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屏蔽罩以及具有屏蔽罩的連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具有相鄰的兩個連接部的連接器,尤其涉及該連接器的屏蔽罩。
背景技術:
作為現(xiàn)有的插頭連接器,存在如下的插頭連接器,其具有具有主體部和第1、第2 連接部的器身;覆蓋所述主體部的外周的第1、第2金屬外殼;以及覆蓋第1、第2連接部的外周的筒狀的第3金屬外殼(參照專利文獻1的0021段和圖幻。另一方面,作為能夠連接所述插頭連接器的插座,存在以下插座該插座具有筒狀的金屬外殼,金屬外殼的內部空間被彎曲部隔成為第1、第2槽,所述彎曲部是使該金屬外殼的底板部的中央部朝向頂板部彎曲而成的。所述插頭連接器的第1、第2連接部嵌合在該插座的第1、第2槽中。在所述插座連接器的金屬外殼的彎曲部與頂板部之間設有間隙,使第1、第2槽局部地連通,因此所述插頭連接器的第3金屬外殼彎折成使底板部的中央部分與頂板部接觸,避免與所述彎曲部發(fā)生干涉。另外,在所述插座連接器中,還存在這樣的插座連接器金屬外殼的彎曲部與頂板部接觸,在彎曲部與頂板部之間沒有形成間隙。換言之,在所述插座連接器中,存在第1、第 2槽被彎曲部完全隔開的插座連接器。在使所述插頭連接器對應于這種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使用覆蓋第1、第2連接部的周圍的筒狀的第4、第5金屬外殼來替代所述第3金屬外殼, 由此,能夠消除與彎曲部的干涉。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77497號公報但是,當所述插頭連接器為具有第1、第2、第4、第5金屬外殼的結構時,部件個數(shù)增加,組裝工作量增加。這成為插座連接器的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此外,作為所述插座連接器的EMI (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 電磁干擾)對策,需要使第1、第2、第4、第 5金屬外殼相互電連接。使4個金屬外殼電連接的作業(yè)比較麻煩,因此,這點也成為插座連接器的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創(chuàng)造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對應于第1槽和第2槽被完全隔開的對方連接器、且能夠實現(xiàn)部件個數(shù)、組裝工作量的減少以及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的屏蔽罩以及連接器。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屏蔽罩是能夠覆蓋器身的屏蔽罩,該器身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于該主體部上、并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該屏蔽罩具有第1外殼和第2外殼,它們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主體部的外周;第3外殼, 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1連接部;以及第4外殼,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所述第3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接觸。所述第1外殼或第4外殼與所述第2外殼接觸。所述第4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設置為一體,并且在第1 方向上與所述第3外殼相鄰。另外,在所述第3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這兩者均接觸的情況下,所述第1外殼或第4外殼可以不與所述第2外殼接觸。對于這種屏蔽罩而言,第4外殼與第1外殼設置為一體,因此與現(xiàn)有例相比,能夠減少部件個數(shù),其結果,能夠減少具有該屏蔽罩的連接器的組裝工作量。此外,由于第4外殼與第1外殼一體化,因此,只需使所述第1或第4外殼與所述第2外殼接觸、并且使第3 外殼與第1及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接觸、或者使第3外殼與第1及第2外殼這兩者接觸, 即可將第1、第2、第3、第4外殼電連接。由此,與必須使4個外殼相互接觸的現(xiàn)有例相比, 能夠實現(xiàn)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此外,能夠覆蓋第1連接部的第3外殼與能夠覆蓋第2連接部的第4外殼是各自獨立的,因此,具有該屏蔽罩的連接器還能夠對應于第1、第2 槽被完全隔開的對方連接器。此外,由于第4外殼與第1外殼一體化,因此能夠提高第4外殼的防撬強度。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可以是如下結構具有基座部,該基座部具有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以及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3外殼具有筒狀的外殼主體,其能夠覆蓋所述第1連接部;以及接觸部,其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上, 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的基座部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接觸。所述第4 外殼具有外殼主體,其能夠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以及結合部,其結合所述外殼主體與所述第1外殼的基座部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在該情況下,僅需利用第3外殼的外殼主體覆蓋第1連接部、并使接觸部與第1及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接觸, 即可使第3外殼與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電連接。由此,能夠實現(xiàn)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所述器身的主體部具有與第1方向和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上的第1表面及其相反側的第2表面,在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的基座部的第1方向上的第1 端和第2端,直立地設置有第1側壁和第2側壁。所述第1外殼的基座部能夠與所述主體部的第1表面抵接。所述第2外殼的基座部能夠與所述主體部的第2表面抵接。在該情況下,僅需使第1外殼和第2外殼的基座部與器身的主體部的第1表面和第2表面抵接,即可通過第1外殼和第2外殼覆蓋所述器身的主體部的外周,因此能夠實現(xiàn)具有該屏蔽罩的連接器的組裝的便利化。所述第4外殼可以是如下結構還具有接觸部,該接觸部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上, 并與所述第2外殼的第1端接觸。在該情況下,僅需使第4外殼的接觸部與第2外殼的第 2方向上的第1端接觸,即可將第1外殼和第4外殼與第2外殼簡單地電連接。由此,能夠實現(xiàn)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所述屏蔽罩可以是如下結構還具有第1卡定片,其配置于所述第4外殼的第1 方向上的一側;以及第2卡定片,其配置于所述第4外殼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側。在該情況下,通過使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卡定在對方連接器中,由此,能夠使第1連接部和第2 連接部以及第3外殼和第4外殼維持嵌合在對方連接器的第1槽和第2槽中的狀態(tài)。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設置為一體。 在該情況下,由于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與第1外殼或第2外殼一體化,因此,即使在所述屏蔽罩還具有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部件個數(shù)增加,并且還能夠抑制具有該屏蔽罩的連接器的組裝工作量的增加。所述屏蔽罩可以是如下結構還具有第1釋放桿,其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與所述第1卡定片之間連接;以及第2釋放桿,其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與所述第2卡定片之間連接。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具有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以及第1側壁和第2側壁,它們設置于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被配置成與所述第1側壁和第2側壁具有間隙,并且能夠朝向該第1側壁和第2側壁產(chǎn)生位移。在該情況下,僅需使第1釋放桿和第 2釋放桿朝向第1或第2外殼的第1側壁和第2側壁位移,即可解除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與對方連接器的卡定。