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151679閱讀:1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用于為電池充電的電連接器。
背景技術(shù)
已經(jīng)提出了許多電連接器用于將電池連接至印刷電路板和電子裝置。這類電連接器的一個示例在美國專利No. 6,851,986中示出。盡管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已證明可以滿足特定的應(yīng)用,但它們對于大電流應(yīng)用而言卻較少能滿足期望值。這在過去不是問題,因為大多數(shù)電池都不能經(jīng)由大電流充電。但隨著技術(shù)的改進,利用較大電流使電池充電(由此大幅減少充電時間)已經(jīng)變得更加切實可行。必然地,進一步改進電連接器以使其適合于大電流用途將會受到特定人群的歡迎。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適合于大電流用途的電連接器。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方案,提供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的殼體、安裝在殼體中的導(dǎo)電端子以及通常覆蓋殼體的導(dǎo)電護罩。殼體的支架部支撐護罩的一部分。每個端子具有主體、前接觸部、后接觸部以及尾部;其中前接觸部從主體的一端伸出并能夠與電池的觸點接合,后接觸部從主體的一端伸出并能夠與電子裝置的觸點接合,尾部垂直于主體伸出。尾部位于前接觸部與后接觸部之間。前接觸部能夠相對于主體所在的平面偏轉(zhuǎn)。具體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護罩;絕緣的殼體,位于所述護罩中并具有前端、與所述前端相對的后端、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間延伸的多個端子容納通道,所述殼體包括向后伸出的舌形部;以及多個導(dǎo)電端子,每個端子安裝在所述端子容納通道中,所述端子具有主體、從所述主體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觸部;所述端子還包括從所述主體的后端伸出并由所述舌形部支撐的后接觸部;以及從所述主體伸出并位于所述前接觸部與所述后接觸部之間的尾部,所述前接觸部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所在的平面偏轉(zhuǎn)。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的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上壁、下壁、一對側(cè)壁、將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連接在一起的至少一個中間壁,各所述壁限定端子容納通道,并且支架部從所述下壁伸出,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部分與所述下壁之間限定容納空間;安裝在所述端子容納通道中的導(dǎo)電端子,所述端子具有限定中心線的主體、從所述主體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觸部、從所述主體的后端伸出的后接觸部、以及從所述主體伸出的尾部;所述尾部由所述主體的一部分形成,使得所述主體中設(shè)置有開口 ;導(dǎo)電護罩,包括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上壁的上壁、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下壁的下壁、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側(cè)壁的一對側(cè)壁;所述護罩的下壁位于所述殼體的容納空間內(nèi),使得所述護罩的下壁由所述支架部支撐,所述殼體在所述導(dǎo)電端子與所述護罩之間提供絕緣。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電連接器具有如下的有益技術(shù)效果允許連接器安裝在電路板上并向電池提供大電流,同時避免了使用單獨的端子來接合電池或電路板的需要。因此能夠使連接器的成本保持低廉,并且能夠使設(shè)計緊湊,同時仍然提供比可利用的現(xiàn)有技術(shù)更為優(yōu)越的性能和電流處理能力。此外,因為端子被設(shè)置為在外部電源與對應(yīng)的電池之間提供直接路徑,所以無需將支撐電路板設(shè)置成處理如此大的電流,因此能夠更加成本有效地制成支撐電路板。例如在一實施例中,端子能夠?qū)?. OA的連續(xù)電流從電纜直接提供至電池。

