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術領域,具體涉及的是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fā)展,人們對行李箱的功能性要求越來越高,尤其對于攜帶大量行李,乘飛機旅行的乘客。在收拾行李的過程中,一部分乘客也會比較關心箱子的目前狀況是否適合這次旅行。
在機場總會碰到需要人們自行搬運行李上下車或上下樓的。對于力氣小一點的人們來說莫大的挑戰(zhàn);這個時候,多數人們都會產生“自己搬運好麻煩”的想法。另外,在機場行走時,人們常會遇到的問題一是行李太多,行動不方便;二是行李不慎遺失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場上的行李箱功能性過于單一,且尺寸規(guī)格沒有具體功能性的限定,較為笨重,不能解放用戶的雙手,用戶體驗性也不夠優(yōu)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用電力驅動且能夠自動跟隨用戶行走的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包括箱體,所述箱體上安裝有驅動裝置,所述箱體內安裝有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工作的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箱體的底部安裝有用于行走的車輪,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車輪傳動連接,所述箱體內還安裝有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的蓄電池。
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包括有電機、減速器和傳動組件,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減速器的輸入軸相連接,所述減速器的輸出軸與所述傳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傳動組件與所述車輪傳動連接;所述車輪包括有從動輪和驅動輪,所述傳動組件與所述驅動輪傳動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傳動組件包括有第一錐形齒輪,第二錐形齒輪和軸承,第一錐形齒輪與第二錐形齒輪相嚙合;所述軸承套設于所述驅動輪的輪軸上,所述驅動輪的輪軸上還套設有套筒,所述套筒一端部抵在所述軸承的內圈上;所述驅動輪的輪軸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一錐形齒輪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錐形齒輪安裝于所述第一減速器的輸出軸上。
優(yōu)選的,所述箱體上安裝有法蘭,所述法蘭的內圈與所述軸承的外圈相配合,所述軸承上裝設有軸承端蓋,所述軸承端蓋與所述法蘭固定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有用于躲避障礙的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用于與用戶手機藍牙數據傳輸的藍牙收發(fā)端,以及微處理器,所述藍牙收發(fā)端與所述微處理器電連接,所述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與所述微處理器之間信息傳輸連接,所述微處理器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
優(yōu)選的,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用于感應人體位置和采集人體輪廓信息的Kinect裝置和用于識別輪廓并確定人體位置的工控機,所述Kinect裝置安裝于所述箱體的外表面上,所述工控機與所述Kinect裝置電連接,所述工控機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工控機包括有GPS模塊,所述GPS模塊與所述藍牙收發(fā)端電連接;所述箱體上安裝有用于鎖閉所述箱體的電子鎖,所述電子鎖與所述工控機電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實用新型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其包括箱體,箱體上安裝有驅動裝置,箱體內安裝有用于控制驅動裝置工作的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與驅動裝置電連接,箱體的底部安裝有用于行走的車輪,驅動裝置與車輪傳動連接,箱體內還安裝有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的蓄電池??蓪崿F由蓄電池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并由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控制驅動裝置工作,驅動裝置帶動車輪轉動,進而實現行李箱的自動跟隨行走。即:無需拖拽行李箱行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經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可自動確定主人或用戶的位置,并通過電力驅動驅動裝置工作,實現跟隨主人運動。省去了拖拽的麻煩,能讓人們騰出手來做其他事情,尤其是在旅游漫步中得到不同的體驗。所以,本實用新型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其采用電力驅動且能夠自動跟隨用戶行走。
其二,本實用新型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該行走系統(tǒng)的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有用于躲避障礙的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用于與用戶手機藍牙數據傳輸的藍牙收發(fā)端,以及微處理器;用戶手機、藍牙收發(fā)端和微處理器的配合工作,可實現自動追蹤用戶的位置,并通過微處理器來計算確認與主人的距離。通過微處理器控制驅動裝置工作,實現跟隨主人運動。在行走中,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與微處理器之間信息傳輸連接,由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獲得周圍障礙物的位置,使行李箱避開障礙物行走。
