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適用于正反插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
參照中國實用新型第CN205016762U號專利,其公告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上的端子、包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金屬殼體、包覆于金屬殼體外且在前端面設有凹環(huán)的外殼及套設于所述凹環(huán)的密封圈,密封圈是有彈性的,所述凹環(huán)外表面和所述密封圈內(nèi)環(huán)表面中至少一者設有粘合層,通過所述粘合層使凹環(huán)外表面和密封圈內(nèi)環(huán)表面緊密貼合。但是,防水圈粘合于外殼上,絕緣本體與金屬殼體之間存在縫隙仍容易流入水分而造成電連接器失效。
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設有防水圈的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端子模組及包覆于所述端子模組外的具有沿插入方向前后貫通的收容空間的遮蔽殼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絕緣本體及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的基座及由所述基座的前端面向前突伸的與所述收容空間構成對接腔的舌板,所述導電端子具有設置于所述舌板的接觸部、固持于所述基座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所述基座設有的周壁上環(huán)設有封堵所述端子模組與所述遮蔽殼體之間的空隙的防水圈。
進一步地,所述基座的周壁上凹設有環(huán)形凹槽,所述防水圈收容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nèi)且突伸出所述周壁的外側表面。
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圈套設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圈注塑成型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防水圈由塑膠材料制成且具有彈性。
進一步地,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注塑成型于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外的絕緣件,所述環(huán)形凹槽設置于所述絕緣件的周壁。
進一步地,所述上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下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絕緣件包括第三基座及自所述第三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和第三舌板共同形成所述舌板,所述第一基座、第二基座和第三基座共同形成所述基座,所述環(huán)形凹槽設于所述第三基座上。
進一步地,所述絕緣本體包括上端座、下端座及注塑成型于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外的絕緣件,所述絕緣件的后端面下方的兩側向前凹設有一對卡持槽,所述遮蔽殼體包括上下相對設置的頂壁與底壁及連接所述頂壁與底壁的一對側壁,所述側壁向所述收容空間內(nèi)延伸有一對抵持于所述卡持槽內(nèi)的抵持部。
進一步地,所述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金屬殼體,所述金屬殼體包括底板部及自底板部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板部,所述后板部的自由末端突伸有若干卡持腳,所述基座的下方凹設有若干供所述卡持腳卡持于內(nèi)的容置槽。
進一步地,所述卡持腳自所述后板部的自由末端向后彎折延伸以焊接至一外部電路板。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防水圈環(huán)設于絕緣本體的基座的周壁上而封堵端子模組與遮蔽殼體之間的空隙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焊接至電路板上的立體組合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未焊接至電路板上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2自另一方向看的立體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5是圖4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模組及防水圈的立體分解圖。
圖7是圖6自另一方向看的立體分解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模組的立體分解圖。
圖9是圖8自另一方向看的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圖1A-A線的剖視圖。
圖11是圖1B-B線的剖視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電連接器 100 電路板 200
端子模組 300 絕緣本體 1
基座 11 舌板 12
上端座 13 第一基座 131
第一舌板 132 下端座 14
第二基座 141 容置槽 1411
第二舌板 142 絕緣件 15
第三基座 151 周壁 1510
環(huán)形凹槽 1511 卡持槽 1512
第三舌板 152 導電端子 2
上排端子 21 下排端子 22
接觸部 23 焊接部 24
固持部 25 金屬屏蔽片 3
第一支撐部 31 第二支撐部 32
焊腳 321 連接部 33
防水圈 4 遮蔽殼體 5
收容空間 50 頂壁 51
開口 511 底壁 52
側壁 53 抵持部 531
固持部 532 后端壁 54
抵持腳 541 金屬殼體 6
底板部 61 側板部 62
固定腳 621 后板部 63
卡持腳 63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圖1至圖11介紹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具體實施方式。定義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的端口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為前端,插接方向為前后方向。
請參照圖1至圖9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100焊接于電路板200上,所述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組300、環(huán)設于所述端子模組300上的防水圈4、包覆于所述端子模組300外的遮蔽殼體5及裝設于所述遮蔽殼體5外的金屬殼體6。所述端子模組300包括絕緣本體1、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1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2及固持于絕緣本體1的金屬屏蔽片3。
