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843823閱讀:228來源:國知局
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有關(guān)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是指一種適用于正反插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Type C連接器具有上端座、下端座及成型于上端座及下端座外的絕緣件,然在上端座及下端座外注塑成型絕緣件時,絕緣材料僅包裹上端座及下端座的上下表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因上端座、下端座及絕緣件三者的固持效果不穩(wěn)定而出現(xiàn)相互剝離的現(xiàn)象,因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電連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上端座、下端座及絕緣件相互穩(wěn)定固持的電連接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端子模組及套設(shè)于所述端子模組外的遮蔽殼體,所述端子模組包括設(shè)有上端座和下端座的絕緣本體及分別固持于所述上端座和下端座的兩排導(dǎo)電端子,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具有互配的配合面,所述兩排導(dǎo)電端子包括露出于所述絕緣本體的接觸部、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固持部及延伸出所述絕緣本體外的焊接部,所述上端座及下端座互配的配合面凹設(shè)有向前貫通的容納塑膠材料的凹槽。

進(jìn)一步地,所述導(dǎo)電端子的接觸部的頭端表面露出于所述凹槽。

進(jìn)一步地,所述絕緣本體進(jìn)一步包括注塑成型于上端座及下端座外的絕緣件,所述上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下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的上表面與第二舌板的下表面分別露設(shè)有所述導(dǎo)電端子的接觸部,所述第一舌板的下表面及第二舌板的上表面分別自其前端向后凹設(shè)形成有所述凹槽,所述塑膠材料為成型所述絕緣件時填充入所述凹槽內(nèi)的。

進(jìn)一步地,設(shè)置于第一舌板內(nèi)的導(dǎo)電端子的接觸部及設(shè)置于第二舌板內(nèi)的導(dǎo)電端子的接觸部的相對表面的頭端位于所述凹槽內(nèi)且未在上下方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舌板及第二舌板互配的配合面。

進(jìn)一步地,所述第一舌板的下表面及第二舌板的上表面在對應(yīng)導(dǎo)電端子處設(shè)置的凹槽大于在導(dǎo)電端子旁側(cè)處設(shè)置的凹槽。

進(jìn)一步地,所述上端座的下表面及下端座的上表面均設(shè)有讓位孔及凸部,所述上端座下表面的凸部對應(yīng)抵持于所述下端座上表面的讓位孔內(nèi),所述下端座上表面的凸部對應(yīng)抵持于所述上端座下表面的讓位孔內(nèi)。

進(jìn)一步地,所述上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下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一基座的兩側(cè)設(shè)有自上而下貫穿所述第一基座上下表面的第一對位孔,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凹設(shè)有與所述第一對位孔連通的尺寸較大的第一凹孔,所述第二基座的兩側(cè)設(shè)有自下而上貫穿所述第二基座上下表面的第二對位孔,所述第二基座的下表面凹設(shè)有與所述第二對位孔連通的尺寸較大的第二凹孔,所述第一凹孔與所述第二凹孔在上下方向上連通。

進(jìn)一步地,所述上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自所述第一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所述下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自所述第二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所述第一舌板的下表面的兩側(cè)設(shè)有呈半圓狀的第一搭接塊,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的兩側(cè)設(shè)有呈半圓狀的第二搭接塊,所述遮蔽片設(shè)有貫穿孔,所述第一搭接塊與所述第二搭接塊分別穿過所述貫穿孔且彼此對應(yīng)搭接成一整圓。

進(jìn)一步地,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電連接器進(jìn)一步包括由液態(tài)防水膠液凝固形成的防水膠板,所述遮蔽殼體為前后貫通的具有收容空間的筒狀殼體,所述舌板與所述收容空間之間構(gòu)成一對接腔,所述遮蔽殼體較基座向后突出而在兩者之間形成容置所述液態(tài)防水膠液凝固形成的防水膠板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內(nèi)壁面設(shè)有引導(dǎo)所述防水膠液流入所述容置腔的導(dǎo)引斜面。

進(jìn)一步地,所述遮蔽殼體為金屬粉末注射成型。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電連接器的上端座的下表面及下端座的上表面分別凹設(shè)有向前貫通的凹槽,通過注塑絕緣件時,部分塑膠材料填充入凹槽內(nèi)來進(jìn)一步加強上端座、下端座及絕緣件三者的固定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

圖2是圖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體組合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4是圖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模組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6是圖5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端子模組移除絕緣件及定位柱后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8是圖7進(jìn)一步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9是圖8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體分解圖。

