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主體部、自所述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絕緣本體兩側(cè)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兩側(cè)的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所述主體部與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
【專利說明】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連接兩電路板的薄型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件。
【背景技術】
[0002]與本發(fā)明有關的電連接器,一般用于薄型筆記本電腦中。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筆記本電腦的體積趨向于微型化,從而帶動電連接器的設計也向微型化發(fā)展。
[0003]現(xiàn)有電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及收容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與對接連接器相對接的舌板,所述導電端子部分暴露于所述舌板平面上以與所述對接連接器電性連接。由于現(xiàn)有電連接器既需要滿足體積趨向于微型化的發(fā)展需要,同時還需要保證與對接連接器的對接效果穩(wěn)定,從而使得現(xiàn)有電連接器的結構復雜且制作工藝困難。
[0004]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xiàn)有的電連接器作進一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結構簡單且生產(chǎn)效率高。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主體部、自所述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絕緣本體兩側(cè)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兩側(cè)的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其中所述主體部與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
[0007]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絕緣本體上開設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導電端子,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分別自所述主體部的后緣沿所述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舌板上。
[000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電端子設有接觸部、伸出所述絕緣本體后緣的尾部以及連接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尾部的連接部,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舌板的一側(cè)且暴露于
空氣中。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對接地片,自所述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導槽,所述一對接地片分別收容于所述導槽中。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引前端用以導引對接連接器,且所述導引前端設有呈弧形設置的導引面或呈柱形設置的導引槽。
[0011]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電連接器組件,該電連接器組件結構簡單且對接穩(wěn)定性高。
[0012]為實現(xiàn)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包括:
公端連接器,所述公端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有第一主體部、自所述第一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兩側(cè)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兩側(cè)的第一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一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一固持后端,所述第一主體部與所述第一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一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及
母端連接器,所述母端連接器與所述公端連接器配合連接,所述母端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nèi)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若干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設有第二主體部、自所述第二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兩側(cè)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與所述第一導引前端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二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所述第二主體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二絕緣本體上分別開設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和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第二端子收容槽分別自所述第一主體部、第二主體部的后緣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第二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上。
[0014]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設有第一接觸部、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后緣的第一尾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一尾部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設有第二接觸部、伸出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后緣的第二尾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二尾部的第二連接部。
[0015]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接觸部呈凸起狀且具有彈性,所述第一接觸部呈平板狀,且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舌板與第二舌板的一側(cè)且都暴露于空氣中。
[0016]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舌板的前端凹陷有供所述第二接觸部向其內(nèi)突伸的槽道,所述槽道與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連通且所述槽道開口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
[0017]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公端連接器還包括一對第一接地片,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導槽,所述第一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導槽中。
[001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母端連接器還包括一對第二接地片,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導槽,所述第二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導槽中。
[001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二導引前端設有呈柱形設置的導引槽以導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導引前端,所述第一導引前端設有呈弧形設置的導引面以與所述第二導引前端相配合。
[002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通過在所述舌板兩側(cè)設有導引前端,在所述主體部兩側(cè)設有固持后端,且所述固持后端自所述導引前端一端沿所述導電端子的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主體部的寬度,使得所述主體部與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圍設形成U型結構,從而使得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結構簡單且生產(chǎn)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21]圖1是本發(fā)明電連接器組件的安裝立體圖。
[0022]圖2是圖1所示電連接器組件的部分分解圖。
[0023]圖3是圖1所示公端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4]圖4是圖3所示公端連接器的分解圖。
[0025]圖5是圖3所示公端連接器的第一絕緣本體立體圖。
[0026]圖6是圖5所示第一絕緣本體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0027]圖7是圖3所示公端連接器的第一導電端子立體圖。
[0028]圖8是圖1所示母端連接器的立體圖。
[0029]圖9是圖8所示母端連接器的分解圖。
[0030]圖10是圖8所示母端連接器的第二絕緣本體立體圖。
[0031]圖11是圖10所示第二絕緣本體的另一視角立體圖。
[0032]圖12是圖8所示母端連接器的第二導電端子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
[0034]請參閱圖1與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電連接器組件I包括公端連接器100和與所述公端連接器100對接的母端連接器200。
[0035]請參閱圖3與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公端連接器100包括第一絕緣本體10、裝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內(nèi)的若干第一導電端子20以及插入安裝在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上的一對第一接地片30。
[0036]請參閱圖5與圖6所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設有第一主體部11、自所述第一主體部11 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12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兩側(cè)的第一接合部
13。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上開設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的第一端子收容槽14。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自所述第一主體部11后緣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12上,且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開口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上表面。
[0037]所述第一接合部1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兩側(cè)的第一導引前端131和位于所述第一主體部11兩側(cè)的第一固持后端132。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用于導引所述母端連接器200以與所述公端連接器100對接,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用以固持所述公端連接器100于電路板(未圖標)上。且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自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端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主體部11的寬度,以使得所述第一主體部11與兩側(cè)的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132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導槽133,所述第一接地片30收容于所述第一導槽133中。
