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檢測儀表零配件領域,具體涉及檢測儀表用接線柱。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儀表的外接測試線接口都是專用式的,例如模型領域常用的香蕉母頭只能和與其適配的香蕉公頭插合使用,管形端子和其專用的帶螺釘接線座通過螺釘將管形端子擰緊在接線座的孔內(nèi),y形端子和其專用的帶螺釘接線座通過螺釘將y形端子擰緊在接線座的外平面上,上述三種接線端子必須和其專用的接線座配合才能使用,這在某些測試場合不能很好地適應測試便捷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設計更為合理,保證各種接線端子均能形成直接的電氣連接以保證信號傳輸質量的檢測儀表用多功能接線柱。
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之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xiàn):一種與檢測儀表配用的接線柱,包括有柱狀的主體部,滑動套設在主體部外壁的滑動夾套,滑動連接在滑動夾套外側的按壓塊,以及連接在滑動夾套與主體部之間的彈簧。
所述主體部包括有依次一體連接的儀表連接頭、第一夾套連接部和第二夾套連接部。
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的端部沿主體部長度方向成型有香蕉頭插孔;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側壁成型有一個以上的與主體部長度方向垂直的圓柱端子穿孔。
所述滑動夾套包括有滑動套設在第一夾套連接部外的第一夾套,滑動套設在第二夾套連接部外的第二夾套,以及一體連接在第一夾套和第二夾套之間的連接條。
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靠近第一夾套連接部一側的端面為y型端子夾持壁,所述第一夾套一端抵緊在y型端子夾持壁之間,使得第一夾套與y形端子夾持壁之間形成y型端子夾持部。
所述第二夾套側壁成型有與圓柱端子穿孔配合以夾緊圓柱端子的圓柱端子夾孔。
所述按壓塊內(nèi)壁上成型有滑塊,滑塊上端面為斜面;所述第二夾套側壁上對應滑塊的位置成型有穿孔;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側壁上成型有斜面孔。
所述斜面孔內(nèi)頂面為斜面,且與滑塊上端面傾斜角度相同;所述滑塊上端面與斜面孔的內(nèi)頂面相抵,滑塊下端面與穿孔的內(nèi)底面相抵;所述滑塊上端面成型有用以防止滑塊脫離斜面孔的卡塊。
所述第一夾套連接部上靠近儀表連接頭的位置成型有一個錐形定位圈,錐形定位圈所處的圓錐面的頂點位于儀表連接頭一側;所述第一夾套內(nèi)壁成型有一個彈簧定位臺肩;所述彈簧套設在第一夾套連接部上且彈簧兩端抵在彈簧定位臺肩和錐形定位圈之間;并且,所述錐形定位圈的最寬處的外徑小于第一夾套最窄處的內(nèi)徑,所述彈簧為錐形彈簧。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較,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與香蕉頭、圓柱端子、y型端子連接時均是直接接觸連接,不存在間接接觸的情況,且圓柱端子和y型端子連接時均通過滑動夾套配合夾緊,連接穩(wěn)定性好,利于信號傳輸?shù)姆€(wěn)定,避免了出現(xiàn)信號跳躍、間斷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利于保證測試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剖視圖。
圖4是香蕉頭與本發(fā)明連接時的結構狀態(tài)圖。
圖5是圓柱端子與本發(fā)明連接時的結構狀態(tài)圖。
圖6是y型端子與本發(fā)明連接時的結構狀態(tài)圖。
