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起重臂臂根節(jié)及包含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塔式起重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用起重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及包含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塔式起重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平頭式塔式起重機起重臂臂根為三角形截面,起重臂臂根的根部通過鉸接的形式與回轉塔身相連,回轉塔身以鉸接方式連接到上支座上。由于起重臂臂根和回轉塔身的連接接頭之間存在間隙,因此,當回轉塔身承受交變載荷時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容易造成回轉塔身或者起重臂臂根的損壞,降低了起重臂臂根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及包含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塔式起重機,能夠避免回轉塔身與起重臂臂根之間的連接間隙,克服由此帶來的沖擊,延長起重臂臂根的使用壽命。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包括一體成型的回轉塔身部分和臂根部分,回轉塔身部分的下弦桿上設置有下支座連接件。進一步地,臂根部分的截面為四邊形,臂根部分的第一端與回轉塔身部分一體成型,臂根部分的兩個相互平行的上弦桿在第二端端部收攏,并固定連接有銷軸連接板。進一步地,臂根部分的上弦桿包括平行段和過渡連接段,過渡連接段包括三角形拉板,三角形拉板的兩個底邊分別連接至兩個上弦桿,三角形拉板的頭部為銷軸連接板。進一步地,臂根部分的第二端端部還包括第一端連接至臂根部分的下弦桿,第二端連接至銷軸連接板的斜撐桿。下弦桿與下弦桿是一個弦桿。進一步地,下支座連接件包括固定設置在回轉塔身部分的下弦桿上的連接法蘭、以及固定連接在連接法蘭的底部的定位銷軸和鎖緊螺栓。進一步地,回轉塔身部分的下弦桿上固定設置有連接塊,連接塊與連接法蘭固定連接。進一步地,臂根部分的上弦桿和下弦桿之間連接有斜腹桿,相鄰的斜腹桿的中心線交點位于臂根部分的上弦桿或下弦桿的中心線上。進一步地,斜腹桿外設置有護欄。進一步地,回轉塔身部分的兩個下弦桿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一平臺,第一平臺包括連通至下方的可開閉的第一窗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塔式起重機,包括平衡臂、起重臂臂根節(jié)、第二臂節(jié)和下支座,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為上述任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回轉塔身部分的前端與平衡臂固定連接,下端通過回轉塔身部分的下支座連接件與下支座固定連接,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臂根部分與第二臂節(jié)固定連接。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起重臂臂根節(jié)包括一體成型的回轉塔身部分和臂根部分,回轉塔身部分的下弦桿上設置有下支座連接件,臂根部分的截面形狀為四邊形。起重臂臂根節(jié)將回轉塔身部分和臂根部分設置為一體,因此,無需在回轉塔身部分與臂根部分之間設置連接結構,回轉塔身部分與臂根部分之間不再有連接間隙,當回轉塔身部分受到變載荷時,不會由于連接間隙的存在對臂根部分造成沖擊,因此,避免了臂根部分與回轉塔身部分之間的沖擊損壞,延長了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使用壽命。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A-A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B向剖面結構圖;圖4示出了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C向剖面結構圖;圖5示出了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D向局部結構示意圖;以及圖6示出了根據圖1的實施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M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中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圖1至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起重臂臂根節(jié)包括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 —體成型。具體而言,回轉塔身部分10包括上弦桿、下弦桿13、分別連接在兩個上弦桿之間和兩個下弦桿13之間的橫桿,以及連接在兩側的上弦桿和下弦桿13之間的縱桿和斜桿。