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及其在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具體涉及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及其在華北插花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屬于鹽堿地快速脫鹽、改良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根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nóng)組織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在我國華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降水量小,蒸發(fā)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分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鹽隨水滲到下層或流走,春季地表水分蒸發(fā)強烈,地下水中的鹽分隨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層,形成堿斑,也稱為插花鹽堿地。
我國堿土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積有關,因而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qū)植物幾乎不能生存。
排水洗鹽是鹽堿地治理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措施之一,遵循了“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自然規(guī)律。
暗管排鹽技術是將帶有孔隙的管道鋪設于地下一定深度,待灌溉或降雨后匯入管道的水分,或者是直接直接匯入到管道中地下水,通過管道排出土地,帶走鹽分,起到改良鹽堿地的目的。
目前,現(xiàn)有的排鹽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現(xiàn)有的排鹽方法,對鹽堿地的堿斑面積占比、土壤含鹽量和土壤中土壤重金屬含量的效果慢;
用現(xiàn)有的暗管排鹽方法對鹽堿地進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鹽堿地上種植紫荊:
(2)在提高植物的葉面積指數(shù)方面欠缺,在增大光合作用面積上作用不大;
(3)不能延長紫荊的花期;
(4)在提高紫荊的立枯病的抗病率效果上不明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及其在華北插花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以實現(xiàn)以下發(fā)明目的:
(1)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能夠降低鹽堿地的堿斑面積占比;
(2)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具有降低鹽堿地土壤含鹽量的作用;
(3)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具有降低鹽堿地土壤中土壤重金屬含量的作用;
采用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對鹽堿地進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鹽堿地上種植紫荊:
(4)能提高植物的葉面積指數(shù),增大光合作用面積,促進植物的生長;
(5)可以延長花期,提高植物的綠化和美觀價值;
(6)還具有提高植物立枯病的抗病率的作用。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包括構建暗管排鹽系統(tǒng)步驟、鋪設混合層步驟和灌溉步驟。
以下是對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構建暗管排鹽系統(tǒng)步驟,暗管的埋管坡度0.48-0.60‰。
所述鋪設混合層步驟,混合層中沸石與碎石的體積比為0.5-1:0.8-3。
所述灌溉步驟,灌溉流速為9-13m3/h。
所述鋪設混合層步驟中,土工布為有紡復合土工布,厚度為5-8mm。
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還包括鋪設原土改良層,所述原土改良層,為糠醛渣與原土按照體積比0.5-2:10-20混合均勻。
所述構建暗管排鹽系統(tǒng)步驟,所述暗管的材質(zhì),包括均聚聚丙烯、聚氯乙烯、ABS樹脂、粘膠、燭木蠟、石蠟、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云母、愈創(chuàng)樹脂、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
所述暗管,按重量份,包括均聚聚丙烯82-93份、聚氯乙烯30-43份、ABS樹脂15-32份、粘膠2.5-7.6份、燭木蠟1.1-2.8份、石蠟5.3-6.4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0.4-1.6份、云母0.27-0.49份、愈創(chuàng)樹脂0.22-0.51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33-0.49份。
所述暗管的材質(zhì),按重量份,包括均聚聚丙烯88份、聚氯乙烯37份、ABS樹脂28份、粘膠4.2份、燭木蠟2.2份、石蠟5.8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2份、云母0.39份、愈創(chuàng)樹脂0.38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40份。
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及其在華北插花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改良一年后,堿斑面積占比為12.6-20.1%。