所述第2釋放桿可以是如下結構具有第2折返部,其與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 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以及第2臂部,其與所述第2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2側壁具有間隙。所述第2臂部具有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所述第1釋放桿可以是如下結構具有第1折返部,其與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第1臂部,其與所述第1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1側壁具有間隙;以及橋部,其從所述第1 臂部延伸至所述第3外殼與第4外殼之間的空間中。所述橋部具有與所述第1臂部設置為一體的第1端以及配置于所述空間中的第2端。所述第2卡定片與第2臂部的第1端設置為一體,第1卡定片與所述橋部的第2端設置為一體。在該情況下,第2釋放桿與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第2端設置為一體,第2卡定片與第2釋放桿的第2臂部的第1端設置為一體。此外,第1釋放桿與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第2端設置為一體,第1卡定片與第1釋放桿的橋部的第2 端設置為一體。因此,即使在所述屏蔽罩還具有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的情況下,也能夠抑制部件個數(shù)增加,并且還能夠抑制具有該屏蔽罩的連接器的組裝工作量的增加。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通向所述第3外殼與第4外殼之間的空間的縫的情況下,所述橋部的第2端被配置于所述縫內,而不是所述第3外殼與第4外殼之間的空間內。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卡定凸部的情況下,在所述第1、第2、第3和第4外殼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能夠卡定所述卡定凸部的缺口或卡定孔。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卡定孔的情況下,在所述第1、第2、第3和第4外殼中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卡定于所述卡定孔中的卡定凸部。在該情況下,通過將卡定凸部卡定于卡定孔中,來將第1、第2、第3和第4外殼中的至少一個卡定到器身上,因此,所述一個外殼在器身上的定位固定變得容易。在所述第4外殼的第1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開放的情況下,所述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能夠與所述器身的第2連接部的第1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相對。在該情況下,所述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與所述器身的第2連接部的第1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相對,由此,起到了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而進行屏蔽的作用。本發(fā)明的第1連接器的結構是具有器身,其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于該主體部上、并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第2連接部;多個第1觸點和第2觸點,它們排列在所述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內;以及上述屏蔽罩。在所述第1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的情況下,可以是如下結構還具有基板,其設置于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上,且與所述第1觸點和第2觸點連接;電纜,其與所述基板連接; 以及第1罩和第2罩,它們具有絕緣性并且相互組合,覆蓋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所述屏蔽罩的第1外殼和第2外殼覆蓋所述器身的主體部,并且覆蓋所述基板的外周和電纜的基板連接部分。本發(fā)明的第2連接器是具有以下部件的結構器身,其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于該主體部上、并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以及多個第1觸點和第2 觸點,它們排列在所述第1、第2連接部內;以及具有上述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的屏蔽罩。在所述第2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的情況下,所述第2連接器可以是如下結構還具有基板,其設置于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上,且與所述第1觸點和第2觸點連接;電纜,其與所述基板連接;以及第1罩和第2罩,它們具有絕緣性并且相互組合,覆蓋所述第1外殼和第 2外殼。所述屏蔽罩的第1外殼和第2外殼覆蓋所述器身的主體部,并且覆蓋所述基板的外周和電纜的基板連接部分。所述第1罩或第2罩具有第1操作按鈕和第2操作按鈕,該第 1操作按鈕和第2操作按鈕使所述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朝向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1側壁和第2側壁位移。
圖IA是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連接器的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 圖IB是所述連接器的概略主視圖。圖IC是所述連接器的拆下第2樹脂罩后的狀態(tài)的概略俯視圖。圖2A 圖2C是示出在所述連接器的器身上安裝了基板、第1、第2觸點、第1、第 2、第3、第4外殼后的狀態(tài)的概略圖,圖2A是俯視圖,圖2B是仰視圖,圖2C是后視圖。圖3A 圖3C是示出在所述連接器的器身上安裝了基板、第1、第2觸點、第1、第 2、第3、第4外殼后的狀態(tài)的概略圖,圖3A是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3B是從正面、頂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3C是從背面、底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4A 圖4C是示出在所述連接器的器身上安裝了第1、第2觸點以及基板后的狀態(tài)的概略圖,圖4A是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4B是從背面、頂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4C是從背面、底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牧Ⅲw圖。圖5A是所述連接器的第1和第4外殼的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5B是第1和第4外殼的從背面、頂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6A是所述連接器的第2外殼的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 6B是所述連接器的第2外殼的從背面、上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7A是所述連接器的第3外殼的從正面、頂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 7B是第3外殼的從背面、頂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8A是所述連接器的第1樹脂罩的從背面、頂面、左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 8B是所述連接器的第2樹脂罩的從正面、底面、右側面?zhèn)缺硎镜母怕粤Ⅲw圖。圖9是能夠連接所述連接器的插座連接器的概略主視圖。標號說明P:插頭;100:器身(body) ; 110 主體部;111 縫;120a 第 1 連接部;120b 第 2 連接部;200a 觸點;200b 觸點;300 基板;400a 第1電纜;400b 第2電纜;500 屏蔽罩; 500a 外殼(第1外殼);510a 基座板(基座部);520a 側壁板(第1側壁);530a 側壁板(第2側壁);500b 外殼(第2外殼);510b 基座板(基座部);520b 側壁板(第1側壁);530b 側壁板(第2側壁);500c 外殼(第3外殼);510c 外殼主體;520c 第1接觸板(接觸部);530c 第2接觸板(接觸部);500d 外殼(第4外殼);510d 外殼主體; 520d 結合板(接合部);530d 接觸板(接觸部);500e 釋放桿(第1釋放桿);510e 折返部(第1折返部);520e 臂部(第1臂部);530e 橋部;500f 釋放桿(第2釋放桿); 510f 折返部(第2折返部);520f 臂部(第2臂部);500g:鎖定片(第1卡定片);500h 鎖定片(第2卡定片);600a 第1樹脂罩(第1罩);631a 操作按鈕(第1操作按鈕); 641a:操作按鈕(第2操作按鈕);600b 第2樹脂罩(第2罩);X 第1方向;Y 第2方向; Z:第3方向。