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
背景技術:
生物醫(yī)藥行業(yè)經(jīng)常需要對細胞進行免疫標記等操作,該操作包括使用玻片承載樣品、添加試劑、甩干等一系列步驟。由于不同的試劑的添加量不同,有的試劑的使用量比較大,需要使用大的取液器和測量容器;有的試劑的使用量比較小,需要使用精度比較高的取液器和測量容器。所以,免疫標記過程中經(jīng)常要更換測量儀器以滿足不同的測量精度要求,工序十分繁瑣。
傳統(tǒng)的細胞免疫標記方法是人工進行免疫標記,但是由于免疫標記步驟繁瑣,所以人工標記的效率極低,因此,需要研發(fā)一套設備用于對細胞進行免疫標記操作,以提高免疫標記的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有效提高細胞標記的效率。
為達此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包括框架,
所述框架上設有標記轉盤,所述標記轉盤的內(nèi)部設有繞所述標記轉盤的軸線轉動的玻片夾具;
所述標記轉盤的上部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加液孔,所述第一加液孔位于所述玻片夾具的上方;
所述框架上還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加液泵,所述第一加液泵的出口與所述第一加液孔相連。
具體地,在玻片夾具上放置待標記的樣品,啟動第一個第一加液泵,通過第一個第一加液孔將第一種試劑滴加到第一個玻片夾具上。然后轉動玻片夾具,使第一個玻片夾具對準第二個第一加液孔,啟動第二個第一加液泵,通過第二個第一加液孔將第二種試劑滴加到第一個玻片夾具上。
其中,在第一個玻片夾具對準第二個第一加液孔的同時,原本位于第一個玻片夾具后面的第二個玻片夾具轉到第一個第一加液孔的下方。通過第一個第一加液泵向第二個玻片夾具中滴加第一種試劑。
而且,在玻片夾具旋轉的同時,玻片夾具中的試劑受離心作用被甩離玻片夾具。由此將樣品上多余的試劑除去,完成甩干的操作。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加液泵的數(shù)量與所述第一加液孔的數(shù)量相等。
具體地,使所述第一加液孔的數(shù)量與所述第一加液泵的數(shù)量相等,可以讓第一加液泵與第一加液孔一一配對,避免兩個及以上的第一加液泵共用一個加液孔的情況。每個第一加液泵只負責添加一種試劑,如果多個第一加液泵共用輸送管道,就會導致試劑被污染甚至失效。避免兩個及以上的第一加液泵共用一個加液孔就相當于避免了多個第一加液泵共用管道。而且每個第一加液泵負責添加一種試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配液速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標記轉盤還包括托盤、轉軸和第一電機;
所述轉軸通過軸承與所述框架連接;
所述轉軸的一端與托盤連接,另一端通過第一帶輪與所述第一電機連接;
所述玻片夾具沿所述托盤的圓周方向布置在所述托盤上。
具體地,所述玻片夾具沿所述托盤的圓周方向布置在所述托盤上,當啟動第一電機時,第一電機帶動玻片夾具轉動,只要控制第一電機轉動的圈數(shù),就可以控制玻片夾具轉動的角度。進而使玻片夾具與第一加液孔對準,完成試劑滴加的操作。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框架的下部設有至少一個第一儲液瓶;
所述第一儲液瓶的底部與所述第一加液泵的進口連接。
具體地,每一個第一儲液瓶里面存儲一種試劑。不同的第一儲液瓶中的試劑用不同的第一加液泵進行添加,避免交叉污染。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第一加液泵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儲液瓶的數(shù)量,多出的第一加液泵為預留泵,方便以后進行拓展。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常用的、用量較大的試劑使用容積較大的第一儲液瓶進行存儲,用量較小的試劑使用容積較小的第一儲液瓶進行存儲。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第一儲液瓶的數(shù)量與所述第一加液泵的數(shù)量相等。
