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聯(lián)合收割機以及裝載在該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
背景技術:
(1)有一種聯(lián)合收割機,具有對收割谷稈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和存儲經脫粒裝置進行脫粒處理后獲得的谷粒的谷粒箱,谷粒箱位于脫粒裝置的上方。
就該現(xiàn)有的聯(lián)合收割機而言,位于脫粒裝置上方的谷粒箱以繞水平軸心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機體,通過液壓缸,在上升至谷粒排出用的傾斜姿勢的上升姿勢和谷粒存儲用的下降姿勢之間自由切換姿勢。并且,在谷粒箱切換至上升姿勢的狀態(tài)下,手動使覆蓋脫粒裝置的脫粒室的上部的頂板部開放(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2)有一種脫粒裝置,具有通過被旋轉驅動的脫粒筒和承接網對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室和一邊移送從所述承接網漏至下方的處理物一邊進行分選處理的擺動分選裝置。
就該現(xiàn)有的脫粒裝置而言,擺動分選裝置在框狀的篩箱的內部具有位于移送方向起始端側的谷粒盤、位于谷粒盤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的篩線、從篩線的下方側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的谷殼篩。并且,在從側面觀察時,篩線形成為大致波紋狀并具有處理物移送功能,而且,篩線從谷粒盤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端部起,以在谷殼篩的上方部分重疊的狀態(tài),呈懸臂狀地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3)有一種聯(lián)合收割機,在對由機體前部的收割部提供的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具有擺動分選裝置,擺動分選裝置位于脫粒室的下方,由擺動驅動部擺動驅動,承接從所述脫粒室漏下的脫粒處理物,一邊進行擺動移送一邊將谷粒與其他處理物分離。
就該現(xiàn)有的聯(lián)合收割機而言,驅動擺動分選裝置的擺動驅動部具有以下結構。
即,繞橫向軸心旋轉的旋轉軸支承在脫粒裝置的側壁,擺動分選裝置由通過旋轉軸驅動的偏心凸輪式擺動驅動部擺動驅動。在擺動分選裝置樞軸支承連結有自由擺動地支承在固定部的擺動臂,通過橫向連結軸連結該擺動臂和擺動驅動部,通過擺動驅動部進行擺動驅動。并且,當將擺動分選裝置相對于脫粒裝置進行裝卸時,拔出橫向連結軸從而解除擺動驅動部與擺動臂間的連結,或者插入連結軸從而連結擺動驅動部和擺動臂(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現(xiàn)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特開2014-018104號”(JP2014-018104A)
專利文獻2:日本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特開2014-014330號”(JP2014-014330A)
專利文獻3:日本發(fā)明專利申請公布“特開平7-298765號”(JPH07-298765A)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1)與背景技術(1)相對應的問題如下。
在上述現(xiàn)有結構中,例如,當隨著收割作業(yè)的進行,處理物在脫粒裝置的內部堵塞滯留等時,需要在將谷粒箱切換成上升姿勢后,手動將脫粒裝置的頂板部切換成上升姿勢,使脫粒室開放從而進行檢修。脫粒裝置的頂板部由較厚的金屬板構成,從而不會因隨著脫粒筒的脫粒處理而與處理物的接觸等導致磨損而較早地破損。結果是,頂板部的重量較大,通過手動操作進行的頂板部的開放操作的重量負擔較大。
此外,在現(xiàn)有技術中,為了減輕頂板部的重量負擔,例如具有氣體阻尼器,從而進行上升操作的輔助,然而,就大型脫粒裝置而言,僅具有1個氣體阻尼器的輔助作用還不夠,給作業(yè)者造成勞力上的負擔。也可以考慮采用多個氣體阻尼器,但部件數量增加導致成本上升。
在此,希望不會導致成本上升,且能夠容易地進行脫粒裝置的檢修作業(yè)。
(2)與背景技術(2)相對應的問題如下。
在上述現(xiàn)有結構中,通過具有使多個線狀部件呈懸臂狀地延設的篩線,從脫粒室漏下的處理物通過篩線進行比重差分選,進而進行一邊向后方移送草屑一邊使谷粒和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漏至下方的分選處理。由此,減輕谷殼篩的處理負擔,并防止在谷殼篩上堆積包含大量谷粒的處理物并直接向后方排出從而導致大量谷粒損失的情況。
然而,在上述現(xiàn)有結構中,通過在脫粒室內被旋轉驅動的脫粒筒對作物進行脫粒處理,承接網僅設置在脫粒筒的外周部的下方側的半周部分。根據上述結構,在承接網的位于脫粒筒的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由脫粒筒搬轉來的處理物一起沿著上半側的半周部分漏下,因此,在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與旋轉方向下游側部位相比,有大量處理物漏下。
結果是,從脫粒室漏下的處理物以偏靠在擺動分選裝置上的一側的狀態(tài)漏下,在與脫粒筒的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相對應的寬度方向上的一端側部位,存在大量處理物導致較厚,而另一側部位為量少且較薄,從而形成不均衡的狀態(tài)。
并且,篩線和谷殼篩一邊向后方移送處理物一邊使谷粒和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漏至下方,在如上所述沿著寬度方向形成厚度不均的狀態(tài)下,即使提供至脫粒裝置的處理物量整體為合適的處理物量,在處理物較厚的部位也會有較多的處理物堆積在谷殼篩上從而排出外方,因而很可能導致大量谷粒排出造成損失。
然而,若不采用篩線,則能夠在谷粒盤的上部側設置用于使處理物在寬度方向上均勻分布的整平板,但谷粒盤會向后方移送全部處理物,導致谷殼篩的處理負擔較大。
在此,希望不僅能夠采用篩線減輕谷殼篩的處理負擔,而且能夠使擺動分選裝置上的處理物量均衡化,避免谷粒大量排出造成的損失。
(3)與背景技術(3)相對應的問題如下。
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當拆裝擺動分選裝置時,需要拆下或安裝橫向連結軸,該安裝作業(yè)和拆下作業(yè)較難進行。即,當取出擺動分選裝置時,需要一邊用手支承擺動分選裝置的重量,一邊向橫向抽出連結軸,從而給作業(yè)者造成較大的勞力負擔。并且,當安裝擺動分選裝置時,同樣地,需要一邊用手支承擺動分選裝置的后部側的重量,一邊使擺動驅動部與擺動臂對準位置,從而給作業(yè)者造成較大的勞力負擔。
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考慮到以下改良結構。
在連結擺動分選裝置和擺動驅動部的連結部位,以在對旋轉的偏心軸部的樞軸支承連結部位夾著偏心軸部分散在兩側的狀態(tài),具有一體連結在擺動分選裝置的第一連結部件和以夾著偏心軸部的狀態(tài)自由拆裝地連結在第一連結部件的第二連結部件。
在該改良結構中,在解除連結的狀態(tài)下,能夠臨時使第一連結部件支承在偏心軸部從而使偏心軸部負擔重量,從而能夠減輕對擺動分選裝置進行拆裝作業(yè)時的勞力負擔。然而,在該結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連結部件和第二連結部件夾著偏心軸部分散在兩側,由于夾著偏心軸部分散在兩側的第一連結部件和第二連結部件分別制作,因此,因連結二者時組裝上的誤差等,可能導致在夾著偏心軸部連結的部位,在圓周方向上的一部分形成極小的臺階,隨著旋轉運動產生間隙。結果是,隨著持續(xù)使用,有間隙的部位較早地損傷,從而導致耐用性下降。
在此,希望提供一種不僅能夠減輕進行擺動分選裝置的拆裝作業(yè)時的勞力負擔,而且能夠提高耐用性的聯(lián)合收割機。
(解決問題的方案)
(1)與問題(1)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的聯(lián)合收割機的特征在于,
具有:脫粒裝置,對收割谷稈進行脫粒處理;以及谷粒箱,存儲經所述脫粒裝置進行脫粒處理后獲得的谷粒,
所述谷粒箱位于所述脫粒裝置的上方,以通過執(zhí)行器的操作繞水平軸心自由擺動升降的方式支承在機體固定部,
所述聯(lián)合收割機具有連動操作機構,所述連動操作機構隨著所述谷粒箱的上升擺動使所述脫粒裝置的脫粒室開放。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通過執(zhí)行器的操作力使位于脫粒裝置上方的谷粒箱繞水平軸心被擺動升降操作。并且,當通過執(zhí)行器的操作使谷粒箱上升擺動時,與此連動,因連動操作機構的作用使脫粒裝置的脫粒室開放。
也就是說,能夠利用用于使重量大的谷粒箱上升擺動的執(zhí)行器的操作力,使脫粒裝置的脫粒室開放,因此,操作者不需要為了打開脫粒室而進行繁瑣的手動操作。
不需要為了打開脫粒室而輔助手動操作的專門的輔助機構,從而能夠采用使谷粒箱和覆蓋脫粒室的部件連動這樣簡單的結構作為連動操作機構。也就是說,能夠通過加入簡單的結構這樣的構造改良,從而輕松簡便地進行脫粒裝置的檢修作業(yè)。
因此,能夠提供一種聯(lián)合收割機,該聯(lián)合收割機不會導致成本升高,且能夠輕松地進行脫粒裝置的檢修作業(yè)。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動操作機構隨著所述谷粒箱的下降擺動將所述脫粒室切換成封閉狀態(tài)。
根據該結構,當通過執(zhí)行器的操作使谷粒箱從上升擺動切換成下降擺動時,與此連動,脫粒室切換成封閉狀態(tài)。也就是說,不僅能夠隨著谷粒箱的上升操作進行脫粒室的開放操作,而且能夠隨著谷粒箱的下降操作連動進行脫粒室的封閉操作,從而能夠進一步減少檢修作業(yè)的繁瑣性。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
具有頂板部,所述頂板部在覆蓋所述脫粒室的上方并封閉所述脫粒室的閉狀態(tài)和開放所述脫粒室的開狀態(tài)間自由切換,
所述連動操作機構具有能夠使所述頂板部與所述谷粒箱連動連結的連結部。
