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運動器材,特別是涉及一種包含有晃擺功能的晃擺運動器材。
背景技術:
由于養(yǎng)身及健康觀念的普及,現(xiàn)在人越來越重視運動,除了跑步、騎腳踏車及打球等戶外運動外,也會上健身中心進行肌肉訓練,借此增加血液循環(huán)、提升新陳代謝以促進身體健康。然而,每個人的身體所能接受的運動強度不同,身體的健康狀況也不同,因此在健身設備的使用上有其限制。遂有業(yè)者發(fā)展出簡易振動運動裝置,降低運動的困難度,使每個人都能輕易使用。
現(xiàn)有的振動運動裝置包含有平臺,及至少一個晃動單元,借由晃動單元帶動平臺上下振動。當人站立在平臺上時,人體會跟隨平臺一并晃動,借此帶動全身肌肉振動,達到運動效果。由于此種運動不需要復雜的作動順序,只要站上裝置即可運動,因此廣受老人小孩的喜愛。
但是,振動運動裝置仍有其限制存在,一些行動不方便或長期臥床者無法站立,也更加無法站立在振動運動裝置進行運動,只能靠旁人協(xié)助做一般的簡易肢體伸展,導致身體狀況越見虛弱。
此外,由于許多老年人或病患同時患有暈眩癥或內(nèi)耳平衡癥候群,這些使用者也無法讓自己的頭頸部長時間晃擺振動,也形成無法站立在振動運動裝置上運動的另一族群。
有鑒于此,如何降低使用者的不適并有效達到運動活血的功效,遂成相關業(yè)者努力的目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晃擺運動裝置,可以讓使用者坐著或躺著進行運動,并且借由晃擺的動作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晃擺運動器材,其包含底座、基架、承載單元、晃擺單元及彈性單元?;芤灾辽僖粋€樞部樞設于底座,承載單元設置于基架,晃擺單元則設置于底座并偏心抵推基架連動承載單元晃動,而彈性單元設置于底座及基架之間并受基架作用變形,以降低晃擺單元的沖力。
借此,晃擺單元帶動基架晃動而連動承載單元,使承載單元產(chǎn)生晃擺動作并讓使用者達到運動活血的效果,另外再搭配彈性單元的設置,可以讓彈性單元受基架壓力而變形以減少晃擺單元向下的沖力,提升晃擺時的平滑度。
依據(jù)前述的晃擺運動器材,其中彈性單元可呈柱狀。另外,前述的晃擺運動器材可還包含開合驅(qū)動單元,承載單元可包含椅墊、椅背及腳墊,椅背樞設于椅墊,而腳墊樞設于椅墊,開合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椅背或腳墊并使椅背與椅墊間或椅墊與腳墊間的角度改變。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晃擺運動器材,其包含底座、基架、承載單元、線性驅(qū)動單元、晃擺單元及彈性單元?;芤灾辽僖粋€樞部樞設于底座并包含至少兩個長槽及至少兩個移動件,且兩個移動件分別于各長槽內(nèi)限位移動,承載單元連接移動件,線性驅(qū)動單元則設置于基座上并驅(qū)動移動件連動承載單元于一方向往復位移,而前述方向與長槽的長邊平行。晃擺單元設置于底座且偏心抵推基架連動承載單元晃動,彈性單元則設置于底座及基架之間并受基架作用變形,以降低晃擺單元的沖力。
借此,晃擺單元帶動基架晃動而連動承載單元,可以讓使用者有效達到運動活血的功效,再透過線性驅(qū)動單元帶動移動件于基架的長槽內(nèi)移動,可使承載單元的各部位和樞部間的力臂長度改變,進而改變承載單元的各部位的晃動強度,另外彈性單元的設置可以減少晃擺單元向下的沖力,提升晃擺時的平滑度。
依據(jù)前述的晃擺運動器材,其中彈性單元可呈柱狀。
依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式提供一種晃擺運動器材,其包含底座、基架、 承載單元、晃擺單元、彈性單元及多個墊片?;芤灾辽僖粋€樞部樞設于底座,承載單元設置于基架,晃擺單元則設置于底座并偏心抵推基架連動承載單元晃動,彈性單元設置于底座及基架之間并受基架作用變形,以降低晃擺單元的沖力,而多個墊片則設置于底座遠離基架的一側。
借此,晃擺單元帶動基架晃動而連動承載單元,讓使用者達到運動活血的效果,彈性單元的設置可以減少晃擺單元向下的沖力,并提升晃擺時的平滑度,另外,再搭配墊片設置于底座,可以有助于減少晃擺運動器材與放置面間的作用力,讓使用者更舒適。
依據(jù)前述的晃擺運動器材,其中每個墊片具有高度且高度可以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而晃擺運動器材可還包含開合驅(qū)動單元,承載單元可包含椅墊、椅背及腳墊,椅背樞設于椅墊,而腳墊樞設于椅墊,開合驅(qū)動單元驅(qū)動椅背或腳墊并使椅背與椅墊間或椅墊與腳墊間的角度改變。
附圖說明
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的立體示意圖;
圖2繪示圖1的晃擺運動器材的爆炸示意圖;
圖3繪示圖1的基架、晃擺單元、彈性單元及底座的爆炸示意圖;
