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摩托車制動拉桿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及該檢具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摩托車使用的制動拉桿,其包括與踏板連接的端部帶彎折的上部水平連接段、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及位于上部水平連接段和下部水平螺紋段之間的傾斜段;端部的彎折上開有定位孔;其中,螺紋段靠近的中部加工有圓弧形凸起。
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一般都是通過設計尺寸進行加工,先加工出一標準件,然后根據(jù)標準件的尺寸進行加工,加工后主要靠工人的目測,憑經(jīng)驗完成。摩托車制動拉桿的合格標準是:合格的摩托車制動拉桿除對直徑有一定的要求外,主要是檢測傾斜段、上部連接段、下部螺紋段三段的位置是否合格。
人工目測的缺點在于:沒有可對照的參照物,目測不準確,在安裝的時候,在安裝的時候,經(jīng)常會造成于踏板的安裝不合適,或者與剎車閘門距離不當,而是剎車閘門、踏板均無法安裝,需要返工重做,影響整車的裝配效率,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即使有些勉強安裝上去,也勢必會影響剎車或踏板的使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解決了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沒有專用檢具,目測不準確造成安裝效率低、性能差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設置有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由位于底座左側邊緣的左檢測單元、靠近底座右側的右檢測單元及設置在左檢測單元和右檢測單元之間的中置檢測單元構成;左檢測單元、右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與底座前側之間的距離逐次增大;
所述底座右側的邊緣位置設有一固定座,貫穿固定座和底座設有限位件,限位件的右側固定一定位件,限位件與制動拉桿上的固定孔匹配,定位件位于限位件的前方;同時,底座的邊角位置開有多個基準孔。
再有,所述底座上左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之間靠向底座后側的位置還設有用于檢測制動拉桿上凸起的凸起檢測機構,所述凸起檢測機構包括檢測座,所述檢測座前側靠近左側端部的位置延展一限位部,靠近右側的邊緣位置向內凹陷一與凸起匹配的基準凹陷槽,基準凹陷槽的左側向外延展一凸沿。
優(yōu)選地,所述左檢測單元包括與底座貫穿連接的限位軸,限位軸與底座之間的連接段上設置有襯套,限位軸外套設有檢測套,限位軸高于檢測套。
具體地,所述右檢測單元和中置檢測單元結構相同,均包含量柱及套設在量柱上的量套,其中,量柱高于量套。
再有,所述檢測套和量套的高度相同,限位軸與量柱的高度相同;所述限位軸的上端連接一圓柱體,該圓柱體與限位軸之間采用圓筒連接,圓筒的下端與檢測套的上端形成限位槽;圓筒外圍開有凹陷的環(huán)形槽。
另外,所述環(huán)形槽的槽底為弧形。
優(yōu)選地,所述的定位件階梯桿銷,所述限位件為直桿銷,且相互反向設置,階梯桿銷的尖端朝上,直桿銷的尖端朝下。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的加工工藝,包括底座,以底座長邊所在方向為X向、短邊所在方向為Z向、高度所在方向為Y向;
先在底座的邊角位置加工直徑為的基準孔,以基準孔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的X向19.19cm、Z向28.26cm的位置處加工的左檢測單元固定孔;
再以基準孔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的X向214.62cm、Z向48.37cm的位置處加工的中置測量單元固定孔;
再以基準孔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的X向451.75cm、Z向為33.16cm的位置處加工右檢測單元固定孔;
再加工固定座,同時,在固定座上以基準孔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的X向609.06cm、Z向46.64cm的位置處加工限位件固定孔;
