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輥柵式碎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煤火電廠使用的設備,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爐底渣破 碎設備。
背景技術:
燃煤火電廠的爐底渣破碎設備,目前應用比較普遍的是上世紀90年 代開發(fā)的用于煤粉爐濕渣破碎的DGS830單輥碎渣機(專利號 ZL93231527. 5 )。近年又開發(fā)了用于煤粉爐干渣破碎或強結焦?jié)裨扑榈母?速輥式碎渣機(專利號ZL200520084250. 4 )如圖8和圖9,該設備輥體上 設置有若干個輥齒座和輥齒,通過輥齒與顎齒相互作用,將爐渣破碎。該 設備具有破碎性能好,出力大,碎渣部件壽命長,可喂入500mm粒徑的大 塊渣,但采用輥齒和顎齒進行破碎,破碎后的粒度不夠精細,破碎后的粒 度大者可達35mm,不能滿足氣力輸送要求。
而近年開發(fā)的用于循環(huán)流化床鍋爐(簡稱CFB)爐底渣精細破碎的籠 式碎渣機(專利號ZL200310105473. X)如
圖10和
圖11,該設備包括籠體、 輥子,柵條等部件,爐渣從投入口向下投入后,然后進入左、右籠內,由 i走轉的輥子擠壓破碎,從相鄰柵條之間的間隙中落出。該設備可實現(xiàn)精細 破碎,破碎后的粒度不大于5mm,使CFB爐底渣氣力輸送成為可能,但喂 入并立^:不宜大于40mm。
煤粉爐爐底渣干除,是當今國內外努力推廣的新技術。在該爐底渣干 除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干渣氣力輸送的關鍵技術是干法精細破碎,如籠式碎渣機 達到的破碎粒度。但籠式碎渣機不適于喂入粒徑可達500mm的煤粉爐干渣 的破碎。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 一種輥4冊式碎渣機,它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爐
渣破碎粒度精細和喂入粒徑大不能兼而有之的問題。
為了達到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 碎渣輥子組件、碎渣顎組件、機殼,其特征在于機殼內下部碎渣機出口處 裝有碎渣4冊式組件,所述碎渣柵式組件包括至少兩個4冊座,所述4冊座為弧 形且固定在機殼上,每個柵座上裝有柵骨,若干柵條固定在柵骨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所述碎渣輥子組 件包括輥體、輥齒座、輥齒、主軸,其中,輥體套裝在主軸上,所述輥體 沿其柱面圓周均布有若干縱向槽口,每個槽口嵌裝緊固一條形輥齒座,所 述輥齒座上嵌裝有梳狀排列的輥齒。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在機殼前壁和后 壁上至少設有一個由顎體和若干顎齒構成的碎渣顎組件,所述鄂齒梳狀排 列嵌裝于顎體上,所述顎體緊固于機殼壁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所述柵座的弧度 范圍為90°—180°。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每個柵座上的柵 骨為多段式,與若干柵條組裝拼接而成瓦狀柵片,嵌裝于柵座的槽中。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機殼前側壁顎體 之上裝有耐磨襯板。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所述顎體下部為 角形狀,所述顎體的角形下邊壓靠在柵骨端面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中,還具有以下技術特征輥齒、顎齒和柵 條的材料采取高耐磨合金,柵骨表面硬化處理。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
將輥式碎渣機和籠式碎渣機的優(yōu)點綜合,而克服了各自的缺點,使得 該設備能喂入粒徑可達500mm的爐渣,碎渣可精細至粒徑小于5mm,實現(xiàn) 了可大粒徑進小粒徑出,滿足了氣力輸送要求。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輥柵式碎渣機的整機縱剖示意圖2是
圖1中的A-A橫剖示意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碎渣顎組件結構示意圖4是圖3的橫剖示意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瓦狀柵片的縱剖示意圖6是本實用新型中的瓦狀柵片的橫剖示意圖7是本實用新型輥柵式碎渣機破碎機理示意圖8是現(xiàn)有技術高速輥式碎渣機縱剖示意圖9是圖8的橫剖示意圖IO是現(xiàn)有技術籠式碎渣機縱剖示意
圖11是
圖10的橫剖示意圖。
l.軸承組件;2.機殼;3.輥齒;4.輥齒座;5.輥體;6.柵條;7.柵骨; 8.柵座;9.主軸;10.耐磨襯板;ll.顎齒;12.顎體。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是將碎渣輥子組件、碎渣顎組件和碎渣 才冊式組件組合而成。
碎渣輥子組件包括輥體5、輥齒座4、輥齒3、主軸9,其中,輥體5 套裝在主軸9上,所述輥體5沿其柱面圓周均布有若干縱向槽口,每個槽 口嵌裝緊固一條形輥齒座4,所述輥齒座4上嵌裝有梳狀排列的輥齒3。
在本實施例中,輥體5均布8條輥齒座4,每條輥齒座4上梳狀排列 有8個柱狀輥齒3嵌裝于輥齒座4的齒孔內,每條輥齒座4用螺釘緊固于 輥體5的一個槽中。
輥齒座4和輥齒3的數(shù)量根據(jù)設備型號和用戶的需要確定。
