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連接器
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電纜的連接器結構。
背景技術:
:在當前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大潮中,車用電連接器的需求不斷增加,例如用于充電的電連接器等。當前市面上的大電流連接器組件較多,使用時均需要提前將外殼安裝好,再與應用的插接口安裝,安裝過程非常不方便。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種電纜的連接器結構,旨在解決現有的電纜連接器安裝不便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出的電纜的連接器結構,所述電纜包括內導體及外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器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內形成有容腔,所述殼體上設有第一安裝孔、第二安裝孔及外接口;接線端子及緊固件,均置于所述容腔;其中,所述接線端子一端與所述內導體相套接,另一端與所述與所述第二安裝孔相對應并開設有過孔;緊固件,由金屬材質制成,穿置在所述過孔內并向所述外接口延伸;所述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第一端蓋,套在所述外被上并蓋合所述第一安裝孔;以及第二端蓋,蓋合所述第二安裝孔并與所述殼體可拆卸固定。優(yōu)選地,所述電纜還包括絕緣層及屏蔽層,所述絕緣層、屏蔽層及外被由內至外依次套設在所述內導體上;所述殼體由金屬材質制成,所述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絕緣體,與所述緊固件靠近所述第二安裝孔的一側及所述第二端蓋抵接;電接觸環(huán),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所述電接觸環(huán)套在所述屏蔽層上并與所述第一安裝孔內壁面電接觸。優(yōu)選地,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內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在所述外被上并位于所述電接觸環(huán)與所述第一端蓋之間;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外被及所述第一安裝孔內壁面均密封配合。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孔具有第一環(huán)壁面及與所述第一環(huán)壁面鄰接的第二環(huán)壁面,所述第二環(huán)壁面相較鄰近所述第一安裝孔外側入口,且所述第二環(huán)壁面的內徑大于所述第一環(huán)壁面的內徑;所述第一環(huán)壁面及第二環(huán)壁面之間形成外臺階面,所述第一環(huán)壁面與所述容腔內壁面相接處形成內臺階面;所述電接觸環(huán)與所述內臺階面抵接,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外臺階面抵接。優(yōu)選地,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束線爪,所述束線爪包括平環(huán)狀的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的內邊緣延伸的卡爪;所述卡爪的外側面具有沿遠離所述基部的方向徑向向內傾斜的引導面;所述束線爪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并套在所述外被上,所述第二端蓋內壁面設有與所述卡爪適配的嵌槽,所述第一密封圈與所述基部抵接。優(yōu)選地,所述電接觸環(huán)包括壓環(huán)及箍圈,所述壓環(huán)與所述屏蔽層緊套接,所述包括箍圈包括套筒及自套筒內壁面沿所述套筒軸向延伸的彈片,所述箍圈套在所述壓環(huán)的外圍,所述彈片與所述壓環(huán)彈性抵接。優(yōu)選地,所述接線端子包括扁平狀接線部及與所述接線部相連的套接部,所述接線部與所述第二安裝孔相對應,且所述接線部上開設有所述過孔,所述套接部用以與所述內導體相套接;所述緊固件包括頭部及與所述頭部相連的桿部,所述頭部與所述接線部的靠近所述第二安裝孔的一側抵接,所述桿部穿置在所述過孔內并向所述外接口延伸。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端蓋包括固定筒及自固定筒外周面延伸的蓋板,所述蓋板的外緣設有卡扣,所述固定筒套在所述外被上,所述殼體鄰近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外側入口處設有與所述卡扣適配的卡凸。優(yōu)選地,第二端蓋包括頂壁及自所述頂壁的一面凸設的環(huán)形的的側壁,所述頂壁外緣凸出所述側壁;所述第二安裝孔的外側入口處形成有臺階形凹部,所述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套設在所述側壁上的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頂壁與所述臺階形凹部的搭接處。優(yōu)選地,所述殼體鄰近所述外接口設有環(huán)繞所述外接口的環(huán)形凹槽,所述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嵌設在所述環(huán)形凹槽內的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一安裝孔位于殼體沿第一方向的一側,所述第二安裝孔及外接口分別所述殼體沿第二方向兩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殼體的外壁面沿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凸設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開設有固定孔。本發(fā)明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通過在殼體上設置第一安裝孔及第二安裝孔,如此,與接線端子固定連接的線纜可以自第一安裝孔伸入殼體的容腔,并由蓋合第一安裝孔的第一端蓋支撐;而緊固件可以自第二安裝孔伸入殼體的容腔,并穿置在接線端子上的過孔;外部電連接部件可以自外接口伸入殼體容腔以通過與緊固件和或接線端子電連接。