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隸屬一種變壓插頭的發(fā)明,特別針對變壓插頭防水的結構加以改良的發(fā)明。
背景技術:
一般電量需求較小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電燈或圣誕燈串等,為了節(jié)省能源、降低成本并提升產品品質,在傳輸供應電源時,必須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而以圣誕燈串的電源插頭而言,因為是置于室外,必須能通過淋雨試驗,避免雨水、雪水或霧水等水份滲入插頭內部,造成電子零件的短路。惟一般具有穩(wěn)壓或變壓等功能的燈串插頭防水功能不佳,且并沒有附帶母插座的功能。如美國專利號US7,140,920號“具穩(wěn)壓作用的發(fā)光二極管圣誕燈串插頭裝置”專利案(以下簡稱常用案),該常用案主要于具有背插的插頭一端設二相對的電導片,另端接設二導線,且內緣并設有一穩(wěn)壓組件,該穩(wěn)壓組件并電性連接該二電導片與導線。惟,上述常用案僅是單純的將穩(wěn)壓組件設置于插頭內部,且與該二電導片一端位于相同的空間中,如此不僅無法確實達到防水的目的,同時用以構成該穩(wěn)壓組件的電子零件也無法確實安裝設置,因此如何設計出具有防水、可變壓,且?guī)в斜巢咫娫纯鬃碾娫床孱^,便成為本案發(fā)明人思及的方向。另外,一般圣誕燈串置于室外時,當光線變暗,必須使用者將電源開啟或將插頭插至電源插座上,方能令燈串上的燈泡產生燈光,而無法以自動作業(yè)方式令燈串上的燈泡自動產生亮光,有加以改善的必要。有鑒于此,本發(fā)明人針對前述常用發(fā)明問題深入探討,并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yè)的研發(fā)與制造經驗,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過長期努力的研究與發(fā)展,終于成功的開發(fā)出本發(fā)明“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以改善常用發(fā)明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以改善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令圣誕燈串的可變壓電源插頭,不僅附加有背插電源孔座,且更具備防水性強的防水結構,以提升電源插頭使用的品質與便利性。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令圣誕燈串能利用光線明暗的變化,具有自動啟閉電源流通至燈串的功能,使燈泡自動產生或關閉燈光。本發(fā)明的一種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構成包含一外殼、二電源導片、一變
壓單元、一后蓋、一背蓋及,一防水層,其中該外殼內緣中空,前端二側內壁間橫設有一第一隔板,將該內緣區(qū)隔成二獨立空間的前容置部及后容置部,該前容置部一體包覆成型該二電源導片,并于該二電源導片之間,設一垂直連結至該第一隔板及外殼前端壁面的第二隔板,進一步將該前容置部劃分為二封閉的空間,又該后容置部供該變壓單元設置,且該外殼后端開設一連接該后容置部的卡槽,用以供該后蓋設置,并利用背蓋加以覆蓋封閉;該二電源導片一體固設于該外殼一端,且各該電源導片位于該外殼內的一端,延
3伸成型一背插連接段及變壓連接段,該二背插連接段分別位于該前容置部分隔的二側緣中,并與該第二隔板搭配形成供另一電源插頭插組的母插座孔,而該二變壓連接段則穿透該第一隔板,使其端緣凸露于該后容置部中,用以電性連結該變壓單元;該變壓單元用以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其構成包括一電路板、若干電子零件,以及分別設于該電路板前、后端的二前導接部與二后導接部,利用該電路板跨置于該外殼位于后容置部的邊緣處,再令該二前導接部與變壓連接段電性連結,而該二后導接部與該后蓋一端作電性連結;該后蓋組設于該外殼的卡槽處,其對應該變壓單元的內側端凸設有二電性接部, 與該二后導接部電性連結,而另端則向外延伸電線接部,用以供燈串的電線電性連結;該背蓋蓋覆于該外殼組設該變壓單元及背蓋的外緣,其對應該二電源導片設置的一端形成有二貫穿的插座孔,并于對應該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的內緣板面處形成凹槽,利用該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外端緣卡合該凹槽處而達到內部防水設計;該防水層成型于該背蓋及后蓋與該本體外層相接的邊緣,用以密封所述構件組設的隙縫。本發(fā)明能夠達到確實的防水效果,且能令插頭自動隨著光線的明暗,將電源自動導通至燈串,達到更便利的人性化設計。有關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圖式詳細說明于后,相信本發(fā)明上述的目的、構造及特征,當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體的了解。