臂根部分20包括上弦桿23、下弦桿24、分別連接在兩個上弦桿23之間和兩個下弦桿24之間的橫桿以及位于兩側的上弦桿23和下弦桿24之間的斜腹桿21?;剞D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通過四根一體成型的上弦桿和下弦桿實現(xiàn)連接,也即,回轉塔身部分10的兩個平行設置的上弦桿和臂根部分20的兩個平行設置的上弦桿23是分別一體成型的,回轉塔身部分10的兩個平行設置的下弦桿13和臂根部分20的兩個平行設置的下弦桿24是分別一體成型的,從而使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位于同一直線上,且為一體成型結構?;剞D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通過各自的上弦桿和下弦桿實現(xiàn)連接,因此,不需要在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設置中間連接結構,降低了結構件重量,減少了需加工零部件的數量,降低了生產成本,而且由于省去了中間連接件的連接,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之間不會存在連接間隙,即使回轉塔身部分10在工作過程中受到變載荷,也不會使臂根部分20受到較大沖擊,回轉塔身部分10所受到的沖擊載荷也大幅降低,提高了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整體使用壽命。由于回轉塔身本身結構的需要,本實施例中,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具有同樣的截面形狀,即均為四邊形截面,以保證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的結構一致。此外,臂根節(jié)處采用四邊形結構,使得臂根節(jié) 內的通道寬敞,操作空間變大,安裝、調整和維護設置在臂根節(jié)上的安全裝置、變幅小車或者變幅機構時,更加安全方便?;剞D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的截面形狀也可以完全設計為三角形,或者是將回轉塔身部分10的截面形狀設計為四邊形,而將臂根部分20的兩個上弦桿形狀設計為從回轉塔身部分10開始向中間收攏,并在臂根部分20與第二臂節(jié)連接的位置連接銷軸連接板的三角形結構?;剞D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上設置有下支座連接件30,用于與下支座進行連接。下支座組件包括連接法蘭31、連接塊34、定位銷后32和鎖緊螺栓33。連接法蘭31固定連接在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的底部,固定連接方式為螺接或者焊接。連接塊34固定設置在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上,用于對連接法蘭31進行輔助連接,加強連接法蘭31與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之間的連接強度。其連接方式可以為螺接或者焊接。定位銷后32和鎖緊螺栓33均焊接固定在連接法蘭31的下底面上,定位銷后32實現(xiàn)回轉塔身部分10與下支座之間沿定位銷后32的徑向定位,鎖緊螺栓33實現(xiàn)回轉塔身部分10與下支座之間沿定位銷后32的軸向定位,因此,能夠較大程度上減小回轉塔身部分10與下支座之間的連接間隙,降低回轉塔身部分10所受到的沖擊載荷,延長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使用壽命O回轉塔身部分10的兩個下弦桿13之間設置有可拆卸的第一平臺11,該第一平臺11包括有第一窗口 12,第一窗口 12可打開或者關閉,且打開后連通至回轉塔身部分10下方的上支座。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臂根部分20包括兩個上弦桿23,兩個上弦桿23包括平行段和過渡連接段,其中位于兩個上弦桿23的第一端的平行段與回轉塔身部分10—體成型,位于兩個上弦桿23的第二端的過渡連接段在第二端端部收攏,并固定連接有兩個相對設置的銷軸連接板41。在本實施例中,兩個上弦桿23的第二端端部固定連接有三角形拉板40,三角形拉板40的兩個邊角與兩個上弦桿23之間固定連接。三角形拉板40可以一體成型,也可以由上下兩塊三角形板加連接在兩塊三角形板之間的腹板拼接或其它連接而成。在三角形拉板40的頭部固定設置有銷軸連接板41,銷軸連接板41有兩個,具有銷軸連接孔,用于與第二節(jié)臂之間通過 銷軸實現(xiàn)連接。該過渡結構能夠與第二節(jié)臂的連接結構相對應,更好地實現(xiàn)臂根部分20與第二節(jié)臂之間的連接。銷軸連接板41有兩個,并相對設置,能夠使設置其內的連接銷軸受力更加平衡。臂根部分20的兩個上弦桿23也可以從與回轉塔身部分10連接的位置開始向中間收攏,并在臂根部分20與第二節(jié)臂連接的第二端端部收攏在一起,并在收攏端固定設置銷軸連接板41或其它類似的連接板,從而實現(xiàn)與第二節(jié)臂之間的連接結構的過渡。在臂根部分20的第二端端部還包括有斜撐桿42,斜撐桿42的第一端連接至臂根部分20的兩個下弦桿24之間的橫桿上,第二端連接至銷軸連接板41。斜撐桿42有兩個,其中一個的第一端連接在橫桿的第一側,另一個斜撐桿42的第一端連接在橫桿的另一側上。臂根部分20的上弦桿23和下弦桿24之間連接有多個斜腹桿21,相鄰的兩個斜腹桿21的中心線交點位于臂根部分20的上弦桿23或者下弦桿24的中心線上,如此,能夠保證臂根部分20的受力分配更加平衡,結構設計更加合理。臂根部分20的兩個下弦桿24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二平臺25,第二平臺25上設置有一可開閉的第二窗口 26,用于安裝和維護變幅小車。[0033]在斜腹桿21的外側連接有多個護欄22,用于對操作人員形成防護,同時也可以增加臂根部分20的整體連接強度。在臂根部分20的第二端端部的兩個斜撐桿42上,也橫向設置有多個護欄22,能夠防止第二臂節(jié)與臂根部分20發(fā)生碰撞,也便于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時進行攀爬動作。