本發(fā)明電纜的連接器結構實現電連接的零件數量少,易于組裝,連接穩(wěn)定可靠,并且方便與其他部件經外接口搭配連接。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發(fā)明電纜的連接器結構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電纜的連接器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中電纜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1中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部分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4中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1中電纜的連接器結構另一部分結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中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1中殼體的結構示意圖;圖9為圖1中殼體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號說明:標號名稱標號名稱標號名稱1殼體22套接部722彈片10容腔3緊固件8第一密封圈11第一安裝孔31頭部8a第一平墊圈111第一環(huán)壁面32桿部9束線爪112第二環(huán)壁面4第一端蓋91基部113外臺階面41固定筒92卡爪114內臺階面42蓋板1a第二平墊圈12第二安裝孔43卡扣1b彈簧墊圈13外接口5第二端蓋1c第二密封圈14卡凸51頂壁1d第三密封圈15臺階形凹部52側壁100電纜16環(huán)形凹槽521嵌槽110內導體17固定部6絕緣體120外被171固定孔7電接觸環(huán)130絕緣層2接線端子71壓環(huán)140屏蔽層21接線部72箍圈211過孔721套筒本發(fā)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yōu)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若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后……),則該方向性指示僅用于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tài)(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tài)發(fā)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另外,若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則該“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另外,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fā)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纜的連接器結構,參照圖3,電纜100包括內導體110及外被120。在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如圖1、圖2、圖8及圖9所示,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包括:殼體1,殼體1內形成有容腔10,殼體1上設有第一安裝孔11、第二安裝孔12及外接口13;接線端子2及緊固件3,均置于容腔10;其中,接線端子2一端與內導體110相套接,另一端與與第二安裝孔12相對應并開設有過孔211;緊固件3,由金屬材質制成,穿置在過孔211內并向外接口13延伸;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第一端蓋4,套在外被120上并蓋合第一安裝孔11;以及第二端蓋5,蓋合第二安裝孔12并與殼體1可拆卸固定。在本實施例中,殼體1用以為置于其內的部件提供基本的防護和支撐作用。接線端子2用以方便與外部的電器件電連接,例如輸送電能;緊固件3在用以緊固接線端子2之外,還用以實現基本的電路連接;第一端蓋4在蓋合第一安裝孔11的同時還起到支撐電纜100的作用。第二端蓋5與殼體1拆卸固定可以方便緊固件3與接線端子2上的過孔211對接。本發(fā)明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通過在殼體1上設置第一安裝孔11及第二安裝孔12,如此,與接線端子2固定連接的線纜可以自第一安裝孔11伸入殼體1的容腔10,并由蓋合第一安裝孔11的第一端蓋4支撐;而緊固件3可以自第二安裝孔12伸入殼體1的容腔10,并穿置在接線端子2上的過孔211;外部電連接部件可以自外接口13伸入殼體1容腔10以通過與緊固件3和或接線端子2電連接。本發(fā)明電纜的連接器結構實現電連接的零件數量少,易于組裝,連接穩(wěn)定可靠,并且方便與其他部件經外接口13搭配連接。進一步地,請一并參照圖3至圖5、電纜100還包括絕緣層130及屏蔽層140,絕緣層130、屏蔽層140及外被120由內至外依次套設在內導體110上;殼體1由金屬材質制成,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絕緣體6,與緊固件3靠近第二安裝孔12的一側及第二端蓋5抵接;電接觸環(huán)7,置于第一安裝孔11,電接觸環(huán)7套在屏蔽層140上并與第一安裝孔11內壁面電接觸。在本實施例中,電纜100為同軸電纜100,或需要使用屏蔽層140防護的電纜100,屏蔽層140一般采用由導線編制的網狀制成。通過設置電接觸環(huán)7電連接連接殼體1及屏蔽層140,則只需要與殼體1電連接即可與屏蔽層140連通。此外,殼體1本身也可以形成屏蔽結構。進一步地,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置于第一安裝孔11內的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圈8套在外被120上并位于電接觸環(huán)7與第一端蓋4之間;第一密封圈8與外被120及第一安裝孔11內壁面均密封配合。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第一密封圈8防止殼體1外部的水經第一安裝孔11侵入殼體1,進而破壞殼體1內部設計的絕緣系統(tǒng)。