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貢菊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貢菊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貢菊性喜溫暖,耐寒冷,花能耐微霜。在幼苗生長至孕蕾前均適宜較高的氣溫。如氣溫過低,植株發(fā)育不良,分枝和花都少。喜陽光充足,忌蔭蔽無光照,怕風害。喜歡濕潤的氣候條件,過于干旱,則分枝少,植株發(fā)育緩慢,花期如缺水則會影響花的數(shù)量和質量。但土壤水分過大,根部也容易腐爛,故每次澆水,水量不宜太大,雨季注意排水。菊花喜肥,故適宜在肥沃、排水良好、含腐殖質豐富的砂壤土中栽植。黏土及低洼積水之地則不宜栽種,忌連作,否則病害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加大成本,同時農藥噴灑過多,也會影響菊花質量,不能成為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甚至于無公害農產品。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貢菊的種植方法,該方法通過整地做畦、分根繁殖、打頂培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采摘、加工步驟可以種植出高產的貢菊,該種植方法不僅管理簡單、省工省時,而且可以對貢菊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貢菊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做畦:選擇肥力高的土壤,土壤耕翻、耙平、去雜草、開溝做畦、做好排水,施足底肥;
S2、分根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新芽長到10厘米時,選擇陰天,將母株挖起,把菊苗分開,選擇粗壯、帶較多根的苗進行栽植,栽后壓實澆水;
S3、打頂培土:為促使主干粗壯,減少倒伏并使分枝多,增加花蕾,菊花生長期中,要打頂1-3次,第1次打去10-15厘米,留高30厘米,打頂后培20厘米土,以防倒伏,并可增加吸收肥水的根系,第2次保留8-10厘米,第3次保留15厘米;
S4、肥水管理:栽種后結合澆定根水施1次有機肥,每畝施有機肥1000kg,以促進成活,緩苗后應勤追肥,在始采前追肥2-3次,每隔10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有機肥1500kg或尿素10kg,促使貢菊發(fā)棵,促進葉簇生長;
S5、中耕除草:在貢菊生長封壟前,中耕2-3次,可鋤去田間雜草,有利于保水促肥,又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產量;
S6、采摘:花朵采下后堆放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易發(fā)熱變質,應立即進行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
S7、加工:采摘后的菊花進行分級攤曬或用烘干機進行烘干。
進一步地,所述S1每畝施有機肥1000-2000kg。
進一步地,所述S1每畝施有機肥1500kg。
進一步地,所述S2移栽時開溝深12-15厘米,挖6-10厘米的穴,行距60-75厘米,株距30-45厘米,每穴栽種1-2株。
進一步地,所述S6溫度控制在40-60℃。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一種貢菊的種植方法,該方法通過整地做畦、分根繁殖、打頂培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采摘、加工步驟可以種植出高產的貢菊,該種植方法不僅管理簡單、省工省時,而且可以對貢菊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種植方法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xiàn)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具體實施時,結合圖1本發(fā)明種植方法流程圖,一種貢菊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整地做畦:選擇肥力高的土壤,土壤耕翻、耙平、去雜草、開溝做畦、做好排水,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有機肥1000-2000kg,最好是每畝施有機肥1500kg;
S2、分根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新芽長到10厘米時,選擇陰天,將母株挖起,把菊苗分開,選擇粗壯、帶較多根的苗進行栽植,移栽時開溝深12-15厘米,挖6-10厘米的穴,行距60-75厘米,株距30-45厘米,每穴栽種1-2株,栽后壓實澆水;
S3、打頂培土:為促使主干粗壯,減少倒伏并使分枝多,增加花蕾,菊花生長期中,要打頂1-3次,第1次打去10-15厘米,留高30厘米,打頂后培20厘米土,以防倒伏,并可增加吸收肥水的根系,第2次保留8-10厘米,第3次保留15厘米,在剪苗前3-4天施少量肥料,施肥每畝用碳銨、磷肥各3-8kg澆施;
S4、肥水管理:栽種后結合澆定根水施1次有機肥,每畝施有機肥1000kg,以促進成活,緩苗后應勤追肥,在始采前追肥2-3次,每隔10天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有機肥1500kg或尿素10kg,促使貢菊發(fā)棵,促進葉簇生長;
S5、中耕除草:在貢菊生長封壟前,中耕2-3次,可鋤去田間雜草,有利于保水促肥,又可促進根系生長,提高產量;
S6、采摘:花朵采下后堆放不得超過2小時,否則易發(fā)熱變質,應立即進行自然干燥或人工干燥,溫度控制在40-60℃;
S7、加工:采摘后的菊花進行分級攤曬或用烘干機進行烘干。
本發(fā)明貢菊的種植方法,該方法通過整地做畦、分根繁殖、打頂培土、肥水管理、中耕除草、采摘、加工步驟可以種植出高產的貢菊,該種植方法不僅管理簡單、省工省時,而且可以對貢菊進行大規(guī)模生產。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fā)明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