通過參考結(jié)合附圖的以下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所述實施例的架構(gòu)和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的元件,附圖中圖I為連接至電池、印刷電路板以及連接至電子裝置的電纜的電連接器的實施例的俯視立體圖;圖2為圖I的電連接器的構(gòu)件的分解俯視立體圖;圖3為圖I的電連接器的構(gòu)件的分解仰視立體圖;圖4為圖I的電連接器中使用的殼體的俯視立體圖;圖5為殼體的側(cè)視圖;圖6為殼體的正視立體圖;圖7為殼體的正視圖;圖8為殼體的仰視立體圖;圖9為殼體的后部平面圖;圖10為圖I的電連接器中使用的端子的正視立體圖;圖11為端子的俯視平面圖;圖12為端子的側(cè)視圖;圖13為圖I的電連接器中使用的蓋的后部立體圖;圖14為蓋的后部平面圖;圖15為蓋的正視立體圖;圖16為圖I的電連接器中使用的護罩的后部立體圖;圖17為護罩的后部平面圖;圖18為護罩的俯視平面圖;圖19為護罩的仰視平面圖;圖20為護罩的側(cè)視圖;圖21為連接在一起護罩、殼體以及端子的側(cè)視圖;圖22為連接在一起的護罩、殼體以及端子的后視圖;圖23為沿圖22中的線23_23截取的剖視圖;圖24為沿圖22中的線24_24截取的剖視圖;以及圖25為電連接器的連接至電池、印刷電路板以及連接至電子裝置的電纜的端子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盡管本實用新型可容易地以不同形式實施,但附圖中示出的并且以下將詳細描述的為一特定實施例,應(yīng)理解,本說明書公開的內(nèi)容被視為是示例性的,而并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定在圖中所示和文字所描述的范圍。因此,除非另有說明,本說明書所公開的特征可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為簡明起見未示出的其它組合方案。盡管在所述實施例的描述中為方便起見而使用了 “上”、“下”等的術(shù)語,但是應(yīng)理解,這些術(shù)語并不表示為所公開的模塊的使用所必須的方向。所述設(shè)計的一個優(yōu)點為,允許連接器安裝在電路板上并向電池提供大電流,同時避免了使用單獨的端子來接合電池或電路板·的需要。因此能夠使連接器的成本保持低廉,并且能夠使設(shè)計緊湊,同時仍然提供比可利用的現(xiàn)有技術(shù)更為優(yōu)越的性能和電流處理能力。此外,因為端子被設(shè)置為在外部電源與對應(yīng)的電池之間提供直接路徑,所以無需將支撐電路板設(shè)置成處理如此大的電流,因此能夠更加成本有效地制成支撐電路板。例如在一實施例中,端子能夠?qū)?. OA的連續(xù)電流從電纜直接提供至電池。如圖所示,電連接器20包括介電或絕緣的殼體22、容置在殼體22中的端子容納通道26內(nèi)的多個導(dǎo)電端子24、大致圍繞殼體22的導(dǎo)電護罩28以及與殼體22和護罩28匹配的介電或絕緣的蓋30。電連接器20連接電池32于便攜式電子裝置(圖中未示)的印刷電路板(PCB) 34,并連接于電纜36。電連接器20、電池32與電纜36可彼此線性排列。電連接器20能夠從電池32向PCB 34提供電力,而且電連接器20還能夠經(jīng)由電纜36用來使便攜式電子裝置充電。電連接器20進一步能夠用來將電力以大電流速率從電纜36傳輸至電池32。這是因為許多電池被設(shè)置成在較低電壓(例如低于24伏)下運行,這種情形下電池能夠承受大電流充電,以較大電流為電池充電是有效的。如圖4-圖9最好示出的,殼體22可為由介電材料或類似此材料以整體模制制得的單件式結(jié)構(gòu)。殼體22包括上壁38、下壁40、將上壁38和下壁40連接在一起的一對側(cè)壁42和44、及將上壁38和下壁40連接在一起的一對平行的立壁46和48。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彼此隔開并形成穿過殼體22的間隔開的多個平行的端子容納通道26。側(cè)壁42、44呈大致矩形,沿其內(nèi)表面具有水平延長的狹槽50、52,狹槽50、52從側(cè)壁42、44的后端54水平延伸至側(cè)壁42、44的前端56。每個立壁46、48在其每側(cè)具有水平延長的狹槽60、62,水平延長的狹槽60、62從立壁46、48的后端延伸至立壁46、48的前端。上壁38具有主體62’、多個間隔開的銷64以及舌形部66 ;主體62’連接至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 ;銷64從主體62’的前端伸出;舌形部66從主體62的后端68以及從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的后端伸出。