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公開了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由蒼耳子、辛夷花、銀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魚腥草、芙蓉葉、金香草、皂角刺、黃芩、路路通、牛黃、麝香、薄荷腦、冰片、露蜂房、蟬衣、烏梅、黃芪甲珠、枯礬、防風組成。該組合物具有疏風透邪,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化腐生肌,宣通鼻竅之功效,對鼻粘膜沒有任何刺激性,藥性溫和,可以滋潤及修復受損的鼻粘膜,清除殘留在鼻腔的各種細菌和病毒,消除鼻粘膜的炎性病變。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中醫(yī)藥領域,涉及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0002]鼻炎、鼻竇炎病因相同、病理相近,發(fā)病部位有淺深之別,分急性與慢性論治。而鼻炎的慢性發(fā)展階段多為鼻竇、副鼻竇的炎性損害。急性鼻竇炎為鼻竇粘膜急性化膿性炎癥,重癥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鄰近器官和組織的合并癥。急性期若失治,誤治,導致病情遷延不愈則可轉為慢性,而慢性鼻竇炎在感冒受涼時又可急性發(fā)作加劇。鼻竇炎屬中醫(yī)“鼻淵”、“腦漏”范疇?!饵S帝內經》中謂“膽移熱于腦,則辛頻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F(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手術或激光治療,但由于很多患者因各種因素的制約,無力接受此種療法。通過多年的臨床鉆研,在師傳鼻炎排毒療法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療鼻炎的“斷絕膿源、通竅暢竇、排膿引流”三法。
[0003]技術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該組合物具有疏風透邪,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化腐生肌,宣通鼻竅之功效,臨床用于風寒襲肺癥(鼻竇炎)、脾經濕熱癥(慢性鼻炎)、肺氣虛寒癥(過敏性鼻炎)、肺氣腎虛癥(萎縮性鼻炎)。對鼻粘膜沒有任何刺激性,藥性溫和,可以滋潤及修復受損的鼻粘膜,清除殘留在鼻腔的各種細菌和病毒,消除鼻粘膜的炎性病變。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實施如下:
[0006]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由下述中藥組成:蒼耳子、辛夷花、銀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魚腥草、芙蓉葉、金香草、皂角刺、黃芩、路路通、牛黃、麝香、薄荷腦、冰片、露蜂房、蟬衣、烏梅、黃芪甲珠、枯礬、防風。
[0007]本發(fā)明所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用各中藥的重量配比為:蒼耳子5-10份、辛夷花6-8份、銀花3-5份、白芷6-8份、川芎12-15份、鼻炎草2_5份、魚腥草6-10份、芙蓉葉3-8份、金香草4-10份、皂角刺10-12份、黃芩2_5份、路路通6_10份、牛黃3-5份、麝香1-3份、薄荷腦2-5份、冰片3-5份、露蜂房6_8份、蟬衣8_10份、烏梅4_6份、黃芪甲珠5-10份、枯礬3-6份、防風5-8份。
[0008]本發(fā)明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采用"黃帝內經"鼻淵證論,早在兩千年前的《素問.氣厥論》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鼻淵者濁涕流不止也說明人們早就認識到鼻淵證,一般屬于病情纏綿不愈,即用急者治標緩者治本原理,達到疾病治愈的目的,如:風寒襲肺,黃涕頭痛,和肺氣虛寒癥流清涕打噴嚏等,此方采用醫(yī)學之正治反治通因通用研究出此方。綜上所述鼻淵癥的因素有如下幾種:1,感受外邪,六淫之邪,寒熱往來! 2,元氣大傷,飲食不當,氣虛,肺虛,腎虛三虛所致。3,過度勞累,情志失調,飲食過膩所致,以至氣虛,血虛癥!鼻炎,鼻竇炎病因相同、病理相近,發(fā)病部位有淺深之別,分急性與慢性論治。而鼻炎的慢性發(fā)展階段多為鼻竇、副鼻竇的炎性損害。急性鼻竇炎為鼻竇粘膜急性化膿性炎癥,重癥者可累及骨壁,甚至可引起鄰近器官和組織的合并癥。
