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926363閱讀:23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避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用多個由多枚非線性電阻構成的元件柱電并聯(lián)后構成的避雷器。
背景技術
在低壓大容量的電力設備用的過壓保護避雷器中,元件柱是由沿耐壓方向 把少許幾片氧化亞鉛做成的非線性電阻疊層后構成,把數(shù)個這樣的元件柱一同 放在加電側的板狀導體和接地側的板狀導體之間,各元件柱便構成了電并聯(lián)連 接。
例如,原來的避雷器如圖9、圖10在密閉容器1里封入了SF6氣體等絕緣媒體, 在一對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間,由二個非線性電阻疊層組成的 多個元件柱18構成,例中合計用了52個元件柱。
接地側板狀導體6借助于絕緣臺7豎立起多個固定在密閉容器1中的絕緣桿 8。把墊圈狀結構的非線性電阻的中心貫通孔套在絕緣桿8上,然后,再把和各 絕緣桿8的螺紋處對應位置有貫通孔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放上后在各個絕緣桿8 的螺紋處擰上螺母9,這樣,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處于絕緣支撐 狀態(tài)。
在各元件柱18的上面和加電側的板狀導體5之間分別放入彈簧14,彈簧14 給各元件柱18的各非線性電阻間疊層方向施加接觸壓力。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 地側板狀導體6通過安裝在密閉容器l上的絕緣襯套2a、 2b導出后和加電側的端 子3及接地側的端子4相連接。
密閉容器1和加電側的板狀導體5之間裝有絕緣支撐物10,此絕緣支撐物IO 使加電側的板狀導體5和密閉容器1間既保證了絕緣又獲得支撐固定。
在可控硅三相電橋電路的各相之間分別接有原來的避雷器,該避雷器為曰
3本的特許公開公報平成7-288168號(特許文獻l)所記載那樣的。此避雷器的兩 端部由設有端子的絕緣管內裝有非線性電阻的避雷器單元構成,各相線間分別 連接的三個避雷器單元連接到高的方向,連接到各避雷器單元的端子的引線的 配置需要想辦法,把接于各相線間的三個避雷器單元組裝成一體。
初級線圈及次級線圈和具有大地電位的密閉容器間所接的原來的避雷器為 曰本的特許公開公報平成11-111509號(特許文獻2)所記載那樣的。此避雷器 在初級線圈側有兩個避雷器單元組,在次級線圈側有兩個避雷器單元匯總在一 起組成。而且,在絕緣管兩端的兩個端子分別接在不同電極的繞組側,從絕緣 管軸向的中間部分導出公共的接地側導體,此接地側導體和兩極端子之間分別 配置了由非線性電阻構成的元件柱。
然而,如圖9、圖10所示的原來的避雷器,在上述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 地側板狀導體6相向部并列放著多個元件柱。因此,隨著元件柱的數(shù)量增多密閉 容器l的底面積也將增大,所以,其缺點是作為連接避雷器的電力設備的占地面 積也將增大。
另外,在特許文獻1和特許文獻2所示的避雷器中,試圖把多個避雷器單元 的一部分公共化來使其小型化。但是,這些文獻中沒有考慮到如圖9、圖10所示 的避雷器單元的元件柱的并列連接增多時的情況。因此,在密閉容器里做避雷 器時,同樣有隨著密閉容器的底面積增大而占地面積也將增大的缺點。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隨著電并聯(lián)連接的元件柱增多的情況也能使占地面積 縮小的避雷器。
本發(fā)明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有以下特征,在密閉的容器里配置有復數(shù)個非線 性電阻組成的元件柱,上述元件柱電并聯(lián)連接在加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 導體間構成避雷器時,在上述加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間,與上述加 電惻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板狀導體、及與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 板狀導體交互疊層配置,在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和上述中間板狀導體及上述加電側板狀導體之間的各層分別配置復數(shù)個元件柱,上述加電惻板狀導體和從接 地側數(shù)奇數(shù)層的中間板狀導體之間、及上述接地惻板狀導體和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 層的中間板狀導體之間通過放在上述中間板狀導體間形成的非接觸部的層間連 接導體電連接。
理想的情況,上述各中間板狀導體包含非接觸部且大體是做成同一結構, 與上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層的上述中間板狀導體、及與 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層的上述中間板狀導體,各自的 上述非接觸部的位置配置不同。
本發(fā)明還有下述特征,在封入絕緣媒體的密閉的容器里,配置有在豎立于 絕緣臺上的復數(shù)個絕緣桿上分別層疊非線性電阻構成的元件柱,上述各元件柱 在加電側板狀導體及接地側板狀導體之間電并聯(lián)構成避雷器時,在上述各絕緣 桿上,從上述絕緣臺側順序插入配置有形成有貫通孔的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 復數(shù)塊具有相同結構的各自形成有貫通孔和非接觸部的中間板狀導體、及上述
