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333060閱讀:218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手持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涉及一種滑蓋式的手持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現(xiàn)今資訊科技的發(fā)達,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容易從電子裝置取得所需的資訊。另一方面,憑借工藝技術水準的提高,各類型手持電子裝置莫不朝向輕薄短小的趨勢發(fā)展,也因為具有便于隨身攜帶的特性與優(yōu)勢,使得大眾普遍接受并將其運用在日常生活上。為使手持電子裝置方便攜帶并符合不同的喜好與需求,其外型在設計上,除了傳統(tǒng)的直立式手機之外,另有掀蓋式、旋蓋式及滑蓋式等形式。就滑蓋式的手持電子裝置而言,其上下機體相疊并可相對滑動,以呈現(xiàn)展開與收合等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傳統(tǒng)的滑蓋式的手持電子裝置會在上下兩機體之間配置連動機構,使上下兩機體在收合狀態(tài)與展開狀態(tài)間轉換。然而,由于連動機構內含彈性件或連桿等元件,因此不利于手持電子裝置的輕量化與薄型化。此外,過于復雜的連動機構容易損壞而影響手持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且會增加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成本。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電子裝置,通過簡單的滑動機構來使上下機體相對滑動,并穩(wěn)定地呈現(xiàn)展開與收合等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為具體描述本發(fā)明的內容,在此提出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摩擦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疊,且第一機體滑設于第二機體上。摩擦件設置于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兩個相對的移動面之間,且摩擦件在第一機體相對于第二機體的滑動行程中承靠所述兩個相對的移動面。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機體包括一第一板件。第一板件具有一滑槽以及一肋條?;勖嫦虻诙C體,肋條橫設于滑槽內且沿滑槽延伸。第二機體包括一第二板件,且第二板件的一側緣具有一滑塊?;瑝K嵌入滑槽并夾持于肋條上,使第二板件可沿滑槽移動, 以帶動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完全相疊而成為一收合狀態(tài)或是相互遠離而成為一展開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板件具有一第一平板部,第二板件具有一第二平板部,且第一平板部與第二平板部實質上相互平行設置。摩擦件位于第一平板部與第二平板部之間,且摩擦件固定于第二平板部,并承靠于第一平板部。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摩擦件的材質包括不織布或鐵氟龍(Teflon)。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摩擦件包括一彈性件。此彈性件固定于滑塊,并承靠于滑槽內壁。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前述彈性件包括一第一彈片,其兩端固定于滑塊上。第一彈片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第一突出部,此第一突出部承靠滑槽內壁。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第一突出部包括由第一彈片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convex hull)。
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第一定位結構以及一第二定位結構。第一定位結構配置于第一板件上,且第一定位結構位于第二板件的移動路徑上。此外,第二定位結構配置于滑塊上,且第二定位結構適于在移動路徑的一鎖定位置上與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二定位結構包括位于滑塊上且朝向滑槽的一定位缺口,而第一定位結構包括一第二彈片。第二彈片位于滑槽外側。第二彈片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件,且第二彈片的另一端具有一第二突出部。第二突出部穿過第一板件的一開孔進入到滑槽內,且第二突出部適于在鎖定位置上卡掣于定位缺口。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前述第二突出部包括由彈片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滑塊包括一底板、一側墻以及一頂板。底板連接第二板件的側緣。側墻立于底板的一側緣。