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向被檢體內插入的插入部的頂端設有用于拍攝被檢體內的攝像單元的內窺鏡。
背景技術:
以往,在醫(yī)療領域和工業(yè)領域中,為了進行各種檢查而廣泛使用內窺鏡。其中,醫(yī)療用的內窺鏡通過向患者等被檢體的體腔內插入在頂端設有固體攝像元件的呈細長形狀的撓性的插入部,從而即便不切開被檢體也能夠獲取體腔內的體內圖像,并且能夠根據(jù)需要使處置器具自插入部頂端突出而進行治療處置,因此被廣泛使用。
在該內窺鏡中,尋求插入部的細徑化。作為謀求插入部的小型化的技術,是一種載置有攝像元件并且由與信號線纜連接的多層電路板構成的攝像裝置,配置為所述電路板的短軸方向與內窺鏡徑向平行,以層疊的基板的寬度隨著朝向內窺鏡外周方向變短的方式設為階梯狀的形態(tài)。由此,公開了一種能夠防止與內窺鏡的頂端殼的干涉、實現(xiàn)內窺鏡的細徑化的攝像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147968號公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技術中,在插入部內僅容納攝像元件的情況下,雖然能夠謀求插入部的細徑化,但是在內窺鏡的插入部內是容納有用于向被檢體的體腔內插入生物體鉗子、電手術刀以及檢查探頭等處置器具、或者送氣·送水管的通道、用于傳送照明光的光導件等內置物的,在專利文獻1所述的技術中,對于容納有這些內置物的情況未做任何考慮。
此外,為了謀求插入部的細徑化,進行將信號線纜分割成多個、并將各個信號線纜的直徑設為較細,但在使用細徑的信號線纜的情況下,為了使信號穩(wěn)定化,安裝有很多電子部件的基板大型化,且為了避免內置物與基板的干涉,頂端部的外徑有時會變大。
本發(fā)明即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xiàn)容納攝像裝置和內置物的插入部的細徑化的內窺鏡。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達到目的,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該內窺鏡包括:攝像單元,其配設在向被檢體的體內插入的插入部的頂端部;以及內置物,其在所述頂端部與所述攝像單元并列設置,并且與所述插入部的軸線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設置,其中,所述攝像單元具有:固體攝像元件,其具有受光部;以及硬質基板,其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比所述固體攝像元件靠所述內窺鏡的基端側的位置,該硬質基板與所述固體攝像元件電連接,所述硬質基板具有長度方向沿所述頂端部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第1面和與所述第1面平行地相對的第2面,在與所述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所述第1面的寬度長于所述第2面的寬度,所述硬質基板的與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不同的面且是沿所述頂端部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第3面或第4面與所述內置物相對。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插入部容納有多個所述內置物,所述第3面或所述第4面與多個所述內置物中的、最粗徑的內置物相對。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質基板的所述第1面和所述第2面配設有電路圖案,并且在所述第1面的基端側設有線纜連接用的線纜焊盤。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質基板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所述多個電子部件中的、長軸最長的電子部件以其長軸與所述硬質基板的所述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安裝。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所述攝像單元具有將所述固體攝像元件和所述硬質基板電連接的撓性基板,所述固體攝像元件在設有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面形成有與所述撓性基板連接用的元件側焊盤,并且所述固體攝像元件以所述受光面與所述頂端部的軸線方向正交的方式配設,所述硬質基板在所述第1面或第2面形成有與所述撓性基板連接用的基板側焊盤,并且所述硬質基板以與所述頂端部的軸線方向正交的第5面和所述固體攝像元件的與所述受光面相反側的面相對的方式配設,所述撓性基板以與所述固體攝像元件的所述受光面的側面和所述硬質基板的所述第1面或第2面相對的方式配設。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質基板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所述多個電子部件中的、安裝后的高度最高的電子部件安裝在所述第1面。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所述固體攝像元件在設有所述受光部的受光面形成有與所述硬質基板連接用的元件側焊盤,并且所述受光面與所述頂端部的軸線方向平行地配設,所述硬質基板在所述第1面或第2面形成有與所述固體攝像元件連接用的基板側焊盤,并且所述硬質基板以所述第1面或第2面與所述固體攝像元件的受光面相對的方式配設,所述固體攝像元件以所述元件側焊盤連接于所述基板側焊盤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硬質基板上。
