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
背景技術:隨著通信領域的技術不斷發(fā)展和成熟,在日益普及的通信設備中,特別是智能顯示終端(例如平板電腦、智能電視)中軟件功能應用越來越豐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Android平臺已經成為智能顯示終端最重要的操作系統之一,雖然Android平臺目前直接支持的是單屏顯示,不直接支持多個顯示屏,但由于Android系統設置HDMI接口支持外接設備,以在外接設備上顯示內容而獲得更加震撼的顯示效果。但是,由于HDMI和普通屏幕在行場信號以及分辨率等時序上存在著差異,并且HDMI對這些時序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目前的Android系統中同一個顯示接口輸出的視頻信號無法既能夠同時滿足HDMI又能夠滿足LCD的視頻信號。目前,大部分具有HDMI功能的設備在連接HDMI電視的時候,通常會把顯示內容切換到電視端顯示,為了滿足HDMI的時序要求,設備端輸出的信號已經改變成HDMI所需要的時序,而不再能夠滿足設備端LCD顯示屏(主顯示屏)的正常顯示時序。而現有技術中為了規(guī)避這種問題,通常采用的方式是把設備端的LCD顯示屏關閉,但是這樣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在設備端進行顯示操作,難以取得理想的用戶體驗。
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Android系統不能將顯示內容同時顯示在LCD顯示屏與HDMI顯示屏上,從而增強用戶體驗。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顯示裝置,包括接口和主顯示屏,該接口用于連接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該顯示裝置還包括:緩沖存儲單元,用于預先存儲圖形緩沖區(qū)渲染而生成的顯示數據,其中,該顯示數據按照該主顯示屏的分辨率進行渲染。第一顯示控制單元,連接在該緩沖存儲單元和主顯示屏之間,用于從該緩沖存儲單元中獲取該顯示數據,并控制該主顯示屏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設備加載單元,與該接口連接,用于通過對該接口的監(jiān)測判斷該擴展顯示設備是否通過該接口與該顯示裝置連接,并根據監(jiān)測結果發(fā)送相應的控制信號。以及第二顯示控制單元,連接在該緩沖存儲單元、設備加載單元和接口之間,用于響應該設備加載單元發(fā)送的控制信號讀取或不讀取該緩沖存儲單元中的顯示數據,并當讀取該顯示數據時控制該擴展顯示設備顯示該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相應地,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方法,應用于一基于Android系統的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第一顯示控制單元和第二顯示控制單元,該方法包括:監(jiān)測一擴展顯示設備是否與該顯示裝置連接。根據監(jiān)測結果產生并發(fā)送相應的控制信號至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以及由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響應該控制信號與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讀取顯示數據并相應地控制擴展顯示設備和顯示裝置的主顯示屏形成圖像或由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讀取顯示數據并控制該顯示裝置的主顯示屏形成圖像。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預先在緩沖存儲單元中存儲按照顯示裝置的主顯示屏的分辨率進行渲染的顯示數據,并通過對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是否與顯示裝置連接的偵測相應地啟動或關閉第二顯示控制單元,以控制緩沖存儲單元中的顯示數據的讀取,從而實現僅存在顯示裝置時由其主顯示屏顯示該顯示數據以及同時存在顯示裝置和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時同時由兩個顯示屏匹配地顯示該顯示數據,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Android系統不能將顯示內容同時顯示在LCD顯示屏與HDMI顯示屏上而降低用戶體驗的技術問題。附圖說明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顯示終端的功能模塊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方法的流程圖。標號說明: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在Andriod系統中,把對硬件的支持分成兩層,一層是用戶空間,另一層是內核空間,內核驅動層運行在內核空間,硬件抽象層運行在用戶空間。硬件抽象層,就是對Linux內核驅動層程序的封裝,向上層提供借口,屏蔽底層的實現細節(jié)。內核驅動層只提供簡單的訪問硬件邏輯,例如讀寫硬件寄存器的通道,至于從硬件中讀到了什么值或者寫了什么值到硬件中的邏輯,都放在硬件抽象層中。內核fb驅動程序會申請一塊內存區(qū)域作為顯示緩沖區(qū),應用程序將這塊圖形緩沖區(qū)映射到應用程序的地址空間來,以便可以向里面寫入要繪制的畫面內容。最后,用戶空間中的應用程序通過fb設備將前面已經準備好的圖形緩沖區(qū)渲染到幀緩沖區(qū)中去,即將圖形緩沖區(qū)的內容繪制到顯示屏中去,實現顯示功能。請參考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顯示裝置的功能模塊示意圖,該顯示裝置10設置接口11,用于連接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20。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接口11為HDMI接口,該擴展顯示設備20為電視機,該HDMI接口用于將該電視機與該顯示裝置10連接起來。具體地,該顯示裝置10包括主顯示屏12、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緩沖存儲單元15以及設備加載單元16。