頂板連接側墻,且頂板與底板實質上相互平行,以共同夾持肋條。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shù)诙ㄎ唤Y構在鎖定位置上與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時,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完全相疊而成為收合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當?shù)诙ㄎ唤Y構在鎖定位置上與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時,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互遠離而成為展開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手持電子裝置更包括一彈片以及一定位缺口。彈片位于滑槽外側。彈片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板件,且彈片的另一端具有一突出部。突出部穿過第一板件的一開孔進入到滑槽內。定位缺口位于滑塊上且朝向滑槽。突出部適于在滑塊沿滑槽移動至一鎖定位置時,卡掣于定位缺口?;谏鲜?,本發(fā)明提出的滑動機構可被視為手動滑動絞鏈,雖然省略了彈性件或連桿等元件,但仍可維持手持電子裝置的正常操作,有利于手持電子裝置的輕量化與薄型化。此外,本發(fā)明在兩機體之間設置摩擦件,使兩機體之間不會發(fā)生松動或搖晃,以提高手持電子裝置的操作穩(wěn)定度。因外,本發(fā)明的滑動機構設計具有較佳的可靠度,可延長手持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并有助于降低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成本。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IA與圖IB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手持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圖2為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3A、圖;3B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下視圖及側視圖;圖4繪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第一板件;圖5繪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第二板件;圖6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A-A,斷面圖;圖7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B-B,斷面圖;圖8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9為圖8的手持電子裝置的C-C’斷面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CN 102413654 A
說明書
3/6頁 100:手持電子裝置
110:第一機體
120 第二機體
180 顯示熒幕
190 鍵盤
F:側向力
D 方向
210 第一板件
210a 第一板件的開孔
212 滑槽
214:肋條
220 第二板件
222 滑塊
222a 滑塊的底板
222b 滑塊的側墻
222c 滑塊的頂板
252 彈片
252a:彈片的突出部
254 滑塊上的定位缺口
282 摩擦件
284 摩擦件
292 第一平板部
294 第二平板部
284a:摩擦件的突出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列多個實施例詳述了本發(fā)明的手持電子裝置可能的實施態(tài)樣,其中通過調整摩擦件的型態(tài)、位置,可以得到如該些實施例所述的多種架構。此外,定位結構的型態(tài)、位置同樣也可以在合理的范圍內被改變,為以下實施例并未逐一贅述。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參照下列實施例之后,理應能依當下的技術水平在合理的范圍內來組合、微調或省略該些可供調整的參數(shù),以符合實際需求。此外,在可能的情況下,下列實施例的附圖采用相同的元件符號來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以提供連貫且清楚的描述。圖IA與圖IB為本發(fā)明的一種手持電子裝置的操作示意圖。此手持電子裝置100 可以是滑蓋式手機、個人移動數(shù)字助理、筆記型電腦或其他類似的電子裝置。如圖IA所示,本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100處于收合狀態(tài),此時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疊合,且第一機體110位于第二機體120的上方。接著,如圖IB所示,使用者可對第一機體110施加一側向力F,使第一機體110沿著方向D相對于第二機體120平移,且第一機體110會由第二機體120的上方滑出第二機體120的一側。此時,第一機體 110會暴露出第二機體120上的局部區(qū)域,而使手持電子裝置100成為展開狀態(tài)。