此外,在上述發(fā)明中,本發(fā)明的內窺鏡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硬質基板安裝有多個電子部件,所述多個電子部件中的、安裝后的高度最高的電子部件安裝在所述第2面。
發(fā)明的效果
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實現(xiàn)插入部的細徑化的內窺鏡。
附圖說明
圖1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內窺鏡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圖。
圖2是圖1所示的內窺鏡頂端的主視圖和局部剖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內窺鏡所具備的攝像裝置的左方側視圖。
圖4是圖3的a-a線剖視圖。
圖5是圖3的b-b線剖視圖。
圖6是圖3的c-c線剖視圖。
圖7是圖2的b-b線剖視圖。
圖8是以往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圖9是使用以往的硬質基板的攝像單元的剖視圖。
圖10是使用以往的硬質基板的攝像單元的剖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的攝像單元的局部側視圖。
圖12是圖11的c-c線剖視圖。
圖13是圖11的硬質基板端部的俯視圖和仰視圖。
圖14是以往使用的硬質基板端部的俯視圖和仰視圖。
圖1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圖1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圖1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圖18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圖19是說明圖18的硬質基板的制造工序的圖。
圖20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6的攝像單元的側視圖。
圖21是采用圖20的攝像單元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下的說明中,作為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方式(以下稱作“實施方式”),對具有攝像單元的內窺鏡進行說明。此外,并不由該實施方式限定本發(fā)明。并且,在附圖的記載中,對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此外,需要留意附圖是示意性的,各構件的厚度和寬度之間的關系、各構件的比例等與現(xiàn)實有所不同。此外,在附圖的相互之間也包含互相的尺寸、比例不同的部分。
(實施方式1)
圖1是示意地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內窺鏡裝置的整體結構的圖。如圖1所示,內窺鏡裝置1包括內窺鏡2、通用線纜5、連接器6、光源裝置7、處理器(控制裝置)8以及顯示裝置10。
內窺鏡2通過將插入部3向被檢體的體腔內插入而拍攝被檢體的體內圖像,輸出攝像信號。通用線纜5內部的線纜延伸到內窺鏡2的插入部3的頂端,與設于插入部3的頂端部3b的攝像單元相連接。
連接器6設于通用線纜5的基端,與光源裝置7和處理器8相連接,對與通用線纜5相連接的頂端部3b的攝像單元所輸出的攝像信號(輸出信號)實施預定的信號處理,并且對攝像信號進行模擬/數(shù)字轉換(a/d轉換)并作為圖像信號輸出。
光源裝置7例如利用白色led構成。光源裝置7所點亮的白色光經(jīng)由連接器6、通用線纜5成為從內窺鏡2的插入部3的頂端朝向被攝體照射的照明光。
處理器8對從連接器6輸出的圖像信號實施預定的圖像處理,并且控制內窺鏡裝置1整體。顯示裝置10顯示處理器8實施了處理的圖像信號。
在內窺鏡2的插入部3的基端側連接有操作部4,該操作部4設有用于操作內窺鏡功能的各種按鈕類、旋鈕類。在操作部4設有用于向被檢體的體腔內插入生物體鉗子、電手術刀以及檢查探頭等處置器具的處置器具插入口4a。
