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圖像采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紙幣鑒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紙幣鑒別的圖像采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各國的紙幣防偽技術主要集中于特殊紙張(包括塑料紙)和防偽制版及印 刷。現有的紙幣鑒別技術大多是利用人眼、或借助光學、化學輔助手段來識別光學圖像。這 樣的紙幣鑒別技術較現代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的精度,在觀測效果上有極大的差別,而且難 于實現自動化連續(xù)操作。目前,出現了一種通過數字圖像處理鑒別紙幣真?zhèn)蔚南到y(tǒng)。該系 統(tǒng)對紙幣的全息光學圖像進行攝錄,將待辨認的特征圖像轉化成可供計算機處理的基本數 字信號。通過整形和采樣技術的圖形處理,形成既保留紙幣特征點的圖形特征,又壓縮數據 量的向量信號或圖形矩陣。該系統(tǒng)可以對一張紙幣上的多個防偽特征進行鑒別,從而可以 大大提高對變造幣的鑒別效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紙幣鑒別系統(tǒng)的圖像采集裝置。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圖像采集裝置包括一個貼合紙幣走鈔路徑的部分透 光的承載部件;一個向紙幣投射光線的光照射部件,用于在圖像采集過程中提供足夠的亮 度;和,至少一個通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采集紙幣特征圖像的圖像采集部件。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圖像采集部件位于傳送紙幣的相對側。其中,所述光照射部件位于所述承載部件和圖像采集部件之間;所述光照射部件 上對應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的部分通透。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光照射部件具有多個發(fā)光元件。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多個發(fā)光元件均勻地分布在所述光照射部件的通透 部分的外圍。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發(fā)光元件是發(fā)光二極管LED。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還包括檢測部件,用于對所述承載部件上的紙幣傳送進 行檢測,并在每檢測到一張傳送的紙幣后觸發(fā)所述圖像采集部件采集一次紙幣圖像。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檢測部件為紅外感應裝置。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圖像采集部件有2個,垂直于紙幣傳送的方向放置。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圖像采集部件由C⑶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或由 CMOS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在一些可選的實施例中,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與紙幣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 或與紙幣上所需要采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點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說明書附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圖像采集裝置的一個實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提供的圖像采集裝置的另一個實例示意圖3是
圖1所示的圖像采集裝置的俯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中發(fā)光元件位置的一個示意圖;圖5是本發(fā)明中光照射部件與承載部件結合的一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圖像采集裝置的一種實例結構,該裝置包括一個貼合紙幣走鈔路徑的 承載部件01,一個向紙幣投射光線的光照射部件02,一個用于采集紙幣特征圖像的圖像采 集部件03和一個用于封裝承載部件01、光照射部件02和圖像采集部件03的外殼04。圖 1中箭頭的指向為紙幣的傳送方向,也就是走鈔方向。紙幣在承載部件01的一側被傳送, 光照射部件02和圖像采集部件03被安裝在承載部件01的另一側,也就是傳送紙幣的相對 側。光照射部件02位于承載部件01和圖像采集部件03之間,這樣更利于在圖像采集過程 中提供足夠的亮度。承載部件01由透光部分和不透光部分組成,如圖3所示。一種推薦的方式是,承 載部件01的透光部分與紙幣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一種可選的方式是,承載部件01由用 玻璃、丙烯酸樹脂或其類似物做成的透明板形成,并通過在所述透明板的周圍鍍覆阻光膜 層形成不透光部分。另一種可選的方式是,承載部件01由用玻璃、丙烯酸樹脂或其類似物 做成的透明板和非透明的基材組成。承載部件01的透光部分的形狀和尺寸應根據實際需求而定,一種可選的方式是, 承載部件01的透光部分與紙幣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或者與紙幣上所需要采集的部分或 全部特征點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光照射部件02與承載部件01相對應,由通透部分和非通透部分組成。光照射部 件02上對應于承載部件01的透光部分的部分通透,其余部分為非通透部分。這樣,圖像采 集部件03就可以通過光照射部件02的通透部分,從承載部件01的透光部分采集紙幣的圖 像。如圖3所示,光照射部件02具有多個發(fā)光元件021,分布在光照射部件02的通透部分 的外圍。發(fā)光元件021由于分布在光照射部件02的通透部分的外圍,因此相應地位于承載 部件01的不透光部分的下方,這樣可以使發(fā)光元件021的光線平行照射承載部件01的透 光部分,而不會形成光斑,影響圖像采集的質量。