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抽紙盒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干濕用品抽取盒及抽取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干紙巾和濕紙巾多是采用分別包裝,裝載于各自的包裝盒中,取用時需從各自的包裝盒里抽取使用,使用不方便,且也不利于攜帶。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有技術通常做法是設置一種包裝盒,將包裝盒從中間分開以形成兩個獨立的空間,兩個獨立的空間分別存放干紙巾和濕紙巾,包裝盒的蓋子分別開設有對應兩個獨立空間的抽紙口,以分別抽取干紙巾和濕紙巾。然而,雖然此種方式可以解決干紙巾和濕紙巾可從同一包裝盒中抽取使用的問題,然而該包裝盒需要同時容納干紙巾和濕紙巾,因此包裝盒的體積較大,占據(jù)較大的空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干濕用品抽取盒及抽取裝置,能夠?qū)崿F(xiàn)使用同一抽取盒抽取干濕用品的同時,減小抽取盒的體積,從而可減小抽取盒所占用的空間,方便攜帶。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干濕用品抽取盒,包括盒體以及用品抽取機構;所述盒體包括用于存放第一濕度用品的第一存放室和用于存放液體的第二存放室,所述盒體在對應所述第一存放室處設置有第一抽取口,在對應所述第二存放室處設置有第二抽取口;所述用品抽取機構包括抓取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安裝于所述盒體上,并且貫通所述盒體內(nèi)外;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盒體內(nèi) 的部分耦接所述抓取部,并且至少在位于所述盒體外部分的驅(qū)動下,驅(qū)使所述抓取部移動以抓取所述第一存放室的第一濕度用品,使所述第一濕度用品經(jīng)過所述第二存放室,轉(zhuǎn)變?yōu)榈诙穸扔闷泛髲乃龅诙槿】诳沙槿?;其中,所述第一濕度小于第二濕度,且所述第一濕度用品可從所述第一抽取口取出?/p>
其中,所述抓取部包括支桿和拉鉤,所述操作部包括拉桿和握柄,所述盒體上設置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的槽口長度方向與從第一存放室指向第二存放室的方向一致;所述拉鉤包括端部和勾部,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盒體上,所述支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拉鉤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拉鉤的勾部為自由端,所述握柄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槽的槽口寬度且位于所述盒體外的所述開口槽上,所述拉桿的一端與所述握柄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自所述開口槽伸入所述盒體內(nèi)與所述支桿的另一端鉸接;所述握柄沿所述開口槽的長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存放室移動,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一高度處,以抓取所述第一存放室的第一濕度用品,所述握柄沿所述開口槽的長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存放室移動,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第二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二高度處,以使抓取的所述第一濕度用品與所述第二存放室的液體接觸而轉(zhuǎn)變?yōu)樗龅诙穸扔闷罚⒃谒鑫毡厮鲩_口槽的長度方向背對所述第一存放室繼續(xù)移動時,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第三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三高度處,以使得從所述第二抽取口可將所述第二濕度用品取出;其中所述第二高度分別小于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
其中所述支桿和所述拉鉤之間的夾角大于90°。
其中,所述盒體包括盒身和第一蓋體,所述第一存放室和所述第二存放室為所述盒體的盒身,所述第一蓋體蓋設于所述盒身上,所述第一抽取口設置在所述第一盒蓋對應于所述第一存放室處,所述第二抽取口設置于所述盒身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存放室的一外側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蓋體上還設置有第二蓋體和第三蓋體,所述第二蓋體蓋設于所述第一抽取口上,所述第三蓋體蓋設于所述第二抽取口上。
其中,所述開口槽設置在所述第一蓋體上,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第一蓋體上。
其中,所述第一存放室和所述第二存放室之間設置有一間隔板,所述第一蓋體和所述間隔板上之間間隔預定距離以使得所述拉鉤能夠在所述第一存放室和所述第二存放室之間移動。