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塔式起重機包括平衡臂、起重臂臂根節(jié)、下支座和第二臂節(jié),其中起重臂臂根節(jié)為上述任一種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回轉塔身部分10的前端與平衡臂固定連接,使平衡臂與回轉塔身部分10、臂根部分20位于一條直線上?;剞D塔身部分10的下支座連接件30與下支座之間通過定位銷后32和鎖緊螺栓33固定連接。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臂根部分20的第二端的上弦桿與第二臂節(jié)的上弦桿之間通過設置在三角形拉板40的銷軸連接板41內的連接銷軸進行連接,下弦桿和第二臂節(jié)的下弦桿之間通過銷軸和螺栓連接。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xiàn)了如下技術效果:1.回轉塔身與臂根節(jié)做成一體后,減少中間連接,降低了結構件重量、需加工的零部件數量減少,降低了生產成本。2.一般情況下平頭塔式起重機安裝時,起重臂是整體吊裝,起吊重量大,采用這種設計后,臂根節(jié)做為回轉塔身的一部分先安裝,再整體吊裝其他臂節(jié)總成,有效降低了對最大起吊重量,降低安裝成本。3.載荷的傳遞更直接,受力更合理,減小中間連接環(huán)節(jié),減少了沖擊載荷,提高結構件的使用壽命。 4.臂根節(jié)采用四邊形結構,通道寬敞、操作空間大,安裝、調整和維護在臂根節(jié)上的安全裝置及變幅小車和變幅機構的操作更方便、更安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體成型的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上設置有下支座連接件(3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分(20)的截面為四邊形,所述臂根 部分(20)的第一端與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體成型,所述臂根部分(20)的兩個相互平行的上弦桿(23)在第二端端部收攏,并固定連接有銷軸連接板(4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分(20)的上弦桿(23)包括平行段和過渡連接段,所述過渡連接段包括三角形拉板(40),所述三角形拉板(40)的兩個底邊分別連接至兩個所述上弦桿(23),所述三角形拉板(40)的頭部為所述銷軸連接板(4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分(20)的第二端端部還包括第一端連接至所述臂根部分(20)的下弦桿(24),第二端連接至所述銷軸連接板(41)的斜撐桿(4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連接件(30)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上的連接法蘭(31)、以及固定連接在所述連接法蘭(31)的底部的定位銷軸(32)和鎖緊螺栓(3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 )上固定設置有連接塊(34 ),所述連接塊(34 )與所述連接法蘭(31)固定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根部分(20)的上弦桿(23)和下弦桿(24)之間連接有斜腹桿(21),相鄰的所述斜腹桿(21)的中心線交點位于所述臂根部分(20)的上弦桿(23)或下弦桿(24)的中心線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腹桿(21)外設置有護欄(2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的兩個下弦桿(13)之間可拆卸地設置有第一平臺(11),所述第一平臺(11)包括連通至下方的可開閉的第一窗口(12)。
10.一種塔式起重機,包括平衡臂、起重臂臂根節(jié)、第二臂節(jié)和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臂臂根節(jié)為權利要求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所述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回轉塔身部分(10)的前端與所述平衡臂固定連接,下端通過所述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支座連接件(30)與所述下支座固定連接,所述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臂根部分(20)與所述第二臂節(jié)固定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起重臂臂根節(jié)及包含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的塔式起重機。該起重臂臂根節(jié)包括一體成型的回轉塔身部分(10)和臂根部分(20),回轉塔身部分(10)的下弦桿(13)上設置有下支座連接件(3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起重臂臂根節(jié),能夠避免回轉塔身與起重臂臂根之間的連接間隙,克服由此帶來的沖擊,延長起重臂臂根的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B66C23/16GK203095443SQ20122015133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1日
發(fā)明者錢建軍, 孫旭國, 劉毅 申請人: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