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中藥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高海拔綠天麻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天麻(學名:Gastrodia elata Bl.),又名赤箭、獨搖芝、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木浦、明天麻、定風草、白龍皮等,是蘭科天麻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肥厚,無綠葉,蒴果倒卵狀橢圓形,常以塊莖或種子繁殖。據《本草綱目》記載,天麻辛、溫、無毒,主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癱瘓不遂、眩暈頭痛等癥?,F代研究表明,天麻還具有顯著的抗驚厥、鎮(zhèn)痛、擴張血管、降血壓、益智抗衰老及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種名貴的傳統(tǒng)中藥材。因其藥用價值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植。
天麻系名貴中藥材,天麻品質與環(huán)境海拔高度有關,海拔在1500米以上,種出來的品質高,綠色生態(tài)環(huán)保無污染。天麻不用根吸收養(yǎng)分,也不用綠葉制造養(yǎng)料,必須與一種真菌——蜜環(huán)菌建立共生關系才能生長。對于人工種植天麻目前尚無高海拔地區(qū)的種植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種單天麻堅實,外觀品質好,折干率高的高海拔綠天麻的栽培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高海拔綠天麻的栽培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制備:采用直徑為8-12cm的木材,做成55-65cm樹段,以樹段的一端為起點,在樹段上每隔10-12cm做一深達木質層的缺口,將蜜環(huán)菌種放入缺口內,制成菌材;
(2)、菌材培養(yǎng):選擇一坡度在15-20度的地塊,在地塊上挖寬70-80cm,長110-120cm,深15-20cm的培養(yǎng)坑,在培養(yǎng)坑底部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將步驟(1)中制成的菌材放置于樹葉上,在培養(yǎng)坑中的菌材端部放置蜜環(huán)菌菌種,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1-2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或砂性土填充,腐殖土或砂性土完全覆蓋菌材,在腐殖土或砂性土表面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將步驟(1)中制成的菌材放置于樹葉上,在培養(yǎng)坑中的菌材端部放置蜜環(huán)菌菌種,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1-2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或砂性土填充,腐殖土或砂性土完全覆蓋菌材,工作完成之后,想培養(yǎng)坑澆一次透水,培養(yǎng)4-6個月;
(3)、栽種:選擇一坡度在15-20度的地塊,在地塊上挖寬70-80cm,長110-120cm,深15-20cm的栽種坑,在栽種坑底部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以樹葉表面為基準,將直徑3-5cm,長8-12cm的新鮮枝條縱向放置于樹葉表面,向枝條上噴灑攪拌有天麻花粉的萌發(fā)菌,將步驟(2)中培養(yǎng)的菌材橫向放置于樹葉上,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3-5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填充,以能看到種麻為度,向菌材上噴灑攪拌有天麻花粉的萌發(fā)菌,再次將直徑3-5cm,長8-12cm的新鮮枝條縱向放置于菌材外緣,用腐殖土覆蓋新鮮枝條,在腐殖土表面放置一層樹葉;
(4)、移栽:13-14個月之后,將步驟(3)中的菌材按照步驟(3)進行移栽;
(5)、管理:步驟(4)中的種麻生長過程中,用天麻生長液對種麻進行噴施,每間隔一周噴施一次,該天麻生長液由硫酸錳、硝酸鉀、硝酸鈣、磷酸二氫鉀、檸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和水組成,所述天麻生長液中硫酸錳、硝酸鉀、硝酸鈣、磷酸二氫鉀、檸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的配比為2:10:3:1:2:2;
(6)、采收。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1)、(3)和(4)中的地塊的海拔至少為1500m。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3)中的種麻為綠天麻。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1)、(3)中的菌材和新鮮枝條為青杠樹或柞樹中的一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天麻生長過程中噴施的天麻生長液不含激素、農藥和對環(huán)境有害的物質,且噴施的天麻生長液酸度與天麻生長的條件相符,有利于天麻增產。
本發(fā)明的地塊適當的坡度有助于下雨天水的排放,防止土壤中積水過多,導致天麻被泡爛,影響天麻產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高海拔綠天麻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菌材制備:采用直徑為8-12cm的木材,做成55-65cm樹段,以樹段的一端為起點,在樹段上每隔10-12cm做一深達木質層的缺口,將蜜環(huán)菌種放入缺口內,制成菌材;
(2)、菌材培養(yǎng):選擇一坡度在15-20度的地塊,在地塊上挖寬70-80cm,長110-120cm,深15-20cm的培養(yǎng)坑,在培養(yǎng)坑底部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將步驟(1)中制成的菌材放置于樹葉上,在培養(yǎng)坑中的菌材端部放置蜜環(huán)菌菌種,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1-2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或砂性土填充,腐殖土或砂性土完全覆蓋菌材,在腐殖土或砂性土表面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將步驟(1)中制成的菌材放置于樹葉上,在培養(yǎng)坑中的菌材端部放置蜜環(huán)菌菌種,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1-2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或砂性土填充,腐殖土或砂性土完全覆蓋菌材,工作完成之后,想培養(yǎng)坑澆一次透水,培養(yǎng)4-6個月;
(3)、栽種:選擇一坡度在15-20度的地塊,在地塊上挖寬70-80cm,長110-120cm,深15-20cm的栽種坑,在栽種坑底部放置一層厚度為3-4cm的樹葉,以樹葉表面為基準,將直徑3-5cm,長8-12cm的新鮮枝條縱向放置于樹葉表面,向枝條上噴灑攪拌有天麻花粉的萌發(fā)菌,將步驟(2)中培養(yǎng)的菌材橫向放置于樹葉上,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距為3-5cm,相鄰兩根菌材之間的間隙用腐殖土填充,以能看到種麻為度,向菌材上噴灑攪拌有天麻花粉的萌發(fā)菌,再次將直徑3-5cm,長8-12cm的新鮮枝條縱向放置于菌材外緣,用腐殖土覆蓋新鮮枝條,在腐殖土表面放置一層樹葉;
(4)、移栽:13-14個月之后,將步驟(3)中的菌材按照步驟(3)進行移栽;
(5)、管理:步驟(4)中的種麻生長過程中,用天麻生長液對種麻進行噴施,每間隔一周噴施一次,該天麻生長液由硫酸錳、硝酸鉀、硝酸鈣、磷酸二氫鉀、檸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和水組成,所述天麻生長液中硫酸錳、硝酸鉀、硝酸鈣、磷酸二氫鉀、檸檬酸稀土、L-谷氨酰胺的配比為2:10:3:1:2:2;
(6)、采收。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1)、(3)和(4)中的地塊的海拔至少為1500m。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3)中的種麻為綠天麻。
優(yōu)選的是,所述步驟(1)、(3)中的菌材和新鮮枝條為青杠樹或柞樹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