當發(fā)光元件021均勻地分布在光照射部件 02的通透部分的外圍時,可以提供均勻的光照,更利于圖像采集的質量。在實際應用時,發(fā) 光元件021的位置應盡量靠近承載部件01。一種較好的方式是,發(fā)光元件021緊貼承載部 件01的一側,如圖4所示。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光能量的損失,將光線盡可能多地照亮透 光區(qū)域;另一方面,緊貼走鈔面得一側,可以使形成光斑的區(qū)域盡量減小,所以能夠最大限 度地利用透光區(qū)域獲得盡可能大幅面的圖像。其中,發(fā)光元件021可以但不限于是發(fā)光二 極管LED。圖像采集部件03可以由CXD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CXD傳感器和非魚眼鏡頭組 成,或者可以由CMOS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也可以由CMOS傳感器和非魚眼鏡頭組成。圖5示出了光照射部件02與承載部件01的一個安裝實例。發(fā)光元件021安裝在 緊貼玻璃表面的下方的四周,并且,通過與玻璃表面的相對位置,避免光斑出現在CMOS或 者CCD攝像頭的視場范圍內。發(fā)光元件021可以單獨控制,也可以同時點亮。另外,點鈔機、清分機或者ATM機內部點鈔的頻率約為10_20hz,即每秒鐘點鈔數量為10-20張。相應地,在承載部件01上傳送紙幣的速度為每秒鐘10-20張。圖像采集部 件03如果不采用觸發(fā)拍照模式,則必須保證無觸發(fā)拍攝幀率遠大于點鈔頻率,在每張紙幣 拍到的若干張圖像中挑選一張進行處理,這就給定位和后端處理帶來了巨大的復雜度;如 果采用觸發(fā)拍照模式,則只需要保證觸發(fā)拍攝頻率等于點鈔頻率,即可保證當前幀即為可 處理圖像,并且極大地降低了后端定位、特征提取等算法復雜度。圖2示出了圖像采集裝置的另一種實例結構。與圖1所示的圖像采集裝置相比, 圖2所示的圖像采集裝置增加了檢測部件04,用于對承載部件01上的紙幣傳送進行檢測。 在每檢測到一張傳送的紙幣后,檢測部件04都將觸發(fā)圖像采集部件03采集一次紙幣圖像, 從而實現觸發(fā)拍照模式。檢測部件的實現方式有多種可供選擇,一種較好的方式是采用紅外感應裝置檢測 是否有紙幣進入承載部件01,或者采用其他對紙幣位置敏感的傳感器。在上述實施例中,雖然圖像采集裝置中的圖像采集部件03只有一個,但是本領域 技術人員完全可以知道,可以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中安裝多個圖像采集部件03。一種可選 的方式是,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中,垂直于紙幣傳送的方向放置2個圖像采集部件03。根據所述公開的實施例,可以使得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者使用本發(fā)明。對 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這些實施例的各種修改是顯而易見的,并且這里定義的總體原理 也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和主旨的基礎上應用于其他實施例。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為 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 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貼合紙幣走鈔路徑的部分透光的承載部件;一個向紙幣投射光線的光照射部件,用于在圖像采集過程中提供足夠的亮度;和,至少一個通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采集紙幣特征圖像的圖像采集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采集部件位于傳送紙幣 的相對側。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射部件位于所述承載部 件和圖像采集部件之間;所述光照射部件上對應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的部分通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射部件具有多個發(fā)光元件。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發(fā)光元件均勻地分布在 所述光照射部件的通透部分的外圍。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發(fā)光元件是發(fā)光二極管LED。
7.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檢測部件,用于 對所述承載部件上的紙幣傳送進行檢測,并在每檢測到一張傳送的紙幣后觸發(fā)所述圖像采 集部件采集一次紙幣圖像。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部件為紅外感應裝置。
9.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采集部件有2 個,垂直于紙幣傳送的方向放置。
10.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采集部件由 CXD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或由CMOS傳感器和魚眼鏡頭組成。
11.如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圖像采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 部分與紙幣的形狀和尺寸相適應,或與紙幣上所需要采集的部分或全部特征點的形狀和尺 寸相適應。
全文摘要
一種圖像采集裝置,用于點鈔機、ATM機、清分機等金融機具,包括一個貼合紙幣走鈔路徑的部分透光的承載部件;一個向紙幣投射光線的光照射部件,用于在圖像采集過程中提供足夠的亮度;和,至少一個通過所述承載部件的透光部分采集紙幣特征圖像的圖像采集部件。
文檔編號G07D7/20GK101976474SQ20091009164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唐輝, 成和建, 魏星, 鮑東山 申請人:北京新岸線軟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