根據該結構,當通過執(zhí)行器的操作使谷粒箱上升擺動時,隨之而來,經由連結部將與谷粒箱連動連結的頂板部從閉狀態(tài)切換成開狀態(tài)。
頂板部為覆蓋脫粒室上方的部件,能夠通過與谷粒箱的升降擺動相對應的上下朝向的動作使脫粒室開閉。也就是說,連結部能夠采用與被朝大致相同的方向操作的部件連動這樣簡單的構造。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
所述頂板部以繞與所述水平軸心平行的擺動軸心自由擺動開閉的方式支承在機體固定部,
所述連結部能夠連動連結所述谷粒箱的與所述水平軸心相反一側的部分和所述頂板部的與所述擺動軸心相反一側的部分。
根據該結構,頂板部與谷粒箱分別繞平行的軸心自由擺動開閉,而且,各個擺動端部側部分能夠通過連結部彼此連動連結。也就是說,兩者繞平行的軸心擺動,不僅使連動操作機構的構造簡單,而且能夠順利且平滑地進行連動操作。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結部能夠連結在所述頂板部的與所述擺動軸心相反一側的擺動側端部。
根據該結構,連結部能夠連結在頂板部的擺動側端部,當頂板部與谷粒箱的上升擺動連動而進行上升擺動時,與連結在靠近擺動軸心的位置的情況相比,施加至連結部的重荷較小,由此能夠減少重荷。
因此,通過減少施加至連結部的重荷,能夠進一步簡化連結部的構造。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結部能夠連結在所述頂板部的擺動軸心方向上的中央部。
根據該結構,由于連結部能夠連結在頂板部的擺動軸心方向上的中央部,即擺動端側部位的沿軸心方向的寬度的中央部,因此,通過連結部,能夠即使僅連結在1個部位也不會破壞平衡且良好地進行擺動操作。
因此,既能夠簡化連結部的構造,又能夠對谷粒箱和頂板進行良好地連動操作。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結部能夠連結在設置于所述谷粒箱的底部的底部框架。
根據該結構,為了存儲大量的谷粒,在谷粒箱的底部具有支承強度較大的底部框架,能夠利用該底部框架連結連結部。也就是說,由于連結在支承強度較大的底部框架,因此,能夠減少因執(zhí)行器的動作導致谷粒箱損傷的情況等,并且,能夠長期穩(wěn)定地進行擺動操作。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結部具有使所述谷粒箱的上升開始時間和所述頂板部的上升開始時間錯開的靈活性。
根據該結構,當執(zhí)行器為了使谷粒箱上升擺動開始上升操作時,在執(zhí)行器開始上升操作后,在上升操作過程中,當到達谷粒箱的上升開始時間時,從該時間起,谷粒箱開始上升擺動。然后,進而,執(zhí)行器繼續(xù)進行上升操作,當到達頂板部的上升開始時間時,從該時間起,頂板部開始上升操作。
也就是說,當隨著執(zhí)行器的操作使谷粒箱上升擺動規(guī)定量后,頂板部開始上升,因此,能夠對谷粒箱與頂板部以沿上下方向空出適當間隔的狀態(tài)進行連動操作。
結果是,不存在以下不利狀態(tài),能夠容易且良好地進行操作,所述不利狀態(tài)是指,例如,當同時進行谷粒箱的上升擺動操作和用于使頂板部開放的上升操作時,兩者干涉導致妨礙操作等的狀態(tài)。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
所述連結部具有:第一臂,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所述谷粒箱;以及第二臂,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在所述頂板部,另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連結在所述第一臂的另一端部,
在所述谷粒箱的下降狀態(tài)下,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折疊,隨著所述谷粒箱的上升擺動,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后,所述頂板部開始上升。
根據該結構,當谷粒箱位于下方側且頂板部呈閉狀態(tài)時,第一臂和第二臂以折疊的狀態(tài)被收納,當谷粒箱開始上升時,第一臂和第二臂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此時,僅是第一臂和第二臂的姿勢變化,頂板部不上升。隨著谷粒箱的上升,第一臂和第二臂伸長后,不會再進行姿勢變化,因此,與谷粒箱的上升連動,頂板部上升。
通過在從第一臂和第二臂折疊的狀態(tài)到伸長為止的期間,使谷粒箱的上升開始時間和頂板部的上升開始時間錯開,從而由上述第一臂和第二臂構成用于錯開時間的靈活性的結構。
因此,能夠通過樞軸支承連結2根臂這樣簡單結構的連結部,以錯開上升開始時間的狀態(tài)連動連結谷粒箱和頂板部。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連結部具有轉動限制部,當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時,所述轉動限制部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進入排列成一直線狀的伸長狀態(tài)之前,限制所述第一臂與所述第二臂的相對轉動。
根據該結構,當第一臂和第二臂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時,通過轉動限制部限制第一臂和第二臂進入排列成一直線狀的伸長狀態(tài)。也就是說,當伸長時,第一臂和第二臂并不排列成一直線狀,而是在排列成一直線狀之前姿勢受到限制。
結果是,當從上述伸長狀態(tài)返回折疊狀態(tài)時,能夠避免第一臂和第二臂向與上一次的折疊狀態(tài)相反的方向彎折,從而能夠順利地返回原來的狀態(tài)。
(2)與問題(2)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的脫粒裝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脫粒筒,被旋轉驅動從而對作物進行脫粒處理;承接網,設置在所述脫粒筒的下方;以及擺動分選裝置,一邊移送從所述承接網漏至下方的處理物一邊進行分選處理,
所述擺動分選裝置具有:谷粒盤,位于移送方向起始端側;篩線,位于所述谷粒盤的移送方向下游側;以及谷殼篩,從所述篩線的下方側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
在所述谷殼篩的上部側具有引導板,所述引導板將從所述谷殼篩上擺動移送來的處理物從所述谷殼篩的寬度方向上的脫粒筒旋轉方向上游側向下游側移動引導。
根據本發(fā)明,由于在谷粒盤的移送方向下游側具有篩線,因此,能夠通過篩線對谷粒盤移送來的處理物和從承接網直接漏下的處理物進行比重差分選,并一邊向后方移送草屑一邊使谷粒和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漏至下方進行分選處理,由此,能夠減輕谷殼篩的處理負擔。
并且,在谷殼篩的上部側具有引導板,從谷殼篩上擺動移送來的處理物由該引導板在谷殼篩的寬度方向上從脫粒筒的旋轉方向上游側向下游側移動引導。從承接網以偏靠一側的狀態(tài)漏至擺動分選裝置上的處理物通過該引導板的引導作用而均勻分布在寬度方向上,從而沿寬度方向使處理物的厚度均衡化。
因此,提供了一種脫粒裝置,該脫粒裝置既能夠利用篩線減輕谷殼篩的處理負擔,又能夠使擺動分選裝置上的處理物量均衡化,避免排出大量谷粒導致的損失。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引導板支承在支承有所述谷殼篩的篩箱的側板。
根據該結構,篩箱形成為框狀,在其內部具有谷殼篩以及其他谷粒盤和篩線等,通過使該篩箱擺動從而對處理物進行分選。
也就是說,篩箱為了支承整個擺動分選裝置并一體擺動,具有堅固的構造,能夠利用上述堅固的部件穩(wěn)定地支承引導板。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引導板設置在與所述谷殼篩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相對應的位置。
根據該結構,由于引導板延伸到谷殼篩的與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相對應的位置,因此,能夠有效地作用于從谷殼篩上移送來的處理物,使處理物沿寬度方向均勻分布,從而使處理物的厚度均衡化。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引導板從與所述篩線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相對應的位置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
根據該結構,即使由篩線移送來的處理物落至下方,處理物在該下方側以沿寬度方向偏靠一側的狀態(tài)堆積,也能夠通過從篩線的下方側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的引導板,使從谷殼篩上移送來的處理物沿寬度方向均勻分布,從而使處理物的厚度均衡化。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引導板從與所述篩線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相對應的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
由于從篩線的移送方向終端部起,未通過篩線漏至下方而被載置移送的處理物一起落至下方,因此,在與終端部相對應的部位可能會堆積較多的處理物。然而,在該結構中,由于引導板從篩線的與移送方向終端部相對應的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因此,如上所述,即使處理物一起落至下方,也能夠通過引導板有效地使處理物在寬度方向上均勻分布,從而使處理物的厚度均衡化。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谷殼篩的移送方向下游側具有草稈篩,所述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支承在所述草稈篩。
根據該結構,由谷殼篩移送來而未漏下的處理物進而由設置在該移送方向下游側的草稈篩擺動移送,并對谷粒和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進行漏下分選。并且,有效利用該草稈篩的結構支承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