加電側板狀導體;與上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層的上述中 間板狀導、和與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層的上述中間板 狀導體,分別使各自的上述非接觸部的位置配置在不同處;插有上述絕緣桿的 元件柱分別配置在上述接地側板狀導體和上述中間板狀導體及上述加電側板狀 導體所構成的各層之間,上述加電惻板狀導體和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層的上述中間 板狀導體之間、及上述接地側板狀導和從接地惻數(shù)偶數(shù)層的中間板狀導體之間 通過放在上述中間板狀導體所形成的非接觸部的層間連接導體電連接。
本發(fā)明的避雷器是用中間板狀導體、加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組 成多層結構并把元件柱分別放在各層,所以,中間板狀導體、加電側板狀導體 和接地側板狀導體的大小和層數(shù)的多少可以根據(jù)元件柱的多少很容易改變,從 而使密閉容器底面積減小,所以,占地面積也減小。在各板狀導體形成非接觸 部配置層間連接導體進行電連接,由于周圍沒有引出線環(huán)繞,結構簡單,使密 閉容器底面積小,從而減小了占地面積。
在本發(fā)明的避雷器中,和加電惻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板狀導體及和接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板狀導體,它們谷自的非接觸邵的位置配置在不同處, 并且,所有的中間板狀導體包含非接觸部做成幾乎是一樣的結構,沒有復雜的 結構變更,只要把安裝角度改變一下便可做成把多元件柱配置在多層的結構。


圖i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避雷器的一部分的概略縱向斷面圖2是圖1的避雷器的部分斷面平面圖3是圖1的避雷器的一種中間板狀導體的面平面圖4是圖1的避雷器的其它種中間板狀導體的面平面圖5是沿圖1中A-A線的斷面圖6是沿圖1中B-B線的斷面圖7是沿圖1中C-C線的斷面圖8是圖1的避雷器的主要部分的模式展開圖9是現(xiàn)有的避雷器的部分斷面平面圖IO是圖9所示避雷器的概略縱向斷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
以下用圖紙對本發(fā)明的避雷器作一下說明。圖l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避 雷器的一部分的概略縱向斷面圖。在充有如SF6氣體的絕緣氣體等絕緣性媒體的 密閉容器1里,設有通過絕緣襯套2a, 2b做絕緣導出的加電側端子3和接地惻端 子4。加電側端子3和加電側板狀導體5做電連接,接地側端子4和接地側板狀導 體6做電連接。
密閉容器1里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配置詳細如后述 的多個電并聯(lián)的元件柱。這里的元件柱的結構相同, 一個元件柱是由兩個中心 有貫通孔的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疊層構成。
上述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惻板狀導體6幾乎是同一形狀,接地側板狀導體6,如圖1所示通過多個絕緣臺7與密閉答器1呈電絕緣狀態(tài),并固定于密閉 容器l的底部,在各絕緣臺7上豎有各絕緣桿8a-8f。
加電側板狀導體5如圖2所示大體上為正方形板,用各絕緣桿8a 8f的上部 和固定在密閉容器1上部的絕緣支撐物10等把其和密閉容器形成絕緣固定。
另外,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上形成有依其形狀大體等間距的六個貫通孔,上 述六根絕緣桿8a 8f的上端分別被插入這些貫通孔。在各絕緣桿8a 8f的上端分 別插入加電側板狀導體5的各貫通孔后,在各絕緣桿8a 8f的上端形成的螺紋處 擰上螺母9a 9f,加電側板狀導體5被支撐固定。
在各絕緣桿8a 8f的上端分別設置有插入中心部貫通孔的支撐用墊圈連 接導體13a 13f,及支撐用墊圈連接導體13a 13沐加電側板狀導體5的下側之 間所配置的彈簧14a 14f。
各彈簧14a 14f通過支撐用墊圈連接導體13a 13f給由各絕緣桿8a 8f支 撐的元件柱等疊層部件施與壓力的同時,還具有使支撐用墊圈連接導體13a 13f和加電側板狀導體5之間電連接的導電功能。
六根絕緣桿8a ~ 8f中的絕緣桿8a ~ 8d的作用如下所述用于支撐由墊圈狀非 線性電阻構成的元件柱,其余的絕緣桿8e、 8f分別用于支撐進行電連接用的墊 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b,和進行電絕緣用的墊圈狀絕緣物12a。
在圖1所示的避雷器中,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配置的各 元件柱上配置了十二塊基本是平行關系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詳細如下述 的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之中,配置從接地側板狀導體6 (接地側)數(shù)每隔
一個的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b..... 15m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實行電連接,其
佘的奇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1和加電側板狀導體5實行電連接。