主體62’具有平坦的下表面70以及彎曲的上表面72,下表面70連接至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銷64從上壁38的前端向前伸出。銷64位于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的上方。舌形部66具有前端(該前端連接至主體62’的后端以及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后端(與上述前端相對)以及下表面74和上表面76 (下表面74和上表面76在上述的前端與后端之間延伸)。上表面76彎曲成形狀大致與主體62’的上表面72的彎曲形狀相順應(yīng)(一致),但從彎曲的上表面72偏移,由此在主體62’的后端圍繞舌形部66的彎曲的上表面76形成肩形部78。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從主體62’的下表面70向下偏移。多個間隔開的凹槽80設(shè)置在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中。每個凹槽80具有相對的側(cè)壁82、上壁84以及后壁86。后壁86與舌形部66的后端隔開一預(yù)定距離。狹槽87設(shè)置于每個后壁86中并從后壁86向后伸出預(yù)定距離。側(cè)壁82與各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表面對齊。每個凹槽80的上壁84與主體62’的下表面70對齊。下壁40具有主體88、支架部90以及一對加強肋92,主體88連接至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支架部90從主體88的下表面91伸出,加強肋92從主體88的下表面91伸出。主體88具有前端、后端、連接至側(cè)壁42和44與立壁46和48的平坦的上表面以及及平坦的下表面。主體88的前端與上壁38的主體62’的前端對齊;下壁40的主體88的后端與上壁38的主體62’的后端對齊。多個切口 94設(shè)置于下壁40的前端中。切口 94與端子容納通道26對齊。 支架部90大致呈L形并具有豎直壁96和水平壁98。豎直壁96在接近于下壁40的后端、但與下壁40的后端間隔開的位置,從下壁40的下表面91向下伸出。水平壁98垂直于豎直壁96的下端并從豎直壁96的下端向后伸出預(yù)定距離。水平壁98并不向后伸出得像舌形部66那樣遠。因此,在豎直壁96、水平壁98以及下壁40之間形成空間100,并且在水平壁98與舌形部66之間形成空間102。穿過主體62’的下壁40以及支架部90的豎直壁96形成有通道104。每個通道104的前部和后部貫通。通道104的穿過豎直壁96延伸的下部105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從豎直壁96的后端向前伸出,第二部分從第一部分向前伸出至豎直壁96的前端。第一部分包括從豎直壁的后端延伸的一對側(cè)壁以及位于側(cè)壁的前端的前壁。每個側(cè)壁具有第一錐形部分106和第二豎直部分108,第一錐形部分106從豎直壁96的后端向前和向內(nèi)伸出,第二豎直部分108從第一錐形部分106的前端向前伸出。第二部分由穿過豎直壁96的前端的矩形開口 110構(gòu)成。第二部分的尺寸小于第一部分的尺寸。加強肋92從下壁40的下表面91伸出。加強肋92開始于支架部90的豎直壁96并向前延伸至下壁40的前端。這些加強肋92彼此隔開并與立壁46、48豎直地對齊。如圖10-圖12所示,每個導(dǎo)電端子24包括主體部112、用于與電池32的觸點建立電連接的前接觸部114、用于與PCB 34上的跡線(trace)建立電連接的尾部116以及用于與相關(guān)電纜36建立電連接的后接觸部118,后接觸部118由舌形部66支撐。主體部112、前接觸部114、尾部116以及后接觸部118彼此沿端子的長度方向排列,由此沿端子24的長度限定中心線119。端子24可通過沖壓并由導(dǎo)電的金屬片狀材料形成,而且如本技術(shù)領(lǐng)域中所公知的涂覆有適當?shù)牟牧?。主體部112呈大致矩形并且平坦。在主體部的每一側(cè)接近于前端處設(shè)置有固定翼120。尾部116是通過適當?shù)难b置由主體部112沖壓出來的,由此在所述主體部112中產(chǎn)生開口,使得主體部112的(側(cè))部122設(shè)在尾部116的兩側(cè)上。尾部116垂直于主體部112伸出并從主體部112的下表面伸出。如可認識到的,尾部116可設(shè)置成插入支撐電路板中的導(dǎo)孔(via)內(nèi)。前接觸部114大致呈U形,并包括垂直于主體部112延伸的第一直立部分123、從第一部分123的上端向上和向前伸出的第二弓形部分124、從第二部分124向外和向前彎曲的第三弓形部分126、從第三部分126向外和向下彎曲的第四弓形部分128以及從第四部分128的端部伸出的第五平直部分130。