[0038]請參閱圖7并結合圖3所示,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設有呈平板狀的第一接觸部21、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10后緣的第一尾部22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接觸部21與所述第一尾部22的第一連接部2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觸部21位于所述第一舌板12的一側(cè)且都暴露于空氣中。所述第一連接部23的兩側(cè)邊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倒刺231,借由所述第一倒刺231與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的配合,從而可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穩(wěn)固插置于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14中。
[0039]請參閱圖8與圖9所示,本發(fā)明的母端連接器200包括第二絕緣本體50、裝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內(nèi)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電性連接的若干第二導電端子60以及插入安裝在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上的一對第二接地片70。
[0040]請參閱圖10所示,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設有第二主體部51、自所述第二主體部51—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52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兩側(cè)的第二接合部53。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上開設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的第二端子收容槽54。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自所述第二主體部51后緣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二舌板52上,且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開口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下表面。
[0041]所述第二接合部53包括與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前端531和位于所述第二主體部51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532。所述第二導引前端531用于導引所述公端連接器100以與所述母端連接器200對接,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用以固持所述母端連接器200于電路板上。且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自所述第二導引前端531—端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的插入反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二主體部51的寬度,以使得所述第二主體部51與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532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532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插入方向還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導槽533,所述第二接地片70收容于所述第二導槽533中。
[0042]請參閱圖11與圖12并結合圖8所示,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設有呈凸起狀且具有彈性的第二接觸部61、自所述第二接觸部61向上彎折延伸的接觸指611、伸出所述第二絕緣本體50后緣的第二尾部62以及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61與所述第二尾部62的第二連接部63。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觸部61位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一側(cè)且暴露于空氣中。所述第二連接部63的兩側(cè)邊分別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倒刺631,借由所述第二倒刺631與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的配合,從而可將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穩(wěn)固插置于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中。
[0043]所述第二舌板52的前端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插入反方向凹陷有供所述接觸指611向其內(nèi)突伸的槽道521,所述槽道521與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連通且所述槽道521開口于所述第二舌板52的上表面。借由所述槽道521與所述接觸指611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在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54內(nèi)產(chǎn)生的熱量通過所述槽道521散發(fā)出去,同時還能夠通過所述槽道521觀察所述第二導電端子60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20的對接狀態(tài)。
[0044]請參閱圖5與圖10所示,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設有呈弧形設置的導引面134以與所述第二導引前端531相配合,所述第二導引前端531設有呈柱形設置的導引槽534以導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借由所述第一導引前端131與所述第二導引前端531的配合,進而可使得本發(fā)明的公端連接器100與母端連接器200之間電性連接穩(wěn)定。
[0045]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導電端子,所述絕緣本體設有主體部、自所述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絕緣本體兩側(cè)的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舌板兩側(cè)的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部與所述主體部兩側(cè)的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上開設有若干端子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若干導電端子,所述若干端子收容槽分別自所述主體部的后緣沿所述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舌板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端子設有接觸部、伸出所述絕緣本體后緣的尾部以及連接所述接觸部與所述尾部的連接部,所述接觸部位于所述舌板的一側(cè)且暴露于空氣中。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還包括一對接地片,自所述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導槽,所述一對接地片分別收容于所述導槽中。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前端用以導引對接連接器,且所述導引前端設有呈弧形設置的導引面或呈柱形設置的導引槽。
6.一種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連接器組件包括: 公端連接器,所述公端連接器包括第一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內(nèi)的若干第一導電端子,所述第一絕緣本體設有第一主體部、自所述第一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一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兩側(cè)的第一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舌板兩側(cè)的第一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一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一固持后端,所述第一主體部與所述第一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一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及 母端連接器,所述母端連接器與所述`公端連接器配合連接,所述母端連接器包括第二絕緣本體及裝設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內(nèi)并與所述第一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若干第二導電端子,所述第二絕緣本體設有第二主體部、自所述第二主體部一端向前延伸的第二舌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兩側(cè)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與所述第一導引前端相配合的第二導引前端和位于所述第二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所述第二主體部與所述第二主體部兩側(cè)的第二固持后端共同圍設形成U型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和第二絕緣本體上分別開設有用以收容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的第一端子收容槽和用以收容所述第二導電端子的第二端子收容槽,所述第一端子收容槽、第二端子收容槽分別自所述第一主體部、第二主體部的后緣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第二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舌板、第二舌板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端子設有第一接觸部、伸出所述第一絕緣本體后緣的第一尾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一尾部的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二導電端子設有第二接觸部、伸出所述第二絕緣本體后緣的第二尾部以及連接所述第二接觸部與所述第二尾部的第二連接部。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觸部呈凸起狀且具有彈性,所述第一接觸部呈平板狀,且所述第一接觸部與所述第二接觸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一舌板與第二舌板的一側(cè)且都暴露于空氣中。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舌板的前端凹陷有供所述第二接觸部向其內(nèi)突伸的槽道,所述槽道與所述第二端子收容槽連通且所述槽道開口于所述第二舌板的上表面。
11.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連接器還包括一對第一接地片,自所述第一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一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一導槽,所述第一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一導槽中。
12.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端連接器還包括一對第二接地片,自所述第二固持后端的末端沿所述第二導電端子插入方向凹陷有呈L型的第二導槽,所述第二接地片收容于所述第二導槽中。
13.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連接器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導引前端設有呈柱形設置的導引槽以導引并收容所述第一導引前端,所述第一導引前端設有呈弧形設置的導引面以與所述第二導引前端相配合。
【文檔編號】H01R13/502GK103515761SQ201210201831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19日
【發(fā)明者】戴宏騏, 洪永熾 申請人:凡甲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