一般而言,第一機體110具有顯示熒幕180,用以顯示圖像或文字資訊,而第二機體120具有鍵盤190或是其他可能的元件,用以供使用者輸入資訊,然而本實施例并不限于此。隨著電子裝置100的功能日益多樣化,顯示熒幕180例如可為觸控熒幕,以提供使用者采用觸控方式輸入資訊,如此使用者在使用電子裝置100時,便可能在第二機體120與第一機體110之間進行來回操作。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也可同時設置顯示面板,以實現(xiàn)雙熒幕的同步顯示或是觸控操作的功能。為了結合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會在兩機體之間設置連接支架,例如可相互滑移的兩個板件。該兩板件分別連接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可相對滑動。下列實施例的附圖可能省略了前述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 以清楚表達本發(fā)明提出的滑動機構的設計。圖2為依照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3A、圖;3B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下視圖及側視圖。圖4繪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第一板件。圖5繪示圖2 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第二板件。圖6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A-A’斷面圖。圖7為圖2的手持電子裝置的B-B ’斷面圖。請同時參考圖1-圖7,手持電子裝置100包括如圖IA與圖IB所示的第一機體110 與第二機體120,以及第一板件210與第二板件220。第一板件210與第二板件220位于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其中第一板件210固定于第一機體110,而第二板件220 固定于第二機體120。本實施例的滑動機構包括位于第一板件210上的兩個滑槽212以及兩個肋條214, 以及位于第二板件220上的兩個滑塊222。兩個滑槽212相互平行,并且位于第一板件210 面向第二機體120的一側,其例如是對第一板件210進行形塑所形成的條狀凹槽。滑槽212 的延伸方向例如是與前述圖IB的方向D平行。肋條214分別橫設于相應的滑槽212內且沿滑槽212延伸?;瑝K222位于第二板件220的兩端的側緣并且滑設在相應的滑槽212內。 第二板件220可通過滑塊222夾持于相應的肋條214上,使第二板件220可沿滑槽212而相對于第一板件210移動,并且?guī)拥谝粰C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完全相疊而成為如圖IA 所示的收合狀態(tài)或是相互遠離而成為如圖IB所示的展開狀態(tài)。更詳細而言,參見圖5所示的第二板件220的局部放大圖?;瑝K222可包括底板 22 、側墻222b以及頂板222c。底板22 是指由第二板件220的側緣向外水平延伸的部分。側墻222b立于底板22 的一側緣。頂板222c連接側墻222b,且頂板222c與底板 222a實質上相互平行,以共同夾持相應的肋條214。請參考圖2與圖7,本實施例的第一板件210具有一第一平板部四2,第二板件220 具有一第二平板部四4,且第一平板部四2與第二平板部四4實質上相互平行設置。換言之,當?shù)谝粰C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相對展開或收合時,第一板件210的第一平板部292與第二板件220的第二平板部294會相對移動時。本實施例為了提高手持電子裝置100的操作穩(wěn)定度,避免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在相對移動時發(fā)生松動或搖晃,因此在第一板件210與第二板件220的兩個相對的移動面之間設置了摩擦件觀2,使摩擦件觀2在第一機體110相對于第二機體120的滑動行程中承靠所述兩個相對的移動面。更具體而言,本實施例是將摩擦件282設置在在第一板件210的第一平板部四2與第二板件220的第二平板部294之間,其中摩擦件282固定于第二平板部四4,并承靠于第一平板部四2。如此,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由圖IA 的收合狀態(tài)轉換為圖IB所示的展開狀態(tài)的過程中,或是反向操作的過程中,固定于第二平板部四4的摩擦件282會保持與第一平板部四2的接觸,以維持第一機體110相對于第二機體120的滑動行程的穩(wěn)定。前述摩擦件觀2的材質例如是不織布、鐵氟龍或是其他可提供適當?shù)哪Σ列Ч牟牧?。此外,本發(fā)明也可以用其他具有類似的摩擦效果的物件來取代摩擦件觀2。當然,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改為將摩擦件觀2固定于第一平板部四2,并承靠于第二平板部四4。如此,同樣可以達到穩(wěn)定第一機體110相對于第二機體120的滑動行程的效果。圖8為依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手持電子裝置的立體圖。圖9為圖8的手持電子裝置的C-C’斷面圖。