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I/o驅動電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集成電路設計,特別涉及I/O驅動電路。
背景技術:
在I/O驅動電路的設計中,通常采用CMOS結構。參照圖1所示,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 基本的I/O驅動電路包括PM0S管MPl及NMOS管MNl,所述PMOS管MPl的柵極的驅動電壓 介于3. 3-VGSmax (最大柵源電壓)至3. 3V之間,源極接于電源線上,漏極接于所述NMOS管 麗1的漏極及焊盤10,所述NMOS管麗1的柵極的驅動電壓介于0至VGSmax之間,源極接于 接地線上,電源線上通常加載3. 3V±10%的電壓。對于高速I/O來說,其驅動電路通常需要提供較大的輸出信號擺幅。并且,為減小 電磁干擾及噪聲,也需要對I/O驅動電路輸出信號的壓擺率,即輸出信號的電壓上升/下降 時間進行控制。有鑒于此,現(xiàn)有技術已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例如,在“A Robust LoadInsensitive Pad Driver,,,Ahmad B. Dowlatabadi, IEEE Journal of Sol id StateCircuits,vol. 35,pages 660-665,April 2000 中就提及了一種壓擺率可控的 1/0 驅 動電路。參照圖2所示,所述壓擺率可控的1/0驅動電路包括由PMOS管MP3及NMOS管 MN3構成的基本1/0驅動結構,所述PMOS管MP3及NMOS管MN3的柵極連接于輸入Vin,所 述PMOS管MP3及NMOS管麗3的漏極連接于輸出Vout,所述輸出通常連接于焊盤上,所述 PMOS管MP3及NMOS管麗3的源極還各自連接有電流源。通過所述電流源對所述PMOS管 MP3及NMOS管麗3的源極的充電來達到控制輸出信號壓擺率的目的。然而,例如圖2所示的1/0驅動電路中,壓擺率的控制受限于電流源的充電大小, 而對于結構確定的電流源,其一般只能提供固定的充電電流。也就是說,例如圖2所示的I/ 0驅動電路僅能提供一個固定的壓擺率控制,其并不能根據(jù)實際1/0驅動的需要而進行靈 活地更改。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現(xiàn)有技術1/0驅動電路不能靈活根據(jù)實際1/0驅動的需要而更改壓擺 率的控制。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1/0驅動電路,包括CMOS反相器及輸出緩沖器, 所述CMOS反相器經由輸出緩沖器與焊盤相連,還包括控制電流生成單元,其具有雙輸出 端,分別連接于CMOS反相器中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 基于輸出時鐘頻率,產生所述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并分別輸入所述 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源極控制電流的大小與輸出時鐘頻率的高低成正 比。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上述1/0驅動電路具有以下優(yōu)點基于輸出時鐘頻率產生第一 PMOS管及第一匪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從而經由輸出緩沖器傳輸至焊盤的電流也能夠基于輸出時鐘頻率而改變。因此,應用上述I/O驅動電路就能夠基于不同的輸出時鐘頻率及 焊盤上的電容進行靈活的壓擺率控制。
圖1是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基本的I/O驅動電路圖;圖2是現(xiàn)有技術的一種壓擺率可控的I/O驅動電路圖;圖3是本發(fā)明I/O驅動電路的一種實施方式結構圖;圖4是圖3所示I/O驅動電路中的控制電流生成單元的一種結構框圖;圖5是對應圖4所示控制電流生成單元的一種實施例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3所示,本發(fā)明I/O驅動電路的一種實施方式包括驅動控制單元10,其輸入接收輸出數(shù)據(jù)及輸出時鐘頻率;由第一 PMOS管MPl、第一 NMOS管麗1構成的CMOS反相器(圖未標),其輸入連接 于驅動控制單元10的輸出;控制電流生成單元11,其輸入接收輸出時鐘頻率,其輸出分別連接于所述PMOS管 MPl的源極、所述NMOS管麗1的源極,其基于輸出時鐘頻率,產生所述PMOS管MPl的源極控 制電流Ictrlp及NMOS管麗1的源極控制電流Ieteln,并分別輸入所述PMOS管MPl及NMOS 管麗1的源極,所述源極控制電流I。telp及I。teln的大小與輸出時鐘頻率高低成正比;輸出緩沖器12,其輸入連接于所述反相器的輸出,所述輸出緩沖器12的輸出連接 于焊盤13。其中,所述輸出緩沖器12為第二 PMOS管MP2,其柵極作為輸入端連接于所述反相 器的輸出,其源極連接于電源線VDD,其漏極作為輸出端連接于焊盤13。上述I/O驅動電路的實施方式中,通過電流生成單元11生成的源極控制電流Irtrip 及I。teln,控制所述CMOS反相器輸出電壓信號的上升/下降時間,進而控制所述輸出緩沖器 12傳輸至焊盤13的電流,從而最終控制焊盤13上電壓信號的壓擺率。由于所述源極控制電流I。telp及I。teln的大小與輸出時鐘頻率高低成正比,當輸出 時鐘頻率較高時,所述源極控制電流I。telp及I。