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施工用具,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
背景技術:
在土木工程領域中,鋼管腳手桿是在結構主體施工中使用最為廣泛的輔助工具。近年來,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建筑結構規(guī)模有向大型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這就對腳手架的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施工過程中對腳手架系統(tǒng)進行受力狀態(tài)監(jiān)測就顯得尤為必要。但是,目前建筑市場鮮有專門針對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的專用裝置,這給腳手桿的受力監(jiān)測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急需一種專門針對鋼管腳手桿的受力監(jiān)測裝置;軸力計是土木工程領域中常見的傳感器類型,在基坑鋼支撐受力監(jiān)測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在基坑鋼支撐受力監(jiān)測等領域利用軸力計和連接件作為傳力體系,可有效針對鋼管腳手桿的受力開展監(jiān)測的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
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包括軸力計、鋼管連接件和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
所述的軸力計外壁上外接有軸力計導線;
所述的鋼管連接件包括軸力計套管、腳手桿套管、傳力鋼墊、加勁肋、緊固螺栓以及螺孔;所述的圓形傳力鋼墊水平設置,中空的圓柱形軸力計套管和腳手桿套管分別置于傳力鋼墊的下方和上方,且二者通過對中焊接進行固定;所述的軸力計套管和腳手桿套管的外壁上均相對開設有至少兩個螺孔,并配套設有緊固螺栓用于緊固軸力計和腳手桿;所述的加勁肋為直角三角形鋼板,加勁肋的兩直角邊分別與腳手桿套管的外壁和傳力鋼墊的上表面相互固定焊接;所述的鋼管連接件成對使用,軸力計豎直位于中部,軸力計上下兩端均通過軸力計套管連接有一個鋼管連接件,其中上下兩側的鋼管連接件的頂端和底端均通過腳手桿管套套接有一腳手桿;上、下腳手桿與軸力計通過兩個鋼管連接件連接成一體,形成力的傳遞體系;
所述的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為外置設置。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軸力計計的直徑等于或略大于腳手桿直徑,軸力計的高度至少為100mm。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軸力計套管的直徑略大于軸力計的直徑,軸力計套管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的腳手桿套管的直徑略大于腳手桿的直徑,腳手桿套管的高度大于80mm。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傳力鋼墊的直徑略大于軸力計套管的直徑,傳力鋼墊厚度等于或大于5mm。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軸力計為振弦式傳感器或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的腳手桿(3)為標準扣件式腳手桿,外徑48.0mm,壁厚3.6mm。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裝置構造簡單、易加工、安裝方便、荷載傳遞穩(wěn)定;(2)解決了目前沒有合適的方法對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的相關裝置,填補了技術空白;(3)通過鋼管連接件將腳手桿與軸力計連接,從而實現(xiàn)對腳手桿受力狀態(tài)的有效監(jiān)測。
附圖說明
圖1為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的軸力計示意圖;
圖2為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的鋼管連接件示意圖;
圖3為鋼管連接件的縱向剖面圖;
圖4為軸力計、鋼管連接件以及腳手桿連接示意圖;
圖5為軸力計、鋼管連接件以及腳手桿連接縱向剖面圖;
圖中:1軸力計、2鋼管連接件、3腳手桿、4軸力計套管、5腳手桿套管、6傳力鋼墊、7加勁肋、8緊固螺栓、9軸力計導線、10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地描述,但不能將它們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參考附圖,一種基于軸力計的鋼管腳手桿受力監(jiān)測裝置,包括軸力計1、鋼管連接件2和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
所述的軸力計1外壁上外接有軸力計導線9;
所述的鋼管連接件2包括軸力計套管4、腳手桿套管5、傳力鋼墊6、加勁肋7、緊固螺栓8以及螺孔10;所述的圓形傳力鋼墊6水平設置,中空的圓柱形軸力計套管4和腳手桿套管5分別置于傳力鋼墊6的下方和上方,且二者通過對中焊接進行固定;所述的軸力計套管4和腳手桿套管5的外壁上均相對開設有至少兩個螺孔10,并配套設有緊固螺栓8用于緊固軸力計1和腳手桿3;所述的加勁肋7為直角三角形鋼板,加勁肋7的兩直角邊分別與腳手桿套管5的外壁和傳力鋼墊6的上表面相互固定焊接;參考附圖3和4,所述的鋼管連接件2成對使用,軸力計1豎直位于中部,軸力計1上下兩端均通過軸力計套管4連接有一個鋼管連接件2,其中上下兩側的鋼管連接件2的頂端和底端均通過腳手桿管套5套接有一腳手桿3;上、下腳手桿3與軸力計1通過兩個鋼管連接件2連接成一體,形成力的傳遞體系;
所述的數(shù)據(jù)采集設備為外置設置。
所述的軸力計計1的直徑等于或略大于腳手桿3直徑,軸力計1的高度至少為100mm。
所述的軸力計套管4的直徑略大于軸力計1的直徑,軸力計套管4的高度大于40mm;所述的腳手桿套管5的直徑略大于腳手桿3的直徑,腳手桿套管5的高度大于80mm。
所述的傳力鋼墊6的直徑略大于軸力計套管4的直徑,傳力鋼墊6厚度等于或大于5mm。
所述軸力計1為振弦式傳感器或電阻應變式傳感器。
所述的腳手桿3為標準扣件式腳手桿,外徑48.0mm,壁厚3.6mm。
下面參考附圖3和4,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事先將軸力計套管4、腳手桿套管5、傳力鋼墊6以及加勁肋7通過組裝焊接完成鋼管連接件的預制,接下來將腳手桿3插入鋼管連接件2上端的腳手桿套管5內,并將鋼管連接件2的軸力計套管4套入軸力計1內;將螺孔10內的緊固螺栓8擰緊,進而將腳手桿3和軸力計1緊固;最后利用外置數(shù)據(jù)采集儀器通過軸力計導線9讀取軸力計1的讀數(shù),實現(xiàn)對腳手桿3的受力進行監(jiān)測。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