最后在固定座上加工定位件固定孔,以基準孔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的X向615.69cm、Z向40.26cm的位置處加工定位件固定孔;
底座上各固定孔加工完后將單獨加工完成的各配件進行組裝即可。
另外,所述配件包括直徑為高度為26.48cm的限位軸,直徑為高度為26.48cm的量柱,直徑為高度為18.78cm的量套,直徑均為的圓筒和圓柱體。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該檢具在保證制動桿一體性、穩(wěn)定性、一致性的前提下能對其進行準確、快速地檢測出剎車制動拉桿質量是否合格,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度,提高裝配效率。本發(fā)明左檢測單元、右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與底座前側之間的距離逐次增大,各檢測單元及其位置的設定,形成一標準的檢具,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該類制動桿進行標準檢測。
同時,本發(fā)明還提供出一種專用于加工該檢具的工藝,該工藝簡單、加工方便,通過基準孔加工各檢測單元的固定位置,易懂、易加工、成本低、效率高、準確度高。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主視圖;
圖2為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
圖5為本發(fā)明檢測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的俯視圖;
圖7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的凸起檢測機構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中凸起檢測機構檢測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實施例1
參見圖1、圖2,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包括其包括與踏板連接的端部帶彎折的上部水平連接段、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及位于上部水平連接段和下部水平螺紋段之間的傾斜段;端部的彎折上開有定位孔3;其中,螺紋段靠近的中部加工有圓弧形凸起2,該摩托車制動拉桿的每段都為直徑為5.25cm的圓柱形,螺紋段的螺紋為M6。
參見圖3至圖6,本發(fā)明是針對圖1、圖2所示的現(xiàn)有的摩托車制動拉桿進行檢測的一種檢具,該檢具包括底座4,底座4的邊角位置開有三個基準孔15;所述底座4上設置有檢測機構,所述檢測機構由位于底座4左側邊緣的左檢測單元、靠近底座4右側的右檢測單元及設置在左檢測單元和右檢測單元之間的中置檢測單元構成;左檢測單元、右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與底座4前側之間的距離逐次增大,使左檢測單元、右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三者在底座4上呈三角形布置;根據(jù)標準件的設計設定三者的位置關系,達到檢測的目的。所述左檢測單元包括與底座4貫穿連接的限位軸5,限位軸5位于底座4內的連接段上套設有襯套8,襯套8對限位軸5起到保護的作用,減少限位軸5的磨損;限位軸5位于底座4外的檢測段上套設檢測套7,檢測套7對位于底座4外的限位軸5進行保護,同時更重要的是用于放置摩托車制動拉桿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螺紋段的螺紋為M6,限位軸5的上端高出檢測套77.7cm。檢測時,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放置后不高于限位軸5,不低于檢測套7,則視為合格。
所述限位軸5的上端連接一圓柱體6,該圓柱體6與限位軸5之間采用圓筒19連接,圓筒19的下端與檢測套7的上端形成限位槽;圓筒19外圍開有凹陷的環(huán)形槽,所述環(huán)形槽的槽底為弧形。圓柱體6的設置,在檢測時,可先將圓筒19、圓柱體6拿下待制動桿1放置后再將圓筒19、圓柱體6安裝,制動桿1不高于限位槽、不低于檢測套7則為合格,反之為不合格;圓筒19的設置在檢測時起到限位及檢測的作用,環(huán)形槽的設置便于圓通與圓柱體6的安裝,安裝后起到限位的作用。圓筒19跟圓柱體6也可設置為一體式結構,減少加工工序。
