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電鍍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改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電鍍方法。傳統(tǒng)電池表面氮化硅層中具有較多孔洞,使用電鍍工藝制作銅(Cu)電極過程中,Cu極易吸附于氮化硅層的孔洞,導致太陽能電池外觀發(fā)花;同時易通過孔洞滲入至氮化硅層與硅(Si)基界面中,Cu作為擴散速度非??斓纳钅芗夒s質(zhì),進入pn結會影響電池的壽命和發(fā)電效率,降低電池可靠性。本發(fā)明于Cu電鍍前在氮化硅層表面覆蓋一層保護膜,防止電鍍過程中Cu的吸附及滲入,保證了電池可靠性,同時避免了電池外觀出現(xiàn)發(fā)花現(xiàn)象。保護膜在Cu電極電鍍完成之后即可去除;根據(jù)晶硅電池工藝要求,如不影響電池光學、電學、可靠性等參數(shù),保護膜也可保留。
【專利說明】—種改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電鍍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晶硅太陽能電池的制作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改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電鍍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全球資源的日趨緊張,太陽能以無污染、無機械轉動部件、維護簡便、可以無人值守、建設周期短、規(guī)模大小隨意、可以方便地與建筑物相結合、市場空間大等獨有的優(yōu)勢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重視,國際上已有眾多大公司投入到太陽能電池的研發(fā)和生產(chǎn)中。隨近十幾年來的技術發(fā)展,硅太陽能電池的應用成本雖已大幅下降,但為滿足實際生活中廣泛應用的需要,有必要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同時進一步提高硅太陽能的轉換率。
[0003]影響硅太陽能電池成本主要因素之一是電極制作材料主要為Ag,而Ag價格較昂貴。Cu的導電性與Ag相接近,而地球礦產(chǎn)儲備量是Ag的2000倍,價格僅為Ag的1%,因此選用Cu作為太陽能電池電極將大大降低電池制造成本;晶硅電池表面常用氮化硅層作為減反射層,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并對硅片提供保護和鈍化作用。然而,在傳統(tǒng)晶硅電池上使用板式PECVD (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鍍氮化硅層后,再進行Cu電極電鍍工藝時容易造成表面花紋;而如使用管式PECVD雖較板式PECVD所鍍氮化硅層更為致密,但在工業(yè)量產(chǎn)過程中易使氮化硅層內(nèi)含有較多的孔洞(pin holes),在其后進行Cu電極電鍍時,Cu極易吸附在氮化硅層孔洞中并滲入至氮化硅層與Si基界面,影響電池的壽命和發(fā)電效率。Cu為深能級雜質(zhì),且擴散速度非???,進入半導體材料后起到復合中心作用,促進半導體載流子復合從而降低少數(shù)載流子壽命;同時Cu散射載流子,使載流子遷移率下降,降低導電性能。另外,如在無保護膜保護的傳統(tǒng)工藝下,使用激光直接在氮化硅層表面進行高溫刻蝕,在電池所刻柵線位置邊緣易出現(xiàn)非晶態(tài)雜質(zhì),影響電池可靠性。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晶硅電池銅電鍍方法,該方法基于保護膜工藝,利用在晶硅電池表面氮化硅層上涂覆保護膜,針對不同工藝加工的氮化硅層,既可防止板式PECVD工藝后,Cu電鍍導致電池片表面發(fā)花;也可防止管式PECVD工藝后,Cu電鍍時Cu入孔洞并滲入pn結中引起電池性能與可靠性的降低;采用化學濕法蝕刻方法刻蝕,也避免了激光燒灼時柵線邊緣出現(xiàn)非晶態(tài)雜質(zhì)的問題。
[0005]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改進的晶硅電池銅電鍍方法,技術方案如下:
[0006](I)覆蓋保護膜:在沉積有氮化硅層的Si基表面形成掩膜,所述掩膜作為本發(fā)明所述的保護膜;所述保護膜帶有開窗;根據(jù)晶硅太陽能電池上層制作柵線電極的要求,設定柵線電路圖形,所述開窗位置對應于待刻蝕的柵線位置;所述保護膜呈現(xiàn)柵線電路圖形;
