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致動器及具有該致動器的相機模組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成像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夠實現(xiàn)自動對焦的致動器及具有該致動器的相機模組。
背景技術:
目前,相機模組中驅動鏡頭模組移動以進行自動對焦的致動器通常包括固定架、 收容于該固定架中的可動架、壓電馬達、從動桿、位移傳感器、被感測單元、驅動電路以及裝設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的柔性電路板。為了順應時下致動器小型化的需求,一般將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固定于該固定架的兩個側壁,再將裝設有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的柔性電路板以折彎的方式組裝至該固定架上并使該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配合,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然而,由于柔性電路板具有柔性,且需以彎折方式組裝使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對位精準,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這無疑提升了組裝難度,從而降低組裝效率。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降低組裝難度以提升組裝效率的致動器及具有該致動器的相機模組。一種致動器,其包括固定架、可動架、底座、柔性電路板、壓電馬達、從動桿、位移傳感器以及被感測單元。該固定架固設于該底座上。該可動架收容于該固定架內且承載于該底座上。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可動架的一側面上。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柔性電路板上。該柔性電路板固設于該固定架的一側壁上且使該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配合,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一種相機模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致動器、鏡頭模組、基板以及影像傳感器。該鏡頭模組收容于該可動架內。該致動器承載于該基板上。該影像傳感器位于該基板上并收容于該底座內。該鏡頭模組的光軸與該影像傳感器對準。相較于先前技術,該致動器將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固設于該可動架的一側面上,將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固設于該柔性電路板上,再將該柔性電路板固設于該固定架的一側壁上且使該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配合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如此避免以彎折方式組裝該柔性電路板于該固定架上,從而降低了組裝難度,提高了組裝效率。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提供的致動器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致動器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圖1中的致動器的另一視角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相機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4中的相機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致動器100
底座10
本體部102
收容槽1020
容置孔1022
第一本體面10
第二本體面1026
固定突起10
承載部104
光通孔1040
第一承載面1042
第二承載面1044
卡合突起1046
固定通孔1048
盲孔1049
固定架12
第一收容空間120
上表面121
導引孔1210
第一側壁122
第一收容孔1220
安裝突起1222
下表面1
卡合孔U30
第二側壁124
第二收容孔1240
第三側壁126
第四側壁1
可動架14
第二收容空間140
第一側面142
第二側面144
第三側面146
第四側面148
通孔149
柔性電路板16
安裝孔162
第一面164
第二面166
壓電馬達18
從動桿20
位移傳感器22
被感測單元24
驅動電路26
導引桿28
磁性組件29
第一磁鐵292
第二磁鐵294
相機模組300
鏡頭模組30
基板40
影像傳感器50