圖10是圖8進(jìn)一步的立體分解圖。

圖11是圖10自另一方向看的立體分解圖。

圖12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上端座的俯視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下端座的仰視圖。

圖14是本實用新型上排端子及遮蔽片的立體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遮蔽殼體的立體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沿圖1的A-A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的上排端子和下排端子的排布示意圖。

【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電連接器 100 端子模組 200

絕緣本體 1 基座 11

前端面 111 基部 112

突伸部 113 舌板 12

上端座 13 第一基座 131

第一對位孔 1311 第一凹孔 1312

第一貫通槽 1313 第一基部 1314

第一突伸部 1315 第一舌板 132

第一凹槽 1321 第一讓位孔 1322

第一凸部 1323 第一搭接塊 1324

下端座 14 第二基座 141

第二對位孔 1411 第二凹孔 1412

第二貫通槽 1413 第二基部 1414

第二突伸部 1415 第二舌板 142

第二凹槽 1421 第二讓位孔 1422

第二凸部 1423 第二搭接塊 1424

絕緣件 15 第三基座 151

第三基部 1511 第三舌板 152

上排端子 2 第一接觸部 21

第一固持部 22 第一加寬部 221

第二加寬部 222 第一焊接部 23

第一接地端子 241 第一延伸部 2411

抵靠部 2412 第一電源端子 242

第二電源端子 243 下排端子 3

第二接觸部 31 第二固持部 32

第三加寬部 321 第四加寬部 322

第二焊接部 33 第二接地端子 341

第二延伸部 3411 抵接部 3412

第三電源端子 342 第四電源端子 343

遮蔽片 4 板體 41

凹口 411 貫穿孔 412

焊腳 42 定位柱 5

遮蔽殼體 6 收容空間 600

對接腔 601 容置腔 602

后端周壁 603 導(dǎo)引斜面 604

上板部 61 下板部 62

側(cè)板部 63 開口 631

抵持片 64 固持腳 65

加強肋 66 防水膠板 7

金屬支架 8 主體部 81

臺階部 82 焊接腳 83

接地腳 84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jié)合上述附圖進(jìn)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jié)合圖1至圖17介紹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具體實施方式。定義所述電連接器100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插接的端口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為前端且插接方向為前后方向。

請參照圖1至圖15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連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組200、套設(shè)于所述端子模組200外的遮蔽殼體6、防水膠板7及金屬支架8。

請參照圖3至圖15所示,所述端子模組200包括絕緣本體1、固持于所述絕緣本體1內(nèi)的兩排導(dǎo)電端子、位于兩排導(dǎo)電端子之間的遮蔽片4及定位柱5。

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包括基部112及自所述基部112向后突伸形成的突伸部113,所述基座11定義有前端面111。所述絕緣本體1進(jìn)一步包括上端座13、下端座14及絕緣件15。所述上端座13的下表面與所述下端座14的上表面為互配的配合面。所述上端座13包括第一基座131及自所述第一基座13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132。所述第一基座131包括第一基部1314及自所述第一基部1314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一突伸部1315。所述第一基座131的兩側(cè)設(shè)有自上而下貫穿所述第一基座131上下表面的第一對位孔1311,所述第一基座131的上表面凹設(shè)有與所述第一對位孔1311連通的尺寸較大的第一凹孔1312而包圍所述第一對位孔1311。所述第一突伸部1315在與所述第一基部1314相連處設(shè)有貫通第一突伸部1315上下表面的第一貫通槽1313。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下表面的頭部凹設(shè)有向前貫通的若干第一凹槽1321。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下表面設(shè)有第一讓位孔1322及第一凸部1323。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下表面的兩側(cè)設(shè)有呈半圓狀的一對第一搭接塊1324,此一對第一搭接塊1324在第一舌板132的兩側(cè)前后方向上相向設(shè)置。所述下端座14包括第二基座141及自所述第二基座14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二舌板142。所述第二基座141包括第二基部1414及自所述第二基部1414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突伸部1415。所述第二基座141的兩側(cè)設(shè)有自下而上貫穿所述第二基座141上下表面的第二對位孔1411,所述第二基座的下表面凹設(shè)有與所述第二對位孔1411連通的尺寸較大的第二凹孔1412而包圍所述第二對位孔1411。所述第二突伸部1415在與所述第二基部1414相連處設(shè)有貫通第二突伸部1415上下表面的第二貫通槽1413。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的頭部凹設(shè)有向前貫通的若干第二凹槽1421。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設(shè)有第二讓位孔1422及第二凸部1423。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的兩側(cè)設(shè)有呈半圓狀的一對第二搭接塊1424,此一對第二搭接塊1424在第二舌板142的兩側(cè)前后方向上相向設(shè)置。所述絕緣件15包括第三基座151及自所述第三基座151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三舌板152。所述第三基座151包括第三基部1511。所述第一突伸部1315和第二突伸部1415共同組成所述突伸部113。所述第一基部1314、第二基部1414和第三基部1511共同形成所述基部112。所述第一基座131、第二基座141和第三基座151共同形成所述基座11。所述第一舌板132、第二舌板142和第三舌板152共同形成所述舌板12。

