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可分隔形成兩個獨立的收納空間,進而分別放置干式與濕式的物品者。
背景技術:
一般現(xiàn)有的收納裝置(如:提袋),通常由容置單元及蓋體所構成,該容置單元中設置有隔板,該隔板以黏扣帶結合于容置單元內(nèi)部,而該蓋體以拉鏈與容置單元結合;借此,可利用該隔板將容置單元中區(qū)分至少兩個收納空間,以供使用者將物品分類放置,達到整齊收納的效果。
然而,以上述現(xiàn)有的收納裝置而言,雖該容置單元中以隔板區(qū)分至少兩個收納空間,但是由于該容置單元的內(nèi)部一般為軟性布面材質,且該隔板僅以黏扣帶作為固定,因此,實質上隔板兩側仍屬同一空間,所以,僅適用于收納干式物品,若于容置單元中一側放置干式物品,另一側放濕式物品時,該容置單元內(nèi)部的布面材質便會吸收濕式物品的水氣,而對干式物品造成影響,以使現(xiàn)有的收納裝置無法符合干濕分離的需求。
因此,如何發(fā)明出一種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以使其有效改善現(xiàn)有的缺失,將是本實用新型所欲積極揭露之處。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憾,發(fā)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進而研發(fā)出一種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以期可達到可而形成兩個獨立的收納空間,進而分別放置干式與濕式的物品,而達到干濕分離的目的。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其包含有:第一容置單元、第二容置單元及區(qū)隔單元;該第一容置單元一端具有第一封閉端,另一端具有第一開口;第二容置單元一端具有第二封閉端,另一端為第二開口,而該第二容置單元以另一端的內(nèi)緣與該第一容置單元另一端的外緣活動結合,使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相互對應;而該區(qū)隔單元與該第一容置單元另一端的內(nèi)緣活動結合,且可封閉或開啟該第一開口,可將第一開口與第二開口加以區(qū)隔。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第一容置單元的另一端周緣設有多個扣接部,而該第二容置單元的另一端周緣設有分別與各扣接部活動結合的多個對接部。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第一容置單元的至少一個側面設有袋體。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第一容置單元的一側進一步設置有背覆單元及攜行單元。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背覆單元具有以適當間距設于第一容置單元一側的兩個扣環(huán)、分別活動結合所述扣環(huán)的兩個扣鉤、及分別連接所述扣鉤的背帶。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攜行單元為握把。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第二容置單元的第二封閉端設有開關部,該開關部為拉鏈,可由該開關部封閉或開啟該第二封閉端。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區(qū)隔單元外緣與該第一容置單元另一端內(nèi)緣之間設有連接部,而該連接部為拉鏈。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更進一步包括有容器,該容器具有收容單元及封蓋,該封蓋連接于該收容單元的一側,可將第一容置單元、第二容置單元及區(qū)隔單元組裝后置放于該收容單元中,并以封蓋加以封閉。
上述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中,該收容單元的端緣設有多個相鄰的扣板與翼板,而該封蓋具有分別與所述扣板對接的多個嵌接板,并于該收容單元一側設置有提把。
借此,本實用新型的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可使第一容置單元與第二容置單元之間以區(qū)隔單元加以分隔,而形成兩個獨立的收納空間,進而可于第一容置單元及第二容置單元中分別放置干式與濕式的物品,而達到干濕分離的功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外觀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容器的較佳具體實施例示意圖一;
圖7為本實用新型容器的較佳具體實施例示意圖二。
【符號說明】
1 第一容置單元
11 第一封閉端
12 第一開口
13 扣接部
14 袋體
15 背覆單元
151 扣環(huán)
152 扣鉤
153 背帶
16 攜行單元
2 第二容置單元
21 第二封閉端
22 第二開口
23 對接部
24 開關部
3 區(qū)隔單元
31 連接部
4 容器
41 收容單元
411 扣板
412 翼板
413 提把
42 封蓋
421 嵌接板
具體實施方式
為充分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現(xiàn)通過下述具體的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及圖5,分別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外觀示意圖、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另一角度的外觀示意圖及本實用新型較佳具體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干濕分離的收納裝置,其至少包含有第一容置單元1、第二容置單元2及區(qū)隔單元3所構成。