[0007]刻蝕:使用濕法刻蝕去除保護膜開窗位置的氮化硅層,在所述Si基表面形成柵線區(qū);[0008]覆蓋阻擋層:在所述柵線區(qū)內(nèi)覆蓋一層非Cu金屬,作為Cu的阻擋層;
[0009]電鍍Cu:進行Cu電鍍,在阻擋層上形成Cu電極。
[0010]其中,所述保護膜含有抗蝕成分,在所述刻蝕過程中,保護膜可以阻擋刻蝕液,其覆蓋下的氮化硅層在刻蝕中會保留。
[0011](2)根據(jù)(I)所述技術方案,所述保護膜使用光敏材料,先在氮化硅層表面整體覆蓋該光敏材料,然后在其表面按照柵線電路圖形曝光,顯影移除待刻蝕柵線位置光敏材料形成開窗,此時保護膜即呈現(xiàn)柵線電路圖形;優(yōu)選的,所述保護膜為干膜,使用壓膜法覆蓋,進一步優(yōu)選,所述干膜為保護膜聚乙烯、光致抗蝕劑膜和載體聚酯薄膜組成的混合感光膠;作為另一優(yōu)選,所述保護膜為油墨型感光膠,使用絲網(wǎng)印刷法覆蓋。
[0012](3)根據(jù)(I)所述技術方案,使用噴墨技術在所述氮化硅層表面待刻蝕的柵線位置以外區(qū)域直接噴涂保護膜;該方案中,所述保護膜可選用非光敏材料。
[0013](4)根據(jù)(I)至(3)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保護膜為耐酸性,所述刻蝕液使用10%-35%的氫氟酸。
[0014](5)根據(jù)(I)至(4)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阻擋層包括以下之一:N1、Cr、W、T1、NiCr, Niff, Tiff, NiMo以及Co ;優(yōu)選的,所述鍍覆阻擋層金屬采用電鍍或化學鍍。
[0015](6)根據(jù)(I)至(5)所述技術方案,所述Cu電極高度為5-45μπι,寬度為10-200 μm。
[0016] (7 )根據(jù)(I)至(6 )所述技術方案,在所述Cu電極接觸空氣的表面覆蓋Cu的抗氧化層;優(yōu)選的,形成所述抗氧化層方法包括以下之一:電鍍Sn、化學鍍Sn、電鍍Ag、噴涂以及涂覆OSP。
[0017](8)根據(jù)(7)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抗氧化層采用OSP或化學鍍Sn時,Cu電極表面進行微蝕預處理;優(yōu)選的,所述OSP抗氧化層,Cu電極微蝕厚度為0.5-2.5 μ m,形成的OSP抗氧化層厚度為0.1-1 μ m。
[0018](9)根據(jù)(7)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電鍍或化學鍍抗氧化層時,所述Si基待鍍面保持水平,單面接觸鍍液。
[0019](10)根據(jù)(I)至(9)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覆阻擋層和/或電鍍Cu時,所述Si基待鍍面保持水平,單面接觸鍍液。
[0020](11)根據(jù)(I)至(10)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鍍覆阻擋層和/或電鍍Cu在可見光催化下進行。
[0021 ] (12 )根據(jù)(I)至(11)所述技術方案,其中Cu電極電鍍完成后,去除保護膜。
[0022](13)根據(jù)(12)所述技術方案,其中所述去除保護膜使用以下一項或多項組合方法:去膜液、異丙醇、丙酮、超聲波、加熱、水清洗以及氧等離子體轟擊。
[0023]綜上所述,使用本發(fā)明提供的晶硅電池銅電鍍方法,在晶硅電池表面氮化硅層上覆蓋保護膜,在Cu電鍍過程中起到氮化硅層與Cu的有效隔絕作用,提高了晶硅電池制作工藝水平,保證了電池性能與可靠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5]圖1為沉積有氣化娃I旲的待加工樣品首I]面結構不意圖;[0026]圖2為本發(fā)明覆蓋整層保護膜材料的樣品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7]圖3為本發(fā)明帶有開窗的保護膜的樣品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8]圖4為本發(fā)明刻蝕后樣品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9]圖5為本發(fā)明鍍覆阻擋層后電池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本發(fā)明電鍍Cu后電池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1]圖7為本發(fā)明電鍍Cu后去除保護膜的電池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2]圖8為本發(fā)明形成抗氧化層后電池剖面結構示意圖。