具體地,每一個第一儲液瓶中存放一種試劑,設置第一儲液瓶的數(shù)量與第一加液泵的數(shù)量相等,可以讓每一個第一加液泵專門負責一種試劑的添加操作,避免了同一第一加液泵輸送多種試劑所必需的清洗過程,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配液速度。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蓋板上還設有第二加液孔,所述第二加液孔設置在所述玻片夾具的上方;
所述第二加液孔的上方設有針管,所述針管遠離所述第二加液孔的一側連接有第二加液泵;
所述第二加液泵的控制精度高于所述第一加液泵的控制精度。
具體地,第一加液泵控制精度低,但是滴加試劑的速度快;第二加液泵控制精度高,但是滴加試劑的速度慢。當添加的試劑量較多時,使用第一加液泵通過第一加液孔進行滴加試劑;當添加的試劑量較少時,使用第二加液泵通過第二加液孔進行滴加試劑。
通過設置多種精度的加液泵,就可以滿足各種試劑添加量的變化需求。相對于人工轉換取液和計量工具,本細胞標記儀能有效提高切換不同精度的取液設備的速度。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加液泵為蠕動泵,所述第二加液泵為注射泵。
具體地,蠕動泵的計量精度低于注射泵,但是流量大于注射泵。
進一步地,還包括弧形凸臺和至少一個盛放槽,
所述弧形凸臺設置在所述蓋板上;
所述盛放槽與第二加液孔設置在弧形凸臺上;
所述針管設置在旋轉升降裝置上,所述旋轉升降裝置繞所述弧形凸臺的軸線轉動。
具體地,所述旋轉升降裝置包括升降桿和第二電機,所述升降桿與所述針管平行設置;所述升降桿通過第二帶輪與所述第二電機連接。所述旋轉升降裝置還包括第三電機、轉鼓和升降臺;所述第三電機與所述轉鼓之間通過皮帶連接;所述皮帶的運動方向與所述針管的軸線平行;所述升降臺與所述皮帶的一側連接;所述升降桿與所述升降臺連接;所述第三電機與轉鼓之間設有導軌,所述升降臺與所述導軌滑動連接。
每一個盛放槽中放置一個試管,每一個試管中存儲一種試劑。啟動第三電機,使針管下降,進入試管中;啟動第二加液泵,從試管中吸取試劑;然后啟動第三電機,使針管上升;啟動第二電機,使針管轉動到第二加液孔的上方;再次驅動第二加液泵,將吸取的試劑通過針管和第二加液孔滴加到第二加液孔下面的玻片夾具中。
進一步地,所述框架的下部還設有至少一個第二儲液瓶,所述第二儲液瓶中存儲的試劑與所述盛放槽中存儲的試劑相同。
具體地,由于盛放槽中存儲的試劑是直接與空氣接觸的,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久了可能會被污染或者失效,所以不能在盛放槽中放置太多的試劑,試劑主要存儲在第二儲液瓶中。
優(yōu)選地,其中一個第二儲液瓶中含有清洗液。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儲液瓶的數(shù)量與所述盛放槽的數(shù)量相等。
具體地,每一個第二儲液瓶中存儲一種試劑,為了避免試劑混淆污染,每個盛放槽中存儲的試劑種類不變,當盛放槽中的試劑用完了就從相對應的第二儲液瓶中進行添加。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提供一種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通過設置多種精度的加液泵和轉動的玻片夾具,能有效提高細胞標記的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根據(jù)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實施例所述的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的軸測圖;
圖2為實施例所述的第二加液裝置的軸測圖;
圖3為實施例所述的標記轉盤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實施例所述的標記轉盤的仰視圖。
圖1~圖5中:
1、框架;
2、第一加液泵;
3、標記轉盤;301、蓋板;302、玻片夾具;303、第一電機;304、托盤;305、接水盤;306、轉軸;307、第一帶輪;
4、旋轉升降裝置;401、升降桿;402、第二電機;403、升降臺;404、第三電機;405、轉鼓;
5、針管;
6、弧形凸臺;
7、第一加液孔;
8、第二加液孔;
9、第一儲液瓶;
10、第二儲液瓶;
11、清洗槽;
12、盛放槽;