詳細說明如下述,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分別有非接觸部和通電用接觸 部,在非接觸部和通電用接觸部的兩側(圖l的左右)形成對向支撐部分,在此 對向支撐部分各放入兩個共計四個元件柱,每個元件柱由兩個墊圈狀非線性電 阻構成的。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具有相同厚度,但是有兩種結構,首先對 其中 一種用如圖3所示的中間板狀導體15a進行說明。從接地側板狀導體6數(shù)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上有貫通孔,這些貫通孔和 圖2所示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的各貫通孔的位置相對應,并和加電惻板狀導體5
此中間板狀導體15a,如圖3所示,略成"C"字形,具有形成于左右對 向支撐部分以插入各絕緣桿8a 8d的貫通孔16a 16d;在貫通孔16b、 16d之間 形成通電接觸部分以插入絕緣桿8f的貫通孔16e;切去貫通孔16a、 16c之間的部 分以形成配置絕緣桿8e的非接觸部16f。
中間板狀導體15a的非接觸部16糊大小以確保鄰接的絕緣桿8a 8f支撐的 詳細后述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b和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的外圍與中間板 狀導體l5a間的必要絕緣距離來定。
中間板狀導體15a-15m中的其它種類用如圖4所示的第二個中間板狀導體 15b說明。此中間板狀導體15b是把圖3所示的中間板狀導體15a在同一平面旋轉 180度改變方向的形狀。
此中間板狀導體15b也和上述一樣,略成"C"字形,具有形成于左右對 向支撐部分以插入各絕緣桿8a 8d的貫通孔17a 17d;切去貫通孔17b、 17d之 間的部分以形成配置絕緣桿8f非接觸部17e;在貫通孔17a、 17c之間形成通電接 觸部分以插入絕緣桿8e通孔17f。
該非接觸部17e的大小和前面的非接觸部16f—樣以確保鄰接的絕緣桿8a 8f支撐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lla、 llb和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的外圍的與中間板狀 導體l5b間的必要絕緣距離來定。
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配置的十二塊中間板狀導體 15a~ 15m是把上述的二種中間板狀導體15a和中間板狀導體15b交替配置而成。
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形成上述的非接觸部16纖口17e。因此,把它們以 一定間隔交互疊層配置,通過非接觸部16f和17e,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中間板狀 導體15a…151和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b…15m的通電用接觸部,進而與其上下 方鄰接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或接地側板狀導體6對方向配置。
詳細如后述,利用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通電用接觸部,在其處配置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b。用此層間連接導體lla、 ilb可以把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 的中間板狀導體15b…15m全部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做電連接,及把從接地側數(shù) 奇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a…151全部和加電側板狀導體5做電連接。因此,和加電 側端子3連接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及同接地側端子4連接的接地側板狀導體6及中 間板狀導體15b... 15m之間形成了十三個空間。
利用上述十三個空間形成如下結構,在每層配置四個元件柱,和原來的避 雷器一樣共配置52個元件柱,并使元件柱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 6之間并聯(lián)連接。
下面就沿各絕緣桿8a ~ 8d軸向配置的各元件柱的構成作 一下說明。圖5是用 圖1所示的圖1的A-A線處斷面圖,展開后為接地側板狀導體6的平面圖。接地惻 板狀導體6上豎有六根絕緣桿8a 8f,其中的四根8a 8d通過貫通孔穿有第一層 的各元件柱18a 21a。
但是,在絕緣桿8e上插入中心有貫通孔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再有, 在絕緣桿8f上插入中心有貫通孔的墊圈狀絕緣物12a。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和墊圈狀絕緣物12a和元件柱有一樣的形狀,軸向長度也一樣。在其中心部均有 為插入絕緣桿用的貫通孔。
圖6是沿圖1中B-B線的斷面圖,展開后是中間板狀導體15a的平面圖。此中 間板狀導體15a放在圖5所示部分的上部,插入絕緣桿8a 8d的元件柱18a 21a 的上面和此中間板狀導體15a的下面接觸形成電的連接,在中間板狀導體15a的 上面和元件柱18a 21a對應位置處分別配置第二層元件柱18b 21b。
在基于絕緣桿8f的配置部中,和第一層元件柱18a 21a具有同樣高度墊圈 狀的絕緣物12a的上端部與中間板狀導體15a的下面接觸。再有,在中間板狀導 體15a的上面,配置有與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相同構造的第二層墊圈狀層間 連接導體llb。
