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失穩(wěn)抑制設備和電池。
背景技術:
經(jīng)發(fā)明人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有的電池或電芯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可能由于熱量無法及時散開導致熱量積聚,進而導致電芯或電池失火出現(xiàn)現(xiàn)象,因此,如何解決該問題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失穩(wěn)抑制設備和電池,通過對失穩(wěn)抑制設備的巧妙設計,能夠及時檢測電芯溫度,避免由于電芯溫度過高而造成的失火現(xiàn)象。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提供一種失穩(wěn)抑制設備,應用于電芯,所述失穩(wěn)抑制設備包括溫度檢測裝置、壓力傳感裝置、第一觸發(fā)裝置、釋放裝置和傳輸管;
所述溫度檢測裝置設置于所述電芯,所述壓力傳感裝置與所述溫度檢測裝置和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分別連接,所述滅火裝裝置與所述傳輸管和所述釋放裝置連接,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用于觸發(fā)所述釋放裝置釋放降溫材料,并使得所述降溫材料沿著所述傳輸管到達所述電芯。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溫度檢測裝置包括感溫包和毛細管,所述感溫包設置于所述電芯,所述毛細管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感溫包和所述壓力傳感裝置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壓力傳感裝置包括膜片、閥桿和具有容置空間的第一腔體,所述第一腔體上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所述膜片設置于所述第一腔體內(nèi),且使得所述第一腔體內(nèi)形成兩個獨立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二空腔,所述溫度檢測裝置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閥桿一端與所述膜片連接,并穿過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第一空腔與所述毛細管之間形成密閉空間。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膜片為彈性片。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包括閥體、連接件和具有容置空間的第二腔體,所述連接件開設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腔體的底壁設置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二腔體通過所述連接件與所述第一空腔連接,所述連接件靠近所述第二腔體的一側設置有缺口,所述閥體設置于所述缺口處,所述閥桿可通過所述第三通孔與所述閥體接觸,所述第二腔體與所述釋放裝置連接,所述釋放裝置中的降溫材料可通過所述第四通孔進入所述第二腔體。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連接件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缺口連通的第五通孔,所述傳輸管設置于所述第五通孔,所述降溫材料可依次沿著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缺口、所述第五通孔、所述傳輸管到達所述電芯。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還包括彈性體,所述閥體靠近所述缺口的一端通過所述彈性體設置于所述缺口處。
在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選擇中,所述釋放裝置包括降溫材料、距離傳感器和第二觸發(fā)裝置;
所述降溫材料設置于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與所述距離傳感器連接,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用于在所述距離傳感器檢測到所述閥體的位移值達到預設值時,控制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釋放所述降溫材料。
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電池,包括電芯和上述的失穩(wěn)抑制設備,所述失穩(wěn)抑制設備設置于所述電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失穩(wěn)抑制設備和電池,該失穩(wěn)抑制設備通過溫度檢測裝置檢測電芯溫度,并在電芯溫度達到閾值時,釋放裝置釋放降溫材料對電芯進行降溫等處理,能夠及時避免由于電芯溫度過高而造成的失火現(xiàn)象。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的方框連接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池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失穩(wěn)抑制設備的方框連接示意圖。
圖5為圖3中所示的第一腔體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中所示的連接件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4中所示的釋放裝置的方框連接示意圖。