所述兩排導(dǎo)電端子包括呈反向?qū)ΨQ設(shè)置且分別排列在舌板12的上下表面上的上排端子2及下排端子3。所述上排端子2包括第一接觸部21、第一焊接部23及連接所述第一接觸部21和第一焊接部23的第一固持部22。所述下排端子3包括第二接觸部31、第二焊接部33及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31和第二焊接部33的第二固持部32。所述第一接觸部21及第二接觸部31可統(tǒng)稱為接觸部,所述第一固持部22及第二固持部32可統(tǒng)稱為固持部,所述第一焊接部23及第二焊接部33可統(tǒng)稱為焊接部。

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標(biāo)準(zhǔn)插座端子每排具有十二根且舌板12的上下表面分別具有對應(yīng)各排十二根端子的端子位置。如圖17所示,其中A1~A12為上排端子2自左向右的排布示意,B1~B12為下排端子3自右向左的排布示意。本實用新型上排端子2包括位于所述上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A1、A12的兩個位置上的第一接地端子241、位于所述上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A4位置上的第一電源端子242、位于A9位置上的第二電源端子243及依序位于所述上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A5、A6、A7、A8的四個位置上的偵測端子、USB2.0正信號端子、USB2.0負(fù)信號端子及拓展端子。所述上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A2、A3、A10、A11的四個端子位置未設(shè)置任何端子。本實用新型下排端子3包括位于所述下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B1、B12的兩個位置上的第二接地端子341、位于所述下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B4位置上的第三電源端子342、位于B9位置上的第四電源端子343及依序位于所述下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B5、B6、B7、B8的四個位置上的偵測端子、USB2.0正信號端子、USB2.0負(fù)信號端子及拓展端子。所述下排十二個端子位置中的B2、B3、B10、B11的四個端子位置未設(shè)置任何端子。所述上排端子2及下排端子3中的拓展端子均為按照需求設(shè)置其功能的端子。以上,第一接地端子241及第二接地端子341可統(tǒng)稱為接地端子,第一電源端子242、第二電源端子243、第三電源端子342、第四電源端子343可統(tǒng)稱為電源端子,偵測端子、USB2.0正信號端子、USB2.0負(fù)信號端子及拓展端子可統(tǒng)稱為信號端子。由于A2、A3、A10、A11、B2、B3、B10、B11的上下八個端子位置未設(shè)置任何端子故所述電源端子與所述接地端子相鄰設(shè)置。

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地端子241的第一固持部22均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內(nèi)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411。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地端子241的第一固持部22包括向外突出的抵靠部2412。所述上排端子2中位于A4位置的第一電源端子242的第一固持部22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左延伸的與所述第一延伸部2411相對的第一加寬部221且第一固持部22向后延伸形成有兩個相互分離的所述第一焊接部23且其中一個所述第一焊接部23自其所述第一加寬部221向后延伸形成。所述上排端子2中位于A9位置的第二電源端子243的第一固持部22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右延伸的與所述第一延伸部2411相對的第二加寬部222。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地端子341的第二固持部32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內(nèi)延伸的第二延伸部3411。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地端子341的第二固持部32包括向外突出的抵接部3412。所述下排端子3中位于B4位置的第三電源端子342的第二固持部32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右延伸的與所述第二延伸部3411相對的第三加寬部321且第二固持部32向后延伸形成有兩個相互分離的所述第二焊接部33且其中一個第二焊接部33自其第三加寬部321向后延伸形成。所述下排端子3中位于B9位置的第四電源端子343的第二固持部32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向左延伸的與所述第二延伸部3411相對的第四加寬部322。以上第一延伸部2411及第二延伸部3411可統(tǒng)稱為延伸部,以上第一加寬部221、第二加寬部222、第三加寬部321及第四加寬部322可統(tǒng)稱為加寬部。