上述所提第一容置單元1的一端具有第一封閉端11,且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另一端具有第一開口12,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另一端外緣設有多個扣接部13,而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至少一個側面設有袋體14(本實用新型以設置于三個側面為實施例),且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一側進一步設置有背覆單元15及攜行單元16,其中該背覆單元15具有以適當間距設于第一容置單元1一側的兩個扣環(huán)151、分別活動結合所述扣環(huán)151的兩個扣鉤152、及分別連接所述扣鉤152的背帶153,而該攜行單元16為握把。
該第二容置單元2的一端具有第二封閉端21,且該第二容置單元2的另一端為第二開口22,而該第二容置單元2的另一端內(nèi)緣設有分別與各扣接部13活動結合的多個對接部23,使該第一開口12與該第二開口22相互對應,其中該第二容置單元2的第二封閉端21設有開關部24,該開關部24為拉鏈,可由該開關部24封閉或開啟該第二封閉端21。
該區(qū)隔單元3與該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的內(nèi)緣活動結合,且可封閉或開啟該第一開口12,并可將第一開口12與第二開口22加以區(qū)隔,而該區(qū)隔單元3外緣與該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內(nèi)緣之間設有連接部31,其中該連接部31為拉鏈。
當本實用新型于使用時,可將干式(或濕式)物品由第一開口12置放于該第一容置單元1中,且將該區(qū)隔單元3以連接部31結合于該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的內(nèi)緣,借以封閉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第一開口12,使該第一容置單元1中的干式(或濕式)物品利用該第一封閉端11與該區(qū)隔單元3的配合而不致落出,之后將濕式(或干式)物品置放于區(qū)隔單元3的頂面上,再以該第二容置單元2另一端內(nèi)緣的各對接部23分別與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外緣的各扣接部13結合,而讓區(qū)隔單元3頂面上的濕式(或干式)物品收納于第二容置單元2中,如此,可使第一容置單元1與第二容置單元2之間以區(qū)隔單元3加以分隔,而形成兩個獨立的收納空間,進而可于第一容置單元1及第二容置單元2中分別放置干式與濕式的物品,而達到干濕分離的功效。
而當實際運用時,該第二容置單元2除以上述順序結合之外,也可將干式(或濕式)物品由第一開口12置放于該第一容置單元1中,且將該區(qū)隔單元3以連接部31結合于該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的內(nèi)緣,借以封閉該第一容置單元1的第一開口12,使該第一容置單元1中的干式(或濕式)物品利用該第一封閉端11與該區(qū)隔單元3的配合而不致落出,再將該第二容置單元2另一端內(nèi)緣的各對接部23分別與第一容置單元1另一端外緣的各扣接部13結合,之后可開啟該第二封閉端21的開關部24,而將濕式(或干式)物品置放于區(qū)隔單元3的頂面上,并關閉該開關部24封閉該第二封閉端21,而讓區(qū)隔單元3頂面上的濕式(或干式)物品收納于第二容置單元2中,如此,同樣可使第一容置單元1與第二容置單元2之間以區(qū)隔單元3加以分隔,而形成兩個獨立的收納空間,進而可于第一容置單元1及第二容置單元2中分別放置干式與濕式的物品,而達到干濕分離的功效。
另外,除上述的收納干式或濕式物品之外,也可通過該第一容置單元1外側的各袋體14盛裝其所需的物品,而當使用者欲進行攜帶時,可利用背覆單元15的背帶153或是利用攜行單元16加以攜行,如此,可使本實用新型能符合實際收納及攜帶運用的所需。
請參閱圖6及圖7,本實用新型容器的較佳具體實施例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包括有容器4,該容器4具有收容單元41及封蓋42,該封蓋42連接于該收容單元41的一側,其中該收容單元41的端緣設有多個相鄰的扣板411與翼板412,并于該收容單元41一側設置有提把413,而該封蓋42具有分別與所述扣板411對接的多個嵌接板421,可將第一容置單元1、第二容置單2元及區(qū)隔單元3組裝成收納裝置后置放于該收容單元41中,并以封蓋42加以封閉,讓使用者可利用該提把413作為攜行的使用。
而當本實用新型的收納裝置由容器4中取出使用后,也可利用該容器4的收容單元41作為放置物品的使用,例如:可作為垃圾筒或相關的收納筒。
本實用新型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而熟習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于描繪本實用新型,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應注意的是,凡是與該實施例等效的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