在絕緣桿8e上,如圖5所示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的上部,因為位于中間 板狀導體15a形成的非接觸部16f處,所以和中間板狀導體15a之間為電絕緣狀 態(tài)。在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的上部借助于一個圖中沒顯示的厚度和中間板狀導體15a同樣的墊圈狀薄板導體,配置第二層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
上述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b可以釆用各種各樣的結構。上述的結 構中采用和一個元件柱相同形狀相同軸長的部件構成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和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并且,在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和墊圈狀層間連 接導體llb之間加入了一個和中間板狀導體15a有同樣厚度的薄板導體,使層間 連接導體lla和llb做到電連接。
但是,把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和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按照上述結構 的軸向長度做成一體化也可以,把上述的軸長分割為若干等份可以作成省略薄 板導體的疊層結構使用也可以。再有,在軸的兩端有插入絕緣桿8e具有貫通孔 的端板,中間部分還可以做成空心的來減輕重量。無論哪種情況,都要有可以 插入絕緣桿8e的貫通孔的結構,并被絕緣桿8e整齊的支撐著。
由于是這樣的疊層狀態(tài),層間連接導體lla的通電用接觸部的下端面與如圖 5所示的墊圈狀絕緣物12a相接觸,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形成絕緣狀態(tài)。另 一方面, 在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和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間插入了薄板導體,使lla 和llb形成電連接,并且使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的通電用接觸部的上端面和 第二層元件柱18b ~ 21b的上端面高度相同。
圖7是圖1沿C-C線的斷面圖,展開后是中間板狀導體15b的平面圖。此中 間板狀導體15b搭載在圖6的上部,絕緣桿8a-8d穿過該板,元件柱18b 21b的 上端面和中間板狀導體15b的對應支撐部分的下面實現(xiàn)電接觸。另外,在與此對 應位置的中間板狀導體15b的上面配置第三層的元件柱18c 21c。
在絕緣桿8e部分,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1 lb的上端部和中間板狀導體15b的 對應支撐部的下面接觸。另外,在中間板狀導體15b的對應支撐部的上面,配置 第三層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c。
在絕緣桿8e部,如圖6所示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的上端位于在中間板 狀導體15b形成的非接觸部17f,所以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形成絕緣狀態(tài)。在此墊 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的上端部分介于一個圖中沒顯示的厚度和中間板狀導體 15b同樣的薄板導體配置第三層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這些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 22c和上述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ib 是同樣的結構。所以,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c的上端面和第三層元件柱18c 21c的上端面高度相同。
因此,如果在中間板狀導體15b的上部配置同樣的中間板狀導體15c,基于 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22c等,就可以把中間板狀導體15a和中間板狀導體15c
在對應支撐部分進行電連接。
其它部分的各層的構成與把圖6所示中間板狀導體15a和圖7所示中間板狀 導體15b交互疊層結構一樣。并且,把和中間板狀導體15b相當?shù)?,配置形態(tài)為 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進行電連接,把和中間板狀導體15a相
在圖1中為了看懂這些連接關系,把存在于各層由兩個墊圈狀非線性電阻構 成的元件柱中的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進行電連接的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用N表示, 把和加電側板狀導體5進行電連接的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用P表示。從這些非線性 電阻的符號N、 P便可知,在各絕緣桿8a 8d的軸向由兩個疊層配置構成元件柱 的非線性電阻并非象NP, NP…,NP那樣交互重復配置,而是按NP, PN…, NP, PN的規(guī)律來配置相臨的元件柱的非線性電阻。
在此,用圖8把上述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接地側板狀導體6、各中間板狀導 體15a- 15c和各元件柱間的關系做更明確的說明。圖中僅把上述的主要構成材 料用模式圖展開,省略了絕緣桿8a 8f等支撐結構的詳細部分。