本實施例中的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及電源端子的固持部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延伸的加寬部而令所述電源端子的固持部及接地端子的固持部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均寬于信號端子的固持部在橫向方向上的寬度。本實施例中的接地端子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而令接地端子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本實施例中的電源端子包括在橫向方向上延伸的加寬部而令電源端子能夠傳遞較大的電流。另,本實施例中的第一電源端子242的第一固持部22和第三電源端子342的第二固持部32向后延伸有兩根所述第一焊接部23和第二焊接部33可增強電連接器100與電路板(未圖示)的焊接效果并提高大電流流通時的安全性。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將第一電源端子242及第三電源端子342看作為呈反向?qū)ΨQ設(shè)置的第一組電源端子,將第二電源端子243及第四電源端子343看作為呈反向?qū)ΨQ設(shè)置的第二組電源端子,所述第一組電源端子及第二組電源端子中的至少一組電源端子中的各電源端子均向后延伸有所述兩個相互分離的焊接部。在其他實施例中,電源端子可向后延伸形成至少兩個所述焊接部。

請參照圖10至圖11所示,所述遮蔽片4為彼此分離的一對片狀結(jié)構(gòu)。所述遮蔽片4包括彼此分離且對稱設(shè)置的兩個板體41及自所述兩個板體41后端向下延伸形成的焊腳42。所述遮蔽片4設(shè)有位于外側(cè)的凹口411及位于前端的貫穿孔412。

請參照圖3、圖4及圖15所示,所述遮蔽殼體6為金屬粉末注射成型具有更好的剛度及強度。所述遮蔽殼體6為前后貫通的具有收容空間600的筒狀殼體。所述遮蔽殼體6包括上板部61、與上板部61相對的下板部62及連接所述上板部61和下板部62的兩側(cè)板部63。所述上板部61、下板部62及兩側(cè)板部63共同圍設(shè)形成所述收容空間600。所述側(cè)板部63的后端設(shè)有一對向內(nèi)凹設(shè)形成的開口631。所述遮蔽殼體6進(jìn)一步包括自其側(cè)板部63向收容空間600內(nèi)凸伸的抵持片64及自其側(cè)板部63向外側(cè)延伸形成的固持腳65。所述固持腳65與所述側(cè)板部63之間連接有三角型加強肋66結(jié)構(gòu)以加強所述固持腳65的結(jié)構(gòu)強度。

請參照圖3至圖4所示,所述防水膠板7由液態(tài)防水膠液凝固形成。

請參照圖3至圖4所示,所述金屬支架8包括主體部81、自所述主體部81向后延伸形成的臺階部82、若干焊接腳83及若干接地腳84。所述焊接腳83位于所述主體部81及臺階部82的兩側(cè)。

請參照圖1至圖17所示,本實用新型電連接器100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驟,提供固持有上排端子2的上端座13、固持有下排端子3的下端座14。

首先,將所述上排端子2與所述上端座13一體射出成型。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觸部21向上露出于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上表面。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固持部22固持于所述上端座13內(nèi)且第一固持部22的下表面部分露出于所述上端座13的下表面。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焊接部23延伸出所述第一基座131的后端。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地端子241的下表面向下露出于所述上端座13的下表面。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觸部21的頭端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321并露出于所述第一凹槽1321且未在上下方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下表面。令所述第一舌板132的下表面在對應(yīng)上排端子2處設(shè)置的第一凹槽1321大于在上排端子2旁側(cè)處設(shè)置的第一凹槽1321。

然后,將所述下排端子3與所述下端座14一體射出成型。令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觸部31向下露出于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下表面。令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固持部32固持于所述下端座14內(nèi)且第二固持部32的上表面部分露出于所述下端座14的上表面。令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焊接部33延伸出所述第二基座141的后端。令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地端子341的上表面向上露出于所述下端座14的上表面。令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觸部31的頭端上表面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421并露出于所述第二凹槽1421且未在上下方向上凸伸出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令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在對應(yīng)下排端子3處設(shè)置的第二凹槽1421大于在下排端子3旁側(cè)處設(shè)置的第二凹槽1421。

