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服裝模板,尤其是一種肩袢縫制模板。
背景技術:
通常肩袢的縫制主要采用人工縫制,一種縫制方法是畫好肩袢的樣,然后進行面里組合,縫制好后,修剪邊緣,然后翻面,再進行壓燙。另一種方法是先畫好樣,進行適當的邊緣修剪處理,然后按照畫樣分別進行面里壓燙,燙出肩袢的形狀,再進行面里對合縫合。這種縫制方法效率低,速度慢,而且在壓燙和縫制的過程中肩袢縫合的線跡彎彎扭扭,邊緣不整齊,效果不美觀。再者現代技術采用蒸汽熨斗壓燙,工人在壓燙這種小部件過程中,如果肩袢邊緣不整齊,需要休整時,最容易導致蒸汽燙傷皮膚。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具有自然彈性空間的插片式等寬肩袢縫制模板,采用這種模板,提高了縫制效率,縫合好后肩袢邊緣整齊美觀,線跡勻稱,不需要修燙,一次成型。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自然彈性空間的插片式等寬肩袢縫制模板,包括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
面板組件包括第一底板、中間分隔板、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第一上層板、面定型插片;
第一底板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肩袢縫制線跡對應的通槽;
中間分隔板順其長度方向設有內口,中間分隔板的內口與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外形是相吻合關系;
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外形與中間分隔板的內口相吻合,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肩袢形狀對應的內口,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內口寬度大于通槽外口寬度;
第一上層板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上相一致的通槽,且在第一上層板的一側設有定位定型缺口;定位定型缺口的尖角處設呈T型轉角狀;
面板組件組裝時,第一底板位于最下層,中間分隔板位于第二層即中間層,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插入中間分隔板的內口中;第一上層板壓在中間分隔板上,位于第三層即最上層;
面定型插片的形狀與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內口相對應;面定型插片的外口寬度小于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內口寬度,且大于通槽外口寬度;
里板組件包括第二底板、中間定型板、第二上層板、里定型插片;
第二底板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上相一致的通槽;
中間定型板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肩袢里布形狀相對應的內口,中間定型板的內口寬度與通槽外口寬度相一致;
第二上層板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上相一致的通槽;第二上層板的一側設有定位定型缺口;定位定型缺口的尖角呈T型轉角狀;
里板組件組裝時,第二底板位于最下層,中間定型板位于第二層即中間層,第二上層板位于第三層即最上層,壓在中間定型板上;
里定型插片的形狀與中間定型板的內口相對應,里定型插片的外口寬度小于中間定型板的內口寬度;
所述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之間設有相配合的防移動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防移動機構包括:
面板組件中,
設置在中間分隔板上外側一角的缺塊;
設置在第一上層板上外側一角的缺塊;
設置在第一上層板的外側另一角的凸塊;
里板組件中,
設置在中間定型板的外側一角與面板組件中凸塊相對應的缺塊;
設置在第二上層板的外側一角設有與面板組件中凸塊相對應的缺塊;
設置在第二上層板的外側另一角設有與面板組件的缺塊相對應的凸塊。
進一步地,面板組件中,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厚度小于中間分隔板的厚度。
進一步地,面板組件中,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的內口寬度比通槽外口寬度大 0.1~0.2cm。
進一步地,第一底板、中間分隔板、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第一上層板的材料具有彈性。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模板具有自然回彈空間,確保了機器與模板運行過程中減少了通槽邊沿的磨損程度,以及對機器壓腳輪的損傷程度。
2)上層板的定位定型缺口具有T型轉角,使得面料/里料被插片插入時形成自然轉角。
3)針對不同厚度面料可選用不同厚度的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節(jié)省材料,不再因面料厚薄不同而多開發(fā)更多模板。
4)提高了肩袢縫制效率,也使得縫合好的肩袢整齊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面板組件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里板組件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具有自然彈性空間的插片式等寬肩袢縫制模板,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