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圖IA 圖9對本發(fā)明實施方式的插頭連接器進行說明。圖IA 圖3C 所示的插頭連接器(以下稱為插頭P)是能夠與圖9例示的插座連接器(以下稱為插座R) 連接的連接器。另外,圖2A 圖8B中的X是第1方向、Y是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Z 是與第1方向和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如圖9所示,插座R具有器身10、多個觸點20a、20b以及外殼30。外殼30是覆蓋器身10的具有導電性的金屬制的筒,具有底板部和頂板部。所述底板部的中央朝向頂板部彎曲成大致U字狀,從而形成彎曲部31。該彎曲部31與外殼30的頂板部接觸。S卩,通過彎曲部31將外殼30的內部空間完全隔開而成為第1、第2槽α、β。在器身10的前表面,突出設置有第1、第2連接凸部10a、10b,且第1、第2連接凸部10a、10b被插入到第1、 第2槽α、β中。在第1連接凸部IOa的上下表面上排列有觸點20a,在第2連接凸部IOb 的上下表面上排列有觸點20b。第1槽α、第1連接凸部IOa和觸點20a是與HDMI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hterface 高清晰度多媒體接口,注冊商標)的類型D標準對應的結構。第2槽β、第2連接凸部IOb和觸點20b的排列是與HDMI以外的標準對應的結構。在第2槽β的寬度方向上的兩個內壁部上,設置有未圖示的第1、第2卡定孔。插頭P具有器身100、多個1、第2觸點200a、200b、基板300、第1、第2電纜400a、 400b、屏蔽罩500、第1、第2樹脂罩600a、600b (第1、第2罩)。以下,對各個部分進行詳細說明。如圖4A 圖4C所示,器身100是絕緣樹脂制的注射成型品。該器身100具有主體部110和第1、第2連接部120a、120b。主體部110是大致矩形形狀的板體。第1、第2連接部120a、120b以在第1方向X上相鄰的方式突出設置在主體部110的前表面上。在主體部110的位于第1、第2連接部120a、120b之間的部分中設置有縫111。主體部110被該縫 111分為第1、第2板部IlOaUlOb這兩部分。如圖2C、圖4B和圖4C所示,在第1、第2板部110a、IlOb (即主體部110)的后表面,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凹部llh、112b。在該凹部112a、112b的底面中央部,設置有與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嵌合的矩形形狀的基板嵌合孔113a、113b。并且,在第1、第2板部IlOaUlOb的后表面的第1方向X的兩端部,設置有沿第2方向Y延伸的一對引導板lHa、114b。在引導板114aU14b的內表面,設置有一對引導凹部115aU15b0該引導凹部115a、lMb沿第2方向Y延伸并且將基板300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引導向基板嵌合孔113a、113b。此外,在引導板114a、114b的外表面,設置有一對卡定凸部 116a、116b??ǘㄍ共?16a、116b的上端部為朝向上方厚度暫時降低的錐形形狀。基板300是安裝于器身100上的公知的印刷基板。該基板300具有第1方向X上的所述第1、第2端部和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在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1 端部,在與縫111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縫310。縫310與縫111連通。如圖4B和圖4C所示, 在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的上下表面的縫310的兩側,配設有多個電極320a、 320b。在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的上下表面,配設有多個電極330a、330b。 電極320a、320b與電極330a、330b通過設置于基板300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內部中的至少一方上的未圖示的導電線連接。在電極330a、330b上,分別焊接著第1、第2電纜400a、 400b的多個信號線的芯線。第1、第2電纜400a、400b是公知的電纜,且具有以下部分多個所述信號線;覆蓋信號線的外側屏蔽導體;以及覆蓋該外側屏蔽導體的氯乙烯等外部絕緣體。信號線是具有所述芯線、覆蓋芯線的內側屏蔽導體和覆蓋該內側屏蔽導體的內部絕緣體的結構。如圖IC所示,該第1、第2電纜400a、400b被安裝于夾具700上。在夾具700 上設置有一對凸緣710。另外,在圖IC中,省略了從第1、第2電纜400a、400b的外部絕緣體露出的信號線的末端部的圖示。以下,將第1、第2電纜400a、400b的從外部絕緣體露出、 且芯線與電極330a、330b焊連的信號線的末端部稱作基板連接部分。此外,如圖4A 圖4C所示,在第1板部IlOa的上下表面,設置有一對安裝凹部 117a。在該安裝凹部117a的底面設置有一對卡定凸部118a。如圖4A和圖4B所示,在第2 板部IlOb的上表面,設置有長方體狀的卡定凸部117b及其兩側的一對矩形形狀的定位孔 118b。如圖4C所示,在第2板部IlOb的下表面設置有卡定凸部119b??ǘㄍ共?18a和卡定凸部119b的前端部為朝向前方厚度暫時降低的錐形形狀。并且,在主體部110的下表面的安裝凹部117a與卡定凸部11%之間,設置有矩形形狀的定位孔119。如圖4A所示,在主體部110和第1連接部120a中,設置有第1連接孔121a。第 1連接孔121a從第1連接部120a的前表面貫通至基板嵌合孔113a的底面。該第1連接孔121a的內形為與插座R的第1連接凸部IOa的外形對應的形狀。如圖2C和圖4A所示, 在第1連接孔121a的上下表面,設置了插入有觸點200a的多個插入槽12加。插入槽12 與插座R的觸點20a的排列相對應。插入槽12 的后端從凹部11 的底面朝外部開放。 如圖4B和圖4C所示,觸點200a的后端部從插入槽12 的后端突出,并與基板300的電極 320a焊接在一起。觸點200a的前端部是彎曲的,該前端部的頂部進入到第1連接孔121a 內。即,插座R的第1連接凸部IOa插入到第1連接孔121a中,觸點200a的頂部與插座R 的觸點20a接觸。這樣,第1連接部120a、第1連接孔121a、插入槽12 以及觸點200a成為與HDMI的類型D標準對應的結構。如圖4A所示,在主體部110和第2連接部120b中,設置有第2連接孔121b。第 2連接孔121b從第2連接部120b的前表面貫通至基板嵌合孔11 的底面。該第2連接孔121b的內形為與插座R的第2連接凸部IOb的外形對應的形狀。如圖2C和圖4A所示, 在第2連接孔121b的上下表面,設置有供觸點200b插入的多個插入槽122b。插入槽122b 與插座R的觸點20b的排列相對應。插入槽122b的后端從凹部112b的底面朝外部開放。 如圖4B和圖4C所示,觸點200b的后端部從插入槽122b的后端突出,并與基板300的電極 320b焊接在一起。如圖4A所示,觸點200b的前端部是彎曲的,該前端部的頂部進入到第2連接孔121b內。即,插座R的第2連接凸部IOb插入到第2連接孔121b中,觸點200b的頂部與插座R的觸點20b接觸。這樣,第2連接部120b、第2連接孔121b、插入槽122b以及觸點200b成為與HDMI以外的標準對應的結構。如圖2C所示,屏蔽罩500覆蓋著器身100、基板300以及第1、第2電纜400a、400b 的基板連接部分。如圖2A 圖3C所示,該屏蔽罩500具有外殼500a(第1外殼)、外殼 500b (第2外殼)、外殼500c (第3外殼)、外殼500d (第4外殼)、釋放桿500e、500f (第1、 第2釋放桿)、以及鎖定片500g、500h (第1、第2卡定片)。如圖5A和圖5B所示,外殼500a和外殼500d由具有導電性的一塊金屬板構成。外殼500a具有矩形形狀的基座板510a(基座部),其具有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和第 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511a、512a ;以及矩形形狀的側壁板520a、530a(第1、第2側壁),它們直立地設置在該基座板510a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側壁板520a、530a 與器身100的主體部110的第1方向X上的兩側面的下端部抵接。基座板510a與器身100 的主體部110的下表面(即主體部110的第3方向Z上的第1表面)抵接?;?10a 和側壁板520a、530a的第2方向Y上的長度尺寸比從主體部110的前表面到安裝于主體部 110上的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的長度尺寸大?;?10a和側壁板520a、 530a覆蓋著主體部110、基板300以及電纜400的基板連接部分的下側部分。如圖5B所示, 在第1端部511a上,在與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9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與該定位孔119相同形狀的定位孔513a,在與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9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卡定孔5Ha。 卡定凸部11%卡定于卡定孔51 中。