插入部3包括設有攝像單元的頂端部3b、與頂端部3b的基端側相連設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彎曲自如的彎曲部3a、以及與該彎曲部3a的基端側相連設置的撓性管部3c。彎曲部3a利用設于操作部4的彎曲操作用旋鈕的操作在上下方向上彎曲,隨著貫穿于插入部3內部的彎曲操作線的牽引松弛,該彎曲部3a例如在上下兩個方向上彎曲自如。
在內窺鏡2配設有用于傳送來自光源裝置7的照明光的光導件15(圖2),在光導件15的照明光的出射端配置有照明窗。該照明窗設于插入部3的頂端部3b,照明光被朝向被檢體照射。
接著,詳細地說明內窺鏡2的頂端部3b的結構。圖2的(a)是內窺鏡2頂端的主視圖,圖2的(b)是內窺鏡2頂端的局部剖視圖。圖2的(b)的局部剖視圖是以與設于內窺鏡2的頂端部3b的攝像單元的基板面平行的面且是與攝像單元的光軸方向平行的面切斷的情況下的剖視圖。在圖2的(b)中,圖示了內窺鏡2的插入部3的頂端部3b。
如圖2所示,在內窺鏡2的插入部3的頂端部3b容納有攝像單元50、用于供鉗子、電手術刀以及檢查探頭等處置器具插入的鉗子通道14、以及用于傳送照明光的兩個光導件15。在本實施方式1中,在右側配設有攝像單元50,在左側配設有鉗子通道14,在上下方向上各配設有光導件15。在本說明書中,容納于頂端部3b的除攝像單元50之外的構件且是在頂端部3b內與攝像單元50并列設置且與插入部3的軸線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設置的構件、例如是鉗子通道14、光導件15相當于內置物。
隨著貫穿于在包覆管12內側配置的彎曲管內部的彎曲操作線的牽引松弛,彎曲部3a在上下方向上彎曲自如。在延伸設置于該彎曲部3a的頂端側的頂端部3b內部設有攝像單元50。包覆管12為了使彎曲部3a能夠彎曲而由柔軟的構件構成。
鉗子通道14由相對于頂端部主體11定位的金屬管13和頂端側覆蓋于金屬管13基端側且另一端側延伸設置到處置器具插入口4a的管16構成。管16的頂端部抵靠于在金屬管13的外周設置的凸緣部13a。
攝像單元50具有透鏡單元21和配置在透鏡單元21的基端側的個體攝像元件20,其利用粘接劑粘接于頂端部主體11的內側。頂端部主體11由用于形成內部空間的硬質構件形成,該內部空間用于容納攝像單元50。
透鏡單元21由多個物鏡(未圖示)構成,所述透鏡單元21具有與后述的玻璃蓋片粘接的接合透鏡21a(參照圖3)和用于保持物鏡和接合透鏡21a的透鏡保持件22,該透鏡保持件22的頂端通過插嵌固定于頂端部主體11內部而固定在頂端。
攝像單元50具有:ccd或cmos等固體攝像元件20,其具有用于接受光的受光部20a;撓性基板38,其從固體攝像元件20伸出(參照圖3);硬質基板30,其安裝有構成固體攝像元件20的驅動電路的電子部件31~36;玻璃蓋片23,其以覆蓋固體攝像元件20的受光部20a的狀態(tài)粘接于固體攝像元件20;以及多個信號線纜40,其用于向固體攝像元件20供給電源或者向固體攝像元件20輸入或輸出信號。
信號線纜40的芯線41與設于硬質基板30的線纜焊盤相連接,信號線纜40的基端向插入部3的基端方向延伸。信號線纜40經(jīng)由圖1所示的操作部4和通用線纜5延伸設置到連接器6。
由透鏡單元21成像的被攝體的圖像利用配設在透鏡單元21的成像位置的固體攝像元件20檢測出,并被轉換為攝像信號。攝像信號(輸出信號)經(jīng)由撓性基板38、硬質基板30以及信號線纜40被輸出到處理器8。
接著,說明攝像單元50。圖3是圖1所示的內窺鏡2所具備的攝像單元50的左方側視圖。圖4是圖3的a-a線剖視圖。圖5是圖3的b-b線剖視圖。圖6是圖3的c-c線剖視圖。圖7是圖2所示的內窺鏡2的頂端部3b的b-b線剖視圖。
如圖3和圖4所示,在固體攝像元件20的設有受光部20a的受光面設有元件側焊盤,撓性基板38的內部引線37利用元件側焊盤和凸塊39電連接和機械連接。撓性基板38是撓性印刷電路板,其從固體攝像元件20的設有受光部20a的受光面向側面方向伸出。
硬質基板30配置在固體攝像元件20的后方、即頂端部3b的基端側,其通過撓性基板38與固體攝像元件20電連接。硬質基板30具有長度方向沿頂端部3b的軸線方向、即攝像單元50的光軸方向延伸的第1面s1和與第1面s1平行地相對的第2面s2。如圖5和圖6所示,在硬質基板30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圖3的b-b線截面、c-c線截面)中,第1面s1的寬度r1形成得長于第2面s2的寬度r2。在本實施方式1中,與第1面s1和第2面s2不同的面且是長度方向沿頂端部3b的軸線方向延伸設置的另一個面、即第3面s3和第4面s4從第1面s1到第2面s2呈斜面狀。第3面s3和第4面s4的斜面形狀能夠通過從斜向切入切割刀而形成。
在硬質基板30的第1面s1配設有用于安裝電子部件31、32、33的電子部件安裝焊盤、用于連接信號線纜40的線纜焊盤等布線圖案。在第2面s2的基端側形成有用于安裝電子部件35、36的臺階部43。此外,在第2面s2配設有用于安裝電子部件35、36的電子部件安裝焊盤、用于將撓性基板38電連接和機械連接的基板側焊盤。在硬質基板30的內部配設有通孔、電子部件安裝焊盤等布線圖案,內置有電子部件34。撓性基板38以與固體攝像元件20的從受光面到側面和硬質基板30的第2面s2相對的方式配設。另外,也可以將硬質基板30的基板側焊盤配設在第1面s1,將撓性基板38以與硬質基板30的第1面s1相對的方式配設。