[0009]鼻竇深伏于顱骨之內,竇口細小,鼻竇粘膜與鼻腔粘膜相互連續(xù)。每當鼻腔受到病邪的侵襲,鼻竇均難免罹難。發(fā)病之始,多為外邪內犯,肺經受邪,邪郁稍久則化火生熱,火熱循經上犯則累及鼻竅,內入鼻竇。邪入鼻竇則久戀難除,火熱久蘊,阻礙氣機,灼腐血肉,溶溢成濁,遂成鼻塞不通,濁涕量多,久流不止諸癥。劉完素謂:“鼻熱者,出濁涕。凡痰涎涕唾稠濁者,火熱極甚,銷濁致之然也?!睆埦霸酪嘀^:“鼻淵總由太陽督脈之火,甚者上連于腦而津津不止,故又名腦漏。此證多因酒醴肥甘或久用熱物,或火由寒郁,以致濕熱上蒸,津汁溶溢而下,離經腐敗?!北歉]火熱之邪,每致肌膜腫脹,閉鎖竇口,閉門留寇,邪毒深藏,邪得蔭庇而不出,纏綿難愈;日久致虛,正氣不足,更難鼓邪外出,致使痰濁滯留,腐肉成膿,血滯生瘀。邪、痰、膿、瘀、虛相互作祟,遂成鼻炎頑癥??梢?,鼻竇炎一病,始于邪,成于熱,釀膿涕,久致虛,兼痰瘀。病變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病邪伏于竇腔深處,灼腐化膿??傮w來說,鼻竇炎的病因病理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0010]肺經蘊熱,邪壅鼻竅。因患鼻疾日久,治療不徹底,或病后余熱未清,肺經蘊熱,若再復受風熱或風寒之邪侵襲,則肺失宣發(fā),邪熱郁阻肺經,上蒸鼻竅而致鼻竅窒塞。
[0011]肺脾氣虛,邪滯鼻竅。肺開竅于鼻,肺和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若肺氣不足,衛(wèi)陽不固,則易受邪毒侵襲,失去清肅功能,以致邪滯鼻竅?;蝠囷杽诰耄瑩p傷脾胃,脾氣虛弱,運化不健,失去升清降濁之職,濕濁滯留鼻竅,壅阻脈絡,氣血運行不暢而致鼻竅窒塞。
[0012]邪毒久留,瘀阻鼻竅。氣滯血瘀體虛之人正不勝邪,外邪侵犯鼻竅久留不去,阻于脈絡,遏滯氣血,以致腐敗血肉、液化成膿,流黃綠色惡臭膿涕,邪毒深伏于鼻竇、副鼻竇諸多腔穴內,不易排泄,若侵入骨髓或腦竅,可形成“巴骨流痰”。
[0013]針對以上病理,選用具有疏風透邪,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化腐生肌,宣通鼻竅,清熱通竅,清肺泄熱,利濕祛濁,健脾益氣,溫補肺氣中藥,配合使用,用于風寒襲肺癥(鼻竇炎)、脾經濕熱癥(慢性鼻炎)、肺氣虛寒癥(過敏性鼻炎)、肺氣腎虛癥(萎縮性鼻炎)的治療。
[0014]本發(fā)明藥物組合物參考了多種醫(yī)學藥典,同時輔以多年臨床應用的優(yōu)化,克服了禁忌組合的問題,具體選用中藥的藥理學基礎為:
[0015]蒼耳子:味苦、甘、辛,性溫,小毒,歸肺、肝經。功效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癢。主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濕痹痛、風疹、濕疹、疥癬。
[0016]辛夷花: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功效祛風寒、通鼻竅。主治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0017]金銀花:味甘,性寒,歸肺、心、胃經。功效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主治脹滿下疾、溫病發(fā)熱、熱毒癰瘍和腫瘤等癥。
[0018]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功效祛風、燥濕、消腫、止痛。主治頭痛、眉棱骨痛、齒痛、鼻淵、寒濕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0019]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后惡露腹痛、腫塊、心胸脅疼痛、跌打損傷腫痛、頭痛眩暈目暗、風寒濕痹、肢體麻木、癰疽瘡瘍。
[0020]鼻炎草:味辛,性溫,歸肺經。功效通肺竅、利鼻氣、發(fā)散風寒、通鼻竅、止咳、解毒。主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氣腹痛、阿米巴痢、瘧疾、疳瀉、鼻淵、鼻息肉、目翳澀癢、臁瘡、疥癬、跌打等癥。
[0021]魚腥草:味辛,性寒涼,歸肺經。功效清熱解毒、消腫療瘡、利尿除濕、清熱止痢、健胃消食,主治實熱、熱毒、濕邪、疾熱為患的肺癰、瘡瘍腫毒、痔瘡便血、脾胃積熱等。
[0022]芙蓉葉:味微辛,性涼。功效清肺涼血,消腫排膿。主治肺熱咳嗽、肥厚性鼻炎、淋巴結炎、目尾炎、癰癤膿腫、急性中耳炎、燒傷、燙傷。
