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主要涉及到升降壓電路領域,特指一種基于H橋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
背景技術:
普通的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如圖1所示,主要由電容C1、開關管Q1~Q4、二極管D1~D4、主電感L1、換流電感L2和L3、電容C2組成。此電路能實現(xiàn)能量的雙向流動,以及開關管的零電流開通、續(xù)流二極管的軟關斷以保證電路的低損耗高開關頻率。當能量由A端口流向B端口時,開關管Q1、Q3處于開關狀態(tài),且開關管Q1、Q3交替工作,開關管Q2、Q4處于關斷狀態(tài),二極管D2、D4作為續(xù)流二極管,且二極管D2、D4交替工作,此時電路是一個交錯斬波降壓電路,電路工作在降壓狀態(tài);當能量由B端口流向A端口時,開關管Q1、Q3處于斷開狀態(tài),開關管Q2、Q4處于開關狀態(tài),且開關管Q2、Q4交替工作,二極管D1、D3作為續(xù)流二極管,且二極管D1、D3交替工作,此時電路是一個交錯斬波升壓電路,電路工作在升壓狀態(tài)。
但是,上述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1)能量由A端口流向B端口時,只能實現(xiàn)降壓功能,而不能實現(xiàn)升壓功能,一旦B端口電壓高于A端口電壓,就無法再實現(xiàn)能量由A端口向B端口的流動。
(2)能量由B端口流向A端口時,只能實現(xiàn)升壓功能,而不能實現(xiàn)降壓功能,一旦A端口電壓低于B端口電壓,A端口輸出電壓就會失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在于: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易實現(xiàn)、適用范圍廣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第二單元及主電感L1,所述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的電路結構相同,均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所述第一單元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所述第一單元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單元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所述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單元的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1、第一開關管Q1、第二開關管Q2、第三開關管Q3、第四開關管Q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一換流電感L2、第二換流電感L3;所述第一開關管Q1~第四開關管Q4構成H橋,每個開關管均與一個二極管配合,所述第一換流電感L2的一端連接至第一開關管Q1與第二開關管Q2之間的F點,所述第一換流電感L2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I點,所述第二換流電感L3的一端連接至第三開關管Q3與第四開關管Q4之間的H點,所述第二換流電感L3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I點。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單元的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二電容C2、第五開關管Q5、第六開關管Q6、第七開關管Q7、第八開關管Q8、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七二極管D7、第八二極管D8、第三換流電感L4、第四換流電感L5;所述第五開關管Q5~第八開關管Q8構成H橋,每個開關管均與一個二極管配合,所述第三換流電感L4的一端連接至第七二極管D7與第八二極管D8之間的M點,所述第三換流電感L4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J點,所述第四換流電感L5的一端連接至第五開關管Q5與第六開關管Q6之間的K點,所述第四換流電感L5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J點。
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另外一種方案:一種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第二單元及主電感L1,所述第一單元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所述第一單元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所述第一單元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單元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所述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所述第二單元包括第二電容C2、第五開關管Q5、第六開關管Q6及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所述第五開關管Q5與第五二極管D5配合,所述第六開關管Q6與第六二極管D6配合,所述主電感L1的一端與第一單元相連,另一端連接于所述第五開關管Q5與第六開關管Q6之間的M點。
本發(fā)明進一步提供另外一種方案:一種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第二單元及主電感L1,所述第二單元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所述第一單元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所述第一單元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的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單元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所述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所述第一單元包括第一電容C1、第一開關管Q1、第二開關管Q2及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所述第一開關管Q1與第一二極管D1配合,所述第二開關管Q2與第二二極管D2配合,所述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第一開關管Q1與第二開關管Q2之間的F點,另一端與第二單元相連。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單元和/或第二單元中開關管為IGBT或MOSFET半導體功率器件。
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單元和/或第二單元中二極管為在開關管內封裝反并的二極管。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本發(fā)明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結構簡單、易實現(xiàn)、適用范圍廣,所采用的電路能解決普通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的缺點,能實現(xiàn)雙向的升降壓功能,而且還能保證電路中開關管的零電流開通、續(xù)流二極管的軟關斷。當能量由A流向B時,電路既能實現(xiàn)降壓功能也能實現(xiàn)升壓功能;當能量由B流向A時,電路也能實現(xiàn)升降壓功能。
附圖說明
