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探針連接器(pogo pin connector)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現(xiàn)今的可攜式的電腦裝置常會需要一底座連接,借以執(zhí)行充電或與另一電 腦裝置或接口設備交換信息。可攜式電腦裝置的機體若依使用需求而需具備防 水功能,則底座多會選用具防水功能的探針連接器(pogo pin connector)。探 針連接器具有多個可伸縮的探針。連接器的探針需被壓縮至一臨界距離后才具 有電性連接的功能,而此臨界距離又因規(guī)格而有所差異。然而,電腦裝置的機體需要足夠的重量,才能將連接器的探針壓縮至一臨 界距離,進而達成機體與底座之間的電性連接。電腦裝置的機體現(xiàn)己朝輕、薄、 短、小的趨勢發(fā)展,讓使用者更能輕便攜帶電腦裝置,然而這卻使得機體上探 針連接器無法被機體本身的重量壓縮至一臨界距離,因而機體與底座之間的電 性連接也無法達成。上述問題急需要一有效的解決方式。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機體與底座 之間的電性連接結(jié)構(gòu)可有效達成與探針連接器的連接,而利于電性連接。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包含一機 體與一底座。機體具有一防水的第一連接器以及一第一對吸部,其中第一連接 器具有多個電性接面。底座具有一第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二對吸部,其中第二連 接器具有多個可伸縮的探針。當機體放置于底座上欲接合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 接器時,第二對吸部與第一對吸部之間的磁力吸引使得電性接面壓縮可伸縮的 探針至一臨界距離,借以達成機體與底座之間的電性連接。機體的第一對吸部可為一磁鐵或鐵磁性材料。底座的第二對吸部可為一磁 鐵或鐵磁性材料。底座還包含一容置槽借以容納第二連接器以及第二對吸部。且底座還可包 含一控制裝置,以控制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之間的接合狀態(tài)。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一種方式,控制裝置可為一控制鈕與一控制 桿,較佳的是,控制鈕外露于底座外,控制桿連接控制鈕與第二對吸部,且控 制鈕與控制桿是以滑動方式連接于底座上,借以控制第二對吸部相對于第一對 吸部的距離。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的第二種方式,控制裝置可為一控制鈕與一控制 桿??刂柒o外露于底座外,控制桿連接控制鈕與第二對吸部,且控制鈕與控制 桿是以轉(zhuǎn)動方式連接于底座上,借以轉(zhuǎn)動第二對吸部,進而切換第一對吸部與 第二對吸部之間的相吸狀態(tài)與相斥狀態(tài)。本發(fā)明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利用磁力的原理滿足連接器之間所需的接合力,同 時利用控制裝置也可助于連接器之間更易于分離,方便使用者輕松使用。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yōu)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 圖式的詳細說明如下圖1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裝 置連接器放大圖;圖2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底座與底座 連接器放大圖;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連接的示 意圖;圖4所示為分離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的第 一種方式;以及圖5所示為分離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的第二種方式。其中,附圖標記102:機體 104:裝置連接器104a:電性接面110:底座114:底座連接器116:底座對吸部118a:控制桿106:裝置對吸部 112:容置槽114a:探針118:控制鈕 120:方向具體實施方式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以下將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 明本發(fā)明的細節(jié)。請參照圖1,其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結(jié)構(gòu)。機體102具有一防水的裝置連接器104。裝置連接器104由多個電性接 面104a組成。請參照圖2,其所示為依照本發(fā)明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一較佳實施例的底座結(jié) 構(gòu)。配合一電子裝置使用的底座110具有一底座連接器114。底座連接器114 由多個可伸縮的探針114a組成。底座連接器114內(nèi)具有彈簧用以支撐探針 114a,因而探針114a能被壓縮并回復。此外,底座連接器114的探針114a 需被壓縮至一臨界距離后才具有電性連接的功能。圖3所示為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連接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 圖2以及圖3。當機體102放置于底座110上欲接合裝置連接器104與底座連 接器114時,機體102需先卡合于底座110的容置槽112內(nèi)。此時,裝置連接 器104的多個電性接面104a分別接觸底座連接器114上的對應的多個探針 114a,并借裝置對吸部106與底座對吸部116之間的磁力吸引,使得電性接面 104a壓縮對應的探針114a超過一臨界距離,借以達成機體102與底座110之間的電性連接。上述臨界距離因各種探針連接器而不同。其中,裝置對吸部 106或底座對吸部116可以是磁鐵或鐵磁材料(例如鈷、鐵、鎳等)。當使用者欲分離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102與底座110時,最簡單的方式 莫過于直接施力將機體102從底座110拔出。