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轂電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輪轂電機,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輪轂本體、位于輪轂兩側的端蓋,輪轂本體外側與端蓋一體連接,輪轂本體內側與端蓋通過螺釘進行連接,端蓋的上沿圓周分布有多個凸塊,凸塊端部在端蓋上阻隔形成圓形的第一空腔,凸塊之間的間隙為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連通第一空腔與外界,第一空腔偏心位置設有擁有擾流空氣的擾流板。凸塊的結構能夠大大的增加端蓋的表面面積,凸塊上面能夠積聚大量內部傳導出來的熱量,由于第一空腔能夠通過第二空腔與外界連通,這樣在輪轂轉動的過程中外界的氣流能夠進入到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之間,這樣就能夠大大的增加輪轂的散熱能力,確保凸塊上面積聚的熱量能夠快速的散發(fā)。
【專利說明】
輪穀電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輪轂電機。
【背景技術】
[0002]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經過幾年的研發(fā),各個國家已經相當重視。在對于動力系統(tǒng)中追求良好的動力性能以及爬坡性能,又能夠盡量少的占用空間,輪轂電機因結構簡單,體積小,安裝方便,又具有很好的性能當仁不讓的成為主流產品發(fā)展方向。
[0003]目前,市場上的輪轂電機的結構基本上外面基本上是一個輪轂,與電動車固定的轉軸貫穿輪轂,而用于驅動輪轂轉動的電機安裝在輪轂內部。由于電機在工作的過程中會產生一部分的熱量,這些熱量通常通過外殼進行散熱,但是如果單一的依靠輪轂外殼表面散熱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造成散熱不充分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散熱能力較強的輪轂電機。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輪轂電機,包括輪轂本體、位于輪轂兩側的端蓋,其特征是:所述輪轂本體外側與端蓋一體連接,所述輪轂本體內側與端蓋通過螺釘進行連接,所述端蓋的上沿圓周分布有多個凸塊,所述凸塊端部在端蓋上阻隔形成圓形的第一空腔,所述凸塊之間的間隙為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連通第一空腔與外界,所述第一空腔偏心位置設有擁有擾流空氣的擾流板。
[000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塊的結構能夠大大的增加端蓋的表面面積,凸塊上面能夠積聚大量內部傳導出來的熱量,由于第一空腔能夠通過第二空腔與外界連通,這樣在輪轂轉動的過程中外界的氣流能夠進入到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內,這樣就能夠大大的增加輪轂的散熱能力,確保凸塊上面積聚的熱量能夠快速的散發(fā)。但是由于空氣在灌入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時候是快速的穿過的,這樣就會造成有些位置空氣難以充分的流到,額外的增加擾流板之后能夠將直接灌入的空氣形成混流,從而進入的氣流能夠充分的進入到多個空腔內,確保散熱的充分。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塊的厚度有端蓋中心往外逐漸降低。
[000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由于整個端蓋是圓形結構,這樣中間位置圓弧較小,而外側位置圓弧較大,為了確保中間位置也能夠積聚足夠的熱量,這樣就需要將凸塊靠近中間的位置加厚,保證整個輪轂的散熱能力,而兩側相對面積較大,可以適當?shù)慕档秃穸?,使得整體結構緊湊,材料運用充分。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空腔上與第一空腔連通端其寬度大于第二空腔與外界的連通端寬度。
[0010]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第二空腔外部較寬的連通口能夠便于外界的空氣直接吹入到里面來,增加了空氣的可流通性。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端蓋的第一空腔中心上一體設有凸環(huán),所述擾流板位于所述凸環(huán)外部。
[00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凸環(huán)的設置能夠配合擾流板起到擾流的作用,確保氣流的混流分散。同時,凸環(huán)所處的位置是端蓋的中心位置,由于用于固定轉軸的軸承座是安裝在端蓋的中心位置的,這樣的話能夠確保凸環(huán)所處的位置是熱量較為集中的位置,其能夠將內部局部發(fā)熱較為嚴重的熱量散發(fā)出來。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塊靠近第一空腔的一側為圓弧狀。
[0014]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圓弧狀的端部能夠大大增加凸塊端部的表面積,增加凸塊的散熱能力。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塊與凸環(huán)的外壁均為光面,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的底面均為磨砂面。