此外,在基座板510a的第1、第2端部511a、5Ua之間的中間部,也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定位孔51fe。外殼500d具有外殼主體510d、結合板520d(結合部)和接觸板(接觸部)530d。 外殼主體510d具有上板511d、下板512d和前板513d。如圖3A和圖所示,上板511d是長度尺寸和寬度尺寸比器身100的第2連接部120b的上表面稍大的板。上板511d與第2 連接部120b的上表面抵接,并覆蓋該上表面。下板512d是長度尺寸比器身100的第2連接部120b的下表面稍大且寬度尺寸與該下表面大致相同的板。下板512d與第2連接部 120b的下表面抵接,并覆蓋該下表面。如圖5B所示,在下板512d的第1方向X上的外側端部,設置有沿著第2連接部120b的外側傾斜面的傾斜板512dl。此外,前板513d是將上板 511d和下板512d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彼此連接的板,且是外形比第2連接部120b的前表面的外形稍大的形狀。該前板513d與第2連接部120b的前表面抵接,并覆蓋該前表面。在前板513d上,開設有用于使第2連接部120b的第2連接孔121b開放的開口 513dl。 此外,在上板511d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與下板512d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 端之間形成有間隙(即外殼主體510d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開放),從而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露出。外殼主體510d和第2連接部120b的外形為與插座R的第2槽β的內形對應的形狀。即,外殼主體510d和第2連接部120b是與第2槽β嵌合的部分。如圖5Β所示,結合板520d是將下板512d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與基座板510a 的第1端部511a之間連接的矩形形狀的板部。利用該結合板520d,使得外殼500d與外殼 500a 一體化。接觸板530d是與上板511d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相接的向下大致呈L字狀的板部。在該接觸板530d的上板上,在與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7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缺口 531d??ǘㄍ共?17b從后方嵌入并卡定于缺口 531d中。在接觸板530d的上板的缺口 531d的兩側,在與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與該定位孔118b相同形狀的一對定位孔532d。定位孔532d與定位孔118b連通。如圖6所示,外殼500b、釋放桿500e、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由具有導電性的一塊金屬板構成。該外殼500b具有矩形形狀的基座板510b (基座部),其具有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和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511b、512b ;以及矩形形狀的側壁板 520b、530b (第1、第2側壁),它們直立地設置在該基座板51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 2端。側壁板520b、530b與器身100的主體部110的第1方向X上的兩側面的比上述下端部靠上側的部分抵接?;?10b與器身100的主體部110的上表面(即主體部110的第3方向Z上的第2表面)抵接?;?10b和側壁板520b、530b的第2方向Y的長度尺寸比從主體部110的前表面到安裝于主體部110上的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的長度尺寸大。即,基座板5IOb和側壁板520b、530b覆蓋著主體部110、基板300以及電纜400的基板連接部分的所述下側部分以外的上側部分。在第1端部5lib的中央部,在與主體部110的縫111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縫51 。 縫51 與縫111連通(參照圖3A)。在第1端部511b的縫51 的圖6所示的左側部分上載置著外殼500d的接觸板530d的上板。即,接觸板530d與基座板510b的第1端部511b 的所述左側部分接觸(參照圖3A和圖3B)。由此,外殼500a、500d與外殼500b電連接。此外,在所述左側部分上,在與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7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卡定孔514b??ǘㄍ共?17b嵌合并卡定于該卡定孔514b中。在所述左側部分的卡定孔514b的兩側,在與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凹狀的一對定位孔 51恥。該定位孔515與外殼500d的定位孔532d以及定位孔118b連通。此外,在基座板 510b的中央部,設置有定位孔516b。側壁板520b、530b具有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在側壁板520b、530b的第1端部,在與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6a、116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矩形形狀的卡定孔521b、531b。卡定凸部116^11 卡定于該卡定孔521b、531b 中。釋放桿500e具有折返部5IOe (第1折返部)、臂部520e (第1臂部)和橋部530e。 折返部510e具有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511e、512e。第2端部51 與基座板510b 的第2端部512b設置為一體并且向第1端部511b側折返。此外,第1端部511e從第2端部51 朝向側壁板520b側延伸。該第1端部511e的端部沿著側壁板520b以大致直角彎折。臂部520e是沿第2方向Y延伸的矩形形狀的板部,且配置成與側壁板520b的外側具有間隙。臂部520e具有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521e、522e。第2端部52 與折返部 510e的第1端部511e的所述端部連接成一體。橋部530e是從臂部520e的第1端部521e 延伸至基座板510b的縫51 以及主體部110的縫111的向下大致呈U字狀的板部。橋部 530e具有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531e、532e。第2端部53 從縫51 插入到縫 111內。第1端部531e與臂部520e的第1端部521e連接成一體。第1端部531e彎折成與第1端部521e成大致直角。通過使第1端部531e和第1端部51 Ie的彎折部朝向側壁板520b側彈性變形,由此,能夠使臂部520e從初始位置朝向側壁板520b側產(chǎn)生位移。橋部530e隨著臂部520e的位移而從初始位置朝相同方向位移。另外,這里所說的臂部520e 和橋部530e的初始位置是以臂部520e與側壁板520b大致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的。
鎖定片500g具有沿第2方向Y延伸的臂510g和設置于臂510g的前端的爪部 520g。臂510g與橋部530e的第2端部53 連接成一體。臂510g與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端部以具有間隙的方式相對地配置。該臂510g覆蓋第2連接部120b 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端部。爪部520g能夠卡定于插座R的第1卡定孔中。臂510g和爪部520g隨著釋放桿500e的臂部520e以及橋部530e的位移而從初始位置朝第2連接部 120b的所述第1端部側發(fā)生位移,從而能夠解除爪部520g與插座R的第1卡定孔的卡定。 另外,這里所說的臂510g和爪部520g的初始位置是以臂部520e與側壁板520b大致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的。釋放桿500f具有折返部510f (第2折返部)和臂部520f (第2臂部)。折返部 510f與側壁板530b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設置為一體,并向該側壁板530b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側折返。臂部520f是沿第2方向Y延伸的矩形形狀的板部,且配置成與側壁板530b的外側具有間隙。臂部520f具有第2方向Y上的第1、第2端部521f、522f。 第2端部522f與折返部510f連接成一體。通過使折返部510f朝向側壁板530b側彈性變形,能夠使臂部520f從初始位置朝側壁板530b側產(chǎn)生位移。另外,這里所說的臂部520f 的初始位置是以臂部520f與側壁板530b大致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的。鎖定片500h具有沿第2方向Y延伸的臂510h和設置于臂510h的前端的爪部 520h。臂510h與臂部520f的第1端部521f連接成一體。臂510h與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2端部以具有間隙的方式相對地配置。