teln就較大,所述CMOS反相器輸出電壓信號 的上升/下降時間就較小,相應經由輸出緩沖器12傳輸至焊盤13的電流也較大,從而在焊 盤13上的電容相對固定時,焊盤13上電壓信號的壓擺率也較大。而當輸出時鐘頻率較低 時,所述源極控制電流Irtrip及I。teln就較小,所述CMOS反相器輸出電壓信號的上升/下降 時間就較大,相應經由輸出緩沖器12傳輸至焊盤13的電流也較小,從而在焊盤13上的電 容相對固定時,焊盤13上電壓信號的壓擺率也較小。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上述I/O驅動電路的實施方式可以實現(xiàn)壓擺率基于輸出 時鐘頻率的自動調整。因此,上述I/O驅動電路可以應用于各種工作條件下的I/O引腳,即 其對與高頻或低頻條件下的I/O引腳均適用。并且,由于所述壓擺率能夠基于輸出時鐘頻率進行自適應調整,特別是在高頻工 作條件下,能夠有效減小焊盤上由于鍵合線上電感引起的噪聲干擾。具體地說,鍵合線上具 有較大的寄生電感,流過電感的電流會產生感生電勢,其大小正比于所述電流的變化速率。并且,對應于某一輸出時鐘頻率,都有適合其的電流變化速率范圍。當實際流過電感的電流 的變化速率超出這一適合的速率范圍時,過大的感生電勢會疊加在輸出電壓上,造成輸出 電壓波動,產生噪音。特別是在高頻工作條件下,所述電流變化速率過快引發(fā)的噪聲影響會 更嚴重。而上述的壓擺率控制實質就是控制流過電感的電流變化速率,使其處于適合于當 前輸出時鐘頻率的范圍內,從而就可有效減小噪聲干擾。以下通過一種控制電流生成單元的可實現(xiàn)結構對其功能進一步說明。參照圖4所示,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的一種可實現(xiàn)結構可進一步包括依次連 接的分頻器111、升壓泵112、分壓器113、電壓/電流轉換器114、第一電流鏡115、第二電 流鏡116及第三電流鏡117,其中,所述分頻器111接收輸出時鐘頻率,所述第二電流鏡116 及第三電流鏡117分別輸出PMOS管MPl的源極控制電流Ietelp及NMOS管麗1的源極控制 電流I。teln。其中,所述升壓泵112用于將輸出時鐘頻率轉換為直流電壓,而所述分頻器111 則是通過對輸出時鐘的分頻處理,提供給升壓泵12可有效轉換為直流電壓的頻率。所述分 壓器113用于產生適合電壓/電流轉換器114的控制電壓,其可視具體的電路需求而定,并 非必須。參照圖5所示,所述升壓泵112為單級升壓泵,其包括柵、源相連的第二 NMOS管 MN2、第三NMOS管MN3,以及第一電容Cl、第二電容C2、第一電阻Rl。其中,第二 NMOS管MN2 的源極連接于接地線GND,第三NMOS管麗3的源極連接于第二 NMOS管麗2的漏極,第一電 容Cl的第一端連接于分頻器111的輸出,第二端連接于第二 NMOS管MN2的漏極,第二電容 C2及第一電阻Rl的第一端均并接于第三NMOS管麗3的漏極,第二端均并接于接地線GND。所述分壓器113包括第三電容C3及第四電容C4,其中,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連 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麗3的漏極,第二端連接于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第四電容C4的第 二端連接于接地線GND。所述電壓/電流轉換器114包括第四NMOS管MN4及第二電阻R2,其中,第四NMOS 管MN4的柵極連接于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源極經由第二電阻R2連接于接地線GND,漏極 連接于第一電流鏡115。所述第一電流鏡115包括第三PMOS管MP3、第四PMOS管MP4及第五NMOS管MN5, 其中,第三PMOS管MP3與第四PMOS管MP4構成電流鏡結構,第三PMOS管MP3的漏極連接 于第四NMOS管MN4的漏極,第四PMOS管MP4的漏極與第五NMOS管麗5的漏極相連,第五 NMOS管麗5的柵、源極相連,其源極連接于接地線GND。所述第一電流鏡115由第三PMOS 管MP3的柵極提供第一參考電壓Vkefp,由第五NMOS管MN5的柵極提供第二參考電壓VKEFN。所述第二電流鏡116包括第五PMOS管MP5及第六PMOS管MP6構成的電流鏡結構。 其中,第五PMOS管MP5及第六PMOS管MP6的柵極接收第一參考電壓VKEFP,所述第二電流鏡 116由第六PMOS管MP6的漏極提供第一 PMOS管MPl的源極控制電流I。trip。所述第三電流鏡117包括第六NMOS管MN6及第七NMOS管麗7構成的電流鏡結構。 其中,第六NMOS管MN6及第七NMOS管麗7的柵極接收第二參考電壓Vkefn,所述第三電流鏡 117由第七NMOS管麗7的漏極提供第一 NMOS管麗1的源極控制電流I。teln。結合圖3和圖5所示,通過圖5所示的控制電流生成單元的實施例結構,基于輸 出時鐘頻率生成了源極控制電流Irtrip及I。teln。通過所述源極控制電流Irtrip及I。teln,控制 由第一 PMOS管MP1、第一 NMOS管麗1構成的CMOS反相器的輸出電壓信號的上升/下降時間。當輸出時鐘頻率越高時,根據(jù)前述分析可知,所述CMOS反相器的上升/下降時間就越 小,反映到所述CMOS反相器的輸出電壓信號波形上,該信號的波形從低電平到高電平或從 高電平到低電平的變化就越陡直。因此,當所述CMOS反相器的輸出電壓急速從高電平到低 電平時,所述第二 PMOS管MP2也迅速開啟,其單位時間內向焊盤13輸入的電流也較大。假 定第二 PMOS管MP2輸入焊盤13的電流為I。tel,焊盤13上的電容為Q,則此時焊盤13上的 電壓信號的壓擺率SR = I。tel/Q。因此,輸入焊盤13的電流Ietel越大,相應壓擺率SR也越 大。