圖1是現(xiàn)有普通的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1中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1中能量由A端口流向B端口時升壓工作模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4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1中能量由A端口流向B端口時降壓工作模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5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1中能量由B端口流向A端口時升壓工作模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6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1中能量由B端口流向A端口時降壓工作模式的等效電路圖。
圖7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2中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在具體實施例3中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例說明:
1、第一單元;2、第二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1、第二單元2及主電感L1,第一單元1和第二單元2的電路結構相同,均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第一單元1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第一單元1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2的一端連接,第二單元2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該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
在具體應用實例中,開關管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采用IGBT或MOSFET等半導體功率器件。二極管可以為在開關管內封裝反并的二極管。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單元1的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一電容C1、第一開關管Q1、第二開關管Q2、第三開關管Q3、第四開關管Q4、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三二極管D3、第四二極管D4、第一換流電感L2、第二換流電感L3。第一開關管Q1~第四開關管Q4構成H橋,每個開關管均與一個二極管配合,第一換流電感L2的一端連接至第一開關管Q1與第二開關管Q2之間的F點,第一換流電感L2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I點,第二換流電感L3的一端連接至第三開關管Q3與第四開關管Q4之間的H點,第二換流電感L3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I點。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單元2的H橋驅動電路包括第二電容C2、第五開關管Q5、第六開關管Q6、第七開關管Q7、第八開關管Q8、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七二極管D7、第八二極管D8、第三換流電感L4、第四換流電感L5。第五開關管Q5~第八開關管Q8構成H橋,每個開關管均與一個二極管配合,第三換流電感L4的一端連接至第七二極管D7與第八二極管D8之間的M點,第三換流電感L4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J點,第四換流電感L5的一端連接至第五開關管Q5與第六開關管Q6之間的K點,第四換流電感L5的另一端與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J點。
基于本發(fā)明的上述電路,其工作狀態(tài)分析如下:
1.當能量由A端口流向B端口時:
1.1升壓工作模式分析;
開關管Q1、Q3保持導通狀態(tài),開關管Q2、Q4、Q5、Q7保持關斷狀態(tài),開關管Q6、Q8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此時電路等效于一個交錯斬波升壓電路。開關管Q6、Q8交替開關,二極管D5、D6交替續(xù)流,換流電感L4、L5交替工作,等效電路圖見圖3。
1.2降壓工作模式分析
開關管Q1、Q3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開關管Q5、Q7保持導通狀態(tài),開關管Q2、Q4、Q6、Q8保持關斷狀態(tài),此時電路等效于一個交錯斬波降壓電路。開關管Q1、Q3交替開關,二極管D2、D4交替續(xù)流,換流電感L2、L3交替工作,等效電路圖見圖4。
2.當能量由B端口流向A端口時:
2.1升壓工作模式分析;
開關管Q1、Q3、Q6、Q8保持關斷狀態(tài),開關管Q5、Q7保持導通狀態(tài),開關管Q2、Q4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此時電路等效于一個交錯斬波升壓電路。開關管Q2、Q4交替開關,二極管D1、D3交替續(xù)流,換流電感L2、L3交替工作,等效電路圖見圖5。
2.2降壓工作模式分析
開關管Q1、Q3保持開通狀態(tài),開關管Q5、Q7工作在開關狀態(tài),開關管Q2、Q4、Q6、Q8保持關斷狀態(tài),此時電路等效于一個斬波降壓電路。開關管Q5、Q7交替開關,二極管D6、D8交替續(xù)流,換流電感L4、L5交替工作,等效電路圖見圖6。
實施例2:如圖7所示,本發(fā)明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1、第二單元2及主電感L1,第一單元1和第二單元2的電路結構不相同,第一單元1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第一單元1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第一單元1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2的一端連接,第二單元2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該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第二單元2包括第二電容C2、第五開關管Q5、第六開關管Q6及第五二極管D5、第六二極管D6,第五開關管Q5與第五二極管D5配合,第六開關管Q6與第六二極管D6配合,主電感L1的一端與第一單元1相連,另一端連接于第五開關管Q5與第六開關管Q6之間的M點。第一單元1的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與實施例1的一致,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與上述實施例1基本類似,在此就不再贅述。
實施例3:如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交錯工作升降壓電路,包括第一單元1、第二單元2及主電感L1,第一單元1和第二單元2的電路結構不相同,第二單元2采用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第一單元1的一端連接于A端口,第一單元1的另一端通過主電感L1與第二單元2的一端連接,第二單元2的另一端連接于B端口。該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為由電容、開關管組、換流電感及與開關管組配合的二極管組成的H橋驅動電路。第一單元1包括第一電容C1、第一開關管Q1、第二開關管Q2及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第一開關管Q1與第一二極管D1配合,第二開關管Q2與第二二極管D2配合,主電感L1的一端連接于第一開關管Q1與第二開關管Q2之間的F點,另一端與第二單元2相連。第二單元2的雙向交錯斬波器電路與實施例1的一致,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與上述實施例1基本類似,在此就不再贅述。
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