該臂510h覆蓋第2連接部120b 的第1方向X上的第2端部。爪部520h能夠卡定于插座R的第2卡定孔中。臂510h和爪部520h隨著釋放桿500f的臂部520f的位移而從初始位置朝向第2連接部120b的所述第 2端部側產(chǎn)生位移,從而能夠解除爪部520h與插座R的第2卡定孔的卡定。另外,這里所說的臂部510h和爪部520h的初始位置是以臂部520f與側壁板530b大致平行的狀態(tài)為基準的。外殼500c由具有導電性的一塊金屬板構成。如圖7所示,該外殼500c具有外殼主體510c和第1、第2接觸板520c、530c。外殼主體510c是覆蓋第1連接部120a的外周的筒體。外殼主體510c和第1連接部120a的外形是與第1槽α的內形對應的形狀。該外殼主體510c和第1連接部120a是與第1槽α嵌合的部分。如圖7Β所示,第1接觸板 520c是與外殼主體510c的下板相連地設置的大致L字狀的板部,如圖7A所示,第2接觸板 530c是與外殼主體510c的上板相連地設置的大致L字狀的板部。第1、第2接觸板520c、 530c具有第1板521c、531c以及與該第1板521c、531c成大致直角的第2板522c、532c。 第2板522c、532c分別嵌入到主體部110的上下表面的安裝凹部117a中。在第2板522c、 532c上,在與安裝凹部117a的底面的卡定凸部118a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矩形形狀的卡定孔522cl、532cl??ǘㄍ共?18a分別嵌入并卡定于該卡定孔522cl、532cl中。此外,如圖 3C所示,第2板522c與外殼500a的基座板510a的第1端部511a接觸。第2板532c與外殼500b的基座板510b的第1端部511b的縫51 的圖示右側部分(參照圖3A和圖3B) 接觸。由此使得外殼500a 外殼500d電連接。如圖8A所示,第1樹脂罩600a是絕緣樹脂制的注射成型品。該第1樹脂罩600a 具有底板部610a、前壁部620a、外壁部630a、640a、一對固定部650a以及導出部660a。在底板部610a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上,直立地設置有前壁部620a。在底板部610a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上,直立地設置有導出部660a。在底板部610a的第1方向X的第 1、第2端部上,設置有外壁部630a、640a。在底板部610a的外壁部630a、640a的內側,設置有一對固定部650a。由底板部610a上的前壁部620a、外壁部630a、640a以及固定部650a 包圍的空間是收納器身100的主體部110、基板300以及屏蔽罩500的外殼500a、500b、釋放桿500e、500f的下側部分的收納空間。在底板部610a的中央部,設置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凸條,在該凸條的中央部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定位凸部611a。該定位凸部611a嵌合到屏蔽罩500的外殼500a的定位孔51 中,在所述收納空間中對屏蔽罩500進行定位和固定。此外,在底板部610a的前壁部620a的附近也設置有定位凸部61加。該定位凸部 612a嵌合到外殼500a的定位孔513a以及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9中,在所述收納空間中對屏蔽罩500進行定位和固定。在前壁部620a上設置有沿第1方向X相鄰的第1、第2凹部621a、622a。如圖IC 所示,在外壁部630a、640a上,在與屏蔽罩500的釋放桿500e、500f的臂部520e、520f相對的位置處設置有操作按鈕631a、641a (第1、第2操作按鈕)。通過該操作按鈕631a、641a按下臂部520e、520f,由此使得臂部520e、520f朝內側(即側壁部520b,530b側)產(chǎn)生位移。 在固定部650a上設置有縫651a。在該縫651a中插入夾具700的凸緣710的下側部分,進行位置固定。導出部660a具有沿第1方向X相連地設置的2個大致半圓弧狀的凹部66la、 662a0如圖8B所示,第2樹脂罩600b是與第1樹脂罩600a組合的絕緣樹脂制的上側罩。 該第2樹脂罩600b具有底板部610b、前壁部620b、外壁部630b、640b、一對固定部650b以及導出部660b。在底板部610b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上,直立地設置有前壁部620b。 在底板部610b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上,設置有導出部660b。在底板部610b的第 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上,設置有外壁部630b、640b。在底板部610b的外壁部630b、 640b的內側,設置有一對固定部650b。由底板部610b上的前壁部620b、外壁部630b、640b 以及固定部650b包圍的空間是收納器身100的主體部110、基板300以及屏蔽罩500的外殼500b、500b、釋放桿500e、500f的上側部分的收納空間。即,通過第1、第2樹脂罩600a、 600b覆蓋主體部110、基板300、外殼500b、500b以及釋放桿500e、500f。在底板部610b的中央部,設置有沿第1方向X延伸的凸條,在該凸條的中央部設置有大致矩形形狀的定位凸部611b。該定位凸部611b嵌合到屏蔽罩500的外殼500b的定位孔516b中,在所述收納空間中對屏蔽罩500進行定位和固定。此外,在底板部610b的前壁部620b附近,在與屏蔽罩500的定位孔532d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與該定位孔532d對應的棱柱狀的一對定位凸部 612b。定位凸部612b嵌合到外殼500d的一對定位孔532d、外殼500b的定位孔51 以及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中,在所述收納空間中對屏蔽罩500以及器身100進行定位和固定。在前壁部620b上,設置有沿第1方向X相鄰的第1、第2凹部621b、622b。如圖IB 所示,第1凹部621b與第1樹脂罩600a的第1凹部621a組合,構成使第1連接部120a以及覆蓋第1連接部120a的外殼500c突出至外部的開口。第2凹部622b與第1樹脂罩600a 的第2凹部62 組合,構成使第2連接部120b以及覆蓋第2連接部120b的外殼500d突出至外部的開口。在外壁部630b、640b上,在與操作按鈕631b、641b對應的位置處設置有插入該操作按鈕631b、641b的插入凹部631b、641b。在固定部650b上,設置有縫651b。在該縫651b中插入夾具700的凸緣710的上側部分,進行位置固定。導出部660b在第1方向X上相連地設置有2個大致半圓弧狀的凹部66lb、662b。凹部661b與第1樹脂罩600a 的凹部661a組合,構成將第1電纜400a導出到外部的導出孔。同樣,凹部662b與第1樹脂罩600a的凹部66 組合,構成將第2電纜400b導出到外部的導出孔。以下,對上述結構的插頭P的組裝步驟進行說明。在該說明的過程中,還一并說明屏蔽罩500在器身100上的安裝步驟。首先,準備器身100。之后,分別從后方將觸點200a、 200b插入到器身100的插入槽122a、12^中。之后,準備形成有電極320a、320b、330a、330b 的基板300。之后,將基板300插入到器身100的引導凹部115a、11 中。之后,將基板300 的第1方向X上的所述第1、第2端部引導至引導凹部llfe、115b,并且使基板300進一步向器身100的主體部110側移動,此時,基板300的第2方向Y上的第1端部嵌入至主體部 100的基板嵌合孔113a、11 中。于是,觸點200a的后端部與基板300的電極320a接觸, 觸點200b的后端部與基板300的電極320b接觸。之后,將觸點200a的后端部焊接到基板 300的電極320a上,將觸點200b的后端部焊接到基板300的電極320b上。之后,準備第1、 第2電纜400a、400b,該第1、第2電纜400a、400b的多個信號線的前端部從外部絕緣體露出。之后,將所述信號線的芯線焊接到基板300的電極330a、330b上。由此,將觸點200a、 200b、基板300以及第1、第2電纜400a、400b安裝到器身100上。之后,準備外殼500c,該外殼500c是通過對一塊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型而制成的。 之后,將器身100的第1連接部120a插入到外殼500c的外殼主體510c中。之后,使外殼 500c的第1、第2接觸板520c、530c的第2板522c、532c分別嵌合并卡定到器身100的主體部Iio的上下安裝凹部117a中,并且使安裝凹部117a的底面上的卡定凸部118a分別嵌合并卡定到第2板522c,532c的卡定孔522cl、532cl中。由此,將外殼500c安裝到器身100 上,覆蓋第1連接部120a的外周。之后,準備通過對一塊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型而制成的外殼500b、釋放桿500e、 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之后,使外殼500b從上方覆蓋器身100的主體部110。于是, 外殼500b的側壁板520b、530b與主體部110的第1方向X上的兩側面的所述上側部分抵接。此時,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6a、116b被嵌入并卡定到側壁板520b、530b的卡定孔 521b,531b中。與此同時,外殼500b的基座板510b與主體部110的上表面抵接,該基座板 510b的第1端部511b的縫51 的所述右側部分被載置到外殼500c的第2接觸板530c的第2板532c上而與其接觸。由此,外殼500b與外殼500c電連接。此時,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7b被嵌合并卡定到外殼500b的基座板510b的卡定孔514b中。