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防治應用
技術領域:
,具體一種防治農作物灰霉病的方法。
背景技術:
:作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容易受到各種病害侵染,長期以來,化學防治是防治病害主要的有效手段。近年來,由于單一用藥和不合理用藥,已經導致許多病害產生了抗藥性,如灰霉病等,已經成為化學防治的一大難題。同時,頻繁用藥又造成農民用藥成本的增加和環(huán)境污染的加劇。植物精油是從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類具有芳香氣味的,且具有一定揮發(fā)性的油狀液體總稱。許多植物精油是屬于天然香料組分,美國FDA通常將植物精油作為“一般認為安全的物質”(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來使用。由于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受到國內外研究人員的關注。香芹酚,英文名稱為:carvacrol,是植物牛至的提取物,有麝香草酚氣味的無色油狀液體。目前已有香芹酚在農業(yè)應用的相關報道,如安永學、董芳發(fā)表的《5%香芹酚對辣椒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對辣椒白粉病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能有效的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有利于減少農藥殘留。嘧霉胺,英文名稱為:pyrimethanil,苯胺基嘧啶類殺菌劑,對灰霉病有特效。施藥后可較迅速的達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其殺菌作用機理獨特,通過抑制病菌侵染酶的分泌從而阻止病菌侵染,并殺死病菌,具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同時具有內吸和熏蒸作用?;瘜W殺菌劑嘧霉胺因長期單一使用,灰霉病菌已經對其產生較大的抗性,使得產品用量加大,防治效果不理想。而在農業(yè)生產中,通過不同作用機制的有效成分進行復配,是延緩病害產生抗藥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據實際生產應用中的效果,來判斷此復配是增效作用還是拮抗作用。增效明顯的配方,可以明顯提高防效,大大降低農藥的用藥量,提高殺菌效率。目前,通過采用將嘧霉胺與植物源的成分香芹酚混配制成混合物,并將該混合物用于防治農作物灰霉病的研究未見諸報道。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農作物灰霉病的方法,能顯著提高藥效,減少施藥次數和用藥量,延緩病菌抗性的產生,降低農藥成本。本發(fā)明實現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防治農作物灰霉病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制備農藥組合物:將農藥成分嘧霉胺和香芹酚按照10-100:1的重量比混配,配制成農業(yè)上可接受的懸浮劑。(2)將所述的農藥組合物稀釋500-1000倍,在農作物灰霉病發(fā)病初期噴霧處理,第1次噴霧后間隔7天再噴霧1次,總共施用2次。所述的嘧霉胺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5-25%,香芹酚在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為0.2-1.0%。所述的嘧霉胺和香芹酚在組合物中優(yōu)選的重量比為40:1。所述的農藥組合物的加入的輔助劑包括溶劑、乳化劑、穩(wěn)定劑、消泡劑、增稠劑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劑中穩(wěn)定和藥效發(fā)揮的已知物質,都是農藥制劑領域中常用或允許使用的各種成分。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備以下技術效果:(1)本方法通過采用嘧霉胺和香芹酚科學配比的藥劑,在病害防治過程中協同增效顯著,能減少各單劑的施用量,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農藥成本。(2)本方法采用的制劑中有效成分嘧霉胺、香芹酚對灰霉病的作用機理不同,能有效延緩病害的抗性,延長常用制劑嘧霉胺的生命周期,有利于害蟲的綜合治理。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測定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所述的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一、生物測定實施例:嘧霉胺和香芹酚復配對番茄灰霉病室內毒力測定經預試確定各藥劑有效抑制濃度范圍后,每個藥劑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別設5個劑量梯度處理,設清水對照。參照《農藥室內生物測定試驗準則殺菌劑》進行,采用菌絲生長速率法測定藥劑對番茄灰霉病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計算各處理凈生長量、菌絲生長抑制率。將菌絲生長抑制率換算成機率值(y),藥液濃度(μg/mL)轉換成對數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歸方程(y=a+bx),并由此計算出每種藥劑的EC50值。同時根據孫云沛法的共毒系數法(CTC)來評價藥劑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組合物表現為拮抗作用,當80<CTC<120,組合物表現為相加作用,當CTC≥120,組合物表現為增效作用。試驗結果見表1。