因此,能夠有效利用為了進行分選處理而設置的部件,通過簡單的支承構造支承引導板。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草稈篩架設支承在支承有所述谷殼篩的篩箱的左右側板之間,所述引導板支承在所述草稈篩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
根據該結構,草稈篩的左右兩側穩(wěn)定地架設支承在篩箱的側板,在該草稈篩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穩(wěn)定地支承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
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位于篩箱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在承接網的與脫粒筒的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相對應的左右方向上的一半的區(qū)域,引導板對處理物施加整平作用。
也就是說,能夠在與旋轉方向下游側部位相比有大量處理物漏下的脫粒筒的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使從谷殼篩上移送來的處理物在寬度方向上均勻分布,從而跨左右方向的整個寬度使處理物的厚度均衡化。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擺動分選裝置具有提供分選風的風車,
形成有以使來自所述風車的分選風經過所述篩線的下方側部位且所述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上游側部位的方式進行引導的通風路。
根據該結構,由于來自風車的分選風經過篩線的下方側部位且引導板的移送方向上游側部位,因此,能夠對由篩線移送來的處理物施加分選風,從而以使草屑和帶枝梗的谷粒等混在一起呈塊狀的處理物盡量分解的狀態(tài)移送到谷殼篩,由此,能夠進一步減輕谷殼篩的處理負擔。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篩線由呈懸臂狀延伸的多個線狀部件構成,作為多個線狀部件,具有:多個第一線狀部件,自由端部的高度高;以及多個第二線狀部件,自由端部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線狀部件低。
根據該結構,作為構成篩線的多個線狀部件,具有自由端部的高度互不相同的第一線狀部件和第二線狀部件,因此,與全部線狀部件排列成相同的高度相比,隨著擺動運動因高度差的部分使得處理物的落下距離較長,由此能夠使處理物容易分解。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在從側面觀察時,所述篩線形成為大致波紋狀。
篩線在篩箱擺動的基礎上一邊上下震動一邊發(fā)揮分解處理物的作用,在該結構中,由于在從側面觀察時,篩線形成為大致波紋狀,因此,具有通過篩箱的擺動運動將載置的處理物向移送方向下游側移送的功能,由此,能夠避免處理物以層層堆積的狀態(tài)滯留在篩線的上部。
(3)與問題(3)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的聯(lián)合收割機的特征在于,
在對由機體前部的收割部提供的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裝置,具有擺動分選裝置,所述擺動分選裝置位于脫粒室的下方,由擺動驅動部擺動驅動,承接從所述脫粒室漏下的脫粒處理物,一邊擺動移送脫粒處理物一邊將脫粒處理物分離為谷粒和其他處理物,
所述擺動驅動部具有:
偏心驅動軸,具有繞橫向軸心旋轉的旋轉軸部和相對于所述旋轉軸部偏心的偏心軸部;
連結部件,從所述擺動分選裝置延設;以及
軸承保持件,以經由軸承自由相對旋轉的方式外套在所述偏心軸部,并且,相對于所述連結部件自由連結并解除連結,
所述軸承保持件具有能夠載置支承所述連結部件的載置支承部。
根據本發(fā)明,當裝卸擺動分選裝置時,能過通過解除連結部件和軸承保持件的連結或連結二者來實現(xiàn)。并且,當進行上述連結作業(yè)或連結解除作業(yè)時,連結部件載置支承在軸承保持件所具有的載置支承部,由此,能夠在承擔擺動分選裝置的部分重量的狀態(tài)下進行作業(yè)。也就是說,能夠在勞力負擔較少的狀態(tài)下進行擺動分選裝置的裝卸作業(yè)。
并且,軸承保持件經由軸承以自由相對旋轉的方式外套在偏心軸部,內插有偏心軸部的部位能夠形成為沿圓周方向連成一體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能夠跨圓周方向全周高精度地加工形成,因此,能夠減少在圓周方向上的一部分稍微形成有臺階從而導致隨著旋轉運動產生松動等問題,從而能夠良好地擺動驅動擺動分選裝置。
因此,能夠提供一種聯(lián)合收割機,該聯(lián)合收割機不僅能夠在擺動分選裝置的裝卸作業(yè)時減輕勞力負擔,而且能夠提高耐用性。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軸承保持件具有作為所述載置支承部的保持件側法蘭部,所述保持件側法蘭部從包圍所述軸承的外周的圓筒狀的保持部向徑向外方凸出,
所述連結部件具有與所述保持件側法蘭部相對應的連結部件側法蘭部,
所述保持件側法蘭部和所述連結部件側法蘭部螺栓連結。
根據該結構,當連結連結部件和軸承保持件時,能夠在將連結部件側法蘭部載置在保持件側法蘭部的狀態(tài)下支承連結部件。并且,能夠以兩者的法蘭部彼此重疊的狀態(tài)螺栓連結兩者。
此外,當解除連結部件和軸承保持件的連結時,解除兩者的法蘭彼此的螺栓連結。即使解除了螺栓連結,也能夠使連結部件側法蘭部載置在保持件側法蘭部,從而支承連結部件。
因此,通過將作為載置支承部的法蘭部兼用作連結用部件,能夠容易地進行連結部件與軸承保持件的連結作業(yè)和連結解除作業(yè)。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軸承保持件和所述連結部件之間形成有用于對準位置的嵌合卡合部。
根據該結構,當將解除連結的連結部件載置支承在軸承保持件的載置支承部時,能夠通過嵌合在形成于軸承保持件和連結部件之間的嵌合卡合部,以兩者的相對位置恰當的狀態(tài)進行位置對準。
因此,當連結連結部件和軸承保持件時,能夠將外套在偏心擺動軸的軸承保持件在相對于連結部件的適當地連結用位置高精度地定位,從而能夠容易地進行連結作業(yè)。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載置支承部在所述軸承保持件的圓周方向上錯開位置設置有多個。
根據該結構,無論在錯開位置設置在圓周方向上的多個載置支承部中的哪一個,軸承保持件都能夠載置支承連結部件。也就是說,無論繞偏心軸部的軸心旋轉而相對于連結部件的相位為哪個相位,軸承保持件都能夠使多個載置支承部中的任一個進行載置支承。結果是,能夠減少將軸承保持件與特定的旋轉相位對準載置等的麻煩。
結果是,當將擺動分選裝置載置支承在軸承保持件時,能夠保持支承擺動分選裝置的重荷的狀態(tài),不需要將軸承保持件與特定的旋轉相位對準等麻煩,能夠容易地進行作業(yè)。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在所述軸承保持件,包圍所述軸承的外周的圓筒狀保持部形成為一體成型品。
根據該結構,由于包圍軸承的外周的圓筒狀的保持部形成為一體成型品,因此,通過跨全周高精度地加工一體成型品,從而能夠形成光滑的圓形內周面。結果是,在軸承保持件以自由旋轉的狀態(tài)保持偏心軸部的部位能夠隨著旋轉運動形成圓滑的擺動運動。
因此,能夠隨著偏心軸部的旋轉運動形成圓滑的擺動運動,從而長期良好地擺動驅動擺動分選裝置。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
在所述脫粒裝置的后部具有對脫粒處理后的排出物進行切碎處理的切碎裝置,
發(fā)動機的動力從被傳遞有所述發(fā)動機的動力的驅動軸經由中繼傳動軸傳遞至所述切碎裝置的旋轉軸,
連結所述中繼傳動軸和所述旋轉軸的帶傳動機構由并列的多個傳動帶構成。
根據該結構,在脫粒裝置中經脫粒處理后的排出物通過切碎裝置進行切碎處理并排出機體外部。為了對草屑等排出物進行切碎,切碎裝置需要高速旋轉,因此,就帶傳動機構而言,為了增加旋轉動力,需要將輸出軸側的帶輪設定為小徑。
如上所述,將輸出軸側的帶輪設定為小徑,且高速旋轉驅動輸出軸側的帶輪時,傳動帶有可能打滑。在該結構中,動力從中繼傳動軸經由多個傳動帶傳遞至輸出軸,因此,能夠避免打滑并以高速旋轉的狀態(tài)進行驅動。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被傳遞有來自所述驅動軸的動力的所述中繼傳動軸側的從動帶輪和向所述旋轉軸傳遞動力的所述中繼傳動軸側的驅動帶輪由一體成型的1個傳動旋轉體構成。
根據該結構,由設置在中繼傳動軸的從動帶輪和驅動帶輪一體形成的1個傳動旋轉體構成,由此,與這些帶輪分別形成的情況相比,能夠減少部件制作的麻煩和組裝進裝置的麻煩,實現(xiàn)低成本化。
在本發(fā)明中,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軸為設置在所述脫粒裝置的風車的旋轉軸。
根據該結構,發(fā)動機的動力傳遞至風車的旋轉軸,從而旋轉驅動風車。并且,動力從該風車的旋轉軸經由帶傳動裝置傳遞至切碎裝置,從而旋轉驅動切碎裝置。
為了產生分選風,風車與脫粒裝置的其他裝置相比被高速旋轉驅動。如上所述,通過有效利用高速旋轉的風車的旋轉軸的動力,不需要過分地提高增速比率,能夠以具有簡單結構的傳動機構高速驅動切碎裝置。
參照附圖,通過閱讀以下說明,能夠更加明確其他結構特征和由此產生的有益效果。
在以下說明中,當定義左右方向時,以從機體行進方向觀察時的左側或右側進行定義。
附圖說明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方式的圖(以下同樣適用至圖9),是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一例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整體側視圖。
圖2是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整體俯視圖。
圖3是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部分切割后視圖。
圖4是表示脫粒裝置和谷粒箱的支承構造的后視圖。
圖5是谷粒箱切換成上升排出姿勢的狀態(tài)的后視圖。