圖標:10-電池;100-失穩(wěn)抑制設備;110-溫度檢測裝置;112-感溫包;114-毛細管;120-壓力傳感裝置;122-第一腔體;1220-第一通孔;1222-第一空腔;1224-第二通孔;1226-第二空腔;124-膜片;126-閥桿;130-第一觸發(fā)裝置;132-連接件;1320-第三通孔;1322-第五通孔;1324-缺口;134-閥體;136-第二腔體;1360-第四通孔;138-彈性體;140-釋放裝置;142-距離傳感器;144-第二觸發(fā)裝置;146-降溫材料;150-傳輸管;200-電芯。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僅用于區(qū)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只是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設置”、“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電池10,該電池10包括電芯200和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所述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設置于所述電芯200。應注意,所述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與所述電芯200的相對設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制。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電芯200可以是單體電芯200,也可以是由多個單體電芯200組成的電芯200模組,其中,所述電芯200一般分為鋁殼電芯200、軟包電芯200(又稱“聚合物電芯200”)、圓柱電芯200三種。通常手機電池10采用的為鋁殼電芯200,藍牙等數(shù)碼產(chǎn)品多采用軟包電芯200,筆記本電腦的電池10采用圓柱電芯200的串并聯(lián)組合。在此,本實施例對所述電芯200的具體類型不做限制。
進一步地,請結合參閱圖3和圖4,所述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包括溫度檢測裝置110、壓力傳感裝置120、第一觸發(fā)裝置130、釋放裝置140和傳輸管150。
其中,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設置于所述電芯200,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與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和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與所述傳輸管150和所述釋放裝置140連接,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用于觸發(fā)所述釋放裝置140釋放降溫材料146,并使得所述降溫材料146沿著所述傳輸管150到達所述電芯200,以對所述電芯200進行降溫或滅火處理。
進一步地,由于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用于檢測所述電芯200的溫度,并將檢測到的溫度傳輸至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可包括感溫包112和毛細管114,所述感溫包112設置于所述電芯200,所述毛細管114的兩端分別與所述感溫包112和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連接。
可選地,所述感溫包112用于檢測所述電芯200的溫度,其工作原理為所述感溫包112內(nèi)填充有受熱膨脹的介質(zhì),在所述電芯200溫度升高的過程中,所述感溫包112中的介質(zhì)不斷膨脹以產(chǎn)生相應壓力,并通過所述毛細管114將該壓力傳遞給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其中,所述介質(zhì)可以是液體或氣體等,對此,本實施例不做限制。
可選地,所述感溫包112和所述毛細管114的大小、形狀、材質(zhì)可根據(jù)電芯200的使用情況等進行靈活設定,在本實施例均不做限制。
進一步地,請結合參閱圖5,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包括膜片124、閥桿126和具有容置空間的第一腔體122,所述第一腔體122上開設有第一通孔1220和第二通孔1224。其中,所述膜片124設置于所述第一腔體122內(nèi),且使得所述第一腔體122內(nèi)形成兩個獨立的第一空腔1222和第二空腔1226,所述第一通孔1220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222,所述第二通孔1224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226,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1220,所述閥桿126一端與所述膜片124連接,并穿過所述第二通孔1224與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連接。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220、第二通孔1224、第一空腔1222和第二空腔1226的大小、形狀可根據(jù)實際需求進行靈活設計。
可選地,本實施例中,所述溫度檢測裝置110通過所述毛細管114將壓力傳導至所第一腔體122,并通過設置于所述第一腔體122上的第一通孔1220傳輸該壓力至所述第一空腔1222中的所述膜片124,隨著電芯200溫度的不斷升高,所述膜片124接收到所述毛細管114傳導的壓力值不斷增大,進而壓迫所述膜片124發(fā)生形變,以帶動位于所述第二空腔1226中的閥桿126運動,并在所述閥桿126運動至預定位置時,觸發(fā)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其中,所述膜片124可以為彈性片,在受力易發(fā)生形變。應注意,在本實施例中,通過所述膜片124發(fā)生在壓力的壓迫下發(fā)生形變從而帶動所述閥桿126發(fā)生位移。
可選地,在實際實施時,所述膜片124與所述第一腔體122之間的連接方式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選擇。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述膜片124與所述第一腔體122之間固定設置。除此之外,也可將所述膜片124活動設置于所述第一腔體122的內(nèi)壁,使得所述膜片124在壓力的壓迫下,相對于所述第一腔體122的內(nèi)發(fā)生位移,即隨著第一空腔1222中的壓力增大,所述膜片124整體朝著所述第二空腔1226的方向發(fā)生位移,使得所述第一空腔1222的空間增大,所述第二空腔1226的空間減小。
可選地,為了保證通過所述毛細管114傳導至所述第一空腔1222中的壓力全部作用于對所述膜片12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空腔1222與通過所述第一通孔1220與所述毛細管114連通,同時,由所述第一空腔1222和所述毛細管114構成的空間應為密閉空間。