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降低了鹽堿地的堿斑面積占比,堿斑面積占比降為12.6-20.1%;
(2)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大大降低了鹽堿地土壤含鹽量,土壤含鹽量降為2.3-4.8g/kg;
(3)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降低了鹽堿地土壤中土壤重金屬含量,土壤重金屬含量含量為9-18ppm;
采用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對鹽堿地進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鹽堿地上種植紫荊:
(4)提高了植物的葉面積指數(shù),種植的紫荊,葉面積指數(shù)為1.2-2.4;
(5)延長了花期,提高了綠化和美觀效果,花期延長至90-123天;
(6)大大提高了立枯病的抗病率,立枯病抗病率為89.8-97.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一種排鹽暗管
所述排鹽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均聚聚丙烯82份、聚氯乙烯30份、ABS樹脂15份、粘膠2.5份、燭木蠟1.1份、石蠟5.3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0.4份、云母0.27份、愈創(chuàng)樹脂0.22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33份。
實施例2一種排鹽暗管
所述排鹽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均聚聚丙烯88份、聚氯乙烯37份、ABS樹脂28份、粘膠4.2份、燭木蠟2.2份、石蠟5.8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2份、云母0.39份、愈創(chuàng)樹脂0.38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40份。
實施例3一種排鹽暗管
所述排鹽暗管,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組分:
均聚聚丙烯93份、聚氯乙烯43份、ABS樹脂32份、粘膠7.6份、燭木蠟2.8份、石蠟6.4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6份、云母0.49份、愈創(chuàng)樹脂0.51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49份。
表1是對實施例1-實施例3所述排鹽暗管進行的性能試驗結(jié)果
由上述試驗結(jié)果可知,實施例2所述的排鹽暗管的性能最佳,實施例2是優(yōu)選實施例。
實施例4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驟:
A、構建暗管排鹽系統(tǒng):在華北插花鹽堿地的地下構建暗管排鹽系統(tǒng),所述暗管排鹽系統(tǒng)的暗管距離地面的深度為1.5-2m,埋設間距為30-45m,埋管的坡度0.48‰,每根暗管的長度為85-100m。
所述暗管的材質(zhì),按重量份,包括均聚聚丙烯88份、聚氯乙烯37份、ABS樹脂28份、粘膠4.2份、燭木蠟2.2份、石蠟5.8份、鄰苯二甲酸二正辛酯1.2份、云母0.39份、愈創(chuàng)樹脂0.38份、馬來酸酐接枝聚乙烯0.40份。
B、鋪設碎石層:在所述暗管的上方鋪設5-17cm的碎石層。
C、鋪設混合層:所述碎石層的上方,鋪設10-18cm的沸石碎石混合層,所述沸石碎石混合層中,沸石:碎石的體積比為0.5:0.8,鋪設完成后,在沸石碎石混合層的表層再鋪土工布;
所述土工布為有紡復合土工布,厚度為5-8mm。
D、鋪設原土改良層:在所述土工布上面鋪設糠醛渣原土改良層;
所述原土改良層,為糠醛渣與原土按照體積比0.5-2:10-20混合均勻后,回填并壓實。
E、灌溉:緩速澆水,灌溉流速為9m3/h,直至土壤中的水分達到飽和狀態(tài)后停止灌溉,通過所述暗管排鹽系統(tǒng)排除土壤中的鹽分,直到深度為1米內(nèi)的土壤中平均全鹽量小于或等于0.5%。
下述實施例5-實施例8是對實施例4所述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的優(yōu)化,即采取實施例4的方法,只改變步驟A中暗管的埋管坡度、步驟C中混合層沸石與碎石的體積比和步驟E中灌溉流速,并做因素分析,采用常規(guī)方法對鹽堿地各項指標進行測定。
表2暗管鋪設坡度、混合層沸石與碎石的體積比和灌溉流速的因素分析(實施例5-實施例8)
表3一年后鹽堿地各項指標測定結(jié)果(土層深度為0-50cm)
其中,對照組1為采用普通暗管排鹽方法進行排鹽,其它條件與實施例4-實施例8相同。
由上述因素分析試驗可知,實施例6的效果最佳,是優(yōu)選實施例,即暗管鋪設坡度為0.54‰,混合層沸石與碎石的體積比為0.7:1.5和灌溉流速為11m3/h。
實施例9一種采用強度高的暗管進行排鹽的方法在華北插花鹽堿地改良中的應用
本發(fā)明的種植試驗以及效果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用本發(fā)明的暗管排鹽方法對鹽堿地進行了一年的改良后,在改良后的鹽堿地上種植紫荊,然后通過常規(guī)方法對作物的各項指標進行了檢測并做了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
具體試驗數(shù)據(jù)如下:
表4改良后的鹽堿地種植作物的各項指標
其中,對照組2為采用普通暗管排鹽方法對同樣的鹽堿地進行排鹽1年后種植紫荊,其它條件與實施例4-實施例8相同。
除非另有說明,本發(fā)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數(shù)均為重量百分數(shù),本發(fā)明所述的比例,均為質(zhì)量比例。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