其中,所述第一濕度用品為干紙巾。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干濕用品抽取裝置,包括抽取盒、第一濕度用品以及液體;所述抽取盒包括盒體以及用品抽取機構;所述盒體包括用于存放所述第一濕度用品的第一存放室和用于存放所述液體的第二存放室,所述盒體在對應所述第一存放室處設置有第一抽取口,在對應所述第二存放室處設置有第二抽取口;所述用品抽取機構包括抓取部和操作部,所述操作部安裝于所述盒體上,并且貫通所述盒體內(nèi)外;所述操作部位于所述盒體內(nèi)的部分耦接所述抓取部,并且至少在位于所述盒體外部分的驅(qū)動下,驅(qū)使所述抓取部移動以抓取所述第一存放室的第一濕度用品,使所述第一濕度用品經(jīng)過所述第二存放室,轉(zhuǎn)變?yōu)榈诙穸扔闷泛髲乃龅诙槿】诳沙槿?;其中,所述第一濕度小于第二濕度,且所述第一濕度用品可從所述第一抽取口取出?/p>
其中,所述抓取部包括支桿和拉鉤,所述操作部包括拉桿和握柄,所述盒體上設置有開口槽,所述開口槽的槽口長度方向與從第一存放室指向第二存放室的方向一致;所述拉鉤包括端部和勾部,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盒體上,所述支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拉鉤的端部固定連接,所述拉鉤的勾部為自由端,所述握柄的寬度大于所述開口槽的槽口寬度且位于所述盒體外的所述開口槽上,所述拉桿的一端與所述握柄連接,所述拉桿的另一端自所述開口槽伸入所述盒體內(nèi)與所述支桿的另一端鉸接;所述握柄沿所述開口槽的長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存放室移動,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一高度處,以抓取所述第一存放室的第一濕度用品,所述握柄沿所述開口槽的長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存放室移動,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 第二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二高度處,以使抓取的所述第一濕度用品與所述第二存放室的液體接觸而轉(zhuǎn)變?yōu)樗龅诙穸扔闷?,并在所述握柄沿所述開口槽的長度方向背對所述第一存放室繼續(xù)移動時,驅(qū)使所述拉鉤的勾部移動至第三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所述盒體底部的第三高度處,以使得從所述第二抽取口可將所述第二濕度用品取出;其中所述第二高度分別小于所述第一高度和所述第三高度。
其中,所述拉鉤在所述端部和所述勾部之間具有彎折,所述支桿和所述拉鉤之間的夾角大于90度。
其中,所述盒體包括盒身和第一蓋體,所述第一存放室和所述第二存放室為所述盒體的盒身,所述第一蓋體蓋設于所述盒身上,所述第一抽取口設置在所述第一盒蓋對應于所述第一存放室處,所述第二抽取口設置于所述盒身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存放室的一外側壁上。
其中,所述開口槽設置在所述第一蓋體上,所述支桿的一端鉸接在所述第一蓋體上。
其中,所述第一濕度用品為干紙巾,所述干紙巾為薄型皺紋紙巾或無紡布紙巾,所述液體為濕巾配方乳液或純水。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區(qū)別于現(xiàn)有技術的情況,本發(fā)明的干濕用品抽取盒包括盒體和用品抽取機構,盒體包括用于存放第一濕度用品的第一存放室和用于存放液體的第二存放室,其中第一濕度用品可從盒體上的第一抽取口取出,通過利用用品抽取機構從第一存放室中抓取第一濕度用品,并使第一濕度用品經(jīng)過第二存放室以成為第二濕度用品,然后可從盒體上的第二抽取口取出第二濕度用品,因此,通過本發(fā)明,可以從同一個干濕用品抽取盒中抽取兩種濕度不同的用品,并且由于盒體的第二存放室是用于存放液體,因此只需較小體積的存放室即可容納液體,因此可以減小第二存放室的體積,從而能夠減小抽取盒的體積,以減小抽取盒所占用的空間大小。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 示出為拉鉤勾取干紙巾的狀態(tài)示意;
圖2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示出為拉鉤處于第二存放室而將干紙巾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淼臓顟B(tài)示意;
圖3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圖中示出為拉鉤處于第二抽取口處的狀態(tài)示意;
圖4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中,開口槽和用品抽取機構的配合使用示意圖,其中圖中示出為拉鉤勾取干紙巾的狀態(tài)示意;
圖5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中,開口槽和用品抽取機構的配合使用示意圖,其中圖中示出為拉鉤處于第二存放室而將干紙巾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淼臓顟B(tài)示意;