此外,外殼500b 的第1端部511b的縫51 的所述左側部分的定位孔51 被配置成與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連通。此外,鎖定片500g與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端部以具有間隙的方式相對地配置,鎖定片500h與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2端部以具有間隙的方式相對地配置。之后,準備外殼500a、500d,該外殼500a、500d是通過對一塊金屬板進行沖壓成型而制成的。之后,將器身100的第2連接部120b插入到外殼500d的外殼主體510d中,將外殼500的接觸板530d的上板載置到外殼500b的所述左側部分上而與其接觸。由此,外殼500d、500a與外殼500b電連接。此時,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7b嵌入并卡定到接觸板530d的上板缺口 531d中,接觸板530d的上板的定位孔532d被配置成與外殼500b的定位孔51 以及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連通。此外,由于外殼主體510d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是開放的,因此在將第2連接部120b插入到外殼主體510d中時,該外殼主體510d不會與配置在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的第1、第2端部側的鎖定片500g、 500h發(fā)生干涉。由此,在將外殼500d安裝到第2連接部120b上的過程中,外殼500a的基座板510a與器身100的主體部110的下表面抵接,外殼500a的側壁板520a、530a與主體部110的第1方向X上的兩側面的上述下端部抵接。此時,外殼500a的基座板510a的第 1端部511a被載置到第1接觸板520c的第2板522c上而與其接觸。由此,外殼500a的基座板510a、側壁板520a、530a和外殼500b的基座板510b、側壁板520b、530b覆蓋主體部 110、基板300以及電纜400的基板連接部分的外周。并且,外殼500a的定位孔513a與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9連通。主體部110的卡定凸部119b嵌合并卡定到外殼500a的卡定孔514a中。之后,準備第1、第2樹脂罩600a、600b。之后,將外殼500a、500b、器身100的主體部Iio和基板300收納到第1樹脂罩600a的所述收納空間中,并且將外殼500c的外殼主體510c和器身100的第1連接部120a插入到第1樹脂罩600a的前壁部620a的第1凹部 621a中,將外殼500d的外殼主體510d和器身100的第2連接部120b插入到前壁部620a 的第2凹部62 中。與此同時,使安裝在第1、第2電纜400a、400b上的夾具700的凸緣 710嵌合到第1樹脂罩600a的固定部650a的縫65Ia中,將第1、第2電纜400a、400b插入到第1樹脂罩600a的導出部660a的凹部661a、662a中。此時,第1樹脂罩600a的定位凸部611a嵌合到屏蔽罩500的外殼500a的定位孔51 中,定位凸部61 嵌合到外殼500a 的定位孔513a以及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9中。之后,將第2樹脂罩600b安裝到第1樹脂罩600a上。由此,第1樹脂罩600a的操作按鈕631a、641a被插入到第2樹脂罩600b的插入凹部631b,641b中。外殼500a、500b、器身100的主體部110、基板300被收納到第2樹脂罩600b的所述收納空間中。外殼500c的外殼主體510c和器身100的第1連接部120a被插入到第2樹脂罩600b的前壁部620b的第1凹部621b中,外殼500d的外殼主體510d和器身100的第2連接部120b被插入到前壁部620b的第2凹部622b中。此外,夾具700的凸緣710被嵌合到第2樹脂罩600b的固定部650b的縫651b中。第1、第2電纜400a、400b 被插入到第2樹脂罩600b的導出部660b的凹部661b、662b中。此外,第2樹脂罩600b的定位凸部611b嵌合到外殼500b的定位孔516b中,一對定位凸部612b嵌合到外殼500d的一對定位孔532d、外殼500b的定位孔51 以及主體部110的定位孔118b中。這樣,通過第1、第2樹脂罩600a、600b來收納外殼500a、500b、器身100的主體部110、基板300以及第1、第2電纜400a、400b的基板連接部分。下面說明將這樣組裝的插頭P連接到插座R上的步驟。首先,將插頭P的第1連接部120a和外殼500c的外殼主體510c插入到插座R的第1槽α中,將第2連接部120b 和外殼500d的外殼主體510d插入到第2槽β中。于是,鎖定片500g、500h的爪部520g、 520h被第2槽β的兩個內壁部按壓,使得該鎖定片500g、500h從初始位置朝內側(即第 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側)產(chǎn)生位移。由此,釋放桿500e的第1 端部531e和第1端部51 Ie的彎折部發(fā)生彈性變形,釋放桿500e的橋部530e和臂部520e 從初始位置朝內側產(chǎn)生位移。與此同時,釋放桿500f的折返部510f發(fā)生彈性變形,釋放桿 500f的臂部520f從初始位置朝內側位移。之后,當鎖定片500g、500h的爪部520g、520h嵌入到第2槽β的第1、第2卡定孔中時,基于釋放桿500e的第1端部531e和第1端部511e 的彎折部的彈力,使得橋部530e、臂部520e以及鎖定片500g恢復到初始位置。同樣,基于釋放桿500f的折返部510f的彈力,使得臂部520f和鎖定片500h恢復到初始位置。由此, 維持住爪部520g、520h嵌入到第2槽β的第1、第2卡定孔中、爪部520g、520h卡定于第2 槽β的第1、第2卡定孔中的狀態(tài)(完全鎖定狀態(tài))。此時,插座R的第1連接凸部IOa插入到第1連接部120a的第1連接孔121a中, 插座R的觸點20a與觸點200a的頂部接觸。同樣,插座R的第2連接凸部IOb插入到第2 連接部120b的第2連接孔121b中,插座R的觸點20b與觸點200b的頂部接觸。由此,插頭P與插座R連接上。此時,外殼500c、500d的外殼主體510c、510d與插座R的外殼30接觸,經(jīng)由該外殼30與安裝著插座R的基板的地線連接。下面說明從插座R上拆下插頭P的步驟。首先,按下插頭P的操作按鈕631a、641a。 于是,通過操作按鈕631a使得釋放桿500e的臂部520e從初始位置向內側被按下,通過操作按鈕641a使得釋放桿500f的臂部520f從初始位置向內側被按下。此時,釋放桿500e 的第1端部531e和第1端部511e的彎折部發(fā)生彈性變形,釋放桿500f的折返部510f發(fā)生彈性變形。伴隨于此,鎖定片500g、500h從初始位置朝內側產(chǎn)生位移。于是,爪部520g、 520h從第2槽β的第1、第2卡定孔脫離,從而解除兩者的卡定。因此,能夠將插頭P從插座R中拔出。對于這種插頭P,外殼500a和外殼500d由一塊金屬板構成,外殼500b、釋放桿 500e、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由一塊金屬板構成。因此,插頭P能夠減少部件個數(shù), 其結果,能夠減少插頭P的組裝工作量。此外,由于外殼數(shù)量減少,由此能夠實現(xiàn)外殼的沖壓費用的降低。由此,能夠實現(xiàn)插頭P的低成本化。此外,由于第4外殼500d與第1外殼 500a 一體化,因此,只需使外殼500d的接觸板530d與外殼500b的第1端部511b接觸、使外殼500c的第1接觸板520c與外殼500a的第1端部511a接觸、使外殼500c的第2接觸板530c與外殼500b的第1端部511b接觸,即可將外殼500a 500d電連接。由此,能夠實現(xiàn)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此外,外殼500c單獨覆蓋第1連接部120a,外殼500d單獨覆蓋第2連接部120b,因此,插頭P能夠與通過彎曲部31完全隔開而形成了第1、第2槽 α、β的插座R等插座連接。此外,由于外殼500d與外殼500a—體化,因此能夠提高外殼 500d的防撬強度。此外,鎖定片500g、500h被配置在第2連接部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側,釋放桿500e被配置成與外殼500b的側壁板520b的外側具有間隙,釋放桿500f被配置成與外殼500b的側壁板530b的外側具有間隙,并且操作按鈕631a、641a被配置在釋放桿500e、500f的外側。即,鎖定片500g、500h、操作按鈕631a、641a以及釋放桿500e、500f 被設置在插頭P的第1方向X(寬度方向)側,因此與鎖定片、釋放桿以及操作按鈕被設置在第3方向Z(即厚度方向)側的插頭相比,能夠減小插頭P的厚度尺寸。此外,對于在厚度方向上設置操作按鈕的插頭而言,在搭載有插座的電子設備被設置在工作臺上的狀態(tài)下, 當所述插頭與所述插座連接時,有時會發(fā)生該插頭的操作按鈕觸碰工作臺等被施加了外力的情況。當對操作按鈕施加了外力時,鎖定片有可能不經(jīng)意地脫離于第2槽的卡定孔。但是,由于插頭P是在寬度方向上設置操作按鈕631a、641a,因此即使插頭P觸碰工作臺,也不會發(fā)生鎖定片500g、500h的爪部520g、520h不經(jīng)意地脫離于第2槽β的第1、第2卡定孔的情況。此外,插頭P具有與HDMI的類型D標準及其他標準對應的2種連接結構,因此,即使在利用HDMI的類型D標準用的連接結構(第1連接部120a和觸點200a),輸入、輸出了影像信號等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上述其他標準用的連接結構進行HDMI的類型D標準用的連接結構的電力供給。由此,能夠在不必擔心HDMI的類型D標準用的連接結構的電力消耗的情況下,進行影像信號等的輸入輸出。