圖6是表示連動操作機構的作用狀態(tài)的后視圖。
圖7是連動操作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表示連動操作機構的連結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連動操作機構的連結解除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圖(以下同樣適用至圖20),是脫粒裝置的整體縱剖側視圖。
圖11是擺動分選裝置的移送方向上游側的縱剖側視圖。
圖12是擺動分選裝置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的縱剖側視圖。
圖13是擺動分選裝置的移送方向中間部的縱剖側視圖。
圖14是擺動分選裝置的俯視圖。
圖15是擺動分選裝置的移送方向上游側的俯視圖。
圖16是擺動分選裝置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的俯視圖。
圖17是谷殼篩的縱剖主視圖。
圖18是第一篩線和第二篩線的部分立體圖。
圖19是表示向切碎裝置的傳動構造的側視圖。
圖20是表示向切碎裝置的傳動構造的俯視圖。
圖21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圖(以下同樣適用至圖29),是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一例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整體側視圖。
圖22是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整體俯視圖。
圖23是傳動系統(tǒng)圖。
圖24是脫粒裝置的縱剖側視圖。
圖25是擺動驅動部配設部的縱剖側視圖。
圖26是擺動驅動部的縱剖后視圖。
圖27是表示連結部件和軸承保持件的連結狀態(tài)的側視圖。
圖28是表示向切碎裝置的傳動構造的側視圖。
圖29是表示向切碎裝置的傳動構造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
首先,參照圖1至圖9對第一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下面對適用于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一例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情況進行說明。
(整體結構)
如圖1和圖2所示,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具有行駛機體3,行駛機體3具有左右一對不能轉向操作的前車輪1和左右一對能夠轉向操作的后車輪2。在該行駛機體3的前部,收割作物并向后方搬運的收割部4通過收割升降缸5以繞橫向支點P1被驅動從而自由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并且,行駛機體3具有:駕駛部7,位于前部側,被駕駛室6覆蓋,供駕駛員乘降;脫粒裝置8,對由收割部4收割的作物進行脫粒處理;以及谷粒箱9,存儲經該脫粒裝置8脫粒處理后獲得的谷粒。在脫粒裝置8的后方側下部具有切碎裝置12,切碎裝置12將由脫粒裝置8進行脫粒處理后的排出物(禾稈屑等)較細地切碎并排出機體外部。
收割部4具有:推子型的收割刀13,切斷作物的根部進行收割;橫向移送螺旋器14,將收割的作物集中到收割寬度方向的中央部;旋轉卷筒15,將作為收割對象的作物的穗頂端向后方耙入;以及進料器16,將集中到中央的作物向機體后方的脫粒裝置8搬運。
就進料器16而言,在角筒狀的進料箱17內,跨前后方向卷繞張設有左右一對環(huán)形轉動鏈條18,以跨左右環(huán)形轉動鏈條18架設的狀態(tài)沿圓周方向空出適當間隔具有搬運體19,通過搬運體19將從橫向移送螺旋器14傳遞來的作物向后上方搬運。
如圖4和圖6所示,脫粒裝置8在左右側壁8A和頂板部20圍成的內部空間的上部側,具有對被驅動旋轉的作物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筒21和承接網22,形成有脫粒室23,脫粒室23對由收割部4搬運來的收割谷稈實施脫粒處理。并且,如圖1所示,在脫粒室23的下部具有分選處理部24,分選處理部24將從脫粒室23漏下的脫粒處理物分選為谷粒和草屑等。
經分選處理部24分選的谷粒被一次物回收部25回收,并經由設置在脫粒裝置外部的搬運帶26搬運至位于脫粒裝置8的上方的谷粒箱9并進行存儲。
如圖4至圖6所示,就頂板部20而言,在右側端部,以經由樞軸支承連結部27繞沿著機體前后方向的擺動軸心P2自由擺動開閉的方式支承在機框28,其中,機框28作為設置在脫粒裝置8的一方的側壁8A的上部的機體固定部,頂板部20的擺動端側部位經由螺栓固定在另一端側的側壁8A的上端側部位。
當進行脫粒作業(yè)時,頂板部20通過使擺動端側部位以多個螺栓擰接固定的方式固定成閉狀態(tài)。另一方面,當脫粒室23內谷稈堵塞或進行脫粒筒21的修理查驗等維護作業(yè)時,為了打開脫粒室23,擰松螺栓將頂板部20切換成開狀態(tài)。(谷粒箱)
下面,對谷粒箱9進行說明。
如圖2至圖4所示,谷粒箱9以位于跨行駛機體3的整個寬度或大致整個寬度的狀態(tài)設置在脫粒裝置8的上方。該谷粒箱9由位于底部的底部框架29支承。詳細結構未圖示,底部框架29由多個前后朝向框架和多個橫向框架組合成格子狀構成,具有堅固的支承強度。
谷粒箱9具有:底面部9A,跨大致整個面形成為平坦狀;周壁部9B,俯視時呈矩形,分別覆蓋前側、后側、左側和右側;以及上表面部9C,覆蓋存儲空間的上方,在由這些底面部9A、周壁部9B以及上表面部9C圍成的區(qū)域形成有谷粒存儲空間。上表面部9C形成為從前后方向觀察時中央側向上方側鼓出的形狀。
在周壁部9B的前側部形成有谷粒投入口30。經脫粒裝置8回收的谷粒由搬運帶26搬運,經由谷粒投入口30投入谷粒箱9內并進行存儲。并且,在周壁部9B的右側部的下部,形成有跨右側部的大致整個寬度的較寬的谷粒排出口31。并且,以當存儲谷粒時封閉谷粒排出口31并且當排出谷粒時能夠將谷粒排出外部的方式,具有向外方凸出的遮蔽部件32。如以下所述,該遮蔽部件32與谷粒箱9的姿勢變化連動進行姿勢變更。
谷粒箱9以繞與頂板部20的擺動軸心P2平行的沿機體前后方向的水平軸心P3自由擺動升降的方式支承在作為機體固定部的機體框架33。
也就是說,如圖2至圖5所示,谷粒箱9的右側端部經由設置在前后兩側的軸支承部34以繞水平軸心P3自由擺動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前后軸支承部34由固定在谷粒箱9的機體前后朝向的支軸35和以允許支軸35旋轉的狀態(tài)外嵌在支軸35的軸承部件36構成。前后軸支承部34各自的支軸35固定在設置于谷粒箱9的右側端部的連結用滾筒部37的前端部和后端部。
如圖4所示,在脫粒裝置8的橫側方,具有支承框架38,支承框架38具有連結在機體框架33和脫粒裝置8的機框28的框架組結構。并且,前后軸支承部34各自的軸承部件36支承在支承框架38的上部框架39。
如上所述,谷粒箱9以繞前后支軸35的機體前后朝向的水平軸心P3相對于行駛機體3自由上下擺動的方式受到支承。水平軸心P3位于谷粒箱9的底面部9A的下方,且位于脫粒裝置8的脫粒筒軸心P4的上方。
在谷粒箱9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且比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偏靠右側的部位的下方,以支承在底部框架29的狀態(tài)設置有被操作部40。通過作為跨被操作部40和支承框架38連結的執(zhí)行器的的箱升降缸41,能夠在下降存儲姿勢和上升排出姿勢之間以繞水平軸心P3的方式擺動操作谷粒箱9。
就谷粒箱9而言,當通過箱升降缸41下降操作被操作部40時,如圖4所示,為了存儲谷粒而使底面部9A呈大致水平姿勢的下降存儲姿勢。在該下降存儲姿勢下,底面部9A與脫粒裝置8的頂板部20的上端接近。
就谷粒箱9而言,當被操作部40由箱升降缸41拉起時,如圖5所示,切換成左側位于上側且右側位于下側的傾斜姿勢即上升排出姿勢。在該上升排出姿勢下,存儲的谷粒以從谷粒排出口31向機體右橫外側自然流出的方式排出。(遮蔽部件)
下面,對遮蔽部件32進行說明。
如圖3至圖5所示,遮蔽部件32以繞機體前后朝向的軸心P5自由擺動的方式支承在谷粒箱9的形成有谷粒排出口31的右橫側部的下端部。就該遮蔽部件32而言,在如圖4所示的封閉谷粒排出口31的收納姿勢和如圖5所示的開放谷粒排出口31的開放姿勢之間自由變更姿勢。
按以下方式使谷粒箱9與遮蔽部件32連動連結,即當谷粒箱9切換成下降存儲姿勢時,遮蔽部件32切換成收納姿勢,當谷粒箱9切換成上升排出姿勢時,遮蔽部件32切換成開放姿勢。
也就是說,跨遮蔽部件32的前后兩側部各自和谷粒箱9具有屈伸連桿42,并且具有操作線43,操作線43隨著谷粒箱9被繞水平軸心P3擺動操作,經由屈伸連桿42使遮蔽部件32連動從而變更姿勢。
屈伸連桿42具有谷粒箱側的第一連桿42a和遮蔽部件側的第二連桿42b,第一連桿42a的端部以自由擺動的方式連結在谷粒箱9,第二連桿42b的端部以自由擺動的方式連結在遮蔽部件32的上下方向上的中途部。
如圖4所示,操作線43的內線43A的一端部連結在第一連桿42a的中途部,內線43A的另一端部連結在線連結件44,線連結件44一體連結在谷粒箱9的底部框架29。并且,操作線43的外線43B的一端部支承在設置于谷粒箱9的橫側部的承接件45,外線43B的另一端部支承在承接件47,承接件47設置于從上部框架39向上方延設的縱向框架46的上端部。
如圖4所示,當谷粒箱9切換成下降存儲姿勢時,內線43A被拉動操作,第一連桿42a被向機體內方側擺動操作,遮蔽部件32切換成收納姿勢。因此,當谷粒箱9切換成下降存儲姿勢時,谷粒排出口31被封閉,進入能夠存儲谷粒的狀態(tài)。
如圖5所示,當谷粒箱9切換成上升排出姿勢時,內線43A被松緩,第一連桿42a因遮蔽部件32自身的重量和谷粒的重量向機體外方側擺動,遮蔽部件32切換成開放姿勢。此時,通過呈伸展狀態(tài)的屈伸連桿42,將遮蔽部件32保持在大致沿著谷粒箱9的底面部9A的狀態(tài)的姿勢。結果是,通過使位于谷粒箱9的內部的谷粒自然流動,能夠順利地使谷粒從谷粒排出口31流動排出。
當谷粒箱9呈下降存儲姿勢時,在谷粒箱9的底面部9A的與軸支承部34所處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部分且靠近軸支承部34的部分,設置在谷粒箱9側的多個腳框架48抵接在機體側的框架件49的上表面并從下方受到支承。
并且,就谷粒箱9而言,在底面部9A的與軸支承部34所處的一側相反的一側的部分且遠離軸支承部34的部分,底部框架29通過以從脫粒裝置8的頂板部20朝上延伸的狀態(tài)設置的多個支承框架50受到承接和從下方受到支承。(連動操作機構)