[0033]圖中:1.Si基;2.背電場;3.背電極;4.氮化硅層;5.保護膜;5a.開窗;6.柵線區(qū);7.阻擋層;8.Cu層;9.抗氧化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給出本發(fā)明方法的【具體實施方式】:
[0035]如圖1所不,待加工的晶體娃樣品主體為Si基,正面沉積有氣化娃層,背面為Al背場結構的樣品。
[0036]1.在氮化硅層的表面覆蓋具有開窗的掩膜作為保護膜,開窗位置對應待刻蝕柵線位置。方法如下:
[0037](I)如圖2所示,先在所述樣品氮化硅層表面覆蓋整層光敏的保護膜材料,再將樣品放入曝光機中曝光,通過顯影移除柵線位置保護膜材料,形成所述帶有開窗的保護膜;該方案中使用的保護膜為干膜或其它光敏材料,覆蓋保護膜采用壓膜法、涂敷法或絲網(wǎng)印刷法。`
[0038]使用壓膜法的工藝:將放入壓膜機中進行正面貼膜;優(yōu)選的,保護膜使用由保護膜聚乙烯、光致抗蝕劑膜和載體聚酯薄膜組成的耐酸性干膜,其中載體聚酯薄膜作用為防止光致抗蝕劑膜的氧化,在干膜曝光后即去除;干膜在壓膜機中通過加熱與硅片粘合。
[0039]使用絲網(wǎng)印刷的工藝:使用融狀膠體,如油墨型感光膠,使用傳統(tǒng)的絲網(wǎng)印刷方法在樣品氮化硅層表面覆蓋感光膠。
[0040]也可以使用直接涂敷法覆蓋光敏材料。
[0041]曝光和顯影工藝:以保護膜使用干膜的情況加以說明。干膜覆蓋完成后,將樣品置于曝光機中進行曝光,該過程使用圖形轉移技術,在曝光機中紫外線(或更小的波長)通過預先繪制好柵線圖形的菲林,菲林膜上有圖形區(qū)域紫外線不能通過,沒有圖形的區(qū)域紫外線可以通過,紫外線通過菲林照射在干膜上,引起干膜反應。干膜可分為正膠和負膠,正膠為非曝光區(qū)域固化,曝光區(qū)域用顯影液洗滌;負膠為曝光區(qū)域固化,非曝光區(qū)域用顯影液洗滌;本發(fā)明干膜使用成本較為便宜的負膠干膜。顯影時,使用0.3-4%的Na2CO3或NaOH溶液噴灑在曝光后的樣品表面,清水洗滌后,樣品表面形成了具有清晰的柵線電路圖形結構的保護膜。
[0042](2)覆蓋保護膜時,按照預設的柵線圖形,使用噴墨技術在預設的柵線位置以外區(qū)域直接噴涂保護膜材料,因不需曝光和顯影工藝,所述保護膜可為非光敏材料。
[0043]所述噴墨技術可選用為熱感應式噴墨技術。將所述保護膜材料作為墨水,利用一個薄膜電阻器,在墨水噴出區(qū)中將小于0.5%的墨水加熱,形成氣泡。這個氣泡以極快的速度(小于10 μ m)擴展開來,迫使墨滴從噴嘴噴出。氣泡再繼續(xù)成長數(shù)微秒便消逝回到電阻器上,當氣泡消逝,噴嘴的墨水便縮回,接著表面張力會產(chǎn)生吸力,拉引新的墨水補充到墨水噴出區(qū)中。
[0044]如圖3所示,氮化硅層上覆蓋了帶有開窗的保護膜。
[0045]2.按照保護膜柵線圖案刻蝕。將覆蓋了所述保護膜的樣品表面浸沒在刻蝕液中,按預設的柵線電路圖形進行濕法刻蝕,去除柵線位置氮化硅層,形成柵線區(qū),如圖4所示;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中的蝕刻反應在酸液中進行,優(yōu)選的,使用10%-35%的氫氟酸作為刻蝕液,保護膜使用耐酸性材料,如使用前述耐酸性干膜,在刻蝕液中,非柵線區(qū)氮化硅層因干膜的保護得以保留。
[0046]3.柵線區(qū)鍍覆阻擋層。如圖5所示,在樣品柵線區(qū)鍍覆一層非Cu的金屬。該金屬層可在電鍍Cu時阻擋Cu與Si基在柵線區(qū)接觸。阻擋層所用金屬應具有良好的導電性,減少接觸電阻,可選的阻擋層材料為N1、Cr、W、T1、NiCr、NiW、TiW、NiMo或Co。鍍覆方法可使用電鍍或化學鍍,以使用Ni的情況為例加以說明,電鍍或化學鍍時均可選擇在光催化下進行,光催化使用可見光光源,光源可以為白光,也可以為單色可見光;樣品可采用傳統(tǒng)的垂直放置方式,完全浸沒于鍍液中;也可采用水平放置方式,僅樣品保護膜面接觸鍍液。
[0047]表1:阻擋層工藝組合