13、光電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包括框架1、第一加液裝置、第二加液裝置和標記轉盤3。
第一加液裝置,其包括多個設置在框架1的上部的第一加液泵2和設置在框架1的下部的第一儲液瓶9。第一加液泵2與第一儲液瓶9的數(shù)量相等,每一個第一加液泵2的進口均與一個第一儲液瓶9的底部連通,每一個第一儲液瓶9存儲一種試劑。
具體地,每一個第一儲液瓶9中存放一種試劑,設置第一儲液瓶9的數(shù)量與第一加液泵2的數(shù)量相等,可以讓每一個第一加液泵2專門負責一種試劑的添加操作,避免了同一第一加液泵2輸送多種試劑所必需的清洗過程,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配液速度。
第二加液裝置的結構如圖2所示,其包括第二加液泵、針管5和旋轉升降裝置4。第二加液泵與針管5的一端連接。旋轉升降裝置4包括升降桿401和第二電機402,升降桿401與針管5平行設置;升降桿401通過第二帶輪與第二電機402連接。旋轉升降裝置4還包括第三電機404、轉鼓405和升降臺403;第三電機404與轉鼓405之間通過皮帶連接;皮帶的運動方向與針管5的軸線平行;升降臺403與皮帶的一側連接;升降桿401與升降臺403連接;第三電機404與轉鼓405之間設有導軌,升降臺403與導軌滑動連接。通過驅動第二電機402,就可以使升降桿401繞升降桿401的軸線轉動,進而帶動針管5繞升降桿401的軸線轉動。通過驅動第三電機404,就可以使針管5上下運動,進而可以吸取試劑。
第二加液泵的控制精度高于第一加液泵2的控制精度。具體地,第一加液泵2控制精度低,但是滴加試劑的速度快;第二加液泵控制精度高,但是滴加試劑的速度慢。當添加的試劑量較多時,使用第一加液泵2通過第一加液孔7進行滴加試劑;當添加的試劑量較少時,使用第二加液泵通過第二加液孔8進行滴加試劑。
通過設置多種精度的加液泵,就可以滿足各種試劑添加量的變化需求。相對于人工轉換取液和計量工具,本細胞標記儀能有效提高切換不同精度的取液設備的速度。
標記轉盤3的結構如圖3~圖5所示,包括蓋板301和殼體,殼體的內(nèi)部設有托盤304和接水盤305。托盤304上沿圓周方向設置有多個玻片夾具302,托盤304的中心設有軸孔。中間設有通孔的接水盤305位于托盤304的下方,接水盤305靠近托盤304的一側從中間向四周傾斜向下,方便落在接水盤305上的試劑流向四周,進而落入污水箱中。轉軸306的第一端貫穿通孔與軸孔連接;轉軸306的第二端與第一帶輪307固定連接,第一電機303與第一帶輪307通過皮帶連接。其中,第一帶輪307的一側設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位于光電傳感器13的第一感應部與第二感應部之間;通過光電傳感器13與第一缺口的配合作用,就可以記錄標記轉盤3轉過的圈數(shù)和轉速等信息,進而提醒操作人員進行更換樣品。轉軸306上設有軸承,接水盤305固定在框架上,接水盤305與軸承的外圈連接,所以啟動第一電機303使轉軸306轉動時,托盤304隨之轉動,但是接水盤305不轉動。
接水盤305的底部設有間隔布置,且軸線均與接水盤305的軸線在一條直線上的環(huán)形凸臺。其中,環(huán)形凸臺上設有四個等間隔布置的第二缺口。在環(huán)形凸臺上設置第二缺口,使環(huán)形凸臺之間的凹槽連通,方便使用一根完整的加熱線就可以把整個接水盤305的底部都盤起來。設置四個間隔均勻的第二缺口是為了平衡接水盤305的重量。如果只設置一個或者兩個第二缺口,那么設有第二缺口的那側質量就輕,沒有設第二缺口的那側就重,接水盤305的重心就會偏離接水盤305的軸線,以至于使轉軸306和托盤304轉動時軸線偏歪。設置加熱線就可以實現(xiàn)標記轉盤3的溫度控制,進而保證細胞或者樣品存活的溫度環(huán)境。
蓋板301上設有多個第一加液孔7,第一加液泵2的數(shù)量與第一加液孔7的數(shù)量相等,第一加液孔7位于玻片夾具302的上方,第一加液泵2的出口與第一加液孔7一一對應相連。
具體地,在玻片夾具302上放置待標記的樣品,啟動第一個第一加液泵2,通過第一個第一加液孔7將第一種試劑滴加到第一個玻片夾具302上。然后轉動玻片夾具302,使第一個玻片夾具302對準第二個第一加液孔7,啟動第二個第一加液泵2,通過第二個第一加液孔7將第二種試劑滴加到第一個玻片夾具302上。
其中,在第一個玻片夾具302對準第二個第一加液孔7的同時,原本位于第一個玻片夾具302后面的第二個玻片夾具302轉到第一個第一加液孔7的下方。通過第一個第一加液泵2向第二個玻片夾具302中滴加第一種試劑。