圖6是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中,開口槽和用品抽取機構的配合使用示意圖,其中圖中示出為拉鉤處于第二抽取口處的狀態(tài)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通過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可以實現(xiàn)在同一個抽取盒中抽取兩種濕度不同的用品,并且盒體的其中一個存放室用于存放液體,可以使用體積更小的存放室存放,因此能夠減小抽取盒的體積。在下面各實施方式中,干濕用品將以干紙巾和濕紙巾為例進行說明,其中第一濕度用品為干紙巾,通過將第一濕度用品經(jīng)過第二存放室后可以得到第二濕度用品,第二濕度用品為濕紙巾,因此可以實現(xiàn)通過同一個抽取盒實現(xiàn)干紙巾和濕紙巾的抽取。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干濕用品還可以是干濕棉布等用品,對此不做限定。
下面將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參閱圖1至圖3,本發(fā)明干濕用品抽取裝置一實施方式中,抽取裝置包括抽取盒100、第一濕度用品和液體102,其中第一濕度用品為干紙巾101。抽取盒100包括盒體11以及用品抽取機構12。
其中,盒體11包括第一存放室111和第二存放室112。第一存放室111用于存放第一濕度用品,其中,第一濕度用品為干紙巾101。第二存 放室112用于存放液體102。盒體11在對應第一存放室111處設置有第一抽紙口113,在對應第二存放室112處設置有第二抽紙口114。
其中,干紙巾101為薄型皺紋紙巾或無紡布紙巾。液體102是濕巾配方乳液或純水等。
其中,用品抽取機構12包括抓取部121和操作部122。操作部122安裝在盒體11上,并且貫通盒體11內(nèi)外。其中,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內(nèi)的部分耦接抓取部121,并且至少在位于盒體11外部分的驅(qū)動下,驅(qū)使抓取部121移動以抓取第一存放室111的干紙巾101,使干紙巾101經(jīng)過第二存放室112,從而可以與第二存放室112中的液體102接觸進而轉(zhuǎn)變?yōu)榈诙穸扔闷?,即濕紙?03,其中第一濕度小于第二濕度。干紙巾101經(jīng)過第二存放室112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03后從第二抽取口114。
其中,所述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內(nèi)的部分耦接抓取部121是指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內(nèi)的部分可以是直接與抓取部121連接,也可以是間接與抓取部121連接,且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內(nèi)的部分與抓取部121之間可以是可活動連接,當然也可以是不可活動連接,只要兩者之間的連接關系能夠使得操作部122能夠驅(qū)使抓取部移動即可。
此外,干紙巾101可以從第一抽取口113取出。
因此,通過上述方式,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抽取裝置,可以實現(xiàn)在同一個抽取盒100中抽取干紙巾101和濕紙巾103,并且由于抽取盒100的第二存放室112用于存放液體102,因此可以使用體積較小的存放室進行存放,從而可以減小抽取盒100的體積。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中,盒體11包括盒身和第一蓋體115。其中,盒體11的盒身為第一存放室111和第二存放室112,第一蓋體115蓋設在盒身上,且第一蓋體115可從盒身上取下來。第一抽取口113設置在第一蓋體115上,具體為設置在第一蓋體115對應于第一存放室111處。第二抽取口114設置在盒身上,具體是設置在盒身用于形成第二存放室112的外側壁上。其中,可以通過使第一蓋體115與用于形成第二存放室112的外側壁之間間隔預定距離,以形成第二抽取口114,該外側壁為與第一存放室111相對的外側壁。
其中,結合圖4至圖6,操作部122包括拉桿1221和握柄1222。盒體11上設置有開口槽116,其中開口槽116具體是設置在第一蓋體115上。握柄1222位于盒體11外的開口槽116上,即握柄1222作為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外的部分,其寬度大于開口槽116的槽口寬度且位于盒體11外的開口槽上,從而握柄1222不會從開口槽116掉入盒體11內(nèi)。拉桿1221作為操作部122位于盒體11內(nèi)的部分,其一端與握柄1222相連接,另一端自開口槽116伸入盒體11內(nèi)而與盒體11內(nèi)的支桿1211的另一端直接鉸接。開口槽116的槽口長度方向與從第一存放室111指向第二存放室112的方向一致,或者與第二存放室112指向第一存放室111的方向一致,以作為握柄1222的滑動軌道。
其中,抓取部121包括支桿1211和拉鉤1212。拉鉤1212包括端部和勾部,所述勾部為自由端,用于勾取干紙巾101。支桿1211的一端鉸接在第一蓋體115上。更具體地,支桿1211的一端可以鉸接在第一蓋體115的延伸件1151上。支桿1211的另一端與拉鉤1212的端部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本實施方式中,支桿1211和拉鉤1212之間的夾角大于90°,例如是120°或135°等,拉鉤1212朝向第一存放室111偏折。其中,拉鉤1212的勾部的彎曲面和拉鉤1212的運動軌跡所在的平面垂直,例如以圖1所示的視圖為基準做x、y、z三維坐標,拉鉤1212的勾部的運動軌跡所在的平面為y軸平面,即豎直面,拉鉤1212的勾部的彎曲面所在平面為z軸平面,即拉鉤1212的勾部朝向z軸彎曲而形成彎鉤。