[0023]金香草:味苦,性寒,歸心、肺、大腸、膀胱經。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頓咳勞嗽、泄瀉痢疾、熱淋澀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
[0024]皂角刺:味辛,性溫,肺、肝經。功效活血、祛風。主治癰疽腫毒、瘰疬、瘡疹頑癬、產后缺乳、胎衣不下、病風。
[0025]黃芩:味苦,性寒,歸心、肺、膽、大腸經。功效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濕熱黃膽、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動不安、高血壓、癰腫市瘡等癥。
[0026]路路通:味苦,性平,歸肝、腎經。功效祛風活絡、利水通經。主治關節(jié)痹痛、麻木拘攣、水腫脹滿、乳少經閉。
[0027]牛黃:味苦,性涼,歸心、肝經。功效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主治熱病神昏,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fā)狂,咽喉腫痛,□舌生瘡,癰腫疔瘡。
[0028]麝香:味苦,性溫,無毒,歸心、脾、肝經。功效開竅、辟穢、通絡、散淤。主治中風、痰厥、驚癇、中惡煩悶、心腹暴痛、跌打損傷、癰疽腫毒。
[0029]薄荷腦:味辛,性涼,歸肺、肝經。功效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主治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在醫(yī)藥上用作刺激藥,作用于皮膚或粘膜,有清涼止癢作用;內服可作為驅風藥,用于頭痛及鼻;咽;喉炎癥等。
[0030]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歸心、肝、肺經。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散毒、明目退翳,主治熱病高熱神昏、中風痰厥驚癇、暑濕蒙蔽清竅、喉痹耳聾、口瘡齒腫、瘡癰疳痔、目赤腫痛、翳膜遮睛。
[0031]露蜂房:味微甘,性平,小毒,歸肝、胃、腎經。功效祛風止痛、玫毒消腫、殺蟲止癢。主治風溫痹痛、風蟲牙痛、癰疽惡瘡、瘰疬、喉舌腫痛、痔漏、風疹瘙癢、皮膚頑癬。
[0032]蟬衣:味甘,性寒,歸肺、肝經。功效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主治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0033]烏梅:味酸、潘,性平,歸肝、脾、肺、大腸經。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主治肺虛久咳、虛熱煩渴、久瘧、久瀉、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嘔吐、鉤蟲病。
[0034]黃芪:味甘,性微溫,歸肺、脾、肝、腎經。功效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主治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
[0035]甲珠:味咸,性微寒,歸肝、胃經。功效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主治血瘀經閉、癥瘕、風濕痹痛、乳汁不下、癰腫、瘰疬。
[0036]枯礬:味酸,性寒,歸肺、肝二經。功效消痰、燥濕、止瀉、止血、解毒、殺蟲。主治癲癇、喉痹、疚涎壅甚、肝炎、黃疸、黃腫、胃、十二指腸潰瘍、子宮脫垂、白帶、瀉痢、衄血、口舌生瘡、瘡痔疥癬、水、火、蟲傷。
[0037]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肺、脾、肝經。功效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風濕痹痛、骨節(jié)酸痛、腹痛泄瀉、腸風下血、破傷風、風疹瘙癢。
[0038]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主要用于鼻腔給藥,根據(jù)有效成分的發(fā)揮,可以制成鼻腔膏劑,滴鼻劑、鼻吸入劑。