電子部件31~36利用焊料42安裝于電子部件安裝焊盤。優(yōu)選的是,電子部件31~36中的、長軸最長的電子部件33以長軸與硬質基板30的長度方向正交、即與光軸方向正交的方式安裝。通過以長軸最長的電子部件33的長軸與硬質基板30的長度方向正交的方式安裝,能夠縮短硬質基板30的長度方向的長度,也能夠縮短頂端部3b。此外,優(yōu)選的是,電子部件31~36中的、安裝后的高度最高的電子部件33安裝在第1面s1。硬質基板30除了是樹脂基板、特別是使用熱塑性樹脂的樹脂多層層疊而成的多層樹脂基板之外,也可以是陶瓷基板。
硬質基板30在硬質基板30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面、即與攝像單元50的光軸方向正交的第5面s5和固體攝像元件20的與受光面相反側的面抵接。硬質基板30和固體攝像元件20利用粘接劑、優(yōu)選為由熱固化性樹脂形成的粘接劑固定。
硬質基板30以與第1面s1和第2面s2不同的面、且是沿頂端部3b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第3面s3或第4面s4與作為頂端部3b的內置物的鉗子通道14或光導件15接近且相對的方式配設。通過以內置物和形成為斜面的第3面s3或第4面s4接近且相對的方式配設攝像單元50,從而能夠如以下所示地使頂端部3b細徑化。
優(yōu)選的是,與第1面s1和第2面s2不同的面、且是沿頂端部3b的軸線方向延伸的第3面s3或第4面s4與容納于插入部3b的內置物中的、最粗徑的內置物接近且相對。如圖7所示,在本實施方式1中,第3面s3與最粗徑的內置物、即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第4面s4與包覆管12接近且相對。
圖8是以往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與圖2的b-b線相同的位置的剖視圖)。圖9是使用以往的硬質基板的攝像單元的剖視圖(與圖3的b-b線相同的位置的剖視圖)。圖10是使用以往的硬質基板的攝像單元的剖視圖(與圖3的c-c線相同的位置的剖視圖)。如圖9和圖10所示,在以往的攝像裝置所使用的硬質基板30a中,由于第1面s1的寬度r1和第2面s2的寬度r2相同,因此,如圖8所示,在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并且使第4面s4與包覆管12接近且相對的情況下,頂端部3b的外徑變大。
在圖7中,在硬質基板30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攝像單元50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在圖8中,在以往的硬質基板30a的周圍,用雙點劃線表示使用以往的硬質基板30a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如圖7所示,在用雙點劃線表示最大外形的以往的攝像裝置中,由于第3面s3和第4面s4不是斜面狀,因此,為了避免與鉗子通道14和包覆管12的干涉,需要將頂端部3b的外徑增大到在包覆管12的周圍用雙點劃線表示的大小。
在實施方式1中,通過將硬質基板30的第3面s3和第4面s4設為斜面狀,從而使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第1面s1的寬度r1長于第2面s2的寬度r2,并且通過以使第3面s3與作為內置物的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使第面s4與包覆管12接近且相對的方式配設硬質基板30,從而能夠使頂端部3b細徑化。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是將第3面s3和第4面s4分別設為斜面狀,但也可以僅將第3面s3和第4面s4中的任一個面設為斜面狀,使其與內置物相對。
在實施方式1中,說明了容納鉗子通道14和兩個光導件15的內窺鏡2,但即使在僅將1個光導件作為內置物的內窺鏡、除了鉗子通道之外作為內置物還具有送氣·送水通道的內窺鏡等中,也能夠通過使設為斜面狀的第3面s3或第4面s4與內置物、優(yōu)選為最粗徑的內置物接近且相對而使頂端部3b細徑化。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1中,將第1面s1的寬度r1構成得大于第2面s2的寬度r2,但在硬質基板30配置于鉗子通道14的下側的情況下,通過將第1面s1的寬度r1構成得小于第2面s2的寬度r2,將第3面s3和第4面s4設為倒斜面狀,從而能夠使頂端部3b細徑化。
此外,也可以在形成于硬質基板30的第2面s2的臺階部43上連接信號線纜而不是電子部件。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的攝像單元的局部側視圖。圖12是圖11的c-c線剖視圖。圖13的(a)是圖11的硬質基板的第1面s1的基端部,圖13的(b)是從第1面s1側透視圖11的硬質基板的第2面s2(臺階部43)的圖。圖14的(a)是以往使用的硬質基板的第1面s1的基端部,圖14的(b)是從第1面s1側透視以往使用的硬質基板的第2面s2(臺階部43)的圖。
在實施方式1的變形例中,在硬質基板30b的第1面s1的長度方向的基端部連接有信號線纜40a~40c,在第2面s2的臺階部43連接有信號線纜40d、40e。