具有隨著谷粒箱9的上升擺動而能夠使脫粒裝置8的脫粒室23開放的連動操作機構R。該連動操作機構R具有連結部51,連結部51對覆蓋脫粒室23的上方的頂板部20和谷粒箱9進行連動連結。
如圖1和圖2所示,以位于頂板部20的擺動軸心方向、即機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的狀態(tài),具有一組連結部51。并且,如圖3至圖6所示,連結部51具有:第一臂52,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在谷粒箱9;第二臂53,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支承在頂板部20,并且另一端部以自由轉動的方式連結在第一臂52的另一端部。
如圖6至圖8所示,第一臂52的一端部在谷粒箱9的與水平軸心P3相反一側的部分,連動連結在卡定用螺栓54,卡定用螺栓54設置在底部框架29。在第一臂52形成有外套在卡定用螺栓54的插通孔55,該插通孔55沿著臂長邊方向形成為長孔。通過上述結構,當擺動支點位置不同的谷粒箱9和第一臂52連動擺動時,能夠以不別扭的狀態(tài)順利地進行動作。
并且,用于將第一臂52連結在底部框架29的卡定用螺栓54插通固定于底部框架29的支承托架56,并擰接在螺母57。并且,通過解除與螺母57的擰接,能夠拆下該卡定用螺栓54。
第二臂53的一端部樞軸支承連結在與頂板部20的擺動軸心P2相反一側部分的擺動側端部。也就是說,從頂板部20的擺動側端部到上方延設有卡定桿58,卡定桿58的上部彎折成L字形并具有橫向部58a。在卡定桿58的橫向部58a外套有形成于第二臂53的一端部的插通孔59,以自由擺動的方式樞軸支承連結有第二臂53。
就連結部51而言,在谷粒箱9的下降狀態(tài)下,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折疊,隨著谷粒箱9的上升擺動,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后,頂板部20開始上升。在折疊狀態(tài)下,各臂52、53保持在沿著頂板部20的傾斜面20a載置的狀態(tài)下。
根據該結構,在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從折疊狀態(tài)到伸長位置的過程中,即使谷粒箱9上升,頂板部20也不上升,因此,連結部51具有使谷粒箱9的上升開始時間和頂板部20的上升開始時間錯開的靈活性。
并且,具有轉動限制部60,當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從折疊狀態(tài)伸長時,該轉動限制部60在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呈排列成一直線狀伸長的狀態(tài)之前,限制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的相對轉動。
也就是說,如圖7所示,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分別由帶板件構成,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以板面彼此重疊的狀態(tài)通過中繼銷61樞軸支承連結。并且,第二臂53的另一端部側的端緣部朝后彎折成L字形,形成轉動限制部60。當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伸長時,如圖5和圖6的虛線所示,第一臂52的端面抵接在轉動限制部60,限制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呈排列成一直線狀伸長的狀態(tài)。
如圖6所示,隨著通過箱升降缸41的操作,使谷粒箱9從下降存儲姿勢切換成上升排出姿勢,在谷粒箱9從下降存儲姿勢到達第一設定角度α1為止進行上升擺動的過程中,谷粒箱9擺動,并且,第一臂52繞中繼銷61的軸心擺動。
在谷粒箱9超過第一設定角度α1到達第二設定角度α2為止進行上升擺動的過程中,在谷粒箱9的擺動、以及隨之產生的第一臂52的上升擺動的基礎上,第二臂53繞卡定桿58的軸心上升擺動。
當谷粒箱9上升擺動至第二設定角度α2時,第一臂52的端面抵接在形成于第二臂53的轉動限制部60,限制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之間進一步的相對擺動變位。因此,當谷粒箱9超過第二設定角度α2進一步上升擺動時,一邊保持第一臂52的端面抵接在第二臂53的轉動限制部60的狀態(tài),一邊使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一體上升擺動,從而使頂板部20開始上升擺動。然后,隨著谷粒箱9的上升擺動,頂板部20一體連動從而進行上升擺動。
相對于谷粒箱9的上升擺動角度,將頂板部20的上升擺動角度設定得較大。例如,當谷粒箱9大約上升擺動40度時,頂板部20大約上升擺動45度。
并且,當通過箱升降缸41從使谷粒箱9上升擺動的狀態(tài)切換成使谷粒箱9下降擺動的狀態(tài)時,隨之而來,頂板部20向下方擺動從而切換成封閉脫粒室23的上方的封閉狀態(tài)。如上所述,當頂板部20切換成封閉狀態(tài)后,通過螺栓擰接將頂板部20的擺動端側部位固定在側壁8A的上端部。
當不使頂板部20隨著谷粒箱9的升降擺動操作進行連動升降時,能夠從底部框架29拆下卡定用螺栓54,從而解除連結部51使谷粒箱9和頂板部20連動連結的狀態(tài)。
當解除連結部51使谷粒箱9和頂板部20連動連結的狀態(tài)時,能夠利用卡定用螺栓54,將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固定在頂板部20從而保持位置。
也就是說,如圖8和圖9所示,在第一臂52的長邊方向的中途部和第二臂53的長邊方向的中途部,以分別在折疊狀態(tài)下重疊的方式形成插通孔62、63。并且,在頂板部20,在與折疊狀態(tài)下的各臂52、53的插通孔62、63相對應的部位,具有形成有插通孔64的支承托架65。并且,利用從底部框架29拆下的卡定用螺栓54,能夠將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共同擰緊固定在支承托架65。
在通過中繼銷61實現(xiàn)的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的樞軸支承連結部位設有靈活性,能夠在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接近和分開的方向上進行稍許位置變更。并且,在折疊狀態(tài)下,形成于第一臂52的插通孔55和卡定桿58嵌合,從而能夠在第一臂52和第二臂53重疊的狀態(tài)下保持位置。
(第一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頂板部20的擺動軸心方向上的中央部設置有一組連結部51,但也可以在擺動軸心方向上的分離的位置設置多個連結部51。
(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連結部51連結在頂板部20的與擺動軸心P2相反一側的擺動側端部,但也可以代替擺動側端部,連結在偏靠擺動軸心P2側的位置。(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連結部51由樞軸支承連結的一對臂52、53構成,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例如,能夠采用經由操作線連動連結的結構等各種連結構造。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連結部51連結在設置于谷粒箱9的底部的底部框架29,但也可以代替底部框架29,直接連結在谷粒箱9的底面部9A,若為具有法蘭部的箱,則也可以連結在法蘭部。
(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連動操作機構R,具有連結部51,隨著谷粒箱9的擺動上升,連結部51使脫粒裝置8的頂板部20上升擺動,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隨著谷粒箱9的擺動上升使脫粒裝置8的側壁8A開放,或使包含頂板部20和側壁8A的脫粒室23的整個覆蓋部開放。
(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執(zhí)行器,采用了由液壓缸構成的箱升降缸41,但也可以采用電動馬達、液壓馬達等其他各種執(zhí)行器。
(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但本發(fā)明也能夠適用于半喂入型聯(lián)合收割機。
(第二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圖11至圖21,對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下面,對適用于裝載在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一例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的情況進行說明。
如圖10所示,就脫粒裝置而言,在由未圖示的左右兩側的側壁和頂板101圍成的內部空間,在上部具有脫粒室102,在該脫粒室102的下方具有分選部103,收割谷稈通過設置于機體前部側的進料器104搬運并從前端的入口部105提供至脫粒室102內。
在脫粒室102內,具有脫粒筒106,脫粒筒106被繞水平朝向的軸心X1旋轉驅動,從而對作物進行脫粒處理。脫粒筒106具有脫粒筒軸110,脫粒筒軸110以繞水平朝向的軸心X1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在前壁部108和后壁部109之間,脫粒筒106以該脫粒筒軸110為中心一體旋轉。該脫粒筒軸110通過來自未圖示的發(fā)動機的動力被旋轉驅動。在從機體正面觀察時,脫粒筒106被以向右旋轉(順時針旋轉)的方式旋轉驅動。
并且,具有:多個支承板111,形成為圓板狀,且以一體自由旋轉的方式連結固定在脫粒筒軸110;多個支承桿112,以相等間隔分散配置在脫粒筒106的圓周方向,連結在各支承板111上;以及棒形脫粒齒113,從排列在各支承桿112的軸心方向上的多個部位向脫粒筒106的外周側凸出。
支承桿112由圓管件構成。并且,脫粒齒113由圓棒件構成,以沿著脫粒筒106的徑向貫通支承桿112的狀態(tài)通過焊接方式一體連結固定。