紅外濾光片60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將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圖1至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致動器100。該致動器100包括底座 10、固定架12、可動架14、柔性電路板16、壓電馬達18、從動桿20、位移傳感器22、被感測單元對、驅動電路沈、導引桿28以及磁性組件四。該底座10包括大致呈矩形的本體部102及大致呈矩形的承載部104。該本體部 102的中心位置開設有方形收容槽1020及與該收容槽1020連通的方形容置孔1022。該本體部102包括第一本體面IOM及與該第一本體面IOM相背的第二本體面1(^6。兩個固定突起10 從該第二本體面10 的兩個對角伸出。該承載部104的中心位置開設有圓形光通孔1040。該承載部104包括第一承載面1042及與該第一承載面1042相背的第二承載面 1044。該第一承載面1042與該第二本體面10 相對。兩個卡合突起1046從該第二承載面1044的兩個對角伸出,該第二承載面1044的另外的兩個對角分別開設有與該兩個固定突起10 相對應的固定通孔1048,該第二承載面1044在其中一個固定通孔1048相鄰處開設有盲孔1049。該承載部104承載于該本體部102時,該第一承載面1042與該第二本體面 1026抵觸,該固定突起10 穿過對應的固定通孔1048并用固定膠膠合,該光通孔1040與該收容槽1020及該容置孔1022對準。該固定架12大致呈矩形框且開設有方形的第一收容空間120以收容該可動架14。 該固定架12包括平行相對的第一側壁122與第二側壁124,以及平行相對的第三側壁1 及第四側壁128。該第一側壁122、該第三側壁126、該第二側壁124以及該第四側壁1 首尾垂直相接以共同形成該第一收容空間120。該第一側壁122開設有第一收容孔1220。該第二側壁124開設有第二收容孔1240。四個安裝突起1222從該第一側壁122的背離該第一收容空間120的一表面伸出,且該四個安裝突起1222位于該第一側壁122的四個角落。 該固定架12還包括上表面121及下表面123,該上表面121與該下表面123分別位于該固定架12的相對兩端。該上表面121開設有導引孔1210,該導引孔1210位于該第一側壁122 與該第三側壁126相接的角落處。該下表面123的兩個對角分別開設有與該兩個卡合突起 1046相對應的卡合孔1230。該可動架14大致呈矩形框且開設有圓形的第二收容空間140以收容鏡頭模組 30(圖4示)。該可動架14收容于該第一收容空間120內并承載于該承載部104上。該可動架14包括相對平行的第一側面142與第二側面144,以及平行相對的第三側面146及第四側面148。該第一側面142、該第三側面146、該第二側面144以及該第四側面148首尾垂直相接以共同形成該第二收容空間140。該第一側面142與該第一側壁122相對,該第二側面144與該第二側壁IM相對,該第三側面146與該第三側壁1 相對,該第四側面148與該第四側壁1 相對。該第一側面142與該第三側面146相接的角落開設有一個貫通該可動架14的通孔149,該通孔149與該導引孔1210及該盲孔1049均對應。該柔性電路板16的四個角落分別開設有與該四個安裝突起1222相對應的安裝孔 162。該柔性電路板16包括第一面164及與該第一面164相背的第二面166。該柔性電路板16裝設于該第一側壁122上且該第二面166朝向該第一收容空間120。該壓電馬達18、該位移傳感器22及該驅動電路沈相互間隔地裝設于該柔性電路板16的第二面166上。該驅動電路沈與該壓電馬達18電性連接。本實施方式中,該位移傳感器22是霍爾傳感器。該從動桿20及該被感測單元M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第一側面142上。該從動桿 20位于該第一側面142與該第三側面146相接的角落處,該被感測單元M位于該第一側面142與該第四側面148相接的角落處。該導引桿觀垂直穿設于該通孔149并固定于該底座10上。本實施方式中,該被感測單元M為磁鐵。該導引桿觀及該從動桿20均由不銹鋼材料制成。該磁性組件四包括第一磁鐵292及第二磁鐵四4。該第一磁鐵292固設于該第二收容孔1240內。該第二磁鐵四4固設于該第二側面144上且與該第一磁鐵292相對。該第一磁鐵292與該第二磁鐵294相鄰的一端的磁極相異以使該第一磁鐵292與該第二磁鐵 294相互排斥。組裝該致動器100時,該兩個固定突起10 分別穿設于該兩個固定通孔1048內并用固定膠膠合固定以將該承載部104固定于該本體部102上。該導引桿觀垂直穿設該通孔149后將該可動架14承載于該承載部104上并使該導引桿觀固定于該盲孔1049內。 該從動桿20及該被感測單元M裝設于該第一側面142上,且該第二磁鐵294裝設于該第二側面144上。該四個安裝突起1222依次穿設該四個安裝孔162上用固定膠膠合固定以將該柔性電路板16裝設于該第一側壁122上,此時,該壓電馬達18、該位移傳感器22以及該驅動電路26均位于該第一收容孔1220內。該第一磁鐵292裝設于該第二收容孔1240 內。該兩個卡合突起1046分別穿設于該兩個卡合孔1230內并用固定膠膠合固定以將該固定架12固定于該承載部104上且收容該可動架14。此時,該壓電馬達18與該從動桿20準確對位且相互配合。該位移傳感器22與該被感測單元M對準。該第一磁鐵292與該第二磁鐵294相對。
驅動該致動器100時,該驅動電路沈激發(fā)該壓電馬達18。該壓電馬達18驅動該從動桿20使其帶動該可動架14沿著該導引桿觀移動。該位移傳感器22與該被感測單元 M產生霍爾效應,該位移傳感器22通過感測該被感測單元M的位置來確定該可動架14的位置,從而實現(xiàn)對整個驅動過程的控制。在此過程中,該第一磁鐵292與該第二磁鐵294之間產生排斥力以朝該壓電馬達18的方向推動該可動架14,從而迫使該壓電馬達18與該從動桿20配合良好。本發(fā)明的致動器100將該從動桿20與該被感測單元M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可動架14的一側面上,將該壓電馬達18及該位移傳感器22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柔性電路板16 上,再將該柔性電路板16固設于該固定架12的一側壁上以使該壓電馬達18與該從動桿20 配合及該位移傳感器22與該被感測單元M對準,如此避免以彎折方式組裝柔性電路板16 板于該固定架12上,從而降低了組裝難度,提高了組裝效率。請參閱圖4及圖5,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提供的相機模組300。