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茶葉制作技術(shù)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shù):
毛建草,學名巖青蘭。唇形目唇形科植物,產(chǎn)于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西至青海的西寧。它生于海拔650-2400米(青海達2650-3100米)的高山草原、草坡或疏林下陽處,全草具香氣,有藥用價值,山西蘆芽山當?shù)匕傩兆怨艑⑵渲茷椴栾?,具有抗衰老保健功效,百姓俗稱“毛尖茶”。
目前我國的優(yōu)質(zhì)毛尖茶有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黃山毛尖等均為南方茶,而近年來海拔在2000多米的北京最高峰靈山地區(qū)出現(xiàn)一種毛建草,當?shù)厝嗣窬杉瘉硎止こ粗?,工作效率底,對人工要求高,該種毛尖茶有著消炎、利尿、去火、生津等功效,而由于這種毛建草常年被受風寒所歷練,因此具有極強的生命力,需要一種適用于制作該種毛尖茶的工藝。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提供一種優(yōu)質(zhì)高效、高產(chǎn)量、高質(zhì)量的毛尖茶制作工藝。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
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采摘:采摘6-8月的毛建草葉,剔除黃葉、殘葉,將采摘的毛建草葉自然堆放入簍中;
清洗:采摘后24小時內(nèi)快速過水清洗1-3次,清除葉表面的泥土,把清洗后的茶葉攤放在竹匾里,堆放目的是用于散發(fā)茶葉的青氣、水份,提高茶葉品質(zhì),便于后期炒制;
殺青:采用殺青鍋,殺青時鍋溫在120~130℃之間投入茶葉翻炒,先將鮮葉在鍋內(nèi)翻動1~2分鐘升溫至茶葉冒出水汽,再拋抖和悶炒交替進行,待茶香顯露青氣消除,葉莖梗柔軟,折而不斷后,立即退火降溫;
揉捻:待茶葉降溫至常溫后,用茶葉揉捻機揉捻20-40min,揉捻后的茶葉放入茶葉解塊機內(nèi)進行解塊,然后進行理條;
烘焙: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炒鍋里翻炒,60~70℃的鍋溫下進行薄攤,時間為40-60min,至茶葉溢出茶香,其含水量<8%,手捏成粉末時即可起鍋。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在清洗步驟中,所述茶葉在竹匾里的攤放厚度為3-5cm,攤放時間2h,放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室內(nèi)或室外,陰天則延長1-2小時。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竹匾的直徑為80-120cm。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殺青鍋的鍋口直徑為60-80cm,每鍋投入茶葉量在在0.8~1.5斤之間。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還包括將烘焙過的茶葉集中堆放,自然冷卻至室溫,之后將冷卻后的毛尖茶進行密封包裝的步驟。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茶葉堆放的厚度為3-6cm。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在揉捻步驟中,所述理條方法是把茶盤放在低位,輕輕抓住揉好的茶條,人工往茶盤中多次拋擲,擲時將握茶的手指撐開,使茶條直而均勻地薄攤于茶盤中。
在優(yōu)選的實施方案中,所述毛尖草葉生長于北京靈山地區(qū)。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具有制作方法簡單、生產(chǎn)效率高、生產(chǎn)成本低、生產(chǎn)過程中不破壞酶的活性且不促進氧化作用等優(yōu)點。