面板組件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底板1、中間分隔板2、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第一上層板4、面定型插片5;其中第一底板1、中間分隔板2、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第一上層板4的材料具有彈性;
第一底板1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通槽101,通槽101用于縫制肩袢時下針;通槽101的形狀對應肩袢縫制線跡;因此其通常呈寶劍形;
中間分隔板2順其長度方向設有內口201,中間分隔板2的內口201形狀也呈寶劍形;中間分隔板2的內口201與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外形是相吻合關系;中間分隔板2上的外側一角設有防移動的缺塊202;
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外形與中間分隔板2的內口201相吻合,呈寶劍形,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肩袢形狀對應的內口301,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內口301寬度302略大于通槽101外口102寬度,比通槽101外口102寬度大 0.1~0.2cm;
第一上層板4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1上相一致的通槽101,且在第一上層板4的一側設有定位定型缺口401,定位定型缺口401用作面料放置缺口;定位定型缺口401的尖角處設呈T型轉角狀,用于在面料被插入時尖角的面料自然形成轉角;面料在該處形成方向改變,形成尖角,還可以使轉變面料方向的尖角角尖不露毛;第一上層板4的外側一角設有防移動的缺塊402,與中間分隔板上的缺塊202共同形成面板組件上的缺塊,與里板組件上的凸塊是對應關系,可以在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疊合后,防止兩者間相對移動;第一上層板4的外側另一角設有凸塊403,與里板組件上的缺塊是對應關系,可以防止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疊合后發(fā)生相對移動;
面板組件組裝時,第一底板1位于最下層,中間分隔板2位于第二層即中間層,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插入中間分隔板2的內口201中;第一上層板4壓在中間分隔板2上,位于第三層即最上層;更優(yōu)地,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厚度小于中間分隔板2的厚度,使得第一底板1和第一上層板4之間存在一定空間,又因為模板的原材料具有自然回彈性,在機器壓腳輪下壓在第一底板上時,第一底板1、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第一上層板4之間形成自然回彈空間,自然回彈空間的作用是確保了機器與模板運行過程中減少了通槽101邊沿的磨損程度,以及對機器壓腳輪的損傷程度;
面定型插片5的形狀與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內口301相對應,呈寶劍形;面定型插片5的外口501寬度略小于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內口301寬度302,且大于通槽101外口102寬度;當第一上層板4、中間分隔板2(內插入中間調節(jié)定型板3)與第一底板1按照上中下層組合后,中間自然形成了凹槽(即中間調節(jié)定型板3的內口301);面定型插片5的功能是將放置在定位定型缺口401處的面料插入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中;
里板組件如圖2所示,包括第二底板6、中間定型板7、第二上層板8、里定型插片9;
第二底板6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1上相一致的通槽101;
中間定型板7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肩袢里布形狀相對應的內口701,中間定型板7的內口701寬度702與通槽101外口102寬度相一致;在中間定型板7的外側一角設有與面板組件中凸塊403相對應的缺塊703;
第二上層板8上順其長度方向設有與第一底板1上向一致的通槽101;第二上層板8的一側設有定位定型缺口801,定位定型缺口801用作里料放置缺口;定位定型缺口801的尖角呈T型轉角狀,使得里料被里定型插片插入時形成自然轉角;第二上層板8的外側一角設有與面板組件中凸塊403相對應的缺塊802;第二上層板8的外側另一角設有與面板組件的缺塊相對應的凸塊803;
里板組件組裝時,第二底板6位于最下層,中間定型板7位于第二層即中間層,第二上層板9位于第三層即最上層,壓在中間定型板7上;
里定型插片9的形狀與中間定型板7的內口701相對應,里定型插片9的外口901寬度略小于中間定型板7的內口701寬度702,其目的是鑲嵌里料時給內口701與里定型插片9之間一定的空間;
肩袢制作時,分別將裁剪好的面料、里料放置在對應的面板組件、里板組件的定位定型缺口處,分別利用面定型插片5和里定型插片9插入面板組件和里板組件中;然后將面板組件與里板組件對位疊合;疊合時,面板組件的第一上層板4和里板組件的第二上層板8是貼合在一起;壓緊模板中間的面料、里料,然后抽出面定型插片5和里定型插片9;將模板放到帶有壓膠輪的機器上進行縫合,通過面板組件上的通槽101下針,等寬的肩袢就可以縫制好。由于面料的外口大于里料的外口(由中間調節(jié)定型插片3的內口301寬度302大于通槽101外口102寬度、中間定型板7的內口701寬度702等于通槽101外口102寬度所決定),面料和里料縫合后肩袢的里料是被隱藏在面料下面的,肩袢尖角處不露毛,外觀比較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