圖4A繪示圖3的基架、晃擺單元、彈性單元及底座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圖4B繪示圖4A的基架、晃擺單元、彈性單元及底座的另一剖視示意圖;
圖5A繪示圖1的晃擺運動器材的側視示意圖;
圖5B繪示圖5A的晃擺運動器材的另一側視示意圖;
圖6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的立體示意圖;
圖7繪示圖6的晃擺運動器材的爆炸示意圖;
圖8A繪示圖6的基架與線性驅(qū)動單元的立體示意圖;
圖8B繪示圖8A的基架與線性驅(qū)動單元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9A繪示圖6的晃擺運動器材的側視示意圖;
圖9B繪示圖9A的晃擺運動器材的另一側視意圖;以及
圖10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圖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jié)將在以下敘述中一并說明。然而,應了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不應用以限制本發(fā)明。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部分實施例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jié)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現(xiàn)有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并且重復的元件將可能使用相同的編號表示。
請參閱圖1及圖2,其中圖1繪示依照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100的立體示意圖,圖2繪示圖1的晃擺運動器材100的爆炸示意圖?;螖[運動器材100包含底座200、基架300、承載單元400、晃擺單元500及彈性單元600?;?00以至少一個樞部310(見圖2)樞設于底座200,承載單元400設置于基架300,晃擺單元500則設置于底座200并偏心抵推基架300連動承載單元400晃動,而彈性單元600設置于底座200及基架300之間并受基架300作用變形,以降低晃擺單元500的沖力。
借由晃擺單元500偏心帶動承載單元400,可使承載單元400連動達到晃擺運動效果,再搭配彈性單元600的設置,可以降低晃擺單元500因為慣性及重力作用導致的沖力,并有效減輕使用者的不適。后面將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的作動方式。
請參閱圖3,其中圖3繪示圖1的基架300、晃擺單元500、彈性單元600及底座200的爆炸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晃擺單元500包含轉(zhuǎn)軸510、偏心塊520、轉(zhuǎn)輪530、套環(huán)540及驅(qū)動組550,轉(zhuǎn)軸510可旋轉(zhuǎn)地設置在底座200上,轉(zhuǎn)輪530和偏心塊520套設在轉(zhuǎn)軸510上,且和轉(zhuǎn)軸510間無相對旋轉(zhuǎn),也就是說,轉(zhuǎn)輪530和偏心塊520固定在轉(zhuǎn)軸510上并隨轉(zhuǎn)軸510一同旋轉(zhuǎn)。套環(huán)540套于偏心塊520上且一端連樞設于基架300,當轉(zhuǎn)軸510帶動偏心塊520轉(zhuǎn)動時,偏心塊520在套環(huán)540內(nèi)部偏心旋轉(zhuǎn),進而帶動套環(huán)540位移,并改變基架300與底座200之間的距離,使基架300晃擺。
上述的驅(qū)動組550包含馬達551、第一轉(zhuǎn)盤555、第二轉(zhuǎn)盤552、第一皮帶554、第二皮帶553。第一轉(zhuǎn)盤555套設于馬達551的輸出軸并受馬達551 驅(qū)動,第二轉(zhuǎn)盤552包含小滑輪556及大滑輪557,小滑輪556與大滑輪557同軸設置且無相對旋轉(zhuǎn),第一皮帶554套設連接第一轉(zhuǎn)盤555及大滑輪557,第二皮帶553套設連接小滑輪556及轉(zhuǎn)輪530。當馬達551轉(zhuǎn)動時驅(qū)動第一轉(zhuǎn)盤555及第一皮帶554,進而驅(qū)動第二轉(zhuǎn)盤552及第二皮帶553,最后帶動轉(zhuǎn)輪530使轉(zhuǎn)軸510及偏心塊520旋轉(zhuǎn)。
彈性單元600設置在基架300與底座200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彈性單元600呈柱狀且上下兩端設置有鎖接件(未標示)用以和基架300及底座200鎖接。彈性單元600受壓力會產(chǎn)生變形,并減少晃擺單元500因重力往下時造成的快速下墜力,因此彈性單元600的效果也類似阻尼,以變形吸放壓力并在壓力消失后回復原狀。當然,彈性單元600也可以是彈簧,或任何具有彈力及回復力的元件,不以本實施例為限。