該緩沖存儲單元15用于存儲上述圖形緩沖區(qū)渲染而生成的顯示數據,并且該顯示數據按照該主顯示屏12的分辨率進行渲染。在本實施方式中,該主顯示屏12為LCD顯示屏,該顯示數據與該LCD顯示屏的分辨率匹配。該緩沖存儲單元15分別與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和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連接,并且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還與該主顯示屏12連接。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用于從該緩沖存儲單元15中獲取存儲的顯示數據,并控制主顯示屏12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該設備加載單元16連接在該接口11與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之間,用于通過對該接口11的監(jiān)測而判斷該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20是否通過接口11與該顯示裝置10連接,并根據監(jiān)測結果發(fā)送相應的控制信號至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具體地,當確定該擴展顯示設備20通過該接口11與該顯示裝置10進行連接時,該設備加載單元16產生第一控制信號至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以啟動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此時,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和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同時從緩沖存儲單元15中獲取存儲的顯示數據。并且,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直接控制該主顯示屏12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按照該擴展顯示設備20的顯示參數調整該獲取的顯示數據,并控制該擴展顯示設備20顯示該經過調整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按照該主顯示屏12和擴展顯示設備20的比例對該顯示數據進行縮放。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將獲取的顯示數據按照HDMI的分辨率進行相應的縮放后,再送給擴展顯示設備20進行顯示。當確定該擴展顯示設備20未通過該接口11與該顯示裝置10進行連接時,該設備加載單元16產生第二控制信號至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以關閉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此時,只有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從緩沖存儲單元15中獲取存儲的顯示數據,并控制該主顯示屏12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在本實施方式中,該緩沖存儲單元15中設置三個幀緩沖區(qū),以提高顯示的流暢度。請參閱圖2,為本發(fā)明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包括:步驟S20,啟動Android系統,該設備加載單元16監(jiān)測接口11以判斷該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20是否通過接口11與該顯示裝置10連接,若是,則進入步驟S21,否則,進入步驟S24。在本實施方式中,該接口11為HDMI接口,該擴展顯示設備20為電視機,該HDMI接口用于將該電視機與該顯示裝置10連接起來。步驟S21,該設備加載單元16發(fā)送第一控制信號至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以啟動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步驟S22,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和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同時從緩沖存儲單元15中獲取存儲的顯示數據。步驟S23,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直接控制該主顯示屏12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按照該擴展顯示設備20的顯示參數調整該獲取的顯示數據,并控制該擴展顯示設備20顯示該經過調整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然后,流程結束。在本實施方式中,該主顯示屏12為LCD主顯示屏,該顯示數據與該LCD主顯示屏的分辨率匹配。該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將獲取的顯示數據按照HDMI的分辨率進行相應的縮放后,再送給擴展顯示設備20進行顯示。步驟S24,該設備加載單元16發(fā)送第二控制信號至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以關閉第二顯示控制單元14。步驟S25,該第一顯示控制單元13從緩沖存儲單元15中獲取存儲的顯示數據,并控制該主顯示屏12顯示該獲取的顯示數據以形成圖像,然后,流程結束。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基于Android系統的雙屏顯示裝置及顯示方法,預先在緩沖存儲單元中存儲按照顯示裝置的主顯示屏的分辨率進行渲染的顯示數據,并通過對外接的擴展顯示設備是否與顯示裝置連接的偵測相應地啟動或關閉第二顯示控制單元,以控制緩沖存儲單元中的顯示數據的讀取,從而實現僅存在顯示裝置時由主顯示屏顯示該顯示數據以及同時存在顯示裝置和外接擴展顯示設備時同時由兩個主顯示屏匹配地顯示該顯示數據,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的Android系統不能將顯示內容同時顯示在LCD主顯示屏與HDMI主顯示屏上而降低用戶體驗的技術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