[0048]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晶硅太陽能電池銅電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包括: 覆蓋保護膜:在沉積有氮化硅層的Si基表面覆蓋帶有開窗的掩膜作為保護膜,所述開窗位置對應于待刻蝕的柵線位置,所述保護膜呈現(xiàn)柵線電路圖形; 刻蝕:使用刻蝕液蝕刻去除所述開窗位置的氮化硅層,在所述Si基表面形成柵線區(qū); 覆蓋阻擋層:在所述柵線區(qū)內(nèi)覆蓋一層非Cu金屬,所述非Cu金屬作為Cu的阻擋層; 電鍍Cu:進行Cu電鍍,在阻擋層上形成Cu電極; 其中,所述保護膜含有抗蝕成分,在所述刻蝕過程中,保護膜可以阻擋刻蝕液。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開窗方法包括:保護膜使用光敏材料,先在氮化硅層表面整層覆蓋所述光敏材料,然后按照柵線電路圖形對保護膜進行曝光,通過顯影移除柵線位置所述光敏材料形成開窗。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為干膜,使用壓膜法覆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膜為保護膜聚乙烯、光致抗蝕劑膜和載體聚酯薄膜組成的混合感光膠。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為油墨型感光膠,使用絲網(wǎng)印刷法覆蓋 。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保護膜開窗的方法包括:使用噴墨技術在所述氮化硅層表面待刻蝕的柵線位置以外區(qū)域直接噴涂。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膜為耐酸性,所述刻蝕液使用10%-35%的氫氟酸(氟化氫水溶液),時間為2-60min。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層金屬包括以下之一:鎳(Ni)、鉻(Cr)、鈦(Ti)、鎢(W)、鎳鉻(NiCr)、鎳鎢(NiW)、鈦鎢(TiW)、鎳鑰(NiMo)以及鈷(Co)。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鍍覆阻擋層采用電鍍或化學鍍。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u電極高度為10-40μ m,寬度為10-200 μm。
11.根據(jù)I至10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Cu電極接觸空氣的表面覆蓋Cu的抗氧化層。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覆蓋抗氧化層方法包括以下之一:電鍍錫(Sn)、化學鍍Sn、電鍍銀(Ag)、噴涂以及涂覆有機可焊性保護膜(0SP)。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層使用OSP或化學鍍Sn時,在所述Cu電極表面進行微蝕預處理。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OSP的抗氧化層,Cu電極微蝕厚度為0.5-2.5 μ m,抗氧化層厚度為0.1-1 μ m。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鍍或化學鍍抗氧化層時,所述Si基待鍍面保持水平,單面接觸鍍液。
16.根據(jù)I至10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鍍覆阻擋層和/或電鍍Cu時,Si基水平放置,待鍍面單面接觸鍍液。
17.根據(jù)I至10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鍍覆阻擋層和/或電鍍Cu在可見光催化下進行。
18.根據(jù)I至10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還包括:Cu電極電鍍完成后,去除保護膜。
19.根據(jù)權利要求18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保護膜使用以下一項或多項組合方法:去膜液、異丙醇、丙酮、超`聲波、加熱、水清洗以及氧等離子體轟擊。
【文檔編號】H01L31/18GK103726088SQ201310728030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郭樺, 陳銳, 李瑋, 闞東武, 段光亮, 蔡曉晨 申請人: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 國電光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