請參閱圖4A及圖4B,其中圖4A繪示圖3的基架300、晃擺單元500、彈性單元600及底座200的組合剖視示意圖,圖4B繪示圖4A的基架300、晃擺單元500、彈性單元600及底座200的另一剖視示意圖。當晃擺單元500晃擺時,基架300會跟隨晃動,如圖4A所示,基架300距離底座200的最小垂直距離為a,而隨晃擺單元500的偏心晃動,可使基架300與底座200間的距離改變,如圖4B所示,基架300距離底座200的最大垂直距離為a’,因此,在晃擺單元500的重復作動下,基架300與底座200間的垂直距離不斷的在最小垂直距離a與最大垂直距離a’之間變化,而使基架300產(chǎn)生晃動。
而在最大垂直距離a’變化為最小垂直距離a的過程當中,偏心塊520受重力及慣性力作用,容易在一瞬間往下方(指往底座200的方向)作動,如此會造成承載單元400向下的沖力,造成使用者的不適,是以透過彈性單元600的設置,可以吸收偏心塊520的瞬間向下沖力,以提升使用者的舒適度。而如圖4A所示,彈性單元600受基架300壓縮變形,如圖4B所示,彈性單元600受基架300拉力變形,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透過高度的配置,使彈性單元600僅受基架300壓縮變形,而在基架300遠離樞部310的一端距離底座200最遠時,保持彈性單元600的原始高度。
請參閱圖5A及圖5B,并一并參閱圖2,其中圖5A繪示圖1的晃擺運動 器材100的側視示意圖,圖5B繪示圖5A的晃擺運動器材100的另一側視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承載單元400包含椅墊420、椅背410、腳墊430,椅背410以分別以兩個樞部411樞設于椅墊420,腳墊430也分別以兩個樞部412樞設于椅墊420,因為視角因素僅可看見一個樞部411及一個樞部412。而晃擺運動器材100還包含開合驅(qū)動單元800,透過開合驅(qū)動單元800的作動,可以更改承載單元400的乘載角度,如圖5A所示,承載單元400為坐椅形態(tài),而如圖5B所示,承載單元400為躺椅形態(tài)。
前述的開合驅(qū)動單元800包含馬達810,致動件820及連桿組830。致動件820的一端樞接于椅墊420,另一端樞接于椅背410,而連桿組830的一端樞接于腳墊430,另一端則樞接于椅背410。借由馬達810驅(qū)動致動件820,可以使致動件820產(chǎn)生伸縮動作帶動椅背410、連桿組830及腳墊430作動,使椅背410與椅墊420間的角度b或椅墊420與腳墊430間的角度c改變,而角度b即代表承載單元400的乘載角度。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的開合驅(qū)動單元800的結構僅為示例性的說明,在其它實施例中,也可以具有其它驅(qū)動方式,不以此公開為限。
在此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晃擺運動器材100還包含多個墊片700,且多個墊片700是設置在底座200遠離基架300的一側,也即,多個墊片700置于底座200與晃擺運動器材100的放置面(未標示)之間。如上面所述,晃擺單元500在晃動的過程中會帶動向下的沖力,而除了透過彈性單元600的緩沖作用外,再透過多個墊片700的設置,還可以吸收晃擺運動器材100在晃擺時的前后(相當圖4A及圖4B的左右兩側)作用力,讓使用時的舒適度更加提升。
不同墊片700的高度會對晃擺運動器材100造成不一樣的效果,高度較高的墊片700容易有縱向的變形產(chǎn)生,搭配晃擺運動前后搖擺的幅度較大。反之,高度較低的墊片700縱向形變較少,搭配晃擺運動前后搖擺的幅度較小,因此可依用者的喜好更換墊片700的高度。在本實施例中,所有墊片700的高度皆為15毫米(mm),在其他實施例中,墊片700的高度可以皆為30毫米,也可以在不同的位置設置不同高度的墊片700,優(yōu)選的,墊片700的高度 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在此范圍內(nèi)有較良好的效果。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不設置墊片700,不受本實施例拘限。
請參閱圖6及圖7,其中圖6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另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110的立體示意圖,圖7繪示圖6的晃擺運動器材110的爆炸示意圖?;螖[運動器材110包含底座200、基架300a、承載單元400a、晃擺單元500及彈性單元600,底座200、晃擺單元500及彈性單元600的結構與前述圖1到圖5A所述相同,在此不贅述,而基架300a及承載單元400a的結構和前述實施例不同。
