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實施例涉及計算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云端日歷系統和云端日歷的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日歷,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已逐漸離不開,通過日歷記錄一天的事件、待辦項,讓它提醒我們今天要完成的事情,有效的提高了我們生活和工作效率。也可以通過日歷發(fā)送郵件,郵件和日歷的打通,隨時隨地手機提醒,讓我們不錯過任何重要消息。隨著設備的增多,用戶在手機、電視、電腦等多智能終端瀏覽編輯和管理的自己日程的需求也日趨增加,多端事件、待辦項、郵件的同步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發(fā)明人在實現本發(fā)明過程中發(fā)現,雖然終端APP能夠通過同步能夠保持各個APP的數據一致,但也經常會有數據不一致的情況出現,導致一些用戶沒有獲得提醒信息,延誤了日程或耽誤了事情。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云端日歷系統和云端日歷的實現方法。,用于以更好地管理日歷提醒信息。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云端日歷系統,包括:應用端,部署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用于接收日歷提醒事件;云服務端,和多個所述應用端通信,用于將所述日歷提醒事件存儲到云存儲區(qū),其中,每個所述日歷提醒事件都唯一對應一個用戶標識,每個所述應用端在啟動時,都會通過所述云服務端從所述云存儲區(qū)獲取特定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并顯示,并將所述應用端接收到的所述日志提醒事件實時提交到所述云服務端。
可選地,所述應用端還包括:緩存單元,用于在所述應用端和云服務端的通信中斷后,將所述應用端提交的日歷提醒事件緩存在所述應用端。
可選地,所述應用端還包括:提交單元,用于在所述應用端和云服務端的通信恢復后,將所述緩存單元的日歷提醒事件提交到所述云服務端,并清除所述緩存單元。
可選地,所述應用端還包括:提醒單元,用于在將接收到的符合當前時間的日歷提醒事件以預定方式提醒用戶。
可選地,所述云服務端還包括:云端隊列,用于緩存所述日歷提醒事件,所述云服務端先將所述日歷提醒事件寫入到所述云端隊列,然后在從所述云端隊列中讀取所述日歷提醒事件寫入到云存儲區(qū)。
可選地,所述云端隊列為先入先出隊列。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云端日歷的實現方法,包括:通過部署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的應用端接收日歷提醒事件;通過云服務端將接收到的所述日歷提醒事件存儲到云存儲區(qū),其中,每個所述日歷提醒事件都唯一對應一個用戶標識,每個應用端在啟動時,從所述云存儲端獲取特定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并顯示,并將所述應用端接收到的所述日志提醒事件實時提交到所述云服務端。
可選地,還包括:在所述應用端和云服務端的通信中斷后,將所述應用端提交的日歷提醒事件緩存在所述應用端。
可選地,還包括:在所述應用端和云服務端的通信恢復后,將所述緩存單元的日歷提醒事件提交到所述云服務端,并清除所述緩存單元。
可選地,還包括:所述應用端在接收到的符合當前時間的日歷提醒事件時,以預定方式提醒用戶。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云端日歷系統,本地不存儲日歷提醒事件,實時將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都存儲在云存儲區(qū),從而不需要同步即可保證各個終端的數據一致。進一步地,云服務端監(jiān)視日歷提醒事件,將其符合當前時間的日歷提醒事件發(fā)送給終端設備的應用端,從而提醒用戶。
附圖說明
通過參照以下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描述,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系統的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的實現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系統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細節(jié)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jié)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jié)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發(fā)明。為了避免混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沒有詳細敘述。另外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的。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系統的示意圖。參考圖1,云端日歷系統包括應用端和云服務端(類似客戶端和服務器的概念),在應用端對日歷提醒事件進行編輯,實時將其提交到云服務端存儲。應用端和云服務端分別部署在多個終端設備101和網絡服務器103上。終端設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設備:智能手機、手持PDA、PAD、PC機、工作站、智能電視機。網絡服務器可以是集群服務器或單機服務器或工作站。通過數據鏈路連接終端設備和網絡服務器,數據鏈路可以指INTERNET網或局域網,不對此進行限定。
同時,為了存儲提交到服務器上的日歷提醒事件,需要設立云存儲區(qū)102。云存儲區(qū)包括軟硬件結合的存儲系統。此外,考慮到一個服務端會對應多個應用端,而應用端需要從服務端上獲取日歷提醒事件,所以,需要標記每個日歷提醒事件,可選地,通過用戶標識標記每個日歷提醒事件。每個在使用應用端編輯或刪除日歷提醒事件時,都需要進行用戶登錄。這里的日歷提醒事件可以理解為和時間相關的事件。
圖2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的實現方法的流程圖,包括步驟201-204。
在步驟201中,通過部署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的應用端接收日歷提醒事件。
一個用戶,如果通過多個終端管理日歷。那就可以在每個終端都安裝一個云端日歷系統的應用端,每個應用端都會接受用戶設置的日歷提醒事件,或修改日歷提醒事件,或刪除日歷提醒事件。