翼部132在第五部分130的自由端從每一側(cè)伸出。后接觸部118包括第一平直部分134,其具有連接至主體部112的后端的前端;柄腳部136,其從第一部分134伸出;以及第三平直部分138,其從第二部分136的端部伸出。第一部分134和第三部分138與 主體部112在同一平面。對于每個端子24而言,主體部112位于殼體22的側(cè)壁42、44和立壁46、48中的各狹槽50、52、60、62內(nèi)。固定翼120咬合在狹槽50、52、60、62的壁內(nèi),并防止端子24與殼體22脫離。端子24的尾部116位于下壁40中的各切口 94內(nèi)并從切口 94向下伸出。每個前接觸部114的第一直立部分123位于各銷64之間,使得前接觸部114的其余部分向殼體的前方伸出。后接觸部118位于舌形部66的各凹槽80內(nèi),并抵靠相應(yīng)凹槽80的頂壁84。每個端子24的第三部分138位于各狹槽87內(nèi)(參看圖24),以牢固地保持每個端子24的后端。蓋30 (參看圖13-圖15)具有上壁140、沿上壁140的前端從上壁140的前端向下伸出的前壁142、從上壁140的每一側(cè)邊向下伸出的側(cè)壁144和146、及從上壁分別向下的一對間隔開的立壁148和150。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彼此隔開,以形成多個端子容納空間152。安裝銷154從每個側(cè)壁144、146的下端伸出。每個側(cè)壁144、146大致呈矩形,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156、外表面、內(nèi)表面158以及底表面159。每個側(cè)壁144、146在其內(nèi)表面158上具有延長的切口 160,延長的切口 160從底表面159向上伸出預(yù)定距離并從后表面156向前伸出預(yù)定距離。每個側(cè)壁144、146還在其后表面156上包括凹部162,凹部162位于切口 160與上壁140之間。每個凹部162的形狀與殼體22上的銷64的形狀相一致(順應(yīng)),并從內(nèi)表面158向外伸出預(yù)定距離。每個側(cè)壁144、146中形成有延長的狹槽164。每個狹槽164開始于后表面156,并向前延伸預(yù)定距尚。每個狹槽164設(shè)置在各側(cè)壁的外表面與切口 160/凹部162之間。每個立壁148、150大致呈矩形,并具有前表面、后表面166、相對的側(cè)表面168和170、及底表面172。在每個側(cè)表面168、170上,每個立壁148、150具有延長的切口 174,延長的切口 174從底表面172向上伸出預(yù)定距離并從后表面166向前伸出預(yù)定距離。每個立壁148、150還在其后表面166上包括凹部176,凹部176位于切口 174與上壁140之間。每個凹部176的形狀與殼體22上的銷64的形狀相一致(順應(yīng)),并在側(cè)表面168與側(cè)表面170之間延伸。如圖16-圖20中最好示出的,護罩28由上壁178、下壁180以及將上壁178和下壁180結(jié)合在一起的一對側(cè)壁182構(gòu)成。由壁178、180、182限定貫穿通道186,電纜36和殼體22插入貫穿通道186內(nèi)。每個壁178、180、182的后端包括一個或多個彎曲部188,彎曲部188用于促進將電纜36插入護罩28內(nèi)。上壁178彎曲,且具有一對形成在其中的可偏轉(zhuǎn)的鎖臂190。每個鎖臂190在三側(cè)上通過開口 192與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分開。每個鎖臂190包括本體194,其附接至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狀與上壁178的其余部分相一致(順應(yīng));以及彎曲的柄腳部196,其位于鎖臂19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內(nèi)。每個柄腳部196接近于上壁178的后端,但與上壁178的后端間隔開。鎖臂190能夠相對于上壁178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轉(zhuǎn)。[0058]下壁180大致呈矩形并且平坦。下壁180的長度小于上壁178的長度。凸起198從下壁180的前端向前伸出。凸起198的形狀與支架部90中的通道104的下部105的形狀相一致。下壁180中形成有一對可偏轉(zhuǎn)的鎖臂200。每個鎖臂200在三側(cè)上通過開口 202與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分開。