[0016]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光面能夠較為明亮的反射光線,而磨砂面能夠避免光線直接反射的耀眼,因此將光面與磨砂面分開設計能夠確保輪轂端蓋上面的局部部位反光,便于人們對車輛的觀察,同時光亮也不會過于耀眼,保證觀察時候的清晰度。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光面上鍍有鉻層,所述磨砂面表面上刷有油漆層。
[0018]通過上述技術方案,磨砂面上刷上油漆層能夠保證其具有足夠的防銹作用,而鉻層結構能夠起到穩(wěn)定反光的效果,同時其光面均是位于外側的,配合上鉻層耐磨的作用,起到防止輪轂刮傷的情況。
[001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對比于現(xiàn)有技術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凸塊的分布形成的第一空腔與第二空腔,能夠確保輪轂的端蓋表面讓空氣順利的通過,從而對端蓋進行有效的散熱。而凸塊的結構、擾流板等結構的設計,大大增加了整體的散熱能力,保證輪轂電機內部的熱量能夠得到快速的散發(fā)。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實施例的內側結構圖;
[0021]圖2為實施例的外側結構圖。
[0022]附圖標記:1、輪轂本體;2、端蓋;21、凸塊;22、擾流板;23、凸環(huán);24、光面;25、磨砂面;31、第一空腔;32、第二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4]如圖1所示,一種輪轂電機,包括輪轂本體1、位于輪轂兩側的端蓋2,輪轂本體I夕卜側與端蓋2—體連接,輪轂本體I內側與端蓋2通過螺釘進行連接,輪轂本體I是用于與橡膠輪配合的,在安裝輪胎的時候,可以將內側的端蓋2拆卸下來,然后再將橡膠輪插入到輪轂本體I上面,然后再將輪轂的端蓋2通過螺釘安裝上去,這樣的結構,非常的方便。其中,該輪轂在安裝轉軸的時候,轉軸是從輪轂電機位于內部的一側插入的,而轉軸的另一端是固定在輪轂電機的內部,不是從輪轂電機的外側穿出的。輪轂電機內部在設有供轉軸套設的軸承座,確保輪轂穩(wěn)定的轉動。輪轂電機的兩側的中心位置都設有供轉軸傳入的軸孔,而軸孔的位置上面都設有凸環(huán)23,位于內側的凸環(huán)23額外的起到加強軸孔結構強度的作用。
[0025]如圖2所示,端蓋2的上沿圓周分布有5個凸塊21,凸塊21的結構如圖中所示,凸塊21靠近內部一側為圓弧狀,從而增加凸塊21上面的散熱面積,保證其能夠穩(wěn)定的散熱。凸塊21端部在端蓋2上阻隔形成圓形的第一空腔31,每兩個凸塊21之間的間隙形成為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連通第一空腔31與外界,第一空腔31偏心位置設有擁有擾流空氣的擾流板22。擾流板22呈傾斜的結構,其與凸環(huán)23能夠配合起到擾流的作用,確保氣流的混流分散。
[0026]其中,凸塊21的厚度有端蓋2中心往外逐漸降低,而第二空腔上與第一空腔31連通端其寬度大于第二空腔與外界的連通端寬度,能夠有效的增加進風量。凸塊21靠近中心的位置較高,在空氣流過的時候也能夠與空氣更多的進行接觸,確保整個空氣能夠穩(wěn)定的將凸塊21上面的熱量帶走。
[0027]凸環(huán)23與凸塊21的外壁均為光面24,第一空腔31、第二空腔的底面均為磨砂面25。光面24上鍍有鉻層,磨砂面25表面上刷有油漆層。在光面24上堵上鉻層結構,鉻材料較為明亮,能夠起到穩(wěn)定反光的效果,同時其光面24均是位于外側的,而且鉻層耐磨的作用,起到防止輪轂刮傷的情況。磨砂面25本身具有對光的漫反射的效果,同時在刷上油漆層能夠保證其具有足夠的防銹作用,放置輪轂出現(xiàn)生銹等情況。
[002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示范性實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確定。
【主權項】
1.一種輪轂電機,包括輪轂本體(I)、位于輪轂兩側的端蓋(2),其特征是:所述輪轂本體(I)外側與端蓋(2)—體連接,所述輪轂本體(I)內側與端蓋(2)通過螺釘進行連接,所述端蓋(2)的上沿圓周分布有多個凸塊(21),所述凸塊(21)端部在端蓋(2)上阻隔形成圓形的第一空腔(31),所述凸塊(21)之間的間隙為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連通第一空腔(31)與外界,所述第一空腔(31)偏心位置設有擁有擾流空氣的擾流板(22)。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凸塊(21)的厚度有端蓋(2)中心往外逐漸降低。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空腔上與第一空腔(31)連通端其寬度大于第二空腔與外界的連通端寬度。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端蓋(2)的第一空腔(31)中心上一體設有凸環(huán)(23),所述擾流板(22)位于所述凸環(huán)(23)外部。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凸塊(21)靠近第一空腔(31)的一側為圓弧狀。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凸塊(21)與凸環(huán)(23)的外壁均為光面(24),所述第一空腔(31 )、第二空腔的底面均為磨砂面(25)。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輪轂電機,其特征是:所述光面(24)上鍍有鉻層,所述磨砂面(25)表面上刷有油漆層。
【文檔編號】H02K9/04GK205583905SQ201620402348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5月5日
【發(fā)明人】顏建文
【申請人】臺州市椒江名辰電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