進一步地,所述閥桿126用于在所述膜片124的帶動下觸發(fā)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因此,所述膜片124與所述閥桿126之間可以為可拆卸式或固定式連接均可,而所述閥桿126的形狀、大小、材質(zhì)等均可根據(jù)實際應用進行靈活設計,本實施例對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包括閥體134、連接件132和具有容置空間的第二腔體136,所述連接件132開設有第三通孔1320。其中,所述第二腔體136通過所述連接件132與所述第一空腔1222連接,所述第二腔體136的底壁設置有第四通孔1360,所述釋放裝置140中的降溫材料146可通過所述第四通孔1360進入所述第二腔體136。其中,如圖6所示,所述連接件132靠近所述第二腔體136的一側設置有缺口1324,所述閥體134設置于所述缺口1324處,所述閥桿126可通過所述第三通孔1320與所述閥體134接觸。
在實際實施時,所述壓力傳感裝置120通過所述閥桿126觸發(fā)所述第一觸發(fā)裝置130,具體地,所述閥桿126在所述膜片124的帶動下沿著所述第三通孔1320延伸至所述連接件132上內(nèi),在所述第一空腔1222中的壓力值不斷增大的過程中,所述閥桿126運動至所述缺口1324與所述閥體134接觸,并在壓力值超過閾值時,將所述閥體134壓出所述缺口1324,進而使得所述降溫材料146通過所述缺口1324進入所述傳輸管150。其中,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閾值可以設置為80度。
可選地,所述連接件132用于將所述第一腔體122和所述第二腔體136連接,所述閥桿126可沿著所述第三通孔1320做往復運動,因此,在滿足該條件的前提下,本實施例對所述連接件132、所述第三通孔1320、所述第四通孔1360的大小、形狀、尺寸不做限制。應注意,所述第三通孔1320與所述缺口1324連通,且形狀與所述閥桿126匹配。
進一步地,在通過所述傳輸管150將所述降溫材料146傳輸至所述電芯200后,隨著所述電芯200的溫度降低,所述第一空腔1222的壓力減小,所述閥桿126遠離所述閥體134后,為了使所述閥體134再次恢復原位,即所述閥體134重新位于所述缺口1324處使得所述缺口1324閉合,因此,本實施例中,可將所述閥體134與所述缺口1324接觸的一端通過彈性體138固定于所述缺口1324,以利用所述彈性體138的伸縮原理使得所述閥體134可自動回歸原位,使得所述失穩(wěn)抑制裝置可進行重復使用??蛇x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體138可為彈簧。
實際實施時,為了保證所述降溫材料146能夠通過所述缺口1324順暢的進入所述傳輸管150,所述連接件132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缺口1324連通的第五通孔1322,所述傳輸管150設置于所述第五通孔1322,使得所述降溫材料146可依次沿著所述缺口1324、所述第五通孔1322、所述傳輸管150到達所述電芯200。
進一步地,如圖7所示,所述釋放裝置140包括距離傳感器142、第二觸發(fā)裝置144和降溫材料146,所述降溫材料146設置于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144,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144與所述距離傳感器142連接。具體地,所述距離傳感器142用于檢測所述閥體134在所述閥桿126的擠壓下的位移值,所述第二觸發(fā)裝置144根據(jù)所述距離傳感器142的檢測結果判斷所述缺口1324是否打開,若打開,則釋放所述降溫材料146,并使得所述降溫材料146在壓力的推動下依次沿著所述第四通孔1360、所述缺口1324、所述第五通孔1322、所述傳輸管150到達所述電芯200。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距離傳感器142的類型、設置位置等均在此不做限制。
可選地,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降溫材料146用于在所述電芯200的溫度達到閾值時對所述電芯200進行降溫或滅火處理,因此,所述降溫材料146可以為滅火材料、制冷材料,例如,干冰等,本實施例對此不做限制。
進一步地,由于所述降溫材料146是在壓力的壓迫下沿著上述路徑進入所述傳輸管150,因此,所述傳輸管150可固定設置于所述第五通孔1322處,以避免所述降溫材料146進入該傳輸管150時,造成所述傳輸管150從所述第五通孔1322處脫落。應注意,在實際實施時,本實施例可選用內(nèi)表面光滑,且不會與所述降溫材料146發(fā)生粘連的傳輸管150。
其中,所述傳輸管150用于將所述降溫材料146傳輸至所述電芯20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對所述傳輸管150的材質(zhì)、大小、長短不做限制。
應理解,在實際實施時,為加快降低所述電芯200的溫度,可將所述傳輸管150接近所述電芯200的一端包覆在所述電芯200的外表面,但未與所述電芯200的外表面接觸,從而盡可能增大降溫材料146與所述電芯200的接觸面積,提高降溫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和電池10,通過對該失穩(wěn)抑制設備100的巧妙設計和運用,能夠及時檢測電芯200的溫度,并在該電芯200溫度達到閾值時釋放降溫材料146,有效避免了電芯200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熱量積聚而可能出現(xiàn)的失火現(xiàn)象。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上述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功能可以用通用的計算裝置來實現(xiàn),它們可以集中在單個的計算裝置上,或者分布在多個計算裝置所組成的網(wǎng)絡上,可選地,它們可以用計算裝置可執(zhí)行的現(xiàn)有程序代碼或算法來實現(xiàn),從而,可以將它們存儲在存儲裝置中由計算裝置來執(zhí)行,或者將它們分別制作成各個集成電路模塊,或者將它們中的多個模塊或步驟制作成單個集成電路模塊來實現(xiàn)。這樣,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實現(xiàn)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軟件結合。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