表1嘧霉胺、香芹酚及其混劑對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測定結果分析表供試藥劑配比回歸方程(y=a+bx)相關系數EC50(μg/mL)共毒系數嘧霉胺(A)/y=4.1681+1.5639x0.99713.40/香芹酚(B)/y=4.8566+1.4728x0.99811.25/A:B10:1y=4.4996+1.4480x0.99452.22132.8A:B20:1y=4.4836+1.5154x0.99402.19143.5A:B40:1y=4.6535+1.5084x0.99341.70192.5A:B50:1y=4.5278+1.4601x0.99782.11156.4A:B60:1y=4.5591+1.4445x0.99662.02163.9A:B80:1y=4.5042+1.4155x0.99422.24148.8A:B100:1y=4.5090+1.3861x0.99342.26148.0A:B1:1y=4.6021+1.5182x0.99721.83100.1A:B1:5y=4.5777+1.5367x0.99681.8874.3由表1可知,嘧霉胺、香芹酚對番茄灰霉病的EC50分別為3.40μg/mL和1.25μg/mL。嘧霉胺與香芹酚兩者在10-100:1范圍內混配,共毒系數(CTC)均大于120,均表現出明顯的增效作用。其中,兩者在40:1范圍內混配,共毒系數最大,增效最為顯著。證明嘧霉胺和香芹酚混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二、制備實施例實施例1:20.5%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按量稱取嘧霉胺20%,香芹酚0.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乳化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鈣5%(分散劑)、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劑)3%,環(huán)氧化豆油1%(消泡劑),甘油(防凍劑)0.5%,去離子水補足至100%。將上述配方按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經高剪切后攪拌均勻即制得20.5%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實施例2:5.2%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按量稱取嘧霉胺5%、香芹酚0.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聚丙烯酸鈉2%、十二烷基苯磺酸4%、硅油0.1%、聚乙烯醇1%、苯基酚聚氧乙基醚2%,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勻后經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5.2%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實施例3:26%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按量稱取嘧霉胺25%、香芹酚1%、木質素磺酸鈉4%、無患子粉5%、硅酮類化合物0.1%、黃原酸膠0.2%、乙二醇2%、烷基苯磺酸鈣2%,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勻后經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26%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實施例4:20.2%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按量稱取嘧霉胺20%、香芹酚0.2%、木質素磺酸鈉4%、無患子粉5%、硅酮類化合物0.1%、黃原酸膠0.2%、乙二醇2%、烷基苯磺酸鈣2%,去離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勻后經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20.2%嘧霉胺·香芹酚懸浮劑。三、田間試驗應用實施例實施例1:制備實施例1所得的制劑用于防治黃瓜灰霉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廣西南寧市郊,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總葉數、病葉數及病葉級數,試驗采用常規(guī)噴霧法,分別于發(fā)病初期施藥,第1次施藥后7天再施藥一次,共施藥2次,末次施藥后7天、14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實驗結果見表2。表2制備實施例1所得的制劑用于防治黃瓜灰霉病藥效試驗由表2可以看出,通過采用嘧霉胺與香芹酚復配的組合物噴霧能有效控制黃瓜灰霉病,防治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藥劑,有利于減少各單劑的使用量,有利于減少農藥成本。實施例2:制備實施例2所得的制劑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藥效試驗本實驗安排在廣西南寧市市郊,于2016年6月20日開始第1次施藥,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總葉數、病葉數及病葉級數,試驗采用常規(guī)噴霧法,于發(fā)病初期施藥,第1次施藥后7天再施藥1次,共施藥2次,末次施藥后7天、14天分別調查病情指數并計算防效,結果如表3。表3制備實施例2所得的制劑用于防治番茄灰霉病藥效試驗統(tǒng)計表由表3可以看出,本方法通過采用嘧霉胺與香芹酚的合理混配,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的發(fā)展,防治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藥劑,提高了實際防治效果,降低了用藥成本,有利于延緩病害抗性發(fā)展。綜上所述,本方法的通過將嘧霉胺和香芹酚合理混配來制備的農藥組合物用來防治農作物灰霉病,能大幅的提高藥效,減少用藥成本,其綜合防治效果不是各組分活性的簡單疊加,與現有的單一制劑相比,具有顯著的殺菌效果,并且有顯著的增效作用,能延緩病菌抗性的產生,對作物安全性好,符合農業(yè)防治的綜合治理要求。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