在接地側板狀導體6的上面在所定的位置上分別配置著構成第一層的四個 元件柱18a 21a、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和墊圏狀絕緣物12a。在接地惻板 狀導體6的上部所配置的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的上面,配置有與第一層各元 件柱18a 21a同軸的第二層各元件柱18b 21b。
在第一層配置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的上部,配置了一個和中間板狀導 體15a同樣厚度的薄板導體23a,然后,在此之上再放一個和lla同軸的第二層的 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由于在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上形成了一個非接觸 部16f,配置在非接觸部16f的空間內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薄板導體23a及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和中間板狀導體l5a形成絕緣狀態(tài)。
在中間板狀導體15a的上面配置的第二層的中間板狀導體15b的上面配置了 和第二層的各元件柱18b 21b同軸的第三層的各元件柱18c 21c,第二層的各 元件柱18b 21 b的上端面和中間板狀導體15b的下面電接觸。還有,在配置有 第三層各元件柱18c 21c的層間連接導體llb的上端面和中間板狀導體15b下面 為接觸狀態(tài)。
因為這種接觸,由于在中間板狀導體15a上形成了非接觸部16f,因此在中 間板狀導體15a的相鄰上、下方的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形成了兩 個相對的通電用接觸面。在這兩個面之間配置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導電墊 圈23a和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使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實現(xiàn)
了電連接,并使其同電位。
上述第二層配置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的上部位于第二個中間板狀導 體15b形成的非接觸部17e,所以,和中間板狀導體15b是絕緣的。
在第二個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的上端面,介于墊圈狀薄板導體23b,同 軸配置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c,也同樣通過非接觸部17e與中間板狀導體15b 絕緣。因此,中間板狀導體15a和中間板狀導體15b為不同電位。還有,在中間 板狀導體15b的上面配置有和第二層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b同軸的第三層墊圈 狀層間連接導體llc。
在中間板狀導體15b的上面,如果配置有和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同樣結 構的第三個中間板狀導體15c,中間板狀導體15b和中間板狀導體15c相互間就構 成絕緣。但是,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c的上面和中間板狀導體15c的下面是接 觸的,用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墊圈導體23b及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c把第 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和第三個中間板狀導體15c做電連接使它們?yōu)橥娢弧?br> 在圖8中用了三個中間板狀導體15a 15c,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和第三 個中間板狀導體15c是同電位,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第二個中間板狀導體15b是同 電位。因此,如果把第三個中間板狀導體15c和加電側的板狀導體5做電連接, 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的三層結構的元件柱就會形成電聯(lián)。總之,在這種狀態(tài)下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惻板狀導體6之間,合計十 二個元件柱形成電并聯(lián)。
和上述的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與第二個中間板狀導體15b的情況一樣, 把15a 15m的所有中間板狀導體按15a和15b那樣交互配置成若干組。然后,把 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加電側端子3連接,把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接地惻端子4連接, 再把以第二個中間板狀導體15b為代表的偶數(shù)中間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 一樣為大地電位,把以第一個中間板狀導體15a為代表的奇數(shù)中間板狀導體和加 電側板狀導體5 —樣為加電側電位。從而,在加電側端子3和接地側端子4之間并 聯(lián)了和原來相同的合計五十二個元件柱。
