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裝置,屬于視覺檢測領域。
背景技術:
板狀帶孔工件,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機床設備加工、醫(yī)療器械制造、車輛裝置方面。目前在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中大多數生產廠家仍采用人工方式尋找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不僅對人眼傷害大,而且效率低、成本高,不能準確發(fā)現表面缺陷的具體位置,而且容易使人產生視覺誤差,導致工件質量下降,出現漏檢、誤檢,大大降低了產品價格和市場競爭力。
曾有生產廠家通過技術改進,采用激光掃描檢測,以多點排列的點光源照射工件的表面,通過觀察到達接收板的點光源的缺省程度來判斷工件表面的完整程度。該檢測方法不但動作復雜,需要提前排列激光發(fā)生器的發(fā)光點位置,而且激光發(fā)生器的成本及后期維護費用也比較高,增加了探傷檢測的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裝置由傳送系統、特形照明光源、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圖像采集卡和處理器組成。
所述的傳送系統以勻速直線形式傳送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提供均勻照明光源,并且光源能夠覆蓋整個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所在區(qū)域;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將光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完成圖像的采集部分;所述的圖像采集卡用于接收從攝像頭采集的電信號,并將收集到的模擬信號經過A/D轉換,對圖像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并將數據信息傳輸給處理器;所述的處理器是在編程環(huán)境中實現相應代碼的運行,計算、標記出缺陷位置并直觀顯示出來。
所述的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水平置于傳送系統中。
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為頂部是弧形、水平切面是矩形的棚狀結構光源,設置在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的鏡頭四周,并與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連接固定,特形照明光源的幾何模型的數學表達式為:其中,、為未知數系數,、、為邊界值。
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由攝像機主體、鏡頭和C接口組成;所述的攝像機主體采用工業(yè)CCD攝像機;所述的攝像機主體與鏡頭通過C接口連接;所述的鏡頭設置在特形照明光源內側,并垂直于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
所述的圖像采集卡為圖像采集部分與圖像處理部分的接口。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采用特形照明光源取代現有的點光源,能夠均勻照射,不存在光差現象,解決了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表面檢測受照明程度影響導致采集圖像不清晰的問題。
2、本實用新型對于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圖像的采集方式不存在同步時差,能夠實時顯示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位置,軟硬件互換度高,適用于動態(tài)目標物的視覺成像,且圖像精度高、色彩還原度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裝置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特形照明光源結構示意圖。
圖中:1-傳送系統,2-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3-特形照明光源,4-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5-圖像采集卡,6-處理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所述實施例。
如圖1所示,一種板狀帶孔工件表面缺陷檢測裝置由傳送系統1、特形照明光源3、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4、圖像采集卡5及處理器6組成。
所述的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2水平置于所述的傳送系統1中。
如圖2所示,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3為頂部是弧形、水平切面是矩形的棚狀結構光源,設置在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4的鏡頭四周,并與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4連接固定,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3的幾何模型的數學表達式為:其中,、為未知數系數,、、為邊界值。
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4包括攝像機主體、鏡頭及C接口;所述的攝像機主體采用工業(yè)CCD攝像機;所述的攝像機主體與鏡頭之間通過C接口連接;所述的鏡頭設置在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3內側,并垂直于所述的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2。
所述的圖像采集卡5為圖像采集部分與圖像處理部分的接口。
所述的處理器6是在編程環(huán)境中實現相應代碼的運行,計算、標記出缺陷位置并直觀顯示出來。
所述的傳送系統1以勻速直線形式傳送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2;所述的特形照明光源3提供均勻照明光源,并且光源能夠覆蓋整個待檢測板狀帶孔工件2所在區(qū)域;所述的工業(yè)CCD圖像傳感器4將光學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完成圖像的采集部分;所述的圖像采集卡5用于接收從攝像頭采集的電信號,并將收集到的模擬信號經過A/D轉換,對圖像信息進行存儲和處理,并將數據信息傳輸給所述的處理器6;所述的處理器6是在編程環(huán)境中實現相應代碼的運行,計算、標記出缺陷位置并直觀顯示出來。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