并且,在脫粒筒106的外周部的下方側的半周部分,具有圓弧狀的承接網107。雖未詳述,就承接網107而言,將圓弧狀的多個橫架與連結橫架彼此的沿軸心方向的縱架相連結,由形成有多個供谷粒穿過的穿通孔的周知構造的網狀體構成。在脫粒室102的頂板101具有送塵閥115,送塵閥115隨著脫粒筒106的旋轉,將處理物沿脫粒筒106的旋轉軸心方向向后方側(圖10的右側方)移送引導。
如圖10所示,位于脫粒室102的下方的分選部103具有:擺動分選裝置116,一邊移送從承接網107漏至下方的處理物,一邊進行分選處理;一次物回收部117,回收作為從擺動分選裝置116漏下的一次物的谷粒;二次物回收部118,回收從擺動分選裝置116漏下的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以及風車119,向擺動分選裝置116提供分選風。
一次物回收部117將回收的谷粒通過橫向移送螺旋部117a向脫粒裝置的橫側外方搬運。并且,由一次物回收部117回收的谷粒在搬運至脫粒裝置的橫側外方后,由未圖示的谷粒搬運裝置存儲在未圖示的谷粒箱。
二次物回收部118將回收的二次物通過橫向移送螺旋部118a搬運至脫粒裝置的橫側外方。并且,由二次物回收部118回收的二次物在搬運至脫粒裝置的橫側外方后,由二次物回送裝置120送回脫粒室102內進行脫粒處理。
如圖10所示,就擺動分選裝置116而言,設置在前部側部位的引導輥121被沿著設置在脫粒裝置的側壁的傾斜導軌122滑動引導,并且具有俯視時呈矩形框狀的篩箱124,篩箱124通過設置在后部下方側的曲柄式擺動驅動部123的動作進行前后擺動。并且,在該篩箱124內,具有第一谷粒盤125、第二谷粒盤126、第一篩線127、第二篩線128、谷殼篩129、谷粒篩130、多個草稈篩131等。
如圖11和圖14所示,第一谷粒盤125由從側面觀察時呈大致波紋狀的板體構成,設置在擺動分選裝置116的處理物移送方向上游側端部(前端部),將從脫粒室102的移送方向上游側漏下的處理物向后方移送。
如圖11和圖14所示,第一篩線127從第一谷粒盤125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端部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呈懸臂狀地延設,一邊將從第一谷粒盤125送出的處理物向后方移送一邊使谷粒和二次物漏至下方。
如圖11和圖14所示,第二篩線128從第一篩線127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進一步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呈懸臂狀的延設,一邊將從第一篩線127送出的處理物向后方移送一邊使谷粒和二次物漏至下方。
第一篩線127和第二篩線128為大致相同的構造,由呈懸臂狀延伸的多個線狀部件134構成,并且,多個線狀部件134具有自由端部的高度高的多個第一線狀部件134a和自由端部的高度比第一線狀部件134a低的多個第二線狀部件134b。并且,各線狀部件134被彎折成從側面觀察時呈大致波紋狀。
具體說明如下,如圖15和圖18所示,將由鋼琴線構成的線部件在長邊方向的中間部彎折成大致U字形,2根形成為一組線狀部件134,上述2根一組的線狀部件組體135被以多個組排列在橫向上的方式安裝。
位于左右方向兩側端部的線狀部件組體135具有與線狀部件134彼此的設定間隔L相同的間隔,彎折的基端側部位固定在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基端側固定部件136。也就是說,以通過一體固定在基端側固定部件136的按壓板137按壓的狀態(tài)進行固定。
第一篩線127的基端側固定部件136螺栓連結在第一谷粒盤125的端部,且螺栓連結在連結于篩箱124的側板124A的側部支承體138。并且,第二篩線128的基端側固定部件136螺栓連結在側部支承體138。
按壓板137被設置成跨左右方向的大致整個寬度延伸的狀態(tài),形成有從上方覆蓋線狀部件組體135的基端側部位的圓弧狀的凸部137a,以板狀部件137b抵接在基端側固定部件136的上表面的狀態(tài)焊接固定在適當的部位。由此,線狀部件組體135以保持姿勢的狀態(tài)呈懸臂狀的延設并受到支承。
除位于左右兩側端部以外而位于中間的多組線狀部件組體135以具有組成狀態(tài)下的線狀部件134彼此的設定間隔L的2倍間隔的狀態(tài),彎折成大致U字形,形成2根一組的線狀部件組體135。并且,位于中間的多組線狀部件組體135以線狀部件134彼此具有設定間隔L的狀態(tài)每隔半個間隔錯開位置,以將2組線狀部件組體135重疊并通過按壓板137按壓基端側部位的狀態(tài)進行固定。此時,如圖18所示,重疊的2組線狀部件組體135中的位于上側的一組線狀部件組體135與位于下側的一組線狀部件組體135相比,設置成自由端部的高度高的狀態(tài)。
因此,位于左右兩側端部的線狀部件組體135、以及重疊的2組線狀部件組體135中的位于下側的多個線狀部件組體135設置成自由端部的高度低的狀態(tài),這些線狀部件134構成第二線狀部件134b。并且,重疊的2組線狀部件組體135中的位于上側的多個線狀部件組體135設置成比第二線狀部件134b的自由端部的高度高的狀態(tài),這些線狀部件134構成第一線狀部件134a。
第二谷粒盤126與第一谷粒盤125同樣,由從側面觀察時形成為大致波紋狀的板體構成,位于第一谷粒盤125的移送方向下游側且下方側,將從第一谷粒盤125的處理物移送方向下游側漏下的處理物以及從第一篩線127漏下的處理物向后方移送。
谷殼篩129位于第二谷粒盤126的移送方向下游側,一邊對由第二谷粒盤126送出的處理物、從第一篩線127漏下的處理物以及從脫粒室102的承接網107漏下的處理物擺動移送,一邊使谷粒和二次物漏至下方。
如圖11至圖14所示,谷殼篩129由多個帶板狀的谷殼唇板129A空出間隔沿前后方向排列構成。各谷殼唇板129A以繞上部側的擺動支點P自由擺動的方式支承在固定于篩箱124的支承板139。并且,多個谷殼唇板129A各自的下部側部位通過操作板140一體連結,由未圖示的角度調節(jié)機構向前后方向滑動操作操作板140從而變更各谷殼唇板129A的擺動角度,由此,能夠變更調整谷殼唇板129A彼此間的開度(參照圖13的虛線)。
如圖13所示,谷粒篩130由具有多個谷粒穿過用開口的波形鋼絲網構成,位于谷殼篩129的下方側,設置成支承在前部側支承部件141和后部側支承部件142各自的狀態(tài),其中,前部側支承部件141和后部側支承部件142架設支承在篩箱124的左右側板124A之間。該谷粒篩130一邊擺動移送從谷殼篩129漏下的處理物,一邊使谷粒漏至下方的一次物回收部117,并將二次物移送至移送方向下游側的二次物回收部118。
草稈篩131位于谷殼篩129的移送方向下游側,以在上下方向和移送方向各自上相互錯開位置的方式設有3組。如圖12、圖14和圖16所示,各組草稈篩131分別以跨篩箱124的左右側板124A的方式架設連結有支架支承體143,從該支架支承體143向左右方向空出間隔使多個移送用支架板144呈懸臂狀地向后方固定延設。移送用支架板144由形成為鋸齒狀的板體構成,能夠承接并向后方擺動移送處理物。
具有上述結構的草稈篩131一邊將從脫粒室102的移送方向終端側部位以及谷殼篩129的終端部提供來的處理物向后方擺動移送,一邊使二次物漏至下方的二次物回收部118,未漏下的排稈等處理物被移送至設置于后方的切碎裝置146。
下面對向切碎裝置146的傳動構造進行說明。
未圖示的發(fā)動機的動力傳遞至風車119的旋轉軸162。并且,如圖19所示,在風車119的旋轉軸162的左側端部具有第一驅動帶輪164,動力從該第一驅動帶輪164經由傳動帶165傳遞至設置于中繼軸166的輸入帶輪167。在中繼軸166具有一次物回收部117的橫向移送螺旋部117a、二次物回收部118的橫向移送螺旋部118a以及向擺動驅動部123提供動力的搬運用輸出帶輪170。
動力從搬運用輸出帶輪170經由搬運用傳動帶175傳遞至一次物回收部117和二次物回收部118。在該搬運用傳動帶175的傳動中途,具有使旋轉動力反轉的反轉用帶輪176,動力從該反轉用帶輪176經由擺動驅動用的傳動帶177和輸入帶輪159傳遞至擺動驅動部123。
在風車119的旋轉軸162具有與第一驅動帶輪164一體的第二驅動帶輪178,動力從該第二驅動帶輪178傳遞至切碎裝置146。也就是說,如圖20所示,動力從設置在風車119的旋轉軸162的第二驅動帶輪178經由第一帶傳動機構182傳遞至設置于中繼傳動軸180的從動帶輪181,其中,中繼傳動軸180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間部,并且,動力從設置于中繼傳動軸180的中繼驅動帶輪183經由第二帶傳動機構186傳遞至設置于切碎裝置146的旋轉軸184的從動帶輪185。
為了良好地進行切碎裝置146的切碎處理,需要對切碎裝置146傳遞高速的動力。在此,設置在中繼傳動軸180的從動帶輪181相對于第二驅動帶輪178形成為小徑,并且,設置在旋轉軸184的從動帶輪185相對于設置在中繼傳動軸180的中繼驅動帶輪183形成為小徑。也就是說,使風車119的旋轉軸162的旋轉動力增速,從而傳遞至切碎裝置146。
如圖20所示,從動帶輪181和中繼驅動帶輪183由一體成型的1個傳動旋轉體187構成。通過上述結構,能夠通過部件數量減少、組裝作業(yè)性提高等實現(xiàn)低成本化。并且,為了不會使第二驅動帶輪178不必要地設置成大徑就能夠提高增速率,將設置于旋轉軸184的從動帶輪185盡可能設定成小徑。并且,作為上述小徑的從動帶輪185,為了不打滑,從中繼傳動軸180向切碎裝置146的旋轉軸184傳遞動力的第二帶傳動機構186由并列的2根傳動帶構成。
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擺動分選裝置116的下方側具有風向引導體147,風向引導體147分別將風車119提供的分選風分配引導至:將分選風引導至谷殼篩129的下方側的第一通風路Q1、將分選風引導至谷粒篩130的下方側的第二通風路Q2、以及將分選風引導至一次物回收部117的第三通風路Q3。
如圖10和圖13所示,具有引導板150,引導板150位于谷殼篩129的上部側,將從谷殼篩129上擺動移送來的處理物移動引導至與移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該引導板150設置成從第二篩線128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的下方側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延伸的狀態(tài)。
如圖17所示,引導板150由剖面形狀為大致L字形的板體構成,縱面部150a形成有引導處理物的引導面,通過剖面形狀形成為大致L字形,能夠增加強度,防止因處理物按壓導致破損的情況。