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本發(fā)明第二種設計實施例的立體組合圖;圖3為本發(fā)明電源導片一體結合于外殼的分解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圖5為本發(fā)明的另一立體分解圖;圖6為本發(fā)明外殼第二種設計結構的立體分解圖;圖7為本發(fā)明的組合剖面示意圖;圖8為本發(fā)明應用于燈串的使用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外殼-10 ;第一隔板-11 ;前容置部-12;后容置部-13;第二隔板-14;中空部-141 ;卡槽-15 ;凸緣-16 ;電源導片-20 ;背插連接段-21 ;變壓連接段-22 ;母插座孔-23 ;變壓單元-30 ;電路板-31 ;電子零件-32 ;前導接部-33 ;后導接部_34 ;卡接部-341 ;光敏電阻-35 ;后蓋-40 ;電性接部-41 ;電線接部-42 ;背蓋-50 ;插座孔-51 ; 槽-52 ;膠合部53 ;透孔-54 ;塞蓋-55 ;透明部-551 ;防水層-60 ;燈串-70 ;電線-71。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8所示,本發(fā)明“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由一外殼10、二電源導片20、一變壓單元30、一后蓋40、一背蓋50,以及,一防水層60等構件組成,其中該外殼10為內緣中空的殼體,前端二側內緣壁間適當處橫設有一第一隔板11,將其內緣區(qū)隔成二獨立空間的前容置部12及后容置部13。該前容置部12供該該二電源導片 20設置,并于該二電源導片20之間,設一垂直連結至該第一隔板11及外殼10前端壁面間的第二隔板14,進一步將該前容置部12劃分為二封閉的空間。其次該后容置部13供該變壓單元30設置,并于該外殼10后端開設一連通該后容置部13的卡槽15,用以供該后蓋40 設置,并利用背蓋50加以覆蓋封閉。又該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4上端的端緣各凸伸有一凸緣16,可供該后蓋40嵌組定位于該外殼10外緣。該二電源導片20概呈卜字型的金屬板片,當該外殼10射出成型前,將該二電源導片20置于模具內且對應該前容置部12的位置,而該外殼10射出成型完成后,即令該二電源導體20 —體固設于該外殼10 —端。又各該電源導片20位于該外殼10內的一端,延伸成型一背插連接段21及變壓連接段22,該二背插連接段21分別位于該前容置部12分隔的二側緣中,并與該第二隔板14搭配形成可供另一電源插頭插組的母插座孔23,利用該第二隔板14的形成,當雨水滲入時,能令通過該二電源導片20的電流不會產生短路現(xiàn)象。其次該二變壓連接段22穿透該第一隔板12,使其端緣凸露于該后容置部13中,用以電性連結該變壓單元30。另外,如圖6所示,該第二隔板14可增加板厚,而于中間位置形成中空部141,用以增加前容置部12 二側內部間的防水隔離效果,以及穩(wěn)定母插座孔23其孔狀結構的尺寸位置,提升另一插頭的電源導片插組結合的穩(wěn)固性。該變壓單元30組設于該后容置部13處,由一電路板31、若干電子零件32、二前導接部33與二后導接部34,以及一光敏電阻35等構件組成。該電路板31跨置于該外殼10 位于后容置部13的邊緣處;該等電子零件32設于電板板31的板面上,用以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而該二前導接部33設于電路板31對應該二電源導片20的前端,用以電性連結該變壓連接段22的一端。其次該二后導接部34設于電路板31后端,且外端處設有凹槽狀的卡接部341,用以電性連結該后蓋40 —端凸出的端部,而該光敏電阻35則設于該電路板 31對應該背蓋50的外緣板面上。該后蓋40組設于該外殼10的卡槽15處,其對應該變壓單元30的內側端凸設有二電性接部41,與該二后導接部34電性連結。而另端內緣則向外延伸二電線接部42,用以供燈串70的電線71電性連結。該背蓋50對應該外殼10外緣的板狀蓋體,蓋覆于該外殼10的前容置部12與后容置部13外緣。其對應該二電源導片20設置的一端形成有二貫穿的插座孔51,并于對應該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4的內緣板面處形成凹槽52,利用該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 12外端的凸緣16卡合于對應的凹槽52處,而達到該前容置部12 二側內部防水設計。又該背蓋50外緣板面形成凹陷的膠合部53,用以供防水層60形成附著之用。另外,該背蓋50 對應該光敏電阻35的適當處形成一透孔54,并于該透孔M處設一具有透明部551的塞蓋 55??衫迷摴饷綦娮?5自該透明部551感應所處空間環(huán)境的光線明暗,作為插頭將電源自動導通至燈串70的控制機制。另外如圖2所示,本發(fā)明在結構的設計上,也可不須設置光敏電阻35及塞蓋55等構件,而可在變壓單元30的電路板31上設置控制燈串70閃爍的電路程式。另外該后蓋40 的電線接部42,也可設計為單孔的結構,以配合對應的端子插頭(圖中未顯示)插置結合。該防水層60成型于該背蓋50及后蓋40與該本體10外層相接的邊緣,用以密封該等構件組設的隙縫。在應用的技術上,該防水層60可為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等熱可塑性塑膠;或者為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ABS) 等等人工橡膠。成型的作法,將組裝好的插頭置于模具內,利用模內包覆射出成型方式,將該防水層60成型于該本體10與背蓋50、后蓋40相接的外緣處。