該相機模組300 包括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致動器100、鏡頭模組30、基板40、影像傳感器50以及紅外濾光片 60。該鏡頭模組30收容于該第二收容空間140內。該致動器100承載于該基板40上。該影像傳感器50位于該基板40上并收容于該容置孔1022內。該紅外濾光片60收容于該收容槽1020內。該鏡頭模組30的光軸00,與該影像傳感器50對準,且與該光通孔1040的中心對準。當該相機模組300拍攝時,致動器100的可動架14帶動鏡頭模組30移動而實現(xiàn)自動對焦。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相機模組300具備的有益效果與第一實施方式的致動器 100具備的有益效果相似。可以理解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做出其它各種相應的改變與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與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致動器,其包括固定架、可動架、底座、柔性電路板、壓電馬達、從動桿、位移傳感器以及被感測單元,該固定架固設于該底座上,該可動架收容于該固定架內且承載于該底座上,其特征在于,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可動架的一側面上,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柔性電路板上,該柔性電路板固設于該固定架的一側壁上且使該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配合,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位移傳感器是霍爾傳感器,該被感測單元是磁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致動器還包括導引桿,該導引桿穿設于該可動架中并垂直固定于該底座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導引桿及該從動桿由不銹鋼材料制成。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可動架呈立方體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側面及第二側面,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第一側面上,該固定架呈立方體且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側壁及第二側壁,該柔性電路板固設于該第一側壁上,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一側面相對,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二側面相對。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致動器還包括磁性組件,該磁性組件包括第一磁鐵及第二磁鐵,該第一磁鐵固設于該第二側壁上,該第二磁鐵固定于該第二側面上并與該第一磁鐵相互排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側壁開設有第一收容孔,該第二側壁開設有第二收容孔,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收容于該第一收容孔內,該第一磁鐵收容于該第二收容孔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致動器,其特征在于,該致動器還包括驅動電路,該驅動電路裝設于該柔性電路板上并收容于該第一收容孔內,該驅動電路與該壓電馬達電性連接。
9.一種相機模組,其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致動器、鏡頭模組、基板以及影像傳感器,其特征在于,該鏡頭模組收容于該可動架內,該致動器承載于該基板上,該影像傳感器位于該基板上并收容于該底座內,該鏡頭模組的光軸與該影像傳感器對準。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相機模組,其特征在于,該相機模組還包括一個紅外濾光片, 該底座包括本體部及承載部,該本體部開設有收容槽及與該收容槽連通的容置孔,該承載部開設有光通孔,該承載部固定于該本體部上且該光通孔與該收容槽及該容置孔對準,該紅外濾光片收容于該收容槽內,該影像傳感器收容于該容置孔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致動器,其包括固定架、可動架、底座、柔性電路板、壓電馬達、從動桿、位移傳感器以及被感測單元。該固定架固設于該底座上。該可動架收容于該固定架內且承載于該底座上。該從動桿與該被感測單元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可動架的一側面上。該壓電馬達及該位移傳感器相互間隔地固設于該柔性電路板上。該柔性電路板固設于該固定架的一側壁上且使該壓電馬達與該從動桿配合及使該位移傳感器能夠偵測該被感測單元的位置。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具有該致動器的相機模組。
文檔編號H02N2/06GK102570899SQ20101058494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3日
發(fā)明者丘祺緯, 吳松青 申請人:鴻富錦精密工業(yè)(深圳)有限公司, 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