[0039]參考文獻:[I]周小軍.濕與鼻淵[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95(06) ; [2]陳海林! 317200浙江.針刺治療鼻淵50例[J],中國自然醫(yī)學雜志.2000 (04) ; [3]卓菁.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鼻淵120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1 (09) ;[4]楊貴榮.蒼耳子散加味治療鼻淵[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4 (07) ;[5]李樹林,李建偉.麻杏石甘湯療鼻淵確實效驗[J].國醫(yī)論壇.1991(02) ;[6]李樹鈿.鼻淵從脾腎論治初探[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1991(01) ;[7]鄒林根.從肝論治鼻淵舉隅[J].新中醫(yī).1997(12) ; [8]德學慧,何興春,張明銳.民間驗方治療鼻淵56例體會[J].內蒙古中醫(yī)藥.2001 (SI) ;[9]趙愛萍,趙愛珍.蒼芷油治鼻淵20例[J],包頭醫(yī)學.2002 (01) ;[10]莫健平.辛夷荊芥散治療鼻淵35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3(22)
[0040]典型病例
[0041](I)趙某、男、27歲。2007年8月8號鼻塞、頭痛、流涕,五年余,經多家醫(yī)院作X光片、CT片,診斷為全組鼻竇炎、雙側下鼻甲肥大。經過穿刺輸液、打針、口服藥物,療效不佳,經朋友介紹我處就診,鼻內窺鏡下檢查,雙側下鼻甲二度肥大,暗紅、質硬,雙側中鼻道處可見黃濃涕。診斷:慢性鼻竇炎伴肥厚性鼻炎治療:采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靶向介入,一次治療后,肥大的下鼻甲7天萎縮消失。鼻竇炎治療五次,回訪,至今兩年無復發(fā)。
[0042](2)王某、女,33歲。鼻癢流清涕打噴嚏伴有頭痛頭暈,伴有全身瘙癢?;疾赡暧?,在省醫(yī)院、市醫(yī)院等多家醫(yī)院診治,慢性變應性鼻炎、鼻竇炎,時輕時重,曾經在醫(yī)院打針、穿刺、脫敏治療,久治不愈,經在我處診治病人介紹,尋我診治。皮膚劃紋征(+),鼻內窺鏡下,中鼻甲肥大蒼白,中鼻道處有黃涕。診斷:變應性鼻炎伴有鼻竇炎。診治:1、采用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制成脫敏液,滴鼻,一日三次。經治療兩個療程后臨床痊愈,隨訪,三年無復發(fā)。
具體實施例
[0043]實施實例一
[0044]蒼耳子5克、辛夷花6克、銀花3克、白芷6克、川芎12克、鼻炎草2克、魚腥草6克、芙蓉葉3克、金香草4克、皂角刺10克、黃芩2克、路路通6克、牛黃3克、麝香I克、薄荷腦2克、冰片3克、露蜂房6克、蟬衣8克、烏梅4克、黃芪甲珠5克、枯礬3克、防風5克。加入1000克50度以上白酒,煎煮2h,浸取活性成分后,濃縮至膏狀,在60度以上溫度下加Λ 100克蜂蜜調勻,得到膏劑。
[0045]膏劑使用時可以使用棉球沾上藥膏塞入鼻腔,1-2小時取下。每日1-2此次。
[0046]實施實例二
[0047]蒼耳子10克、辛夷花8克、銀花5克、白£ 8克、川芎15克、鼻炎草5克、魚腥草10克、芙蓉葉8克、金香草10克、皂角刺12克、黃芩5克、路路通10克、牛黃5克、磨香3克、薄荷腦5克、冰片5克、露蜂房8克、蟬衣10克、烏梅6克、黃芪甲珠10克、枯礬6克、防風8克。加入1500克50度以上白酒,煎煮2h,浸取活性成分后,濃縮至膏狀,在60度以上溫度下加入聚山梨酯8030克,甘油60克,調勻,裝入滴瓶中,得滴鼻劑。
[0048]滴鼻劑使用,每次3-5滴,每日1-2此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組合物由下述中藥組成:蒼耳子、辛夷花、銀花、白芷、川芎、鼻炎草、魚腥草、芙蓉葉、金香草、皂角刺、黃芩、路路通、牛黃、麝香、薄荷腦、冰片、露蜂房、蟬衣、烏梅、黃芪甲珠、枯礬、防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治療鼻炎、鼻竇炎的中藥組合物,所用各中藥的重量配比為:蒼耳子5-10份、辛夷花6-8份、銀花3-5份、白芷6-8份、川芎12-15份、鼻炎草2_5份、魚腥草6-10份、芙蓉葉3-8份、金香草4-10份、皂角刺10-12份、黃芩2_5份、路路通6_10份、牛黃3-5份、麝香1-3份、薄荷腦2-5份、冰片3-5份、露蜂房6_8份、蟬衣8_10份、烏梅4_6份、黃芪甲珠5-10份、枯礬3-6份、防風5-8份。
【文檔編號】A61K35/55GK104398645SQ201410641742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李建軍 申請人: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