在機殼2前壁和后壁上各設有一個顎體12和9個顎齒11,顎齒11梳 狀排列嵌裝于顎體12的齒孔內,從而組成碎渣顎組件,以顎體12緊固于 機殼2的側壁上,。
機殼2前側壁顎體12之上裝有耐磨襯板10。
機殼2下部出口處設置有碎渣柵式組件,碎渣柵式組件包括5個柵座 8,柵座8為一段弧形,在本實施例中,弧度為120。。柵座8兩端焊接固 定在機殼2上,每個柵座8上裝有柵骨7,若干條柵條6焊接在柵骨7上。參見圖3和圖4,由顎齒11和顎體12構成的兩碎渣顎組件裝于機殼 2前、后側壁上,顎體12下部為角形狀,所述顎體12的角形下邊壓靠在 柵骨7端面上,參見圖2。
參見圖5和圖6,由柵條6、柵骨7構成瓦狀柵片。 多段瓦狀柵片嵌裝于兩端焊接在機殼2的柵座8的槽中。拆下前后側 兩碎渣顎組件就可將全部瓦狀柵片從柵座8上取出機殼2,參見圖l和圖2。 輥齒3、顎齒11和柵條6的材料采取高耐磨合金。柵骨7表面硬化處 理,例如表面滲碳淬硬處理或其他表面硬化技術處理。
破碎爐渣的機理是銑削、打擊和反擊。如圖7所示,當大塊渣在碎渣機 入口處難以喂入時,如同機床加工工藝中的銑削 一樣大塊渣被高速旋轉的 輥齒3銑削,從而使大塊渣迅速變小而喂入碎渣機。
小渣塊在高速旋轉的輥齒3打擊下破碎成更小的渣塊且獲得了相應的 動量,使其沿輥齒3圓周切線方向飛擊耐磨襯板10,耐磨村板10則以反 作用力反擊這些渣塊,使其進一步破碎。
當碎渣粒度還不能通過排成梳狀的顎齒11之間的空隙時,這些渣塊在 顎齒11處繼續(xù)被輥齒3打擊破碎,直至能通過相鄰顎齒11之間的空隙而 落入碎渣柵上側空間。
落入碎渣柵上側空間的小粒度渣塊在輥齒3、 4冊條6和后側顎齒11的 高速頻繁打擊與反擊下實現(xiàn)精細破碎,并在重力和輥齒3及輥齒座4產生 的離心風的作用下穿過碎渣4冊條6之間的間隙而排出碎渣才幾。
碎渣柵柵條6間隙愈小,則碎后粒度愈小,但出力也相應?。环粗嗳?。 柵條6間隙大小須根據(jù)破碎要求合理設定。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作 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 容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 技術方案內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 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輥柵式碎渣機,它包括碎渣輥子組件、碎渣顎組件、機殼(2),其特征在于機殼(2)內下部碎渣機出口處裝有碎渣柵式組件,所述碎渣柵式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柵座(8),所述柵座(8)為弧形且固定在機殼(2)上,每個柵座(8)上裝有柵骨(7),若干柵條(6)固定在柵骨(7)上。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碎渣輥子組件 包括輥體(5 )、輥齒座(4 )、輥齒(3 )、主軸(9 ),其中,輥體(5 )套裝 在主軸(9)上,所述輥體(5)沿其柱面圓周均布有若干縱向槽口 ,每個 槽口嵌裝緊固一條形輥齒座(4 ),所述輥齒座(4 )上嵌裝有梳狀排列的輥 齒(3)。
3. 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在機殼(2)前壁 和后壁上至少設有一個由顎體(12 )和若干顎齒(11 )構成的碎渣顎組件, 所述鄂齒(11)梳狀排列嵌裝于顎體(12)上,所述顎體(12)緊固于機 殼(2)壁上。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柵座 (8)的弧度范圍為90°—180°。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每個柵座(8)上 的柵骨(7 )為多段式,與若干柵條組裝拼接而成瓦狀柵片,嵌裝于柵座(8 ) 的槽中。
6.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機殼(2)前側壁 顎體(12 )之上裝有耐磨襯板(10 )。
7.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顎體(12 ) 下部為角形狀,所述顎體(12)的角形下邊壓靠在柵骨(7)端面上。
8. 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輥柵式碎渣機,其特征在于輥齒(3)、顎齒 (11 )和柵條(6 )的材料采取高耐磨合金,柵骨(7 )表面硬化處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輥柵式碎渣機,它可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爐渣破碎粒度精細和喂入粒度大不能兼而有之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輥柵式碎渣機,機殼內上部是碎渣輥子,下部是碎渣柵,所述碎渣柵包括至少兩個柵座,所述柵座為弧形且兩端固定在機殼上,每個柵座上裝有柵骨,若干柵條嵌裝在柵骨上。將輥式碎渣機和籠式碎渣機的優(yōu)點綜合,而克服了各自的缺點,使得該設備能喂入粒徑可達500mm的爐渣,碎后可精細至粒度小于5mm,實現(xiàn)了可大粒度進小粒度出,滿足了干渣氣力輸送要求。
文檔編號B02C4/26GK201064723SQ200720025528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7月19日
發(fā)明者陳春梅, 陳松靈 申請人:陳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