并且,由于輸入焊盤13的電流Irtri較大是因為輸出時鐘頻率較高,由此可印證所述I/ 0驅動電路在輸出時鐘頻率較高時,可以使得焊盤13上的電壓信號的壓擺率較大。同理可 印證,所述I/O驅動電路在輸出時鐘頻率較低時,可以使得焊盤13上的電壓信號的壓擺率 較小。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但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領域技術 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均可作各種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 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I/O驅動電路,包括CMOS反相器及輸出緩沖器,所述CMOS反相器經由輸出緩沖 器與焊盤相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控制電流生成單元,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具有雙輸出 端,分別連接于CMOS反相器中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 基于輸出時鐘頻率,產生所述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并分別輸入所述 第一 PMOS管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所述源極控制電流的大小與輸出時鐘頻率的高低成正 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包括依次連 接的分頻器、升壓泵、分壓器、電壓/電流轉換器、第一電流鏡、第二電流鏡及第三電流鏡, 其中,所述分頻器接收輸出時鐘頻率,所述第二電流鏡及第三電流鏡分別輸出第一 PMOS管 的源極控制電流及第一 N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壓泵為單級升壓泵,其包 括柵、源相連的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以及第一電容、第二電容、第一電阻,其中,第二 NMOS管的源極連接于接地線,第三NMOS管的源極連接于第二 NMOS管的漏極,第一電容的第 一端連接于分頻器的輸出,第二端連接于第二 NMOS管的漏極,第二電容及第一電阻的第一 端均并接于第三NMOS管的漏極,第二端均并接于接地線。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壓器包括第三電容及第四 電容,其中,第三電容的第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極,第二端連接于第四電容的 第一端,第四電容的第二端連接于接地線。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壓/電流轉換器包括第四 NMOS管及第二電阻,其中,第四NMOS管的柵極連接于第三電容的第二端,源極經由第二電 阻連接于接地線,漏極連接于第一電流鏡。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流鏡包括第三PMOS 管、第四PMOS管及第五NMOS管,其中,第三PMOS管與第四PMOS管構成電流鏡結構,第三 PMOS管的漏極連接于第四NMOS管的漏極,第四PMOS管的漏極與第五NMOS管的漏極相連, 第五NMOS管的柵、源極相連,其源極連接于接地線,所述第一電流鏡由第三PMOS管的柵極 提供第一參考電壓,由第五NMOS管MN5的柵極提供第二參考電壓。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電流鏡包括第五PMOS管 及第六PMOS管構成的電流鏡結構,其中,第五PMOS管及第六PMOS管的柵極接收第一參考 電壓,所述第二電流鏡由第六PMOS管的漏極提供第一 P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I/O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電流鏡包括第六NMOS管 及第七NMOS管構成的電流鏡結構,其中,第六NMOS管及第七NMOS管的柵極接收第二參考 電壓,所述第三電流鏡由第七NMOS管的漏極提供第一 N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
全文摘要
一種I/O驅動電路,包括CMOS反相器及輸出緩沖器,所述CMOS反相器經由輸出緩沖器與焊盤相連,還包括控制電流生成單元,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具有雙輸出端,分別連接于CMOS反相器中第一PMOS管及第一NMOS管的源極,所述控制電流生成單元基于輸出時鐘頻率,產生所述第一PMOS管及第一NMOS管的源極控制電流并分別輸入所述第一PMOS管及第一NMOS管的源極,所述源極控制電流的大小與輸出時鐘頻率的高低成正比。應用上述I/O驅動電路能夠基于不同的輸出時鐘頻率及焊盤上的電容進行靈活的壓擺率控制。
文檔編號H03K19/0185GK102064817SQ20091019924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18日
發(fā)明者何軍 申請人:上海宏力半導體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