基架300a包含兩個長槽330及兩個移動件320,兩個移動件320分別置于各長槽330內(nèi)且可以在長槽330內(nèi)限位移動。承載單元400a連接前述移動件320,借此,移動件320可以帶動承載單元400a移動,后面將更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的作動方式。
請參閱圖8A及圖8B,其中圖8A繪示圖6的基架300與線性驅(qū)動單元900的立體示意圖,圖8B繪示圖8A的基架300與線性驅(qū)動單元900的另一立體示意圖?;螖[運動器材110還包含線性驅(qū)動單元900用以驅(qū)動移動件320在長槽330間移動,線性驅(qū)動單元900包含驅(qū)動馬達910、螺桿920及連動件930。驅(qū)動馬達910設置在基架300a上,螺桿920受驅(qū)動馬達910驅(qū)動旋轉(zhuǎn),連動件930包含連結塊931及兩個連接桿932、933,其中連結塊931螺設于螺桿920上且相對螺桿920沿一方向X1位移,方向X1平行長槽330的長邊。連接桿932、933彼此平行設置且分別與連結塊931連接并和連結塊931連動,連接桿932及連接桿933的兩端皆分別連接兩個移動件320。
當驅(qū)動馬達910旋轉(zhuǎn)時帶動螺桿920旋轉(zhuǎn),由于連結塊931螺設于螺桿920上,因此連結塊931產(chǎn)生方向X1上的位移,連接桿932、933及兩個移動件320則一同被連結塊931帶動位移,故兩個移動件320從圖8A的位置移至圖8B的位置。于其它實施例中,在可以驅(qū)動兩個移動件320位移的前提下,線性驅(qū)動單元900的結構也可以是其他形式,不以上述公開為限。
請參閱圖9A及圖9B,并一并參閱圖7,其中圖9A繪示圖6的晃擺運動器材110的側視示意圖,圖9B繪示圖9A的晃擺運動器材110的另一側視意 圖?;螖[運動器材110還包含開合驅(qū)動單元800,開合驅(qū)動單元800的結構和前述圖1到圖5A所述類似,而承載單元400a包含椅墊420、椅背410及腳墊430,椅墊420、椅背410及腳墊430的結構及關系也和前述圖1到圖5A所述相同,在此不贅述。和前述實施例不同處在于,承載單元400還包含兩個樞接件440(見圖7,因視角因素只能看見一個樞接件440)及兩個支撐件450(因視角因素只能看見一個支撐件450),兩個樞接件440用以分別和兩個移動件320樞接,兩個支撐件450的一端分別樞接于椅墊420的兩側,兩個支撐件450的另一端則分別樞接于底座200。借此,承載單元400a可相對于基架300a搖擺,因此當開合驅(qū)動單元800改變承載單元400a的承載角度b時,如由圖9A的坐椅形態(tài)變化圖9B的躺椅形態(tài),可以使承載單元400a有更多樣的角度變化,更符合人體工學。
請參閱圖10,其中圖10繪示依照本發(fā)明又一實施方式的一種晃擺運動器材120的側視示意圖。晃擺運動器材120包含底座200、基架300、承載單元400b、晃擺單元500、彈性單元600及多個墊片700,而底座200、基架300、晃擺單元500、彈性單元600及多個墊片700的結構與前述圖1至圖5所述相同,在此不再贅述。不同之處在于,承載單元400b為床體,可以讓使用者直接平躺于承載單元400b上進行晃擺運動。
由上述的實施方式可知,本發(fā)明具有下列優(yōu)點。
一、借由晃擺單元的設置,可以帶動基架晃動進而連動承載單元,使承載單元產(chǎn)生晃擺動作并讓使用者達到運動活血的效果。
二、借由彈性單元的設置,可以讓彈性單元受基架壓力產(chǎn)生變形,借此彈性單元變形的作用吸收晃擺單元的慣性力或重力所帶來的向下沖力,使晃擺平滑度提升。
三、透過開合驅(qū)動單元的設置,可以改變承載單元的承載角度,讓使用者可以選擇運動方式,而另外一方面,由于承載角度的不同會改變承載單元各部位對應基架樞部的力臂長度,因此也會使得各部位的晃擺強度不同。
四、多個墊片的設置可以吸收晃擺運動器材在晃擺時的前后作用力,若再搭配墊片700高度的大于等于5毫米且小于等于40毫米,會有更良好的效 果。
五、當晃擺運動器材進一步具有線性位移功能(即晃擺運動器材在水平線上的位置會相對于底座改變)時,由于晃擺運動器材在不同的位置時,各部位和樞部間力臂長度改變,因此當基架被晃擺單元帶動而進行晃擺時,相同的部位在不同的位置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晃動幅度,進而達到晃動強度調(diào)整的功能。另外,不同水平線上的位置對應使用者身體的搖晃部位也不同,更增加使用者使用時的選擇性。
雖然本發(fā)明已經(jīng)以實施方式公開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變動與潤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