然而,對某些使用者(例如女性 使用者)而言,上述方式還是造成某種程度的不便。因此,底座110可以設置 一控制裝置,以利于分離機體102與底座110。圖4所示為用以分離可攜式電 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的控制裝置的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4。本例中控制裝置可以是控制鈕118與控制桿118a??刂柒o118與控制桿118a是以轉(zhuǎn)動方式連接于底座110上??刂柒o118外露 于底座110供使用者旋動??刂茥U118a連接至控制鈕118,且底座對吸部116 固定于控制桿118a。使用者旋動控制鈕118時,就可以切換裝置對吸部106 與底座對吸部116之間的相吸狀態(tài)(N-S接觸)與相斥狀態(tài)(N-N接觸)。當機體102放置于底座110上欲接合裝置連接器104與底座連接器114 時,裝置對吸部106與底座對吸部116之間為相吸狀態(tài)(如圖3狀態(tài))。當使用 者欲分離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102與底座110時,使用者旋動控制鈕118 將切換至裝置對吸部106與底座對吸部116之間的相斥狀態(tài)(如圖4狀態(tài))。此 時,機體102會被相斥的磁力與可伸縮的探針114a彈起,使用者便能輕易將 機體102自底座110取出。圖5所示為分離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與底座的另一種控制裝置示意圖。 請同時參照圖3與圖4。除了上述方式外,本發(fā)明也提供另一種方式將機體102 與底座110分離。此方式同樣需要于底座110設置一控制裝置以利于分離機體 102與底座110??刂蒲b置包含控制鈕118與控制桿118a,但控制鈕118與控 制桿U8a是以滑動方式連接于底座110上,借以控制底座對吸部116相對于 裝置對吸部106的距離??刂柒o118外露于底座110供使用者施力。控制桿 118a連接至控制鈕118,且底座對吸部116固定于控制桿U8a上。當機體102放置于底座110上欲接合裝置連接器104與底座連接器114 時,裝置對吸部106與底座對吸部116之間距離較小(如圖3狀態(tài)),使得磁力 吸引足以接合裝置連接器104與底座連接器114,而產(chǎn)生電性連接。當使用者 欲分離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的機體102與底座110時,使用者可沿方向120施力于 控制鈕118,將底座對吸部116與裝置對吸部106之間距離拉大(如圖5狀態(tài)), 使得磁力吸引不足以接合裝置連接器104與底座連接器114。此時,機體102 會被可伸縮的探針114a彈起,使用者便能輕易將機體102自底座110取出。由上述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應用本發(fā)明的探針連接器的連接方式,利 用磁力的原理滿足連接器之間所需的接合力,同時利用控制裝置也可助于連接 器之間更易于分離。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zhì)的情 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 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quán)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機體,具有一防水的第一連接器以及一第一對吸部,上述的第一連接器具有多個電性接面;以及一底座,具有一第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二對吸部,上述的第二連接器具有多個可伸縮的探針;當上述的機體放置于上述的底座上使上述的第一連接器與上述的第二連接器接合時,上述的第二對吸部與上述的第一對吸部之間磁力相吸,使得上述這些電性接面壓縮上述這些可伸縮的探針至一臨界距離,使上述的機體與上述的底座之間產(chǎn)生電性連接。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對吸 部為一鐵磁性材料。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二對吸 部為一鐵磁性材料。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對吸 部為一磁鐵。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二對吸 部為一磁鐵。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底座還包 含一容置槽,上述的第二連接器以及上述的第二對吸部位于上述的容置槽內(nèi)。
7.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底座還包 含一控制裝置。
8.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裝置 包含一控制鈕,外露于上述的底座外;以及一控制桿,連接上述的控制鈕與上述的第二對吸部,上述的控制鈕與上述 的控制桿以滑動方式連接于上述的底座上。
9.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裝置 包含一控制鈕,外露于上述的底座外;以及一控制桿,連接上述的控制鈕與上述的第二對吸部,上述的控制鈕與上述 的控制桿是以轉(zhuǎn)動方式連接于上述的底座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其包括一機體,具有一防水的第一連接器以及一第一對吸部,其中第一連接器具有多個電性接面;一底座,具有一第二連接器以及一第二對吸部,其中第二連接器具有多個可伸縮的探針。當機體放置于底座上欲接合第一連接器與第二連接器時,第二對吸部與第一對吸部之間的磁力相吸使得這些電性接面壓縮這些可伸縮的探針至一臨界距離,借以達成機體與底座之間的電性連接。本發(fā)明可攜式電子系統(tǒng)利用磁力的原理滿足連接器之間所需的接合力,同時利用控制裝置也可助于連接器之間更易于分離,方便使用者輕松使用。
文檔編號H01F7/04GK101272015SQ200710087278
公開日2008年9月24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3月21日
發(fā)明者周威寰, 王惠真, 許坤煌 申請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