請參照圖4至圖9所示,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基座11及由所述基座11的前端面向前突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上凹設有環(huán)形凹槽1511。所述絕緣本體1進一步包括上端座13、下端座14及絕緣件15。所述上端座13包括第一基座13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1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32。所述下端座14包括第二基座141及自所述第二基座14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142。所述第二基座141的下方后端兩側及下方后端中間位置凹設有三個容置槽1411。所述絕緣件15包括第三基座151及自所述第三基座15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152。所述第三基座151上設有周壁1510,所述周壁1510上凹設有所述環(huán)形凹槽1511。所述絕緣件15的第三基座151的后端面下方的兩側向前凹設有一對卡持槽1512。所述第一基座131、第二基座141和第三基座151共同形成所述基座11。所述第一舌板132、第二舌板142和第三舌板152共同形成所述舌板12。
若干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1及下排端子22。所述上排端子21和所述下排端子22的數(shù)量相同。所述上排端子21與所述下排端子22的排列順序相反,從而使所述電連接器100支持正向和反向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配合。各所述導電端子2具有接觸部23、固持部25及自所述固持部25向后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4。
所述金屬屏蔽片3包括位于前端的第一支撐部31、位于后端的第二支撐部32及連接所述第一支撐部31和第二支撐部32的連接部33。所述第二支撐部32包括位于兩側的一對焊腳321。
所述防水圈4由塑膠材料制成且具有彈性。
請參照圖4至圖5所示,所述遮蔽殼體5包括上下相對設置的頂壁51與底壁52、連接所述頂壁51與底壁52的一對側壁53及由頂壁51、底壁52與側壁53圍繞而成的沿插入方向前后貫通的收容空間50。所述頂壁51在前后方向上的長度長于所述底壁52在前后方向上的長度而于頂壁51長于底壁52的部分形成一向下的開口511。所述頂壁51的后端向下延伸形成一后端壁54而遮掩所述開口511的后端,所述后端壁54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一對抵持腳541。所述側壁53于所述開口511處向所述收容空間50內(nèi)延伸有一對抵持部531及一對固持部532。
所述金屬殼體6包括底板部61、自底板部61兩側向上延伸形成的側板部62及自底板部61后端向上延伸形成的后板部63。所述側板部62向兩側延伸有固定腳621。所述后板部63自由末端的兩側及中間位置向后彎折延伸形成三個卡持腳631。
請參照圖1至圖11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a,提供一端子模組300。所述端子模組300包括絕緣本體1、上排端子21、下排端子22及金屬屏蔽片3。
首先,提供絕緣材料。將所述絕緣材料與所述上排端子21一體射出成型以形成固持有上排端子21的上端座13。令各所述上排端子21的接觸部23設置于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舌板132的上表面。令各所述上排端子21的固持部25固持于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基座131。令各所述上排端子21的焊接部24向后延伸出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基座131的后端。將所述絕緣材料與所述下排端子22一體射出成型以形成固持有下排端子22的下端座14。令各所述下排端子22的接觸部23設置于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舌板142的下表面。令各所述下排端子22的固持部25固持于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基座141。令各所述下排端子22的焊接部24向后延伸出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基座141的后端。
其次,將金屬屏蔽片3夾持于固持有上排端子21的上端座13的下表面及固持有下排端子22的下端座14的上表面之間。令所述金屬屏蔽片3的第一支撐部31對應夾持于所述第一舌板132和第二舌板142之間,令所述金屬屏蔽片3的第二支撐部32及連接部33對應夾持于所述第一基座131及第二基座141之間。
最后,提供絕緣件15。令所述絕緣件15注塑成型于固持有上排端子21的上端座13、金屬屏蔽片3及固持有下排端子22的下端座14外以形成所述端子模組300。
步驟b,提供防水圈4。將所述防水圈4環(huán)設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1的基座11的周壁1510上的環(huán)形凹槽1511內(nèi)且突伸出所述周壁1510的外側表面。具體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防水圈4套設于所述環(huán)形凹槽1511內(nèi),在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防水圈4可直接套設于未凹設有環(huán)形凹槽1511的周壁1510上,另外,也可在凹設有所述環(huán)形凹槽1511內(nèi)注塑成型一防水圈4。
步驟c,所述遮蔽殼體5套設于所述端子模組300上以令所述端子模組3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50內(nèi),所述防水圈4封堵所述端子模組300與所述遮蔽殼體5之間的空隙。所述基座1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間50及所述舌板12與所述收容空間50構成供對接連接器插接的對接腔(未標號)。所述遮蔽殼體5的后端壁54抵持于所述端子模組300的后端。一對所述抵持部531抵持于所述端子模組300的一對卡持槽1512內(nèi)。
步驟d,將所述金屬殼體6組裝于所述遮蔽殼體5的底壁52的下端,令所述卡持腳631對應卡持于所述容置槽1411內(nèi)。
步驟e,將所述電連接器100焊接至所述電路板200上,令三個所述卡持腳631焊接至所述電路板200,令所述導電端子2的焊接部24及金屬屏蔽片3的焊腳321分別焊接至所述電路板200,令所述抵持腳541抵持焊接于所述電路板200。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防水圈4環(huán)設于絕緣本體1的基座11的周壁1510上而封堵端子模組300與遮蔽殼體5之間的空隙具有較好的防水性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