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香味吸取器、香味吸取系統(tǒng)以及吸煙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1、以往,已知有在不使包含香味成分的材料燃燒的情況下對材料進行加熱而產(chǎn)生氣溶膠等的香味吸取器。在這樣的香味吸取器中,為了防止香味吸取器的使用者(以下簡稱為使用者)可能接觸的部分變熱,在香味吸取器設置有隔熱材料或熱擴散片等(參照專利文獻1~3)。
2、現(xiàn)有技術文獻
3、專利文獻
4、專利文獻1:(日本)國際公開第2016/026219號
5、專利文獻2:(日本)國際公開第2013/104616號
6、專利文獻3:(日本)國際公開第2020/084759號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2、在專利文獻1的煙草加熱器中,在隔熱層的氣凝膠多孔結構中填充或吸附有2-20體積%的相變材料,但相變材料的比例不充分,有時無法進行充分的隔熱。
3、鑒于以上情況,本發(fā)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高效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
4、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5、根據(jù)第一方式,提供一種香味吸取器。該香味吸取器具備:外殼;收容部,所述收容部配置在所述外殼的內部,收容包含可吸煙物質的消耗材料,并通過加熱部對所述消耗材料進行加熱;蓄熱部,所述蓄熱部配置在所述外殼與所述收容部之間,包含蓄熱材料;其中,所述蓄熱部具備配置在收容部側的內側支承部件和配置在外殼側的外側支承部件,在所述內側支承部件和所述外側支承部件之間配置有所述蓄熱材料的層。
6、根據(jù)第一方式,能夠通過蓄熱材料的層高效地進行蓄熱,能夠高效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
7、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在所述蓄熱部中,超過由所述內側支承部件和所述外側支承部件劃定的空間的體積的20%地填充有所述蓄熱材料。
8、根據(jù)第二方式,能夠更高效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
9、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內側支承部件的導熱系數(shù)比所述外側支承部件的導熱系數(shù)小。
10、根據(jù)第三方式,在加熱時,能夠通過內側支承部件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并且在加熱結束后,能夠通過外側支承部件從蓄熱材料高效地散熱。
11、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內側支承部件在25℃下的導熱系數(shù)為0.3[w/(m·k)]以下。
12、根據(jù)第四方式,在加熱時,能夠通過內側支承部件更可靠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
13、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外側支承部件在25℃下的導熱系數(shù)為1.0[w/(m·k)]以上。
14、根據(jù)第五方式,在加熱結束后,能夠通過外側支承部件更可靠且高效地從蓄熱材料散熱。
15、第六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內側支承部件包含樹脂。
16、根據(jù)第六方式,能夠提供一種包括發(fā)揮電絕緣性高或導熱性低等樹脂特性的蓄熱部的香味吸取器。
17、第七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內側支承部件與所述收容部的外壁一體地配置。
18、根據(jù)第七方式,與將內側支承部件與收容部分離設置的情況相比,能夠提供緊湊的香味吸取器。
19、第八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七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外側支承部件包含金屬。
20、根據(jù)第八方式,能夠提供一種包括發(fā)揮導熱性高或強度高等金屬特性的蓄熱部的香味吸取器。
21、第九方式在第八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外側支承部件是沿著所述外殼的中心軸延伸的金屬管。
22、根據(jù)第九方式,能夠通過金屬管在沿著中心軸的方向上高效地散熱。另外,與將用于散熱的部件與外側支承部件分離設置的情況相比,能夠提供緊湊的香味吸取器。
23、第十方式在第一方式~第九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外側支承部件與所述外殼的內側面接觸地配置。
24、根據(jù)第十方式,在加熱時,能夠通過蓄熱材料抑制外殼的溫度上升,并且在加熱結束后,能夠經(jīng)由外側支承部件以及外殼從蓄熱材料高效地散熱。
25、第十一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還具備熱擴散部,所述熱擴散部配置在所述外殼的內部,導熱系數(shù)比所述外殼高,并與所述外側支承部件接觸。
26、根據(jù)第十一方式,在加熱結束后,能夠從蓄熱材料經(jīng)由熱擴散部更高效地散熱。
27、第十二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香味吸取器具備所述加熱部,所述加熱部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內側。
28、根據(jù)第十二方式,能夠高效地對收容部所收容的包含香味成分的消耗材料進行加熱。
29、第十三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二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蓄熱材料在40℃至50℃之間的溫度下發(fā)生相變。
30、根據(jù)第十三方式,能夠抑制香味吸取器的表面成為比上述溫度高的溫度,能夠防止因高溫而難以處理的情況。
31、第十四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蓄熱材料包含石蠟。
32、根據(jù)第十四方式,石蠟容易獲得,容易制造蓄熱部,此外,化學穩(wěn)定且安全性高,因此,即使在漏出到蓄熱部之外的情況下危險性也低。
33、第十五方式在第十四方式中,其要點在于,所述蓄熱材料包含碳原子數(shù)為21、22或23的正構烷烴。
34、根據(jù)第十五方式,能夠抑制香味吸取器的表面成為使用者感到熱的溫度,能夠防止因高溫而難以處理的情況。
35、第十六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十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還具備控制裝置和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檢測所述蓄熱部的溫度,所述控制裝置僅在所述蓄熱部的溫度為規(guī)定溫度以下或低于規(guī)定溫度的情況下,允許對所述消耗材料進行加熱。
36、根據(jù)第十六方式,基于測定出的蓄熱部的溫度,能夠更可靠地防止香味吸取器的表面成為對使用者來說過熱的溫度。
37、根據(jù)第十七方式,提供一種香味吸取系統(tǒng)。該香味吸取系統(tǒng)具備:充電器,所述充電器具備保持第一方式~第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香味吸取器的保持部和對保持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香味吸取器進行充電的充電部;所述香味吸取器。
38、根據(jù)第十七方式,能夠提供一種能夠充電的香味吸取器,該香味吸取器能夠通過蓄熱材料的層高效地進行蓄熱,能夠高效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
39、根據(jù)第十八方式,在第十七方式中,所述充電器中的與所述香味吸取器的所述外殼接觸的部分在25℃下的導熱系數(shù)為1[w/(m·k)]以上。
40、根據(jù)第十八方式,在充電中,能夠從蓄熱材料高效地散熱。
41、根據(jù)第十九方式,提供一種吸煙系統(tǒng)。該吸煙系統(tǒng)具備:第一方式~第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香味吸取器,或者第十七方式或第十八方式的香味吸取系統(tǒng);包含可吸煙物質的消耗材料。
42、根據(jù)第十九方式,能夠提供一種吸煙系統(tǒng),該吸煙系統(tǒng)能夠通過蓄熱材料的層高效地進行蓄熱,能夠高效地抑制熱從加熱部向香味吸取器的表面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