在步驟202中,將應用端接收到的日志提醒事件實時提交到云服務端。
應用端接收的每個日志提醒事件,都會實時提交到云服務端。和現有技術的單機的日歷系統相比,單機的日歷系統需要同步一個用戶通過不同的終端設置的日歷提醒事件,如果沒有及時同步可能導致不同終端上的數據不一致。而本實施例提供的方法不會在應用端存儲日志提醒事件,也就沒有數據同步的問題。
在步驟203中,通過云服務端將接收到的日歷提醒事件存儲到云存儲區(qū)。
云服務端接收到各個終端發(fā)送的日歷提醒事件,并將這些日歷提醒事件存儲到云存儲區(qū)。為了方便管理一個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需要標記云存儲區(qū)的每個日歷提醒事件。可選地,通過用戶標記每個日歷提醒事件,或者通過用戶可以本人存儲的日歷設置一個標識符,用于唯一標記本人的日歷事件。
在步驟204中,每個應用端在啟動時,從云存儲端獲取特定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并顯示。
每個應用端在啟動后,都會通過云服務器從云存儲端獲得特定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例如,用戶A通過智能手機設置了本月1號到19號的日程,隨后通過PC機設置了本月20-22日的日程,則用戶A通過PDA登錄日歷管理系統時,可以瀏覽本月1-19日以及20-22日的日程。
可選地,在通信中斷時,應用端通過本地緩存存儲日歷提醒事件。在應用端和云服務端的通信恢復后,將緩存單元的日歷提醒事件提交到云服務端,并清除本地緩存。
另外,通過云服務端監(jiān)視日歷提醒事件,并將當前時間符合的日歷提醒事件發(fā)送給終端設備上的應用端,應用端以預定方式提醒用戶。
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云端日歷系統的結構圖。包括應用端301、云服務端302和云存儲端303。
應用端301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終端設備上,接收日歷提醒事件。
云服務端302和多個應用端通信,將日歷提醒事件存儲到云存儲區(qū)。
云存儲端303在存儲日歷提醒事件時,采用用戶標識標記每個日歷提醒事件。每個應用端在啟動時,都會通過云服務端302從云存儲區(qū)303獲取特定用戶的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并顯示,并將應用端301接收到的日志提醒事件實時提交到云服務端302。
可選地,云端日歷系統還包括緩存單元,在應用端301和云服務器302的通信中斷后,緩存單元將應用端301提交的日歷提醒事件緩存在本地應用端。一旦通信恢復,即提交緩存中的日歷提醒事件,并清除本地緩存。
可選地,云端日歷系統還包括提醒單元,在云服務端會監(jiān)視日歷提醒事件,并將到期的日歷事件發(fā)送終端設備,并預定的方式提醒給用戶,預定方式可以包括響鈴、發(fā)短信、微信或其他形式。
可選地,云服務端還包括:云端隊列,用于緩存日歷提醒事件,云服務端先將日歷提醒事件寫入到云端隊列,然后在從云端隊列中讀取日歷提醒事件寫入到云存儲區(qū)。通過云端隊列緩存日歷提醒事件,減少數據在寫入到云存儲區(qū)時阻塞,另外,讀取和寫入可以通過不同的進程或線程完成,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可選地,上述云端隊列為先入先出隊列。即按時間的先后順序存儲和寫入日歷提醒事件。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云端日歷系統,本地不存儲日歷提醒事件,實施將所有的日歷提醒事件都存儲在云存儲區(qū),從而不需要同步即可保證各個終端的數據一致。進一步地,云服務端監(jiān)視日歷提醒事件,將其符合當前時間的日歷提醒事件發(fā)送給終端設備的應用端,從而提醒用戶。
附圖中的流程圖、框圖圖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系統、方法、裝置的可能的體系框架、功能和操作,流程圖和框圖上的方框可以代表一個、程序段或僅僅是一段代碼,所述、程序段和代碼都是用來實現規(guī)定邏輯功能的可執(zhí)行指令。也應當注意,所述實現規(guī)定邏輯功能的可執(zhí)行指令可以重新組合,從而生成新的和程序段。因此附圖的方框以及方框順序只是用來更好的圖示實施例的過程和步驟,而不應以此作為對發(fā)明本身的限制。
結合本文中所發(fā)明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能夠以電子硬件、計算機軟件或者二者的結合來實現,為了清楚地說明硬件和軟件的可互換性,在上述說明中已經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組成及步驟。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還是軟件方式來執(zhí)行,取決于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yè)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fā)明的范圍。
當通過計算機軟件實現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方法和系統(或實現方法和系統的一部分時),計算機軟件表現為利用計算機語言編碼的一個或多個程序,以計算機可讀介質的形式存儲。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包括計算機存儲器、一個或多個軟盤、壓縮盤(CD)、光盤、數字視頻盤(DVD)、磁帶、閃存、現場可編程門陣列或其他半導體器件中的電路配置、或者技術領域內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儲介質中。該一個或多個程序被處理器從可讀介質中讀取后執(zhí)行以實現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方法和系統。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可以是可攜帶的,使得可以將其上存儲的程序加載至一個或多個不同計算機或其他處理器上以實現上述的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各個方面。
根據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系統和方法可以部署在單個或多個服務器上。例如,可以將不同的分別部署在不同的服務器上,形成專用服務器。或者,可以在多個服務器上分布式部署相同的功能單元、或系統,以減輕負載壓力。所述服務器包括但不限于在同一個局域網以及通過Internet連接的多個PC機、PC服務器、刀片機、超級計算機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可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