并且,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部位支承在篩箱124的左側的側板124A,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下游側部位支承在草稈篩13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也就是說,如圖14、圖15和圖16所示,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端部螺栓連結固定在第二篩線128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的下方側部位上的篩箱124的左側的側板124A。并且,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下游側端部螺栓連結固定在位于3組草稈篩131中的最前部側的草稈篩13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移送用支架板144。
也就是說,就引導板150而言,在谷殼篩129的上部側,隨著從第二篩線128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的下方側部位向移送方向下游側移送處理物,從承接網107的與脫粒筒106的旋轉方向上游側部位相對應的橫一側端部漸漸向另一方側朝左右方向移動引導處理物,從而使谷殼篩129上的處理物均衡化。
并且,如圖10和圖11所示,在風車119的上部側部位具有風向引導體151,形成有第四通風路Q4,在第四通風路Q4,通過該風向引導體151,以使來自風車119的分選風經過第一篩線127和第二篩線128的下方側部位且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部位的方式進行通風引導。
通過上述結構,由風車119產生的分選風不僅對從第一篩線127和第二篩線128漏下的處理物起到分解作用,而且對從第一篩線127和第二篩線128上移送來的處理物也起到分解作用,從而能夠盡量減輕谷殼篩129的處理負擔。(第二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以沿移送方向排列的狀態(tài)具有第一篩線127和第二篩線128,但也可以由1個篩線構成。
(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支承在篩箱124的側板124A,移送方向下游側支承在草稈篩131,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使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支承在除篩箱以外的例如谷殼篩129上,使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下游側支承在篩箱124,引導板150的支承構造能夠進行各種變更。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篩線,具有自由端部的高度高的多個第一線狀部件134a和自由端部的高度比第一線狀部件134a低的多個第二線狀部件134b,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將全部線狀部件設置成相同的高度。并且,作為篩線,代替形成為從側面觀察時呈大致波紋狀的結構,也可以形成為直線狀。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形成有第四通風路Q4,在第四通風路Q4,以使來自風車119的分選風經過篩線127、128的下方側部位且引導板150的移送方向上游側部位的方式進行通風引導,但也可以不形成上述第四通風路Q4。
(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設置在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但也可以為半喂入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
(第三實施方式)
下面,對第三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下面,參照附圖21至29,對適用于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一例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的情況進行說明。
(整體結構)
如圖21和圖22所示,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具有行駛機體203,行駛機體203具有左右一對不能轉向操作的前車輪201和左右一對能夠轉向操作的后車輪202。在該行駛機體203的前部,收割作物并向后方搬運的收割部204以通過收割升降缸205繞橫向支點P1自由驅動升降的方式受到支承。并且,行駛機體203具有駕駛部207、脫粒裝置208以及谷粒箱209等。駕駛部207位于前部側,被駕駛室206覆蓋,供駕駛員搭乘。脫粒裝置208對由收割部204收割的作物進行脫粒處理。谷粒箱209存儲經該脫粒裝置208進行脫粒處理后獲得的谷粒。在脫粒裝置208的后方側下部具有切碎裝置212,切碎裝置212將經脫粒裝置208進行脫粒處理后的排出物(禾稈屑等)較細地切碎并排出機體外部。
收割部204具有:推子型收割刀213,切斷作物的根部進行收割;橫向移送螺旋器214,將收割的作物集中到收割方向上的中央部;旋轉卷筒215,將作為收割對象的作物的穗頂側向后方耙入;以及進料器216,將集中到中央的作物向機體后方的脫粒裝置208搬運。
就進料器216而言,在角筒狀的進料箱217內,跨前后方向卷繞張設有左右一對環(huán)形轉動鏈條218,以架設在左右環(huán)形轉動鏈條218之間的狀態(tài)且沿圓周方向空出適當間隔的狀態(tài)具有搬運體219,通過搬運體219將從橫向移送螺旋器214傳遞來的作物向后上方搬運。
(脫粒裝置)
下面,對脫粒裝置208進行說明。
如圖24所示,脫粒裝置208在由頂板222和左右側壁208A(參照圖26)所圍成的內部空間的上部側,具有旋轉的脫粒筒223和沿其外周部設置的承接網224,形成有對由收割部204搬運來的收割谷稈進行脫粒處理的脫粒室225。并且,在脫粒室225的下部具有分選處理部226,分選處理部226將從脫粒室225漏下的脫粒處理物分選為谷粒和草屑等。
分選處理部226具有擺動分選裝置227、風車228、一次物回收部229以及二次物回收部230等。擺動分選裝置227承接從脫粒室225漏下的處理物,通過擺動運動進行篩選。風車228生成分選風。一次物回收部229回收谷粒(一次物)。二次物回收部230回收帶枝梗的谷粒等二次物。
具有:一次螺旋部231,將由一次物回收部229回收的谷粒向脫粒裝置208的右側外方橫向移送搬運;板條傳送帶式第一谷粒搬運裝置232,將由該一次螺旋部231向右側外方搬運的谷粒向上方搬運;以及螺旋傳送帶式第二谷粒搬運裝置233,從該第一谷粒搬運裝置232的搬運終端部進一步向上方搬運并提供給谷粒箱209(參照圖21和圖22)。
并且,具有:二次螺旋部234,將由二次物回收部230回收的二次物向脫粒裝置208的右側外方橫向移送搬運;以及二次物回送裝置235,將由該二次螺旋部234向右側外方搬運的二次物向擺動分選裝置227上回送。
在脫粒裝置208的右側部,第一谷粒搬運裝置232被設置成從與一次螺旋部231相對應的位置到脫粒裝置208的前部側的上部部位向前上方延伸的傾斜姿勢。并且,在脫粒裝置208的右側部,二次物回送裝置235被設置成從與二次螺旋部234相對應的位置到脫粒裝置208的右側向前上方延伸的傾斜姿勢。
擺動分選裝置227具有俯視時呈矩形框狀的篩箱237,篩箱237以設置在后部下方側的曲柄式擺動驅動部236的動作進行前后擺動。并且,在該篩箱237內具有第一谷粒盤238、第二谷粒盤239、第一篩線240、第二篩線241、谷殼篩242、谷粒篩243以及多個草稈篩244等。第一谷粒盤238將從脫粒室225的處理物移送方向上游側漏下的處理物向后方移送。第二谷粒盤239承接從該第一谷粒盤238送出的處理物并向后方移送。第一篩線240以與第一谷粒盤238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相連的狀態(tài)呈懸臂狀地向后方側延設。第二篩線241以與該第一篩線240的移送方向終端部相連的狀態(tài)呈懸臂狀地向后方側延設。谷殼篩242對由第二谷粒盤239移送來的處理物、從第一篩線240和第二篩線241漏下的處理物以及從脫粒室225的處理物移送方向下游側漏下的處理物進行預分選。谷粒篩243對從谷殼篩242漏下的處理物進行精分選,并使谷粒(一次物)漏至下方的一次物回收部229。草稈篩244一邊將由脫粒室225和谷殼篩242提供的排出草稈向后方擺動移送一邊使谷粒下落。
下面,對擺動驅動擺動分選裝置227的擺動驅動部236進行說明。
如圖25和圖26所示,擺動驅動部236具有:偏心驅動軸246,具有繞橫向軸心旋轉的旋轉軸部246A以及相對于旋轉軸部246A偏心的偏心軸部246B;連結部件248,從擺動分選裝置227延設;以及軸承保持件250,經由軸承249以相對自由旋轉的方式外套在偏心軸部246B,并且相對于連結部件248自由連結和解除連結。
進一步說明如下,在插通脫粒裝置208的左右兩側的側壁208A各自的狀態(tài)下,以繞橫向同一軸心(橫向軸心)P6自由旋轉的方式支承有左右一對旋轉軸部246A。并且,具有偏心驅動軸246,偏心驅動軸246具有以跨左右兩側的旋轉軸部246A一體架設連結的狀態(tài)相對于旋轉軸部246A偏心的偏心軸部246B。因此,該偏心驅動軸246以自由旋轉的方式架設支承在左右兩側的側壁208A。
以從擺動分選裝置227的篩箱237的左右兩側部向后下方延設的狀態(tài)固定有支承托架251。并且,在一對支承托架251的延設方向側端部,分別固定有連結部件248。
如圖25、圖26和圖27所示,在連結部件248形成有板狀連結部248a,板狀連結部248a在前部側通過螺栓擰接3個部位,從而連結固定在支承托架251,在后部側形成有:凹部248b,供軸承保持件250的圓弧狀部分進入;以及前后一對連結部件側法蘭部248c,位于該凹部248b的前后兩側,用于連結軸承保持件250。
如圖25、圖26和圖27所示,軸承保持件250具有:大致圓筒狀的保持部250a,包圍軸承249的外周;以及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以從該保持部250a向徑向外方凸出的狀態(tài)一體延設。該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在保持部250a的外周部空出大致180度的相位差向徑向外方呈大致一直線狀地一體延設。