而且,在玻片夾具302旋轉的同時,玻片夾具302中的試劑受離心作用被甩離玻片夾具302。由此將樣品上多余的試劑除去,完成甩干的操作。
蓋板301上還設有多個第二加液孔8,第二加液孔8設置在玻片夾具302的上方;第二加液孔8設置在針管5的下方,針管5遠離第二加液孔8的一側與第二加液泵相連。當添加的試劑量較少時,使用第二加液泵通過第二加液孔8進行滴加試劑。
蓋板301上還設有弧形凸臺6,弧形凸臺6的軸線與升降桿401在一條直線上。弧形凸臺6上設有清洗槽11、第二加液孔8和多個盛放槽12。每一個盛放槽12中放置一個試管,每一個試管中存儲一種試劑。啟動第三電機404,使針管5下降,進入試管中;啟動第二加液泵,從試管中吸取試劑;然后啟動第三電機404,使針管5上升;啟動第二電機402,使針管5轉動到第二加液孔8的上方;再次驅動第二加液泵,將吸取的試劑通過針管5和第二加液孔8滴加到第二加液孔8下面的玻片夾具302中。
框架1的下部還設有多個第二儲液瓶10,第二儲液瓶10中存儲的試劑與盛放槽12中存儲的試劑相同,且第二儲液瓶10的數(shù)量與盛放槽12的數(shù)量相等。其中,有一個第二儲液瓶10里面存放的是清洗液,用于清洗第一加液泵2和針管5。具體地,由于盛放槽12中存儲的試劑是直接與空氣接觸的,暴露在空氣中的時間久了可能會被污染或者失效,所以不能在盛放槽12中放置太多的試劑,試劑主要存儲在第二儲液瓶10中。每一個第二儲液瓶10中存儲一種試劑,可以避免試劑混淆污染。每個盛放槽12中存儲的試劑種類不變,當盛放槽12中的試劑用完了就從相對應的第二儲液瓶10中進行添加。
清洗槽11是用來清洗針管5的,清洗槽11的下部設有排水孔。預先設定針管5的出水速度和排水孔的孔徑,使針管5的出水速度大于排水孔的排水速度。當把針管5放進清洗槽11時,從針管5中噴出清水,清洗槽11中的液位上升,針管5的內(nèi)外壁都得到清洗。清洗干凈后,把針管5抽離清洗槽11,清洗槽11中的清洗液從排水孔流進排水槽,進入污水箱。
于本實施例中,第一加液泵2為蠕動泵,第二加液泵為注射泵。其中,蠕動泵的計量精度低于注射泵,但是流量大于注射泵。
于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加液泵2的數(shù)量大于第一儲液瓶9的數(shù)量,多出的第一加液泵2為預留泵,方便以后進行拓展。
工作流程:
當全自動細胞免疫標記儀進行工作時,控制系統(tǒng)根據(jù)預先設定的信息,自行選擇使用第一加液泵2或者第二加液泵進行滴加試劑。
當需要加入的試劑的量較大時,啟動第一加液泵2,向第一加液孔7下的玻片夾具302進行滴加試劑。然后啟動第一電機303,帶動托盤304轉動一定角度,使下一個玻片夾具302轉移到第一加液孔7的下方。而且,在進行玻片夾具302位置轉移的同時,托盤304還完成了甩干操作。如此重復操作,當托盤304旋轉一圈以后,光電傳感器13發(fā)出提醒信號,提醒操作人員托盤304中的所有玻片夾具302中的樣品均已經(jīng)被標記。
當需要加入的試劑的量較小時,把針管5下降到所需要的試劑所在的試管中,啟動第二加液泵,將試管中的試劑吸到第二加液泵中。然后將針管5上升,轉動到第二加液孔8的上方,再啟動第二加液泵,將第二加液泵中的試劑噴入第二加液孔8下方的玻片夾具302中。然后啟動第一電機303,托盤304轉動一定角度,使下一個玻片夾具302轉移到第二加液孔8的下方。而且,在進行玻片夾具302位置轉移的同時,托盤304還完成了甩干操作。如此重復操作,當托盤304旋轉一圈以后,光電傳感器13發(fā)出提醒信號,提醒操作人員托盤304中的所有玻片夾具302中的樣品均已經(jīng)被標記。當取液結束以后,對針管5進行清洗。
于本實施例中,針管5靠近蓋板301的一端設有液位感應器,當針管5插進試劑中時,液位感應器感應到試劑,然后讓旋轉升降裝置4停止運動,防止針管5繼續(xù)運動至試管底部,破壞試管。隨著試管5中的試劑被吸入第二加液泵,試管5中的液面逐漸下降,驅動旋轉升降裝置4使針管5隨著液面下降而往下運動,以保證針管5能持續(xù)與液面接觸。
本文中的“第一”、“第二”僅僅是為了在描述上加以區(qū)分,并沒有特殊的含義。
需要聲明的是,上述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及所運用技術原理,在本發(fā)明所公開的技術范圍內(nèi),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容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