再有,所述右檢測單元和中置檢測單元結構相同,均包含高度為42.48cm的量柱14及套設在量柱14上的34.78cm的量套9,其中,量柱14高出量套97.7cm;所述檢測套7和量套9的高度相同,限位軸5與量柱14的高度相同。傾斜段一端置于中置檢測單元量套9的前方,另一端置于右檢測單元量套9的后方;檢測時,傾斜段放置后不高于量柱14,不低于量套9,則視為合格。
另外,所述底座4右側的邊緣位置設有一固定座10,貫穿固定座10和底座4設有限位件11,所述限位件11為直桿銷,限位件11的右側固定一定位件12,所述的定位件12階梯桿銷;限位件11與制動拉桿上的定位孔3匹配,定位件12位于限位件11的前方。所述階梯桿銷和直桿銷相互反向設置,階梯桿銷的尖端朝上,直桿銷的尖端朝下,靠近固定座10的基準孔15的中心到支桿銷中心的距離為46.64cm,基準孔15的中心到階梯桿銷中心的距離為40.26,直桿銷與階梯桿銷水平間距為6.63cm。制動拉桿與踏板連接的端部帶彎折的上部水平連接段的彎折部固定在固定座10上,定位孔3套入階梯桿銷內,另一端固定在右檢測單元的量套9。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在檢測時,將摩托車制動拉桿端部彎折上的固定孔套入階梯桿銷定位,在將摩托車制動拉桿在兩個量套9和檢測套7上。這時,當摩托車制動拉桿上不超越量柱14上端面界面,下不超越量套9,橫向不超越量柱14與量套9法向外圓母線界線。則視為通端能通,止端能止,即為合格。若發(fā)生干涉或超越,則視為不合格。即上部水平連接段位于固定座10與右檢測單元的量套9上端面的后側之間,傾斜段位于右檢測單元的量套9后側上端面和中置檢測單元的量套9前側上端面之間,下部螺紋段位于中置檢測單元的量套9前側上端面及檢測套7的上端與圓筒19的下端形成的限位槽內為合格,其它視為不合格。
該檢具在保證制動桿1一體性、穩(wěn)定性、一致性的前提下能對其進行準確、快速地檢測出剎車制動拉桿質量是否合格,提高檢測效率和準確度,提高裝配效率。本發(fā)明左檢測單元、右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與底座4前側之間的距離逐次增大,各檢測單元及其位置的設定,形成一標準的檢具,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對該類制動桿1進行標準檢測。
實施例2
參見圖7至圖8,本發(fā)明還包括凸起2檢測機構,該凸起2檢測機構位于底座4上左檢測單元、中置檢測單元之間靠向底座4后側的位置處,所述凸起2檢測機構包括檢測座13,所述檢測座13前側靠近左側端部的位置延展一限位部16,靠近右側的邊緣位置向內凹陷一與凸起2匹配的基準凹陷槽17,基準凹陷槽17的左側向外延展一凸沿18,凸沿18對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起到縱向限位的作用。使用時,制動拉桿與剎車閘門相連的下部水平螺紋段的端部與限部抵觸,將該螺紋段置于檢測座13前側與限位部16形成的固定區(qū)間內,凸起2置于凹陷槽17內,凹陷槽17的槽寬為6.74cm;檢測時,凸起2如能順利放入凹陷槽17內則為合格品,反之為不合格。
實施例3
本發(fā)明還提出一種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的加工工藝,包括底座4,以底座4長邊所在方向為X向、短邊所在方向為Z向、高度所在方向為Y向;先在底座4的邊角位置加工直徑為的基準孔15,以靠近左檢測單元的基準孔15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4的X向19.19cm、Z向28.26cm的位置處加工的左檢測單元固定孔;
再以靠近左檢測單元的基準孔15為基準在底座4的X向214.62cm、Z向48.37cm的位置處加工的中置測量單元固定孔;
再以靠近左檢測單元的基準孔15為基準在底座4的X向414.75cm、Z向為33.16cm的位置處加工右檢測單元固定孔;
再加工固定座10,同時,在固定座10上以靠近左檢測單元的基準孔15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4的X向609.06cm、Z向46.64cm的位置處加工限位件11固定孔;
最后在固定座10上加工定位件12固定孔,以基準孔15的中心為基準在底座4的X向615.69cm、Z向40.26cm的位置處加工定位件12固定孔;
底座4上各固定孔加工完后將單獨加工完成的各配件進行組裝即可。
另外,所述配件包括直徑為高度為26.48cm的限位軸5,直徑為高度為26.48cm的量柱14,直徑為高度為18.78cm的量套9,直徑均為的圓筒19和圓柱體6。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專用于加工摩托車制動拉桿檢具的工藝,通過基準孔15加工各檢測單元的固定位置,易懂、易加工、成本低、效率高、準確度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