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分別在與延設方向(徑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規(guī)定的厚度,且沿著厚度方向形成有插通有連結用螺栓252的螺栓插通孔253。并且,前后一對連結部件側法蘭部248c分別在與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的螺栓插通孔253相對應的位置形成有供擰接安裝連結用螺栓252的螺絲孔254。
如圖27所示,當將連結部件248連結在軸承保持件250時,能夠使位于軸承保持件250的圓筒狀保持部250a的上側的圓弧狀凸出部255進入連結部件248的凹部248b,并且以前后一對連結部件側法蘭部248c與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重疊的狀態(tài)將連結部件248載置在軸承保持件250。
因此,通過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構成了能夠載置支承連結部件248的載置支承部S。
例如,當將擺動分選裝置227安裝在脫粒裝置208內時,使連結在擺動分選裝置227的連結部件248載置支承在外嵌安裝于偏心軸部246B的軸承保持件250,從而能夠暫時承擔擺動分選裝置227的重量,由此減輕勞力負擔。
在連結部件248和軸承保持件250之間,形成有位置對準用嵌合卡合部256。也就是說,如圖27所示,在軸承保持件250側,在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的基端部的抵抗連結部件248的部位,形成有定位用凸起部257。另一方面,在連結部件248側,在一對連結部件側法蘭部248c的基端部的抵抗軸承保持件250的部位,形成有定位用凹入部258。
當使連結部件248載置在軸承保持件250時,通過使定位用凸起部257與定位用凹入部258嵌合,從而能夠將連結部件248與軸承保持件250的相對位置定位在適當的連結用位置(參照圖25)。因此,通過凸起部257和凹入部258構成嵌合卡合部256。
在上述定位的狀態(tài)下將連結部件248載置在軸承保持件250,將螺栓252從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的下方側穿過螺栓插通孔253插通,從而擰接安裝在形成于連結部件側法蘭部248c的螺絲孔254。并且,通過擰緊螺栓252,連結固定連結部件248和軸承保持件250。螺栓插通孔253設定為比螺栓252的外形尺寸稍大的內徑,從而能夠允許組裝誤差。
在沿偏心軸部246B的軸心方向觀察時,軸承保持件250夾著沿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的中央延伸的中心線形成為左右對稱。因此,例如,即使從圖27所示的載置支承狀態(tài)使軸承保持件250繞偏心軸部246B的軸心旋轉180度,也能夠獲得與圖27所示的狀態(tài)相同的載置支承狀態(tài)。也就是說,該軸承保持件250在沿圓周方向錯開180度相位的不同位置,具有多個(2個)載置支承部S。
連結部件248和軸承保持件250分別由鑄件制成一體成型品,能夠對部件彼此連接的部位進行高精度的機械加工。特別是,保持軸承249的圓筒狀的保持部250a通過機械加工形成高精度的圓形內周面,不會隨著驅動而產生松動,能夠順利地進行擺動驅動。
傳動構造將在以后說明。如圖26所示,在左右兩側的旋轉軸部246A中的左側的旋轉軸部246A的位于側壁208A的外方側部位具有輸入帶輪259,來自發(fā)動機210的動力傳遞至該輸入帶輪259,從而驅動偏心驅動軸246。當偏心驅動軸246旋轉時,偏心軸部246B繞旋轉軸部246A的軸心P6轉動,軸承保持件250與連結部件248一體上下往返移動,從而擺動驅動擺動分選裝置227。并且,在左右兩側的旋轉軸部246A的位于左右側壁208A的外方側部位,分別具有用于抑制隨著擺動分選裝置227的驅動導致的機體振動的衡重體BW。
(傳動構造)
下面,對傳動構造進行說明。
如圖23所示,發(fā)動機210的動力傳遞至對傳動箱260的行駛用輸入軸261后,從該行駛用輸入軸261傳遞至輸入帶輪263,輸入帶輪263設置在風車228的兼用作中間軸的旋轉軸262的右側端部。
在風車228的旋轉軸262的左側端部具有第一驅動帶輪264,動力從該第一驅動帶輪264經由傳動帶265傳遞至設置于中繼軸266的輸入帶輪267。中繼軸266具有:脫粒筒用輸出帶輪268,向脫粒筒223提供動力;進料器用輸出帶輪269,向進料器216提供動力;以及搬運用輸出帶輪270,向一次螺旋部231、二次螺旋部234以及擺動驅動部236提供動力。
并且,動力從脫粒筒用輸出帶輪268經由脫粒筒用傳動帶271傳遞至對脫粒筒223的傳動用帶輪272。并且,動力從進料器用輸出帶輪269經由進料器用傳動帶273傳遞至對進料器216的傳動用帶輪274。在此不進行詳細說明,從傳動用帶輪274傳遞至進料器216的動力也傳遞至收割刀213以及橫向移送螺旋器214等。
動力從搬運用輸出帶輪270經由搬運用傳動帶275傳遞至一次螺旋部231和二次螺旋部234。在該搬運用傳動帶275的傳動中途,具有使旋轉動力反轉的反轉用帶輪276,動力從該反轉用帶輪276經由擺動驅動用傳動帶277和輸入帶輪259傳遞至擺動驅動部236。
在風車228的旋轉軸262具有與第一驅動帶輪264一體的第二驅動帶輪278,動力從該第二驅動帶輪278傳遞至切碎裝置212。也就是說,如圖28和圖29所示,動力從設置于風車228的旋轉軸262的第二驅動帶輪278經由第一帶傳動機構282傳遞至設置于位于前后方向上的中間部的中繼傳動軸280的從動帶輪281,動力從設置于中繼傳動軸280的中繼驅動帶輪283經由第二帶傳動機構286傳遞至設置于切碎裝置212的旋轉軸284的從動帶輪285。
為了良好地進行切碎裝置212的切碎處理,需要對切碎裝置212傳遞高速的動力。在此,設置在中繼傳動軸280的從動帶輪281相對于第二驅動帶輪278形成為小徑,并且,設置在旋轉軸284的從動帶輪285相對于設置在中繼傳動軸280的中繼驅動帶輪283形成為小徑。也就是說,使風車228的旋轉軸262的旋轉動力增速傳遞至切碎裝置212。
如圖29所示,從動帶輪281和中繼驅動帶輪283由一體成型的1個傳動旋轉體287構成。通過上述結構,能夠通過部件數量的減少和組裝作業(yè)性的提高等實現(xiàn)低成本化。
并且,為了不使第二驅動帶輪278不必要地設定為大徑就能夠提高增速率,將設置于旋轉軸284的從動帶輪285盡量設定為小徑。而且,就上述小徑的從動帶輪285而言,為了不打滑,從中繼傳動軸280向切碎裝置212的旋轉軸284傳遞動力的第二帶傳動機構286由并列的2根傳動帶構成。作為該第二帶傳動機構286,并不限于2根傳動帶,也可以具有3根以上傳動帶。
(第三實施方式的其他實施方式)
(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載置支承部S的一對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空出180度相位差朝徑向外方呈大致一直線狀地一體延設,在圓周方向上錯開180度相位的不同位置上具有2個載置支承部S,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具有以下結構。
軸承保持件250在圓周方向上錯開相位的多個位置,具有3個以上載置支承部S,并且,這些多個載置支承部并不限于在圓周方向上均等地分配,也可以設置在圓周方向上的互不相同的位置。例如,在軸承保持件250的外周部,也可以在圓周方向上錯開位置具有多個能夠載置支承連結部件248的凹入部或凸狀部。
(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軸承保持件250和連結部件248之間形成有位置對準用的嵌合卡合部256,也可以不形成上述嵌合卡合部256。
(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構成載置支承部S的保持件側法蘭部250b兼用作與連結部件248之間的擰接單元,也可以通過與構成載置支承部S的部件不同的部件形成軸承保持件250與連結部件248之間的擰接單元。
(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對切碎裝置212的動力傳遞用驅動軸,兼用風車228的旋轉軸262,但也可以代替該結構,將其他裝置的旋轉軸用作驅動軸,并且,還可以將設置于脫粒裝置外部的中間軸用作驅動軸。
(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從動帶輪281和中繼驅動帶輪283由一體成型的1個傳動旋轉體287構成,但也可以由分別形成的傳動結構體構成從動帶輪281和中繼驅動帶輪283。
(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示出了適用于作為聯(lián)合收割機的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本發(fā)明也能夠適用于半喂入型聯(lián)合收割機。
(產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能夠適用于普通型聯(lián)合收割機、半喂入型聯(lián)合收割機等聯(lián)合收割機、以及上述聯(lián)合收割機的脫粒裝置。
附圖標記說明
(第一實施方式)
8:脫粒裝置
20:頂板部
23:脫粒室
26:谷粒箱
28:機體固定部(機框)
29:底部框架
33:機體固定部(機體框架)
41:執(zhí)行器
51:連結部
52:第一臂
53:第二臂
60:轉動限制部
P2:擺動軸心
P3:水平軸心
R:連動操作機構
(第二實施方式)
102:脫粒室
106:脫粒筒
107:承接網
116:擺動分選裝置
119:風車
124:篩箱
124A:側板
125:谷粒盤
127、128:篩線
129:篩箱
131:草稈篩
134:線狀部件
134a:第一線狀部件
134b:第二線狀部件
150:引導板
Q4:通風路
(第三實施方式)
204:收割部
208:脫粒裝置
210:發(fā)動機
212:切碎裝置
225:脫粒室
227:擺動分選裝置
228:風車
236:擺動驅動部
246:偏心驅動軸
246A:旋轉軸部
246B:偏心軸部
248:連結部件
248c:連結部件側法蘭部
249:軸承
250:軸承保持件
250a:保持部
250b:保持件側法蘭部
256:嵌合卡合部
262:驅動軸
280:中繼傳動軸
281:從動帶輪
283:驅動帶輪
284:旋轉軸
286:帶傳動機構
287:傳動旋轉體
P6:橫向軸心
S:載置支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