如圖13所示,在硬質基板30b的第1面s1設有分別與信號線纜40a~40c的芯線41a~41c連接的線纜焊盤25a~25c。此外,在第2面s2設有與信號線纜40d、40e的芯線41d、41e連接的線纜焊盤25d、25e,并且設有測試焊盤25f。
與第1面s1相連接的信號線纜40a~40c和與第2面s2相連接的信號線纜40e是用于傳送電子部件的驅動用信號的線纜,與第2面s2相連接的信號線纜40d是輸出信號用的線纜。
以往,在硬質基板30c上連接5根信號線纜40a~40e的情況下,如圖14所示,在硬質基板30c的基端部的第1面s1設有與信號線纜40a~40c連接的線纜焊盤25a~25c,在第2面s2設有與信號線纜40d、40e連接的線纜焊盤25d、25e。
以往,為了檢查撓性基板38和固體攝像元件20連接、撓性基板38和硬質基板30c連接時的電特性,使檢查裝置的端子接觸到線纜焊盤25a~25e并進行電特性的檢查。檢查是在對線纜焊盤25a~25e施加了壓力的狀態(tài)下使各檢查端子分別從硬質基板30c的上下方向抵接而進行的,但在以往的硬質基板30c中,在第1面s1的第2面s2,線纜焊盤的數(shù)量、配置不同,因此很難可靠地使所有的檢查端子抵接于各線纜焊盤。
在本變形例中,通過在第2面s2設有用于檢查從固體攝像元件20向電子部件輸入的信號的測試焊盤25f,并且將線纜焊盤在第1面s1和第2面s2上的配置位置在上下形成于相同的位置,從而在使線纜焊盤抵接于檢查端子的情況下,不產(chǎn)生旋轉力矩,能夠可靠地使檢查端子接觸到線纜焊盤。此外,由于能夠利用測試焊盤25f檢查從固體攝像元件20向電子部件輸入的信號,因此,能夠檢查電子部件的不良。
(實施方式2)
圖15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圖15所示的截面的位置是與圖2的b-b線相同的位置。在圖15中,在硬質基板30d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實施方式2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在實施方式2的內窺鏡中,在硬質基板30d的第3面s3和第4面s4設有r部(曲面部)26。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是同樣的。
通常,硬質基板30d在由多個硬質基板構成的集合基板上安裝電子部件之后利用切割刀等切斷為各個硬質基板30d。在利用切割刀切斷集合基板時,產(chǎn)生切剩的狀態(tài)的r部(曲面部)26。在實施方式2中,將r部(曲面部)26設為原封不動地保留的狀態(tài),也使用r部(曲面部)26來安裝電子部件33。
在實施方式2中,通過在第3面s3和第4面s4保留r部(曲面部)26,從而在硬質基板30d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能夠使第1面s1的寬度長于第2面s2的寬度。此外,通過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從而使硬質基板30d與鉗子通道14和包覆管12不產(chǎn)生干涉,與以往相比能夠減小頂端部3b的外徑。此外,在實施方式2中,由于在r部(曲面部)26上設有焊料42的填角,因此能夠在切割硬質基板30d時減少破片。
(實施方式3)
圖16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圖16所示的截面的位置是與圖2的b-b線相同的位置。在圖16中,在硬質基板30e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實施方式3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在實施方式3的內窺鏡中,在硬質基板30e的第3面s3和第4面s4設有倒角部27。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是同樣的。
實施方式3的硬質基板30e在切斷為長方體的硬質基板之后在第3面s3和第4面s4的角部形成倒角部27即可。
在實施方式3中,通過在第3面s3和第4面s4設置倒角部27,從而能夠在硬質基板30e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第1面s1的長度長于第2面s2的長度。此外,通過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從而使硬質基板30e和鉗子通道14或包覆管12不產(chǎn)生干涉,與以往相比能夠減小頂端部的外徑。
(實施方式4)
圖17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4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圖17所示的截面的位置是與圖2的b-b線相同的位置。在圖17中,在硬質基板30f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實施方式4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在實施方式4的內窺鏡中,硬質基板30f是多個基板28a~28e層疊而成的,將與撓性基板38相連接的基板28e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形成得窄于其他的基板28a~28d。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是同樣的。
