的通過阻力比第一夾持部70的強,因而在面線盒2的處理過程中面線24不會隨意地送出。此外,在面線盒2安裝時將面線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以及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上時,能夠可靠地從線軸62輸送出面線。
對于面線盒2不安裝的狀態(tài),可用手指操作上述操作用鈕94a,松釋開第二夾持部73,就能自由地送出面線24。
在面線盒2安裝完了之后,切換成以面線松釋凸輪95按壓操作用鈕94a松釋開第二夾持部73的狀態(tài),于是在縫制中第二夾持部73的通過阻力不會作用于面線24,從而能光滑地輸送出面線24。
在從盒安裝部3取下面線盒2之際,由于能將向盒箱57外延伸的面線24卷繞到盒箱57的外表面上,就可非常方便地將此面線的端部保持到線保持部104或104A上。
4)在面線盒2的頂部上設有第一導向部69和前后細長的開口部77、78以及與它們平行面對的導銷75的導線部,于是面線24能沿導銷75自由地移動且能從線軸62不受任何阻力按圓弧形式光滑地送出,此外,能從設于面線盒2外部的線軸將面線從開口部77、78導入面線盒2內,經(jīng)其內部的線路徑59引至線出口68供縫制用。于是當取代針19安裝兩根針以兩條面線進行縫制時,能從面線盒2內的線軸62與面線盒2外的臂部6頂部上線軸保持部上所保持的線軸提供面線進行縫制。
5)由于設有連動機構134,可隨面線盒2的安裝動作連動使線張力調節(jié)器9處于松開狀態(tài),而在面線盒2安裝后使線張力調節(jié)盤133閉合,故能如上所述與面線盒2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將面線掛到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上。還由于在盒安裝部3的下端側部分設置此線張力調節(jié)器9,故特別有利于與將面線盒2從上方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動作連動地將線掛到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上。
6)挑線桿機構8是特有的結構,特別適合與面線盒2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對掛線部26進行掛線。具體地說,設有沿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的移動軌跡的全長延伸的,形成彎曲狀導線間隙108的導線構件106A,從此導線間隙108的上端的導入口108a將面線24導入,而能使面線掛到掛線部26上。于是,線導入口108a位于不會從掛線部26的移動軌跡退向后方的位置,挑線桿25的掛線部26便停止于前述的緊線側的位置(對應于針桿18的起針停止位置的位置),而能與將面線盒2安裝到盒安裝部3中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對掛線部26進行掛線。
再有,導線間隙108延伸到掛線部26的移動軌跡的全長,而組成導線構件106A的一對導線件106則可相對自由滑動地插入挑線桿25的U形導向部25a內,因而在縫制時即使挑線桿25上下往復移動,面線24也能由導線件106導引而不會從掛線部26脫落。
還由于后側上的導線件106的上端部按可自由轉動的方式鉸接而這對導線件106能由挑線桿25的U形導向部25a導引,因而這對導線件106能由線狀件之類易加工的低成本材料構成,同時此U形導向部25a與這對導線件106之間幾乎無滑動阻力的作用,因而基本上不會有滑動聲響。
工業(yè)實用性能夠提供一種可實現(xiàn)面線盒及縫紉機的盒安裝部的小型化的且小型操作性能好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
權利要求
1.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在收納有線軸的面線盒可裝卸地安裝于臂部中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中,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設于挑線桿的掛線部作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附近的可裝卸地安裝有上述面線盒的盒安裝部,上述面線盒具有盒箱和保持設于此盒箱內的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且使保持于上述線軸保持部中的線軸的中心軸線方向和由此線軸的線輸出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與挑線桿的掛線部的往復移動方向大致平行地向上述盒安裝部安裝。
2.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盒安裝部設在上述臂部的前端部分的前表面部上。
3.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設在上述臂部中比所述盒安裝部更靠近基側的部分中。
4.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盒安裝部形成為從其上方裝卸所述面線盒,且形成有在裝卸上述面線盒時按直線狀導引面線盒的槽形導向部。
5.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在收納有線軸的面線盒可裝卸地安裝于臂部中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上述臂部的前端部分的前表面部上的可裝卸地安裝上述面線盒的盒安裝部;在上述臂部中,于上述盒安裝部附近且更靠近基部一側的部位中所設的、挑線桿的掛線部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以及于上述盒安裝部的下端側部位中突出設置的線張力調節(jié)器;上述面線盒具有盒箱,而在上述盒箱中形成有將上述線軸使其中心軸線取垂直形式保持的線軸保持部、將從上述線軸輸送出的線向上述盒箱之外供給的線出口、將從上述線軸輸送出的線導向上述線出口的線路徑、用于將挑線桿的掛線部突入到盒箱內的狹縫,以及用于將線張力調節(jié)器突入盒箱內的缺口部。