1、主體部;11、儀表連接頭;12、第一夾套連接部;121、錐形定位圈;13、第二夾套連接部;132、y型端子夾持壁;133、圓柱端子穿孔;134、香蕉頭插孔;135、斜面孔;2、滑動夾套;2a、第一夾套;2b、第二夾套;2c、連接條;201、圓柱端子夾孔;203、彈簧定位臺肩;204、穿孔;3、按壓塊;31、滑塊;32、卡塊;5、彈簧;r、y型端子;s、香蕉頭;t、圓柱端子。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jù)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是一種與檢測儀表配用的接線柱,包括有柱狀的主體部1,滑動套設在主體部外壁的滑動夾套2,滑動連接在滑動夾套外側的按壓塊3,以及連接在滑動夾套與主體部之間的彈簧5。
所述主體部包括有依次一體連接的儀表連接頭11、第一夾套連接部12和第二夾套連接部13。
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的端部沿主體部長度方向成型有香蕉頭插孔134;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側壁成型有一個以上的與主體部長度方向垂直的圓柱端子穿孔133。
所述滑動夾套包括有滑動套設在第一夾套連接部外的第一夾套2a,滑動套設在第二夾套連接部外的第二夾套2b,以及一體連接在第一夾套和第二夾套之間的連接條2c。
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靠近第一夾套連接部一側的端面為y型端子夾持壁132,所述第一夾套一端抵緊在y型端子夾持壁之間,使得第一夾套與y形端子夾持壁之間形成y型端子夾持部。
所述第二夾套側壁成型有與圓柱端子穿孔配合以夾緊圓柱端子的圓柱端子夾孔201。
所述按壓塊內(nèi)壁上成型有滑塊31,滑塊上端面為斜面;所述第二夾套側壁上對應滑塊的位置成型有穿孔204;所述第二夾套連接部側壁上成型有斜面孔135。
所述斜面孔內(nèi)頂面為斜面,且與滑塊上端面傾斜角度相同;所述滑塊上端面與斜面孔的內(nèi)頂面相抵,滑塊下端面與穿孔的內(nèi)底面相抵;所述滑塊上端面成型有用以防止滑塊脫離斜面孔的卡塊32。
所述斜面孔與卡頭滿足以下要求:按壓按壓塊至極限位置時,所述圓柱端子夾孔與圓柱端子穿孔相對齊。
所述第一夾套連接部上靠近儀表連接頭的位置成型有一個錐形定位圈121,錐形定位圈所處的圓錐面的頂點位于儀表連接頭一側;所述第一夾套內(nèi)壁成型有一個彈簧定位臺肩203;所述彈簧套設在第一夾套連接部上且彈簧兩端抵在彈簧定位臺肩和錐形定位圈之間;并且,所述錐形定位圈的最寬處的外徑小于第一夾套最窄處的內(nèi)徑,所述彈簧為錐形彈簧。
本實施例通過錐形定位圈來固定彈簧,減少了零部件,降低了成本。安裝錐形彈簧時,使用管狀的套筒將彈簧沿著錐形定位圈的外壁往里推,彈簧沿周向產(chǎn)生形變使半徑變大,直到彈簧的外端完全通過錐形定位圈之后,彈簧外端恢復原狀抵在錐形定位圈的內(nèi)端面,不會脫出。
在安裝圓柱端子時,使用者用大拇指將按壓部壓至極限位置,錐形彈簧收縮,所述圓柱端子夾孔與圓柱端子穿孔相對齊,就能夠將圓柱端子插入,松開按壓部,由于彈簧產(chǎn)生的預緊力,能夠將圓柱端子牢牢夾緊在圓柱端子穿孔內(nèi)。
同理,在安裝y型端子時,使用者將按壓部壓至合適位置,使得在y型端子夾持壁與第一夾套上端有足夠空間安裝y型端子,此時彈簧收縮,安裝好y型端子后,松開按壓部,彈簧的預緊力能夠將y型端子夾緊在y型端子夾持壁與第一夾套之間。
本發(fā)明與香蕉頭、圓柱端子、y型端子連接時均是直接接觸連接,不存在間接接觸的情況,且圓柱端子和y型端子連接時均通過滑動夾套與按壓塊配合夾緊,連接穩(wěn)定性好,利于信號傳輸?shù)姆€(wěn)定,避免了出現(xiàn)信號跳躍、間斷的不穩(wěn)定現(xiàn)象,利于保證測試精度。
另外,所述滑塊穿設在滑動夾套和主體部之間,起到了導向銷的作用,使滑動夾套不會相對主體部周向轉動,使圓柱端子穿孔和圓柱端子夾孔能保持在同一方向上不變。
所述滑塊內(nèi)端的卡塊用以阻擋按壓塊從主體部上脫開,并且按壓塊安裝到主體部和滑動夾套上之后再安裝所述彈簧,所述彈簧在壓縮至極限位置時所述卡塊端部也超過斜面孔的上端,這樣在接線柱裝配完成后,按壓塊便不會脫出,結構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