如圖8與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的主要差異在于本實施例更在第一板件210與第二板件220的移動路徑上設置定位結構,以穩(wěn)定地呈現(xiàn)各種特定的操作狀態(tài)。例如,在第一板件210上設置第一定位結構,使其位于第二板件220的移動路徑上,并且在第二板件220的滑塊222上設置與第一定位結構相配合的第二定位結構,使得第二定位結構可在移動路徑的一個鎖定位置上與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換言之,當?shù)诙寮?20帶動第二機體120相對于第一機體110與第一板件210而移動到該鎖定位置時, 可通過第一定位結構與第二定位結構的相互干涉,來鎖定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相對位置。此鎖定位置可以被設定為手持電子裝置100處于收合狀態(tài)、展開狀態(tài)或是其他特定操作模態(tài)時的位置。具體實施上,本實施例在對應于滑槽212兩端的兩個鎖定位置上分別設置了彈片 252作為前述的第一定位結構。第一板件210具有開孔210a,以暴露出滑槽212內的滑塊 222。彈片252位于滑槽212外側,且彈片252的一端被固定于第一板件210。彈片252還具有懸空的另一端,其具有突出部25加。突出部25 其穿過第一板件210的開孔210a而突出至滑槽212內。在本實施例中,突出部25 例如是由彈片252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此外,本實施例在滑塊222上形成朝向滑槽212的定位缺口 254,以作為前述的第二定位結構。此定位缺口 2M位于滑塊222的頂板222c上,且定位缺口 2M的方向與頂板 222c的平面方向(即頂板的延伸方向)垂直。在此,所述定位缺口 2M的方向即是指定位缺口 2M正對的方向。在本實施例中,定位缺口 2M正對于第一機體110,而彈片252則是被設置于滑槽212的頂部。如此,彈片252的突出部25 可在第二板件220的滑塊222移動到滑槽212兩端的兩個鎖定位置時,卡掣于定位缺口 254。通過前述的彈片252與定位缺口 254,可以讓使用者在操作手持電子裝置100時有較佳的手感。更詳細而言,當?shù)谝粰C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呈現(xiàn)收合狀態(tài)時,相互卡掣的彈片252與定位缺口 2M可以提供定位的效果,以鎖定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相對位置。當使用者要將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展開時,只需施加可以克服彈片252與定位缺口 2M之間的卡掣效果的側向力F (如圖IB所示),便可以解開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的干涉,而使第一機體110沿著方向D相對于第二機體120平移。之后,當手持電子裝置100完全展開而成為展開狀態(tài)時,滑塊222上的定位缺口 2M會再與位于移動路徑另一端的另一個彈片252的突出部25 達成干涉,而將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 所定在相對展開的狀態(tài)。當然,本發(fā)明并不限定前述定位缺口 2M在滑塊222上的位置,以及相應的彈片252在第一板件210上的位置。另外,本實施例更可選擇在滑塊222與滑槽212之間配置了另一個摩擦件觀4。此摩擦件284例如是固定于滑塊222,并承靠于滑槽212內壁的彈性件,以使摩擦件284與滑槽212內壁持續(xù)接觸。更詳細而言,摩擦件284例如是一彈片,其兩端固定于滑塊222上, 且彈片的中央部位具有一突出部觀如,其承靠滑槽212內壁。在此,突出部觀如例如是由彈片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當然,本實施例還可以采用其他可提供類似的摩擦效果的物件或材料來取代摩擦件觀4,本文不再逐一贅述。再者,在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改為將摩擦件284固定于滑槽212內壁,并承靠于滑塊222。如此,同樣可以達到穩(wěn)定第一機體110相對于第二機體120的滑動行程的效果?;谇笆鰧嵤├?,本發(fā)明的手持電子裝置可以選擇在滑槽212與滑塊222之間設置定位結構,并且可在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的兩個相對的移動面之間設置摩擦件 282或觀4。其中,摩擦件282與284可以同時被應用在同一個手持電子裝置上,或是可以擇一使用。例如,圖8所示的實施例,除了摩擦件284之外,還可以同時具有如圖2與圖7 所示的摩擦件觀2。此外,圖8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使摩擦件282取代圖8所示的摩擦件 284.另外,圖2-圖7所示的實施例也可以采用圖8與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的第一定位結構(彈片252)與第二定位結構(定位缺口 254)。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在兩機體之間設置滑動機構,使兩機體可相對滑動,并且在兩機體之間設置摩擦件,使兩機體之間不會發(fā)生松動或搖晃,以提高手持電子裝置的操作穩(wěn)定度。此外,本發(fā)明還可在兩機體的移動路徑上設置定位結構,以在各種特定的操作狀態(tài)下, 如收合狀態(tài)或展開狀態(tài)等,呈現(xiàn)穩(wěn)定的定位效果。