6.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上述線張力調節(jié)器具有線張力調節(jié)盤與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與將上述面線盒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安裝動作連動地將面線盒的面線掛到挑線桿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盤以及線張力調節(jié)彈簧上。
7.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徑構成為從上述線軸保持部的線軸將面線輸送到上方而后導引到盒箱的線出口,而在上述面線盒中于線路徑的上游部中設有對面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一夾持部,于盒箱的線出口附近設有給面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二夾持部,上述第一夾持部不論是在將面線盒安裝還是未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都能對面線施加通過阻力而可讓此面線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之間張緊。
8.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在將上述面線盒于盒安裝部中安裝完成前的狀態(tài)下,由第二夾持部施加的通過阻力大于由第一夾持部施加的通過阻力。
9.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線盒的盒箱上設有用于識別其內部收容的線軸的線顏色的顏色識別裝置。
10.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在與保持上述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之中所述線軸下端部貼靠的部分上,形成有比上述線軸的外周面更朝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
11.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線盒的盒箱的外表面部上具有能固定從面線盒延伸到此面線盒外的線的線端側部分的線保持部。
12.面線盒,它在可裝卸地安裝在縫紉機的臂部中的面線盒中,其特征在于它具有盒箱、線軸、設于上述盒箱內且將上述線軸保持于盒箱內的線軸保持部、以及設于上述盒箱之內且將從上述線軸輸出的線導引到上述線出口的線路徑,且將上述線軸或上述線路徑設置成,在安裝到縫紉機中時,使保持于上述線軸保持部中的線軸的軸心方向與從此線軸的線輸出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挑線桿的掛線部的往復移動方向。
13.權利要求12所述的面線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盒箱中還形成有用于將挑線桿的掛線部突入盒箱內的狹縫,以及用于讓線張力調節(jié)器突入盒箱內的缺口部,且可裝卸地安裝于挑線桿的掛線部作往復移動的挑線桿移動區(qū)域附近。
14.權利要求12所述的面線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線路徑可以構成為從上述線軸保持部的線軸將線輸送向上方而后導引到上述線出口,還具有設于上述盒箱中于上述線路徑的上游部中對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一夾持部,設于上述盒箱內,于上述線出口附近對線施加通過阻力的第二夾持部,上述第一夾持部不論是在將面線盒安裝還是未安裝到盒安裝部中的狀態(tài)下,都對面線施加通過阻力而讓此面線于線張力調節(jié)器之間張緊。
15.權利要求14所述的面線盒,其特征在于,在完成安裝到縫紉機中之前的狀態(tài)下,由第二夾持部施加的通過阻力大于由第一夾持部施加的通過阻力。
16.權利要求12所述的面線盒,其特征在于,還具有用于識別內部收容的線軸的線顏色的顏色識別裝置。
17.權利要求12所述的面線盒,其特征在于,還在與保持上述線軸的線軸保持部之中所述線軸下端部貼靠的部分上,形成有比上述線軸的外周面更朝半徑方向內側凹陷的凹部。
18.權利要求12所述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面線盒的盒箱的外表面部上具有能固定從面線盒延伸向面線盒外的線的線端側部分的線保持部。
全文摘要
提供了使盒安裝部(3)小型化的帶面線盒的縫紉機??p紉機的臂頭部中將包含挑線桿移動區(qū)域的盒安裝部(3)形成縱槽狀,而按縱向收容著線軸(62)的面線盒(2)則可沿垂向從上方可拆卸地安裝于此盒安裝(3)中。在挑線桿(25)停止于與起針停止位置相對應的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通過將面線盒(2)安裝于盒安裝部(3)中,將線掛到挑線桿(25)的掛線部與線張力調節(jié)器(9)中。
文檔編號D05B47/00GK1492955SQ01822888
公開日2004年4月28日 申請日期2001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北澤宏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