另外,插頭P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權利要求書的記載范圍內進行任意的設計變更。以下進行詳細敘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器身100上安裝有基板300,不過,只要具有主體部和突出設置在該主體部上的沿第1方向相鄰的第1、第2連接部,即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在省略基板300的情況下,可以將第1、第2電纜400a、400b的信號線的芯線直接焊接在觸點 200a、200b的后端部上。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主體部110上設置有縫111,不過也可以省略縫111。此時,可以將橋部530e的第2端部53 配置在第1、第2連接部120a、120b 之間(即外殼500c、500d之間的空間)。關于外殼500a、500b,只要是能夠覆蓋器身的主體部外周的形狀,則可以設計變更為任何形狀。例如,可僅將外殼500a、500b中的任意一方設為具有覆蓋器身的主體部的第 1方向兩側的側壁板的結構。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殼500d被設為外殼主體510d的第1方向X上的第1、 第2端部是開放的,不過,也可以是利用外殼主體510d的第1、第2端部來覆蓋第2連接部 120b的第1方向X上的第1、第2端部的結構。此外,可以省略外殼500d的接觸板530d。 此時,只要使外殼500a、500b彼此接觸、或者使外殼500c與外殼500a、500b接觸即可。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殼500c具有第1、第2接觸板520c、530c,并與外殼500a、500b接觸,不過,只要與外殼500a、500b中的至少一方接觸即可。關于第1、第2接觸板520c、530c 和接觸板530d的形狀,只要能與接觸對象接觸,則可以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對于結合板 520d的形狀,也是只要能與外殼500a相結合,則可以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外殼500b、釋放桿500e、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由一塊金屬板構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釋放桿500e、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分體于外殼 500b,或者將釋放桿500e、500f以及鎖定片500g、500h設置在外殼500a上。此外,也可以省略釋放桿500e、500f,而僅將鎖定片500g、500h —體地設置在外殼500b或外殼500a上。 當然,還可以省略釋放桿500e、500f,并且使鎖定片500g、500h與外殼500a、500b分體地設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1、第2卡定片是具有爪部520g、520h的鎖定片500g、500h, 但不限于此。在對方連接器上設置有爪部的情況下,可在所述第1、第2卡定片的前端部設置能夠卡定所述爪部的卡定孔。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鎖定片500g、500h的爪部520g、 520h嵌入到插座R的第1、第2卡定孔中并在完全鎖定狀態(tài)下得到卡定,不過,也可以是在半鎖定狀態(tài)下將爪部卡定于卡定孔中的結構。此外,在不需要第1、第2卡定片的情況下,可以將它們省略。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釋放桿500e具有折返部510e、臂部520e以及橋部530e,不過,只要能夠將外殼500a或500b與上述第1卡定片之間連接、并配置成與外殼500a或500b 的第1側壁具有間隙且能夠朝該第1側壁產(chǎn)生位移,即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因此,還可以是釋放桿500e分體于外殼500b以及鎖定片500g、并被安裝在外殼500b和鎖定片500g 上的結構。另外,折返部510e被設置為與外殼500b的基座部510b的第2端部512b相連, 不過,也可以是與外殼500b的側壁板520b的第2方向Y上的第2端部相連地設置的結構。 還可以使折返部510e與外殼500a相連地設置。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釋放桿500f具有折返部510f和臂部520f,不過,只要能夠將外殼500a或500b與上述第2卡定片之間連接、并配置成與外殼500a或500b的第2 側壁具有間隙且能夠朝該第2側壁產(chǎn)生位移,即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因此,還可以是釋放桿500f分體于外殼500b以及鎖定片500h、并被安裝在外殼500b和鎖定片500h上的結構。此外,折返部510f被設置為與外殼500b的側壁板530b的第2端部相連,不過,也可以是與外殼500b的基座部510b的第2端部512b相連地設置的結構。還可以使折返部510f 與外殼500a相連地設置。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插頭P具有第1、第2電纜400a、400b,但不限于此。此外,如后所述,在將本發(fā)明設為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可以省略電纜。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1樹脂罩600a具有操作按鈕631a、641a,但是在如上所述省略釋放桿的情況下,可以省略操作按鈕631a、641a。此外,在將本發(fā)明設為插座連接器的情況下,可以省略第1、第2樹脂罩600a、600b。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構成插頭連接器的各個部分的材料、形狀、尺寸以及配置等的一例,在能夠實現(xiàn)相同功能的情況下,可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應用于插頭連接器,還可以應用于插座連接器。此外,本發(fā)明能夠與第1、第2槽被完全隔開的對方連接器連接,且還能夠與第1、第2槽未被完全隔開的對方連接器連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屏蔽罩,其能夠覆蓋器身,該器身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在該主體部上、且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該屏蔽罩具有第1外殼和第2外殼,它們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主體部的外周; 第3外殼,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1連接部;以及第4外殼,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 所述第3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接觸, 所述第1或第4外殼與所述第2外殼接觸,所述第4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設置為一體,且在第1方向上與所述第3外殼相鄰。
2.一種屏蔽罩,其能夠覆蓋器身,該器身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在該主體部上、且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該屏蔽罩具有第1外殼和第2外殼,它們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主體部的外周; 第3外殼,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1連接部;以及第4外殼,其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 所述第3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接觸,所述第4外殼與所述第1外殼設置為一體,且在第1方向上與所述第3外殼相鄰。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罩,其中,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具有基座部,該基座部具有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以及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 所述第3外殼具有筒狀的外殼主體,其能夠覆蓋所述第1連接部;以及接觸部,其設置于所述外殼主體上,與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方的基座部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接觸, 所述第4外殼具有外殼主體,其能夠覆蓋所述第2連接部;以及結合部,其結合所述第4外殼的所述外殼主體與所述第1外殼的基座部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屏蔽罩,其中,所述器身的主體部具有與第1方向和第2方向垂直的第3方向上的第1表面及其相反側的第2表面,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中的至少一個外殼還具有第1側壁和第2側壁,該第1側壁和第2側壁直立地設置在該外殼的基座部的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 所述第1外殼的基座部能夠與所述主體部的第1表面抵接, 所述第2外殼的基座部能夠與所述主體部的第2表面抵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屏蔽罩,其中,所述第4外殼還具有接觸部,該接觸部設置于所述第4外殼的所述外殼主體上,并與所述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第1端接觸。