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半導體器件,特別涉及一種發(fā)光二極管。
背景技術:
目前普遍使用的同類高效發(fā)光二極管,是一種將光源晶片設置在支架頂面中央的倒錐形凹杯內、以連接支架的外連接腳為負極、以連接光源晶片頂面電極的外連接腳為正極、由透明材料封裝后只露出插接式或焊接式外連接腳的發(fā)光二極管。在以往的結構中,發(fā)光芯片設置于支架上,發(fā)光芯片通常用金線與引腳導電連接。但光輸出會下降不少,光效會變差。另一方面是引腳、封帽與發(fā)光芯片為一體設計,包裝過程中引腳容易折斷,無形之中大大增加發(fā)光二極管的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以上缺陷,提供一種發(fā)光二極管,其結構設計合理,能提高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度和良率,便于包裝。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的:
發(fā)光二極管,包括引腳、基座和透明殼,所述基座的表面向上凸設有安裝平臺,安裝平臺的頂面設有墊片,在墊片上設有發(fā)光芯片,所述基座上貫穿設有用于穿入引腳的內孔,在內孔內設有內卡槽,所述發(fā)光芯片上連接有連接部,該連接部向下穿入內卡槽內,所述引腳的一端設有與內卡槽配對扣合的卡環(huán),引腳卡入基座內孔的內卡槽內與連接部連接,從而使引腳與基座之間實現(xiàn)扣合固定,所述透明殼設于基座上,所述基座安裝平臺的外側設有定位槽,透明殼的內側設有定位卡邊,使透明殼與基座兩者相互扣合固定。
上述說明中,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透明殼的內側設有反射層。
上述說明中,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透明殼為半球形或球冠形膠體。
上述說明中,更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基座為塑料基座。
本實用新型所產生的有益效果是: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合理,在透明殼內設有反射層能提高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度和良率,引腳與基座為分體式結構,使得引腳與基座兩者可以分開包裝,避免引腳折斷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中,1為引腳,2為基座,3為透明殼,4為安裝平臺,5為墊片,6為發(fā)光芯片,7為連接部,8為卡環(huán),9為定位卡邊,10為反射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參照圖1~圖2,本方案中的發(fā)光二極管,其實施結構包括引腳1、基座2和透明殼3,所述基座2的表面向上凸設有安裝平臺4,安裝平臺4的頂面設有墊片5,在墊片5上設有發(fā)光芯片6,所述基座2上貫穿設有用于穿入引腳1的內孔,在內孔內設有內卡槽,所述發(fā)光芯片6上連接有連接部7,該連接部7向下穿入內卡槽內,所述引腳1的一端設有與內卡槽配對扣合的卡環(huán)8,引腳1卡入基座2內孔的內卡槽內與連接部7連接,從而使引腳1與基座2之間實現(xiàn)扣合固定,所述透明殼3設于基座2上,所述基座2安裝平臺4的外側設有定位槽,透明殼3的內側設有定位卡邊9,使透明殼3與基座2兩者相互扣合固定。
另外,所述透明殼3的內側設有反射層10。發(fā)光芯片6發(fā)出的光部分經(jīng)反射層10反射出,增強光源的亮度。本實施例的透明殼3可以是半球形,也可以是球冠形膠體。所述基座2為塑料基座2。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合理,在透明殼3內設有反射層10能提高發(fā)光二極管的光度和良率,引腳1與基座2為分體式結構,使得引腳1與基座2兩者可以分開包裝,避免引腳1折斷的問題。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