每個鎖臂200包括本體204,其附接至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狀與下壁180的其余部分的形狀相順應(yīng)(一致);以及彎曲的柄腳部206,其位于鎖臂20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內(nèi)。每個柄腳部206接近于下壁180的后端,但與下壁180的后端間隔開。鎖臂200能夠相對于下壁180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轉(zhuǎn)。每個側(cè)壁182大致呈矩形并且平坦。指形部208從每個側(cè)壁182的前端向前伸出并且形狀與蓋30的各側(cè)壁144、146中的狹槽164的形狀一致。間隔開的第一安裝支腳210 和第二安裝支腳212從每個側(cè)壁182的下端豎直向下伸出,用于安裝至PCB 34上。第一安裝支腳210設(shè)置成接近于下壁180的前端。第二安裝支腳212設(shè)置成接近于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前端。保持臂214從每個側(cè)壁182向下和向內(nèi)伸出,并且位于第一安裝支腳210與第二安裝支腳212之間。每個保持臂214大致呈L形,并且包括從側(cè)壁182向下伸出的豎直部216以及垂直于豎直部216并向內(nèi)伸出的水平部218。每個側(cè)壁182中形成有可偏轉(zhuǎn)的鎖臂220。每個鎖臂220在三側(cè)上通過開口 222與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其余部分分開。每個鎖臂220包括本體224,其附接至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其余部分并且形狀與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其余部分一致;以及彎曲的柄腳部226,其位于鎖臂220的自由端并伸入通道186內(nèi)。本體224附接至接近于其后端的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其余部分;每個柄腳部226與本體224的后端間隔開。鎖臂220能夠相對于相應(yīng)側(cè)壁182的其余部分向外偏轉(zhuǎn)。如圖21-圖24所示,其中安裝有端子24的殼體22位于護罩28內(nèi)。殼體22的彎曲的上壁38的位置緊貼護罩28的彎曲的上壁178,并且銷64在護罩28的上壁178和側(cè)壁182的前端向前延伸,因此銷64能夠插入蓋30中的相關(guān)的凹部162、176內(nèi)。護罩28的下壁180的前端位于殼體22的下壁40與支架部90的水平壁98之間的空間100內(nèi)。護罩28的下壁180部分位于支架部90的水平壁98的上表面上。支架部90起到用于支撐護罩28的作用。護罩28的下壁180上的舌形凸起198位于穿過豎直壁96延伸的通道104的下部105內(nèi)。保持臂214接合殼體22的下壁40以將殼體22固定至護罩28上。舌形部66位于通道186內(nèi)。舌形部66的彎曲的上表面76與護罩28的上壁178和側(cè)壁182、184間隔開,并且舌形部66的下表面74與護罩28的下壁180間隔開。這樣在護罩28與舌形部66之間限定電纜插入空間228。應(yīng)理解,上表面76的彎曲的形狀提供了有益的美學外觀。盡管利用彎曲的形狀能夠提供特定的功能性優(yōu)點,但可按照所需改變這種彎曲的外形。電纜36上的電纜殼體230安裝在空間228內(nèi)并填充空間228。電纜殼體230的上壁231彎曲成護罩28的彎曲的上壁178的形狀的鏡像。護罩28的彎曲的上壁178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視覺手段,用以幫助使用者沿正確方向?qū)㈦娎|殼體230定向。在插入期間,護罩28上的鎖臂190、200、220隨著電纜殼體230被插入空間228內(nèi)而向外偏轉(zhuǎn),但是在柄腳部196、206、226進入電纜殼體230中的相關(guān)的開口(圖中未示)以將電纜殼體230與護罩28固定在一起時,鎖臂190、200、220恢復(fù)其自然位置。鎖臂190、200、220使得電纜殼體230可對連接器20提供估算有7-10磅的保持力。如果電纜殼體230與連接器20之間需要更大的間隙,則可調(diào)整此特征以減少偏轉(zhuǎn)或固定力。在插入時,電纜殼體230中設(shè)置的觸點232與端子24的后接觸部118的柄腳部136配合。柄腳部136能夠變形以提供匹配的接合。在柄腳部136變形時,狹槽87為后接觸部118提供用以延長的足夠間隙。通過將殼體22的前表面定位成緊貼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后表面,來使殼體22和蓋30結(jié)合在一起。