第二步驟,首先,提供一對遮蔽片4。將所述遮蔽片4夾持于固持有上排端子2的上端座13及固持有下排端子3的下端座14之間。

令所述遮蔽片4在上下方向上夾持于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地端子241與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地端子341之間,令所述遮蔽片4的上下表面分別與所述第一接地端子241露出于所述上端座13的下表面的部分及所述第二接地端子341露出于所述下端座14的上表面的部分在上下方向上接觸。且一對所述遮蔽片4與所述電源端子在電連接器100的上下方向及與上下方向相垂直的橫向方向上均不重疊,具體的:夾持于上端座13及下端座14左側(cè)的遮蔽片4與所述第一延伸部2411及第二延伸部3411接觸且與所述第一加寬部221及第四加寬部322在電連接器100的上下方向及與上下方向相垂直的橫向方向上均不重疊;夾持于上端座13及下端座14右側(cè)的遮蔽片4與所述第一延伸部2411及第二延伸部3411接觸且與所述第二加寬部222及第三加寬部321在電連接器100的上下方向及與上下方向相垂直的橫向方向上均不重疊。令所述上排端子2的第一接地端子241的抵靠部2412與所述下排端子3的第二接地端子341的抵接部3412穿過所述遮蔽片4的凹口411并相互抵壓接觸后進(jìn)行焊接固定。令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舌板132上的第一搭接塊1324與下端座14的第二舌板142上的第二搭接塊1424分別穿過所述遮蔽片4的貫穿孔412且彼此對應(yīng)搭接成一整圓。令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舌板132下表面的第一凸部1323對應(yīng)抵持于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舌板142上表面的第二讓位孔1422內(nèi),令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舌板142上表面的第二凸部1423對應(yīng)抵持于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舌板132下表面的第一讓位孔1322內(nèi)。令所述上端座13的第一基座131的第一凹孔1312與所述下端座14的第二基座141的第二凹孔1412在上下方向上連通。

然后,提供絕緣件15。將塑膠材料注塑成型于所述上端座13及下端座14外而形成所述絕緣件15且部分塑膠材料填充入所述第一凹槽1321及第二凹槽1421內(nèi)。此時,令各所述遮蔽片4的兩個板體41分別向外延伸出所述舌板12的兩側(cè)用以與對接連接器(未圖示)接地連接。

最后,提供定位柱5,所述定位柱5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凹孔1312與所述第二凹孔1412內(nèi)從而進(jìn)一步固定所述上端座13及下端座14。

第三步驟,提供一遮蔽殼體6。將所述端子模組200套設(shè)于所述遮蔽殼體6的收容空間600內(nèi)。所述舌板12與所述收容空間600之間構(gòu)成一對接腔601。所述遮蔽殼體6較基座11向后突出而在兩者之間形成容置腔602,且所述容置腔602的內(nèi)壁面(未標(biāo)號)設(shè)有導(dǎo)引斜面604,所述導(dǎo)引斜面604環(huán)繞收容空間600一圈。令所述遮蔽殼體6后端的開口631供所述基座11的突伸部113限位抵持。令所述基座11的前端面111向前抵持于所述抵持片64以防止所述端子模組200向前移動。

第四步驟,提供一金屬支架8。將所述金屬支架8的主體部81和所述主體部81兩側(cè)的焊接腳83通過焊接固持于所述遮蔽殼體6的外表面。

第五步驟,提供液態(tài)防水膠液。令所述液態(tài)防水膠液沿著所述容置腔602設(shè)有的內(nèi)壁面(未標(biāo)號)的導(dǎo)引斜面604流入所述容置腔602內(nèi)并凝固形成所述防水膠板7,導(dǎo)引斜面604的部分后端裸露于防水膠板7的后方。在填充液態(tài)防水膠液的過程中所述液態(tài)防水膠液于所述第一貫通槽1313及第二貫通槽1413內(nèi)流動而均勻填充所述容置腔602。令所述防水膠板7封堵所述基座11與所述遮蔽殼體6之間的縫隙,以防止液體滲入電子設(shè)備(未圖示)中。由于所述遮蔽殼體6本身未形成任何縫隙,故結(jié)合所述防水膠板7令所述電連接器100具有更好的防水性能。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端座13的下表面及下端座14的上表面分別凹設(shè)有向前貫通的凹槽,通過注塑絕緣件15時,部分塑膠材料填充入凹槽內(nèi)來進(jìn)一步加強上端座13、下端座14及絕緣件15三者的固定效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實施方式,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通過閱讀本實用新型說明書而對本實用新型技術(shù)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變化,均為本實用新型的權(quán)利要求所涵蓋。

當(dāng)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