進一步地,請一并參照圖7,第一安裝孔11具有第一環(huán)壁面111及與第一環(huán)壁面111鄰接的第二環(huán)壁面112,第二環(huán)壁面112相較鄰近第一安裝孔11外側入口,且第二環(huán)壁面112的內徑大于第一環(huán)壁面111的內徑;第一環(huán)壁面111及第二環(huán)壁面112之間形成外臺階面113,第一環(huán)壁面111與容腔10內壁面相接處形成內臺階面114;電接觸環(huán)7與內臺階面114抵接,第一密封圈8與外臺階面113抵接。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外臺階面113和內臺階面114,可以在電纜100的軸向定位電接觸環(huán)7及第一密封圈8,從而可以保證電接觸環(huán)7與殼體1及屏蔽層140電接觸的可靠性,以及第一密封圈8在適當的擠壓下保持與相應的配合面密封配合。優(yōu)選地,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套在外被120上的第一平墊圈8a,第一平墊圈8a位于內臺階面114與第一密封圈8之間,且第一平墊圈8a與內臺階面114及第一密封圈8均抵接。第一平墊圈8a可以對第一密封圈8進行支撐,從而避免需要擴大外臺階面113,進而不必要的擴大殼體1的大??;或者,避免外臺階面113與第一環(huán)壁面111相接處的邊緣抵接第一密封圈8,從而使第一密封圈8發(fā)生破壞。進一步地,請再次參照圖2、圖4及圖5,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束線爪9,束線爪9包括平環(huán)狀的基部91以及自基部91的內邊緣延伸的卡爪92;卡爪92的外側面具有沿遠離基部91的方向徑向向內傾斜的引導面;束線爪9置于第一安裝孔11并套在外被120上,第二端蓋5內壁面設有與卡爪92適配的嵌槽521,第一密封圈8與基部91抵接。在本實施例中,束線爪9與第一端蓋4相向靠攏的時,卡爪92伸入嵌槽521,并沿逐步沿徑向向內的擠壓電纜100的外被120,從而防止電纜100或電纜100的外被120松脫。進一步地,電接觸環(huán)7包括壓環(huán)71及箍圈72,壓環(huán)71與屏蔽層140緊套接,包括箍圈72包括套筒721及自套筒721內壁面沿套筒721軸向延伸的彈片722,箍圈72套在壓環(huán)71的外圍,彈片722與壓環(huán)71彈性抵接。在本實施例中,壓環(huán)71一般采用鉚壓的方式緊套在裸露的屏蔽層140上,如果不設置箍圈72,則相應地,第一環(huán)壁面111的內徑要足夠小,才能保證壓環(huán)71與殼體1之間的電連接,通過設置箍圈72則可以避免這一點。箍圈72不光與壓環(huán)71之間可拆卸套接,而且由于套筒721本身可變形,進而可以補償第一環(huán)壁面111的制作誤差。進一步地,請一并參照圖6及圖7,接線端子2包括扁平狀接線部21及與接線部21相連的套接部22,接線部21與第二安裝孔12相對應,且接線部21上開設有過孔211,套接部22用以與內導體110相套接;緊固件3包括頭部31及與頭部31相連的桿部32,頭部31與接線部21的靠近第二安裝孔12的一側抵接,桿部32穿置在過孔211內并向外接口13延伸。在本實施例中,接線部21設置呈扁平狀有利于沖裁過孔211,并且可以更好地支撐緊固件3,例如緊固件3的頭部31。套接部22呈一端敞口設置。優(yōu)選地,該緊固件3為內六角螺釘;該電纜的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套在桿部32上的第二平墊圈1a和彈簧墊圈1b,第二平墊圈1a及彈簧墊圈1b均位于頭部31及接線部21之間;如此,在接線部21與外部導體配合時,可以達到更好地緊固效果,進而提升電連接的可靠性。進一步地,第一安裝孔11位于殼體1沿第一方向的一側,第二安裝孔12及外接口13分別殼體1沿第二方向兩側,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緊固件3的延伸方向與第二方向一致。進一步地,第一端蓋4包括固定筒41及自固定筒41外周面延伸的蓋板42,蓋板42的外緣設有卡扣43,固定筒41套在外被120上,殼體1鄰近第一安裝孔11的外側入口處設有與卡扣43適配的卡凸14。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端蓋4與殼體1卡扣43連接,可以進一步地簡化兩者的裝配,相比采用螺釘等方式固定,既節(jié)省了零部件數量,此外又無需借助額外的工具。進一步地,第二端蓋5包括頂壁51及自頂壁51的一面凸設的環(huán)形的的側壁52,頂壁51外緣凸出側壁52;第二安裝孔12的外側入口處形成有臺階形凹部15,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套設在側壁52上的第二密封圈1c,第二密封圈1c位于頂壁51與臺階形凹部15的搭接處。在本實施例中,通過設置第二密封圈1c密封,則可以防止水從第二安裝孔12侵入殼體1,進而破壞殼體1內部設計的絕緣系統(tǒng)。進一步地,底壁的外側面設有旋接槽,側壁52的外側面設有外螺紋,第二安裝孔12設有與側壁52上的外螺紋適配的內螺紋。第二端蓋5與第二安裝孔12螺紋配合,如此可以可靠地與絕緣體6抵接,保證絕緣的可靠性。進一步地,絕緣體6呈蓋狀并套在頭部31上。絕緣體6與第二端蓋5的配合,相嵌接的結構。絕緣體6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外緣延伸的周壁,周壁的遠離底壁的一端向外彎折形成有環(huán)形的定位槽,側壁52的遠離頂壁51的端面設有與定位槽適配的定位凸。進一步地,殼體1鄰近外接口13設有環(huán)繞外接口13的環(huán)形凹槽16,連接器結構還包括嵌設在環(huán)形凹槽16內的第三密封圈1d;第一安裝孔11位于殼體1沿第一方向的一側,第二安裝孔12及外接口13分別殼體1沿第二方向兩側,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殼體1的外壁面沿垂直于第二方向凸設有固定部17,固定部17上開設有固定孔171。在本實施例中,連接器結構其他部件經外接口13搭配連接時,通過抵接第三密封圈1d可以保證結合面的密封性,防止水的侵入。優(yōu)選地,該固定部17在第二方向上鄰近外接口13。以上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在本發(fā)明的發(fā)明構思下,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技術領域:
均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