殼體22上的銷64插入蓋30中的凹部162、176內(nèi)。每個端子24的前接觸部114位于蓋30中的各端子容納空間152內(nèi)。每個端子24的第四部分128在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前表面向前伸出。每個端子24的第五部分130上的翼132位于各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的切口 160、174內(nèi),由此防止端子24的前接觸部114與蓋30脫離。每個翼132的外端接合各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蓋30與殼體22適于通過粘合劑、超聲波焊接或類似方式結(jié)合在一起。電池32具有觸點234,觸點234與端子24的第四部分128接合以將電池32電連接至電連接器20。電池32抵靠蓋30的前表面鄰接,這使得第二部分124和/或第三部分126和/或第四部分128在蓋30內(nèi)偏轉(zhuǎn)。由于每個端子24的第五部分130上的翼132接 合切口 160、174的各側(cè)壁144、146和立壁148、150,所以端子24主要沿端子24的中心線119的平面偏轉(zhuǎn),也即,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所在的平面偏轉(zhuǎn)。每個端子24的前接觸部114在電池側(cè)限定3. Omm的間距。每個端子24的后接觸部118在電纜側(cè)限定3. Omm的間距。這些端子也以大約3. Omm的間距來定位。因此,所示實施例在端子之間設(shè)置了足夠空間,由此允許期望的電分離(electrical separation)和/或熱耗散。如圖25所示,電連接器30在電池32中的端子與電纜36中的端子之間提供了平滑的過渡。如圖所示,第四部分128的高度匹配電池32上的觸點234的位置,因而電池32的頂端與殼體28的上表面平齊。蓋30的安裝銷154安裝在PCB34中適當?shù)目變?nèi),并通過適當方式固定至PCB 34。護罩28的安裝支腳210、212位于PCB 34中的孔內(nèi),并可焊接至PCB 34以將護罩28接地至PCB 34。端子24的尾部116安裝在PCB 34中適當?shù)目變?nèi),并通過適當方式如通過壓配合或焊接固定至PCB 34。如可認識到的,這樣就允許連接器的端子24更牢固地聯(lián)結(jié)至支撐電路板,并有助于這些端子即使在端子24重復(fù)受力之后(例如可能由插入電纜連接器導(dǎo)致受力)也能保持與電路板的電連接。盡管已圖示和描述了所述實施例,但預(yù)想的到,在不偏離隨附權(quán)利要求的原理和范圍的情況下,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可設(shè)想出各種各樣的修改。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 護罩; 絕緣的殼體,位于所述護罩中并具有前端、與所述前端相對的后端、以及在所述前端和所述后端之間延伸的多個端子容納通道,所述殼體包括向后伸出的舌形部;以及 多個導(dǎo)電端子,每個端子安裝在所述端子容納通道中,所述端子具有主體、從所述主體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觸部;所述端子還包括從所述主體的后端伸出并由所述舌形部支撐的后接觸部;以及從所述主體伸出并位于所述前接觸部與所述后接觸部之間的尾部,所述前接觸部能夠相對于所述主體所在的平面偏轉(zhuǎn)。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前接觸部被設(shè)置成沿第一方向偏轉(zhuǎn),而所述后接觸部被設(shè)置成接合沿第二方向插入的匹配觸點,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護罩包括具有彎曲表面的上壁。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后接觸部包括離開所述舌形部延伸的弓形部。
5.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尾部實質(zhì)上垂直于所述主體延伸。
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尾部由所述主體形成,使得所述尾部在形成時,在所述主體中產(chǎn)生開口。
7.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上壁、下壁、一對側(cè)壁以及將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連接在一起的至少一個中間壁,各所述壁限定所述端子容納通道,所述殼體的所述上壁為彎曲的。