其三,本實用新型一種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該行走系統(tǒng)的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用于感應人體位置和采集人體輪廓信息的Kinect裝置和用于識別輪廓并確定人體位置的工控機,Kinect裝置感應人體位置和采集人體輪廓信息,并將信息傳遞給工控機,工控機信息進行分析處理(識別輪廓并確定人體位置),工控機控制驅動裝置工作,進而實現行李箱的自動跟隨使用者,可實現人走箱走,人停箱停,無需人為拖拽,無需隨身攜帶控制器,使用方便,省力,大大減輕人們旅行過程中的負擔,解放了使用者的雙手,方便省力,給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可以通過工控機上的GPS模塊與所述藍牙收發(fā)端,將位置信息發(fā)送給用戶手機上,更加安全防丟。箱體上安裝有用于鎖閉所述箱體的電子鎖,在工控機的控制下,電子鎖鎖閉或打開箱體,能夠起到防盜的作用。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箱體的外框管架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箱體的外框管架折疊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二中箱體的外框管架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6為實施例二中箱體的外框管架折疊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固定組件安裝于外框管架結構示意圖和外框管架拐角處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三中箱體的外框管架上安裝鉸接桿組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中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工作原理框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中另一種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工作原理框圖。
圖中標示對應如下:
1-箱體; 11-矩形框架;
12-連接桿; 13-加固桿;
14-支撐固定組件; 15-法蘭;
16-支撐桿;
2-車輪; 21-從動輪;
22-驅動輪;
31-第一電機; 32-第一減速器;
33-第一錐形齒輪; 34-第二錐形齒輪;
35-軸承; 36-套筒;
37-軸承端蓋;
41-藍牙收發(fā)端; 42-微處理器;
43-Kinect裝置; 44-工控機;
5-鉸接桿組; 51-第一鉸接桿;
52-第二鉸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實施例一
如圖1-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包括箱體1,所述箱體1上安裝有驅動裝置,所述箱體1內安裝有用于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工作的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與所述驅動裝置電連接,所述箱體1的底部安裝有用于行走的車輪,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車輪2傳動連接,所述箱體1內還安裝有為整個系統(tǒng)供電的蓄電池(圖中未給出);所述箱體1包括有可折疊連接的外框管架和固定于所述外框管架上的軟質箱體面層。所述外框管架包括有兩個平行配置的矩形框架11和分別連接所述兩矩形框架11四個拐角處的連接桿12,所述兩矩形框架11上均安裝有加固桿13,所述連接桿12與所述兩矩形框架11活動連接;所述外框管架設置有用于保持外框管架結構的支撐固定組件14。
具體的:所述外框管架采用上下錯位方式進行折疊,即為了方便描述,這里將上述中兩個平行配置的矩形框架11分為上框架和下框架。為了軟質箱體1面層能夠順利安裝或套設在外框管架上,軟質箱體1面層上設置有拉鏈。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支撐固定組件14包括有若干個卡接限位件,所述卡接限位件為管體,且所述管體的側壁上開設與所述管體軸線方向相一致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寬度小于所述管體的直徑。
本實施例中,所述連接桿12與所述兩矩形框架11連接處均安裝有上述卡接限位件。
為了方便描述,實施例中以圖1所示的方位為參考方位。
優(yōu)選的,所述驅動裝置固定于所述外框管架上。更具體的:所述驅動裝置和所述車輪2安裝于所述兩矩形框架11的下框架上。
具體的:所述車輪2包括有從動輪21和驅動輪22,從動輪21可以采用萬向輪,萬向輪為兩個,安裝于箱體1的底部上;所述驅動輪22為兩個,且分別安裝于所述箱體1的前后兩側壁上,上述驅動裝置為兩個,即:第一驅動裝置3和第二驅動裝置,第一驅動裝置3和第二驅動裝置分別驅動相應的驅動輪轉動,第一驅動裝置3和第二驅動裝置成鏡像分布設置。
為了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中驅動裝置如何實現帶動驅動輪轉動,這里為方便描述以其中一組為例:所述第一驅動裝置3包括有第一電機31、第一減速器32和第一傳動組件,所述第一電機31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減速器32的輸入軸相連接,所述第一減速器32的輸出軸與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第一傳動組件與所述車輪2傳動連接,即:所述第一傳動組件與所述驅動輪22傳動連接。