這樣,在接地側的板狀導體6的上方按照元件柱、中間板狀導體這樣的順序 交互配置,即便是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電并聯(lián)很多元件 柱,只有如接地側的板狀導體6所示底面積,也能夠做到向絕緣桿8a 8f的軸向 增加元件柱。因此,和原來的把所有的元件柱放在一層的情況相比,可以做成 占地面積大幅度縮小的避雷器。
而且,為了把隔一個配置的奇數(shù)的板狀導體及偶數(shù)的板狀導體連接在一起 使其成為同電位,例如,采用把接地惻的板狀導體6和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b 做電連接。為此,利用位于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之間的奇數(shù)的 中間板狀導體15a所形成的非接觸部16f,在中間板狀導體15a的相鄰的接地側板 狀導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形成了兩個相對面。并且,由于在這兩個相對面之 間配置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b,此結構可以不會從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 地側板狀導體6的由上向下的投影區(qū)域露出。因為結構簡單,在密閉容器l里可 以輕松的裝入若干層元件柱。
而且在上述的構成中,各元件柱、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c、墊圈狀 層間連接導體22b、 22 c、墊圈狀絕緣物12a等從外觀來看都類似圓柱狀結構。 因此,表面上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接側板狀導體6、中間板狀導體15a、 15b之 間只有元件柱存在,這些把板狀導體做電連接的特殊結構的東西好象沒有一樣, 所以,可以把結構輕松的簡化。不過,在本發(fā)明的其它應用例中,根據(jù)通電容量的大小可以任意改變墊圈
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11c和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 22c的外觀。
在這種場合,利用在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第二個中間板狀導體15b之間的中 間板狀導體15a所形成的非接觸部16f,在非接觸部16f的相鄰層的接地側板狀導 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形成了通電用接觸部的兩個相對面。并且,在此相對面 之間配置了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a llc及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b、 22c,用 這些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把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中間板狀導體15b做電連接。
在圖l所示的實施例中,把入絕緣桿8a 8f插入由兩個具有中心有貫通孔的 墊圈狀非線性電阻疊層構成的元件柱里形成支撐結構。由于支撐結構隱藏于元 件柱內,表面上軸向分散在多層的疊層構成的元件柱好象沒有支撐結構,由此, 可以很輕松地做成結構簡化的避雷器。
由于使用了絕緣桿8a 8f的支撐結構,同層的電并聯(lián)的各元件柱可以做到 近距離配置。因此,可使各板狀導體5、 6、 15a 15m小型化,從而,可以使裝 入這些部件的密閉容器l小型化,使占地面積減小。
在圖l所示的實施例中,在最下部的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在其上部并相鄰的 中間板狀導體15a之間配置有墊圏狀絕緣物12a。,在最上部的加電惻板狀導體5 和在其下部并相鄰的中間板狀導體15m之間也配置有同樣墊圈狀絕緣物,使它 們之間相互絕緣。
這里假定把圖8所示的中間板狀導體15c作為最上部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在 與它下面的中間板狀導體15b之間配置的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llc被換成絕緣 物。積極的設置這些墊圈狀絕緣物12a等,就能使在各絕緣桿8a 8f的軸向支撐 物的結構大體相同,它們各自分擔的負荷重量也大體相等。
但是,如果這些分擔的負荷重量的差對支撐結構沒影響,也可省略墊圈狀 絕緣物12a等。再有,在結構上各層的元件柱數(shù)量都是一樣的,但是,如果每層 的元件柱數(shù)量可以不一樣,也可以將墊圈狀絕緣物12a換成元件柱進行配置。
在本發(fā)明的其它的實施例中,也可以使用中心無貫通孔的非線性電阻做避 雷器,只是要在電阻的外圍設置其它的支撐結構。此外,在上述實施例中在疊層方向的各層中每層分別分散配置有四個元件枉,此數(shù)不是限定值。例如,每 層分別配置六個元件柱,減少疊層方向的層數(shù)就可以降低密閉容器l的高度。
還有,加電側板狀導體5、接地側板狀導體6、中間板狀導體15a及中間板狀 導體15b不限于如圖所示為方形和"C"形,可以釆用各種各樣的形狀。例如, 可以把它們全部做成圓板形或者做成"L"形均可以。
在這種情況下,在各中間板狀導體15rl5m形成的非接觸部16f, 17e是把 中間板狀導體切掉一塊而形成,也可以把對應部分做成同等大小的貫通孔。再 有,其形成位置也可以如圖6及圖7所示的非接觸部16f, 17e那樣,但是并非要 一定要在同一平面把一塊中間板狀導體旋轉180度與另一塊對向配置,只要用一 個小的角度把安裝角錯開,便可很容易的做出非接觸部位置不同的兩種中間板 狀導15a ~ 15m。
但是,在做成圓板形以外的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的情況下,如果非接觸 部如16f, 17e那樣,把中間板狀導體旋轉180度形成,從而只需準備一種外形的 中間板狀導體,只需改變安裝方向便可做成兩種中間板狀導體15a 15m,因此,