本發(fā)明提出的滑動機構可被視為手動滑動絞鏈,雖然省略了彈性件或連桿等元件,但仍可維持手持電子裝置的正常操作,有利于手持電子裝置的輕量化與薄型化。此外,此簡化的滑動機構設計具有較佳的可靠度,可延長手持電子裝置的使用壽命,并有助于降低手持電子裝置的制作成本。另外,兩機體之間設置的摩擦件與定位結構有助于提高操作穩(wěn)定度與操作手感。雖然已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發(fā)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第一機體;第二機體,與該第一機體相疊,且該第一機體滑設于該第二機體上;以及摩擦件,設置于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的兩個相對的移動面之間,該摩擦件在該第一機體相對于該第二機體的滑動行程中承靠該兩個相對的移動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機體包括第一板件,該第一板件具有滑槽以及肋條,該滑槽面向該第二機體,該肋條橫設于該滑槽內且沿該滑槽延伸,該第二機體包括第二板件,該第二板件的一側緣具有滑塊,該滑塊嵌入滑槽并夾持于該肋條上,使該第二板件可沿該滑槽移動,以帶動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完全相疊而成為一收合狀態(tài)或是相互遠離而成為一展開狀態(tài)。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板件具有第一平板部,該第二板件具有第二平板部,該第一平板部與該第二平板部實質上相互平行設置,該摩擦件位于該第一平板部與該第二平板部之間,且該摩擦件固定于該第二平板部,并承靠于該第一平板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摩擦件的材質包括不織布或鐵氟龍。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摩擦件包括彈性件,該彈性件固定于該滑塊,并承靠于該滑槽內壁。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彈性件包括第一彈片,其兩端固定于該滑塊上,且該第一彈片的中央部位具有第一突出部,該第一突出部承靠該滑槽內壁。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突出部包括由該第一彈片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還包括第一定位結構,配置于該第一板件上,該第一定位結構位于該第二板件的移動路徑上;以及第二定位結構,配置于該滑塊上,該第二定位結構適于在該移動路徑的一鎖定位置上與該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定位結構包括位于該滑塊上且朝向該滑槽的一定位缺口,而該第一定位結構包括第二彈片,該第二彈片位于該滑槽外側,該第二彈片的一端固定于該第一板件,且該第二彈片的另一端具有第二突出部,該第二突出部穿過該第一板件的一開孔進入到該滑槽內,且該第二突出部適于在該鎖定位置上卡掣于該定位缺口。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突出部包括由該彈片本體彎曲形成的凸包。
11.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該滑塊包括底板,連接該第二板件的該側緣;側墻,立于該底板的一側緣;以及頂板,連接該側墻,該頂板與該底板實質上相互平行,以共同夾持該肋條。
12.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定位結構在該鎖定位置上與該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完全相疊而成為該收合狀態(tài)。
1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其中當該第二定位結構在該鎖定位置上與該第一定位結構相互干涉時,該第一機體與該第二機體相互遠離而成為該展開狀態(tài)。
1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電子裝置,還包括彈片,位于該滑槽外側,該彈片的一端固定于該第一板件,且該彈片的另一端具有突出部,該突出部穿過該第一板件的一開孔進入到該滑槽內;以及定位缺口,位于該滑塊上且朝向該滑槽,該突出部適于在該滑塊沿該滑槽移動至一鎖定位置時,卡掣于該定位缺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手持電子裝置,包括一第一機體、一第二機體以及一摩擦件。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相疊,且第一機體滑設于第二機體上。摩擦件設置于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的兩個相對的移動面之間,且摩擦件在第一機體相對于第二機體的滑動行程中承靠所述兩個相對的移動面。
文檔編號G06F1/16GK102413654SQ201010297768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21日
發(fā)明者劉信志, 劉大維, 黃哲宏 申請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