第一傳動組件包括有第一錐形齒輪33,第二錐形齒輪34和軸承35,第一錐形齒輪33與第二錐形齒輪34相嚙合;所述軸承35套設于所述驅動輪22的輪軸上,所述驅動輪22的輪軸上還套設有套筒36,所述套筒36一端部抵在所述軸承35的內圈上;所述驅動輪22的輪軸的一端部與所述第一錐形齒輪33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錐形齒輪34安裝于所述第一減速器32的輸出軸上。
優(yōu)選的,所述箱體1上安裝有法蘭15,所述法蘭15的內圈與所述軸承35的外圈相配合,所述軸承35上裝設有軸承端蓋37,所述軸承端蓋37與所述法蘭15固定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優(yōu)選的,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安裝于所述兩矩形框架11的上框架上,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有用于躲避障礙的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圖中未給出),用于與用戶手機藍牙數據傳輸的藍牙收發(fā)端41;以及微處理器42,所述藍牙收發(fā)端41與所述微處理器42之間信息傳輸連接,所述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與所述微處理器42之間信息傳輸連接,所述微處理器42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工作。
采用這種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9所示,首先用戶打開藍牙與行李箱上安裝的藍牙收發(fā)端41進行配對連接,微型處理器42接收藍牙收發(fā)端41傳遞的信號進行分析并處理,微型處理器42開始控制驅動裝置工作。當遇到障礙時,超聲波感應器或紅外線感應器感應到障礙,并轉化為電信號,電信號傳輸給微型處理器42,微型處理器42進行分析和處理,得到結果信號;(即:規(guī)劃出新的跟隨路線的信號。)將處理后的結果信號分為兩路,一路傳遞給藍牙收發(fā)端41,并由藍牙收發(fā)端41發(fā)給用戶的手機上;另一路結果信號傳遞給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工作,進而實現躲避障礙且繼續(xù)跟隨用戶行走。
本實用新型中,還可以采用另一種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進行跟隨控制,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包括用于感應人體位置并采集人體輪廓信息的Kinect裝置43和用于識別輪廓并確定人體位置的工控機44,所述Kinect裝置43安裝于所述箱體1的外表面上,所述工控機44與所述Kinect裝置43信息傳輸連接,所述工控機44控制所述驅動裝置工作。所述工控機44包括有GPS模塊(圖中未給出),所述GPS模塊(圖中未給出)與所述藍牙收發(fā)端(圖中未給出)電連接。所述箱體1上安裝有用于鎖閉所述箱體1的電子鎖16,所述電子鎖16與所述工控機電連接。
采用這種自動跟隨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10所示,首先Kinect裝置43感應到人體的位置和采集人體輪廓信息轉化為電信號,Kinect裝置43將該電信號傳遞給工控機44,工控機44對電信號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將處理后的結果信號分為兩路,其中,一路結果信號傳遞給電子鎖16,電子鎖16鎖閉箱體;另一路結果信號傳遞給驅動裝置,驅動裝置工作。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主要區(qū)別在于:
本實施例中,如圖5-7所示,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桿12分為兩段,兩段連接桿12的連接處均安裝有上述卡接限位件。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固定組件14還包括有至少兩根支撐桿16,所述支撐桿16可滑動地安裝于所述外框管架上。具體的:所述支撐桿16的兩端部與所述外框管架上相應的管體滑動連接。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三與實施例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本實施例中,如圖3-8所示,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固定組件14包括若干個鉸接桿組,所述外框管架上靠近所述連接桿12與所述兩矩形框架11連接處的部分上均裝設有用于起支撐作用的上述鉸接桿組5。
進一步優(yōu)選的,所述鉸接桿組5的兩端部與所述外框管架的相應部分滑動連接,所述鉸接桿組5包括有第一鉸接桿51和第二鉸接桿52,所述第一鉸接桿51的一端部和第二鉸接桿52一端部相鉸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其展開使用時剛性強度好,承重、防撞、防壓能力強,又可折疊拆卸,收藏存放方便,占用空間??;同時,采用電力驅動且能夠自動跟隨用戶行走,無需拖拽,更加省力,方便出行。
還需說明的是的:本實用新型的行李箱的行走系統(tǒng),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和優(yōu)越性:
其一,行李箱的軟質箱體面層可拆卸,行李箱的外框管架可折疊,外框管架可完全拆卸,大大縮小了行李箱的體積,行李箱閑置時易于存放,占用空間小,即:方便行李箱的儲藏。
其二,行李箱上安裝有驅動裝置,能夠驅動行李箱行走,且自動跟隨使用者,解放了使用者的雙手,方便省力,給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其三,行李箱具有外框管架,連接強度、剛性好,防撞防壓。
其四,外框管架可展開或折疊收合,箱體1容積可擴大或縮小,使用方便。
其五,安裝、拆卸均十分簡單容易。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tài)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