2、本發(fā)明加工出來的茶葉,茶色澤光鮮青綠,而且口感極佳,溫和柔潤,帶有果香味,沖水即沉、經(jīng)久耐泡,香氣持久,給品茶者帶來舒適的口味。
3、本發(fā)明每一個步驟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且又是非常講究,由于在加工過程中溫度掌控合適,加工毛尖茶的溫度是由高逐漸降低,使制作出的毛尖茶外形緊細卷曲、香氣清鮮、滋味醇厚、回味甘甜、葉底嫩勻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zhì)優(yōu)佳。
4、本發(fā)明方法加工的茶葉,無任何化學添加劑加入,無污染,方法簡便實用,制造成本低,人工操作省時省力。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采摘:選取北京靈山地區(qū)的毛建草葉,采摘6月的毛建草葉,剔除黃葉、殘葉,將采摘的茶葉自然堆放在簍中,不要壓實;
清洗:采摘后24小時內(nèi)快速過水清洗1次,清除葉表面的泥土,把清洗后的茶葉攤放在竹匾里,竹匾的直徑為80cm,攤放厚度為3cm,攤放時間2h,放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室內(nèi)或室外,陰天則延長1-2小時;
殺青:采用殺青鍋,殺青鍋的鍋口直徑為60cm,殺青時鍋溫在120℃投入茶葉翻炒,投入量0.8斤,先將鮮葉在鍋內(nèi)翻動1分鐘升溫至茶葉冒出水汽,用于散發(fā)茶葉中的水汽與青草氣,阻斷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再拋抖和悶炒交替進行,待茶香顯露青氣消除,葉莖梗柔軟,折而不斷后,立即退火降溫;
揉捻:待茶葉降溫至常溫后,用茶葉揉捻機揉捻20min,揉捻后的茶葉放入茶葉解快機內(nèi)進行解塊,然后進行理條;理條方法是把茶盤放在低位,輕輕抓住揉好的茶條,人站著用力往茶盤中拋擲,擲時將握茶的手指撐開,使茶條直而均勻的薄攤于茶盤中;有的茶條不夠直,則多次從茶盤中抓起拋擲,把茶條理直。
烘焙: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炒鍋里翻炒,60℃的鍋溫下進行薄攤,時間為40min,至茶葉溢出茶香,其含水量達5%,手捏成粉末時即可起鍋,即制得毛尖茶。
將烘焙過的茶葉集中成堆,堆放厚度為3cm,冷卻至室溫,將冷卻后的毛尖茶進行密封包裝。
實施例2
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采摘:選取北京靈山地區(qū)的毛建草葉,采摘7月的毛建草葉,剔除黃葉、殘葉,將采摘的茶葉輕輕放入簍中,不要壓實;
清洗:采摘后24小時內(nèi)快速過水清洗2次,清除葉表面的泥土,把清洗后的茶葉攤放在竹匾里,竹匾的直徑為100cm,攤放厚度為5cm,攤放時間2h,放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室內(nèi)或室外,陰天則延長2小時;
殺青:采用殺青鍋,殺青鍋的鍋口直徑為70cm,殺青時鍋溫在130℃投入茶葉翻炒,投入量在1.5斤,先將鮮葉在鍋內(nèi)翻動2分鐘升溫至茶葉冒出水汽,用于散發(fā)茶葉中的水汽與青草氣,阻斷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再拋抖和悶炒交替進行,待茶香顯露青氣消除,葉莖梗柔軟,折而不斷后,立即退火降溫;
揉捻:待茶葉降溫至常溫后,用茶葉揉捻機揉捻40min,揉捻后的茶葉放入茶葉解快機內(nèi)進行解塊,然后進行理條;理條方法是把茶盤放在低位,輕輕抓住揉好的茶條,人站著用力往茶盤中拋擲,擲時將握茶的手指撐開,使茶條直而均勻的薄攤于茶盤中;有的茶條不夠直,則多次從茶盤中抓起拋擲,把茶條理直。
烘焙: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炒鍋里翻炒,70℃的鍋溫下進行薄攤,時間為60min,至茶葉溢出茶香,其含水量達6%左右,手捏成粉末時即可起鍋,即制得毛尖茶。
將烘焙過的茶葉集中成堆,堆放厚度為6cm,冷卻至室溫,將冷卻后的毛尖茶進行密封包裝。
實施例3