8.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位于所述殼體的前端的絕緣的蓋,所述蓋具有在所述多個端子的前接觸部上方延伸的上壁。
9.如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從所述下壁伸出的支架部,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與所述舌形部之間限定容納空間;其中所述護罩的上壁從所述舌形部的后緣延伸至所述蓋,并且所述護罩還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部與所述舌形部之間的下壁以及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側(cè)壁的一對側(cè)壁。
10.如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位于所述支架部與所述舌形部之間的槽,并且所述護罩的下壁包括插入所述槽內(nèi)的凸起。
11.如權(quán)利要求10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蓋附接至所述殼體且附接至所述護罩,并且所述蓋具有前端、與所述前端相對的后端、以及在所述蓋的前端與后端之間延伸的端子容納空間,所述端子的前接觸部位于所述蓋的端子容納空間內(nèi)。
12.如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蓋包括一對狹槽,而且所述護罩包括插入所述狹槽內(nèi)的一對指形部。
13.—種電連接器,包括 絕緣的殼體,所述殼體包括上壁、下壁、一對側(cè)壁、將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連接在一起的至少一個中間壁,各所述壁限定端子容納通道,并且支架部從所述下壁伸出,所述支架部在所述支架部的一部分與所述下壁之間限定容納空間; 安裝在所述端子容納通道中的導(dǎo)電端子,所述端子具有限定中心線的主體、從所述主體的前端伸出的前接觸部、從所述主體的后端伸出的后接觸部、以及從所述主體伸出的尾部;所述尾部由所述主體的一部分形成,使得所述主體中設(shè)置有開口 ; 導(dǎo)電護罩,包括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上壁的上壁、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下壁的下壁、大致覆蓋所述殼體的側(cè)壁的一對側(cè)壁;所述護罩的下壁位于所述殼體的容納空間內(nèi),使得所述護罩的下壁由所述支架部支撐,所述殼體在所述導(dǎo)電端子與所述護罩之間提供絕緣。
14.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尾部垂直于所述主體延伸并位于所述前接觸部與所述后接觸部之間。
15.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殼體的上壁彎曲。
16.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支架部包括狹槽,而且所述護罩包括插入所述狹槽內(nèi)的舌形部。
17.如權(quán)利要求16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所述蓋包括一對狹槽,而且所述護罩包括插入所述狹槽內(nèi)的一對指形部。
18.如權(quán)利要求13所述的電連接器,還包括附接至所述殼體且附接至所述護罩的絕緣的蓋,所述蓋與所述殼體分開,所述蓋具有前端、與所述前端相對的后端、以及在所述蓋的前端與后端之間延伸的端子容納空間,所述端子的所述前接觸部位于所述蓋的所述端子容納空間內(nèi)。
專利摘要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的殼體、安裝在殼體中的導(dǎo)電端子以及大致覆蓋殼體的導(dǎo)電護罩。殼體的支架部支撐護罩的一部分。每個端子具有主體、從主體的一端伸出并能夠與電池的觸點接合的前接觸部、從主體的一端伸出并能夠與電子裝置的觸點接合的后接觸部以及從主體豎直地伸出的尾部。尾部位于前接觸部與后接觸部之間。前接觸部能夠相對于主體所在的平面偏轉(zhuǎn)。
文檔編號H01R13/516GK202434747SQ20122003409
公開日2012年9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月19日
發(fā)明者林政德, 溫德·帕特爾, 馬克·M·德特 申請人:莫列斯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