硬質基板30f是基板28a、基板28b、基板28c、基板28d以及基板28e層疊而成的,各基板28a~28e將其中心軸線對齊地層疊。
在實施方式4中,通過使基板28e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寬度窄于其他的基板28a~28d,從而在硬質基板30f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第1面s1的寬度長于第2面s2的寬度。此外,通過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從而使硬質基板30f和鉗子通道14或包覆管12不產(chǎn)生干涉,與以往相比能夠減小頂端部的外徑。
(實施方式5)
圖18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5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圖18所示的截面的位置是與圖2的b-b線相同的位置。在圖18中,在硬質基板30g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實施方式5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圖19是說明實施方式5的硬質基板的制造工序的圖。在實施方式5的內窺鏡中,硬質基板30g的第3面s3和第4面s4設有臺階部29。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是同樣的。
硬質基板30g的臺階部29能夠通過在集合基板60上安裝電子部件33等之后利用粗徑的切割刀61切割至預定位置、例如圖19所示的h1、然后利用細徑的切割刀62切斷剩余的h2制造而成的。臺階部29也可以是r部(曲面部)。
在實施方式5中,通過在第3面s3和第4面s4設置臺階部29,從而能夠在硬質基板30g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第1面s1的寬度長于第2面s2的寬度。此外,通過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從而使硬質基板30g和鉗子通道14或包覆管12不產(chǎn)生干涉而能夠減小頂端部的外徑。
(實施方式6)
圖20是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6的攝像單元的側視圖。圖21是采用圖20的攝像單元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是圖20的d-d線的位置的內窺鏡頂端的剖視圖。在圖21中,在硬質基板30h的周圍,用單點劃線表示實施方式6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用雙點劃線表示以往的攝像裝置的最大外形。實施方式5的攝像單元50h是固體攝像元件20h的受光部20a與內窺鏡的頂端部的軸線方向平行的、即橫置型。
攝像單元50h利用棱鏡24對從未圖示的透鏡單元出射的光進行反射,利用受光部20a接受由棱鏡24反射來的光。固體攝像元件20h是以受光部20a水平的方式配置的橫置型,棱鏡24粘接在受光部20a上。在固體攝像元件20h的基端連接有硬質基板30h。硬質基板30h在第1面s1形成有與固體雜像元件20h連接用的基板側焊盤,以第1面s1與固體攝像元件20h的受光面相對的方式配設。另外,也可以構成在硬質基板30h的第2面s2形成與固體攝像元件20h連接用的基板側焊盤,使第2面s2與固體攝像元件20h的受光面相對。
在實施方式6的硬質基板30h的第3面s3和第4面s4設有倒角部27h。倒角部27h與實施方式3的倒角部27同樣在長方體的硬質基板30h的第3面s3和第4面s4的角部形成倒角部27h。
在實施方式6中,通過在第3面s3和第4面s4設置倒角部27h,從而能夠在硬質基板30h的與長度方向正交的截面中,使第1面s1的寬度長于第2面s2的寬度。此外,通過使第3面s3與鉗子通道14接近且相對,從而使硬質基板30h和鉗子通道14或包覆管12不產(chǎn)生干涉而能夠減小頂端部的外徑。
附圖標記說明
1、內窺鏡裝置;2、內窺鏡;3a、彎曲部;3b、頂端部;3c、撓性管部;4、操作部;4a、處置器具插入口;5、通用線纜;6、連接器;7、光源裝置;8、處理器;10、顯示裝置;11、頂端部主體;12、包覆管;13、金屬管;14、鉗子通道;15、光導件;16、管;20、固體攝像元件;21、透鏡單元;22、透鏡保持件;23、玻璃蓋片;24、棱鏡;30、30a、30b、30c、30d、30e、30f、30g、30h、硬質基板;31~36、電子部件;37、內部引線;38、撓性基板;40、信號線纜;41、芯線;42、焊料;43、臺階部;50、攝像單元;s1、第1面;s2、第2面;s3、第3面;s4、第4面;s5、第5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