由此,利用該第一隔板11及第二隔板12將該外殼10用以設置該二電源導片20 及變壓單元30的內緣空間作獨立區(qū)隔,再透過該防水層60形成于該本體10與背蓋50、后蓋40外緣組接的縫隙處,達到確實的防水效果。再者,利用該光敏電阻35的設置,以及背蓋50上形成的透明部551,能令插頭自動隨著光線的明暗,將電源自動導通至燈串70達到更便利的人性化設計,以符合實用的需求。以上對本發(fā)明的描述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專業(yè)技術人員理解,在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與范圍之內可對其進行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是它們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構成包含一外殼、二電源導片、一變壓單元、一后蓋、一背蓋及,一防水層,其中該外殼內緣中空,前端二側內壁間橫設有一第一隔板,將該內緣區(qū)隔成二獨立空間的前容置部及后容置部,該前容置部一體包覆成型該二電源導片,并于該二電源導片之間,設一垂直連結至該第一隔板及外殼前端壁面的第二隔板,進一步將該前容置部劃分為二封閉的空間,又該后容置部供該變壓單元設置,且該外殼后端開設一連接該后容置部的卡槽,用以供該后蓋設置,并利用背蓋加以覆蓋封閉;該二電源導片一體固設于該外殼一端,且各該電源導片位于該外殼內的一端,延伸成型一背插連接段及變壓連接段,該二背插連接段分別位于該前容置部分隔的二側緣中,并與該第二隔板搭配形成供另一電源插頭插組的母插座孔,而該二變壓連接段則穿透該第一隔板,使其端緣凸露于該后容置部中,用以電性連結該變壓單元;該變壓單元用以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其構成包括一電路板、若干電子零件,以及分別設于該電路板前、后端的二前導接部與二后導接部,利用該電路板跨置于該外殼位于后容置部的邊緣處,再令該二前導接部與變壓連接段電性連結,而該二后導接部與該后蓋一端作電性連結;該后蓋組設于該外殼的卡槽處,其對應該變壓單元的內側端凸設有二電性接部,與該二后導接部電性連結,而另端則向外延伸電線接部,用以供燈串的電線電性連結;該背蓋蓋覆于該外殼組設該變壓單元及背蓋的外緣,其對應該二電源導片設置的一端形成有二貫穿的插座孔,并于對應該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的內緣板面處形成凹槽,利用該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外端緣卡合該凹槽處而達到內部防水設計;該防水層成型于該背蓋及后蓋與該本體外層相接的邊緣,用以密封所述構件組設的隙縫。
2.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隔板及第二隔板上端的端緣各凸伸有一凸緣,令該凸緣嵌卡于該背蓋對應的凹槽內。
3.依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二隔板于中間位置形成中空部,用以增加前容置部二側內部間的防水隔離效果,以及穩(wěn)定母插座孔其孔狀結構的尺寸位置。
4.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變壓單元的電路板于對應該背蓋的外緣板面上另設有一光敏電阻,而該背蓋于對應該光敏電阻的適當處形成一透孔,并于該透孔處設一具有透明部的塞蓋,利用該光敏電阻自該透明部感應所處空間環(huán)境的光線明暗,作為插頭將電源自動導通至燈串的控制機制。
5.依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防水層為熱可塑性塑膠或橡膠,成型的作法,將組裝好的插頭置于模具內,利用模內包覆射出成型方式,將該防水層成型于該本體及背蓋、后蓋相接的外緣。
6.依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熱可塑性塑膠為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或丙烯睛-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
7.依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橡膠為聚氨基甲酸酯。
全文摘要
一種帶母插座的變壓插頭防水結構,由一外殼,以及組設于該外殼上的二電源導片、一變壓單元、后蓋、背蓋,以及防水層等構件組成。主要于該外殼內緣形成二獨立空間的前容置部及后容置部,該前容置部內緣并劃分為二封閉空間而一體包覆成型二電源導片,該后容置部則供用以將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的變壓單元設置,且該二電源導片位于該外殼內的一端,延伸成型位于該前容置部內的背插連接段,以及凸伸于該后容置內的變壓連接段,進而令該二背插連接段形成母插座孔,而該二變壓連接段則能與變壓單元電性連結,再利用后蓋及背蓋加以密封蓋覆后,以模內包覆成型方式,將該防水層成型于該背蓋及后蓋與該本體外層相接的邊緣,達到最佳防水的設計。
文檔編號H01R13/66GK102214883SQ20101014204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2日
發(fā)明者王連生 申請人:庭生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