一種毛尖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采摘:選取北京靈山地區(qū)的毛建草葉,采摘8月的毛建草葉,剔除黃葉、殘葉,將采摘的茶葉輕輕放入簍中,不要壓實;
清洗:采摘后24小時內(nèi)快速過水清洗3次,清除葉表面的泥土,把清洗后的茶葉攤放在竹匾里,竹匾的直徑為120cm,攤放厚度為4cm,攤放時間2h,放在沒有陽光直射的室內(nèi)或室外,陰天則延長1-2小時;
殺青:采用殺青鍋,殺青鍋的鍋口直徑為80cm,殺青時鍋溫在125℃投入茶葉翻炒,投入量在1.2斤,先將鮮葉在鍋內(nèi)翻動2分鐘升溫至茶葉冒出水汽,用于散發(fā)茶葉中的水汽與青草氣,阻斷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再拋抖和悶炒交替進行,待茶香顯露青氣消除,葉莖梗柔軟,折而不斷后,立即退火降溫;
揉捻:待茶葉降溫至常溫后,用茶葉揉捻機揉捻30min,揉捻后的茶葉放入茶葉解快機內(nèi)進行解塊,然后進行理條;所述揉捻步驟中,理條方法是把茶盤放在低位,輕輕抓住揉好的茶條,人站著用力往茶盤中拋擲,擲時將握茶的手指撐開,使茶條直而均勻的薄攤于茶盤中;有的茶條不夠直,則多次從茶盤中抓起拋擲,把茶條理直。
烘焙:將理條后的茶葉放入炒鍋里翻炒,65℃的鍋溫下進行薄攤,時間為50min,至茶葉溢出茶香,其含水量達7%左右,手捏成粉末時即可起鍋,即制得毛尖茶。
將烘焙過的茶葉集中成堆,堆放厚度為5cm,冷卻至室溫,將冷卻后的毛尖茶進行密封包裝。
實施例4
以下對實施例1-3生產(chǎn)的毛尖茶的主要品質(zhì)成分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分析。
水分測定:GB/T8304-2002茶水分的測定,103±2℃恒重法;
水浸出物測定:GB/T8305-2002茶水浸出物測定;
茶多酚測定:GB/T8313-2002茶茶多酚測定,酒石酸亞鐵比色法;
兒茶素測定:香莢蘭素比色法;
氨基酸測定:參照GB/T8314-2002茶游離氨基酸總量測定,茚三酮比色法。
標準曲線制作:準確稱取谷氨酸100mg溶于100mL水中,然后用水稀釋如下濃度:50、100、200、300、400μg/mL,分別吸取上述溶液1mL于25mL容量瓶中,加0.5mL 1/15mol/L磷酸緩沖液。加0.5mL茚三酮顯色劑,在沸水浴中加熱15min,待冷卻后加水定容至25mL,測定其吸光度,以E值作縱坐標,以每mL中所含谷氨酸的μg數(shù)為橫坐標作圖,即為標準曲線圖;
咖啡堿測定:GB/T8312-2002茶咖啡堿測定,紫外分光光度法;
粗纖維測定:GB/T8310-2002茶粗纖維測定;
總灰分測定:GB/T8306-2002茶總灰分測定仲裁法;
葉綠素測定(混合液萃取法):稱取磨碎樣1.000g,移入100mL棕色容量瓶中,加入90mL萃取液(按照體積百分比的乙醇∶丙酮∶水=4.5∶4.5∶1),在室溫避光條件下萃取24h,萃取結(jié)束后,用萃取液定容至100mL,過濾萃取液,取少量濾液,以萃取原液為空白對照,在663nm和645nm處測光密度,用下列公式計算含量:
葉綠素a(mg/g)=(12.7E663-2.69E645)V/M
葉綠素b(mg/g)=(22.9E645-4.68E663)V/M
式中:V為混合液體積,單位mL;
M為樣品質(zhì)量,單位g;
葉綠素總量:葉綠素a+葉綠素b。
數(shù)據(jù)取平均值,結(jié)果如表1
從表1得出,本發(fā)明所述毛尖茶工藝方法制作的毛尖茶中茶多酚含量較高(22.30%~26.70%);兒茶素含量為12.44%~14.37%;氨基酸含量2.31%~2.61%;咖啡堿含量較高(3.85%~4.01%);水浸出物含量為39.53%-42.62%;葉綠素含量較低(0.1337%~0.2206%);粗纖維含量較低(7.37%~7.79%);總灰分含量較低(4.79%~4.93%),表明本發(fā)明毛尖茶原料嫩度較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全部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shù)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shù)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