這種方法很經濟。
再有,把如圖8所示的加電側板狀導體5上面部分的密閉容器1內的充絕緣氣 體的空間有效地利用還可以再多裝一 些同樣結構的元件柱。
本發(fā)明的避雷器不僅限于圖示的結構,也適用于其它結構的用于保護低壓 大電流機器的避雷器。
1權利要求
1、一種避雷器,在密閉的容器里配置有復數(shù)個由非線性電阻組成的元件柱,前述各元件柱位于加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間電并聯(lián)連接,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和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間交互疊層配置有與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板狀導體、和與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中間板狀導體,在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和前述中間板狀導體及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之間的各層分別配置復數(shù)個元件柱,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和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之間、及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和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之間通過位于前述中間板狀導體所形成的非接觸部的層間連接導體電連接。
2、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前述各中間板狀導體包含 非接觸部且?guī)缀跏且粯拥慕Y構,與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奇 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和與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的 前述中間板狀導體,各自的前述非接觸部的位置配置在不同處。
3、 一種避雷器,在封入絕緣媒體的密閉容器里,配置有在豎立于絕緣臺上 的復數(shù)個絕緣桿上分別層疊非線性電阻而構成的元件柱,前述各元件柱位于加 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之間電并聯(lián),其特征在于在前述各絕緣桿上, 從前述絕緣臺側依次插入配置有形成貫通孔的接地側板狀導體、各自形成貫通 孔和非接觸部的相同結構的復數(shù)塊中間板狀導體、和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同 時,與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和 與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電連接的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各自的 前述非接觸部的位置配置在不同處;插入前述各絕緣桿的元件柱分別配置于前 述加電側板狀導體和中間板狀導體及接地側板狀導體之間的各層,前述加電側 板狀導體和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前述中間板狀導體之間、及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接觸部的層間連接導體電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即使增加電并聯(lián)元件柱也可縮小所占面積的避雷器。在密閉的容器里配置復數(shù)個由非線性電阻構成的元件柱,各元件柱位于加電側板狀導體和接地側板狀導體之間電并聯(lián)后構成避雷器時,在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接地側板狀導體(6)之間,設置有多層與加電側板狀導體(5)通過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22a、22b)電連接且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a)、及與接地側板狀導體(6)通過墊圈狀層間連接導體(11a、11b)電連接且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b)。在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各中間板狀導體及前述加電側板狀導體間的各層,分別配置復數(shù)個元件柱(18a~21a、18b~21b...)。加電側板狀導體(5)和從接地側數(shù)奇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a)之間、及前述接地側板狀導體(6)和從接地側數(shù)偶數(shù)的中間板狀導體(15b)之間通過位于各中間板狀導體所形成的非接觸部的層間連接導體(11a、11b)電連接。
文檔編號H01C7/12GK101483090SQ20091000037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月8日
發(fā)明者松井崇, 綿引聰史 申請人:日本Ae帕瓦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