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屏蔽罩,其中, 該屏蔽罩還具有第1卡定片,其配置于所述第4外殼的第1方向上的一側;以及第2卡定片,其配置于所述第4外殼的第1方向上的另一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屏蔽罩,其中,所述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設置為一體。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屏蔽罩,其中, 該屏蔽罩還具有第1釋放桿,其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與所述第1卡定片之間連接;以及第2釋放桿,其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與所述第2卡定片之間連接, 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具有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與第1方向垂直的第2 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以及第1側壁和第2側壁,它們設置于第1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 2端,所述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被配置成與所述第1側壁和第2側壁具有間隙,并且能夠朝向該第1側壁和第2側壁產(chǎn)生位移。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屏蔽罩,其中, 所述第2釋放桿具有第2折返部,其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以及第2臂部,其與所述第2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2側壁具有間隙, 所述第2臂部具有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 所述第1釋放桿具有第1折返部,其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第1臂部,其與所述第1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1側壁具有間隙;以及橋部,其從所述第1臂部延伸至所述第3外殼與第4外殼之間的空間, 所述橋部具有與所述第1臂部設置為一體的第1端以及配置于所述空間中的第2端, 所述第2卡定片與第2臂部的第1端設置為一體,第1卡定片與所述橋部的第2端設置為一體。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屏蔽罩,其中,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通向所述第3外殼與第4外殼之間的空間的縫, 所述第2釋放桿具有第2折返部,其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以及第2臂部,其與所述第2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2側壁具有間隙, 所述第2臂部具有第2方向上的第1端和第2端, 所述第1釋放桿具有第1折返部,其與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2端設置為一體,并且朝向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端側折返;第1臂部,其與所述第1折返部設置為一體,并且被配置成與所述第1側壁具有間隙;以及橋部,其從所述第1臂部延伸至所述縫中,所述橋部具有與所述第1臂部設置為一體的第1端以及配置于所述縫中的第2端, 所述第2卡定片與第2臂部的第1端設置為一體,第1卡定片與所述橋部的第2端設置為一體。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屏蔽罩,其中, 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卡定凸部,在所述第1外殼、第2外殼、第3外殼和第4外殼中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能夠卡定所述卡定凸部的缺口或卡定孔。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屏蔽罩,其中, 在所述器身上設置有卡定孔,在所述第1外殼、第2外殼、第3外殼和第4外殼中的至少一個上,設置有卡定于所述卡定孔中的卡定凸部。
13.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屏蔽罩,其中,所述第4外殼具有第1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1端部和第2端部是開放的,所述第1卡定片和第2卡定片能夠與所述器身的第2連接部的第1方向上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相對。
14.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屏蔽罩;器身,其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于該主體部上、并且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以及多個第1觸點和第2觸點,它們排列在所述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上。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連接器,該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并且該連接器還具有 基板,其設置于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上,且連接著所述第1觸點和第2觸點;電纜,其具有與所述基板連接的基板連接部分;以及第1罩和第2罩,它們具有絕緣性并且相互組合,覆蓋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 所述屏蔽罩的第1外殼和第2外殼除了覆蓋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以外,還覆蓋所述基板的外周和電纜的基板連接部分。
16.一種連接器,該連接器具有 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屏蔽罩;器身,其具有主體部以及突出設置于該主體部上、并且在第1方向上相鄰的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以及多個第1觸點和第2觸點,它們排列在所述第1連接部和第2連接部上。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連接器,該連接器是插頭連接器,并且該連接器還具有 基板,其設置于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上,且連接著所述第1觸點和第2觸點;電纜,其與所述基板連接;以及第1罩和第2罩,它們具有絕緣性并且相互組合,覆蓋所述第1外殼和第2外殼, 所述屏蔽罩的第1外殼和第2外殼除了覆蓋所述器身的主體部以外,還覆蓋所述基板的外周和電纜的基板連接部分,所述第1罩或第2罩具有第1操作按鈕和第2操作按鈕,該第1操作按鈕和第2操作按鈕使所述第1釋放桿和第2釋放桿朝向所述第1外殼或第2外殼的第1側壁和第2側壁位移。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屏蔽罩以及具有屏蔽罩的連接器,能夠對應于第1槽和第2槽被完全隔開的對方連接器,且能夠實現(xiàn)部件個數(shù)、組裝工作量的減少以及外殼之間的電連接的便利化。屏蔽罩(500)具有具有導電性的外殼(500a)、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與外殼(500a)一起覆蓋主體部(110)的外周的外殼(500b)、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第1連接部(120a)的外殼(500c)、以及具有導電性并且能夠覆蓋第2連接部(120b)的外殼(500d)。外殼(500c)與外殼(500a、500b)接觸。外殼(500d)與外殼(500b)接觸。外殼(500d)與外殼(500a)設置為一體,且在第1方向(X)上與外殼(500c)相鄰。
文檔編號H01R13/6581GK102280777SQ20111010531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7日
發(fā)明者佐佐木大輔, 荒井淳一 申請人:星電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