其中干紙巾101與第一存放室111的側壁之間保留有一定的距離,使得拉鉤1212能夠從干紙巾101和第一存放室111的側壁之間的空間穿過。
其中,第一存放室111和第二存放室112之間設置有一間隔板21。其中間隔板21和第一蓋體115之間間隔預定距離以使得拉鉤1212能夠在第一存放室111和第二存放室112之間移動。
當然,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間隔板21也可以是與第一蓋體115相連,此時只需通過在間隔板21上設置一個槽口以供拉鉤1212通過即可。
抽取盒100實現(xiàn)干紙巾101的干、濕兩用的過程如下:取下第一蓋體115,在盒體11的第一存放室111內(nèi)放置折疊好的干紙巾101抽取紙疊,然后將第一蓋體115置于盒體11上方,將抽取紙疊的首張干紙巾101從第一蓋體115上的第一抽取口113引出。然后將握柄1222沿著開口槽116的槽口長度方向朝向第一存放室111移動,以使得與握柄1222相連的拉桿1221推動支桿1211朝向第一存放室111移動,進而驅(qū)動與支桿1211固定連接的拉鉤1212朝向第一存放室111移動,并使拉鉤1212從干紙巾101和第一存放室111的側壁之間的空間穿過干紙巾101以勾取干紙巾101,再蓋上第一蓋體115,如圖1和圖4所示,此時拉鉤1212的勾部處于第一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盒體11底部的第一高度處。其中第一預定位置為使得拉鉤1212的勾部能夠抓取干紙巾101的位置。
在取用干紙巾101時,只需從第一抽取口113抽取干紙巾101即可。
當需要使用濕紙巾時,如圖2和圖5所示,將握柄1222沿開口槽116的槽口長度方向朝向第二存放室112移動,以使得拉桿1221拉動支桿1211移動,進而帶動拉鉤1212的勾部移動至第二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盒體11底部的第二高度處,以使得勾部所抓取的干紙巾101與第二存放室112的液體102接觸。其中,可以設置較長的拉鉤1212以使干紙巾101能夠完全浸入液體102中,從而使得干紙巾101可以快速完全濕潤而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03,或者也可以設置較短的拉鉤1212以使干紙巾101的部分與液體102接觸,并使干紙巾101的部分與液體102接觸一定時間從而使得液體102慢慢滲透整張干紙巾,進而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03。
如圖3和圖6所示,在干紙巾101轉(zhuǎn)變?yōu)闈窦埥?03后,使握柄1222沿開口槽116的長度方向背對第一存放室111繼續(xù)移動,以驅(qū)使拉鉤1212的勾部移動至第三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盒體11底部的第三高度處,即使拉鉤1212的勾部移動至第二抽取口114處,以使得從第二抽取口114可將濕紙巾103取出。
其中,在拉鉤1212的勾部將一張干紙巾101勾取至第二存放室112后,將抽取紙疊的第一張干紙巾101從第一抽取口113引出。在將濕紙巾103從第二抽取口114抽出之后,將拉鉤1212復位。具體地,將握 柄1222沿開口槽116的槽口長度方向朝向第一存放室111移動,以使得拉桿1221推動拉鉤1212朝向第一存放室111移動,并從干紙巾101和第一存放室111的側壁之間的空間穿過干紙巾101以勾取干紙巾101,此時勾部移動至第一預定位置且位于相對盒體11底部的第一高度處,以勾取干紙巾101,從而實現(xiàn)拉鉤1212的勾部復位。
其中,第二高度小于第一高度,也小于第三高度,即握柄1222在背對第一存放室111移動以帶動拉鉤1212的勾部移動至第二存放室112時,拉鉤1212的勾部位于較低的位置以使得所勾取的干紙巾101能夠與液體102接觸。第一高度和第三高度較大以使得勾部便于勾取干紙巾101以及方便用戶抽取濕紙巾103。第一高度可以和第三高度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當然,在本發(fā)明其他實施方式中,開口槽116也可以是設置在盒體11的盒身上,例如設置在盒身的外側壁上,此時支桿1211的一端鉸接在盒身上。此外,在其他實現(xiàn)方式中,支桿1211和拉鉤1212之間的夾角也可以是小于或等于90度,只要使得拉鉤1212的勾部所勾取的干紙巾101能夠與液體102接觸即可。
進一步地,為使盒體11內(nèi)的干紙巾101和液體102更衛(wèi)生、防塵,在第一蓋體115上還設置有第二蓋體117和第三蓋體118。其中第二蓋體117與第一抽取口113側邊的第一蓋體115鉸接,以可閉合或可開啟地蓋設于第一抽取口113。第三蓋體118與第二抽取口114側邊的第一蓋體115鉸接,以可閉合或可開啟地蓋設于第二抽取口114。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抓取部利用拉鉤來勾取干紙巾,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抓取部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實現(xiàn),例如可以設置一可沿開口槽做往返運動的夾子來夾取干紙巾。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干濕用品抽取盒,其中干濕用品抽取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如上述任一實施方式所述的抽取盒。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