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粘度管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W型烏式粘度管。
背景技術:
在石油化工,化纖及其他高分子領域,對聚合物的粘度值或粘均分子量等的測量,是檢測產(chǎn)品性能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在聚酯PET、PBT、尼龍PA6、PA66等、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丙烯腈PAN、聚丙烯酰胺PAM、聚偏氟乙烯PVDF、有機硅類、有機玻璃PMMA、聚乳酸PLA、PGA、纖維素CA、MCC、等聚合物材料生產(chǎn)和研究領域,根據(jù)國際或國家標準,都會采用粘度儀來測量粘度值或粘均分子量等結果。
目前國內(nèi)粘度儀只是實現(xiàn)了自動測量的過程,而樣品加入粘度管內(nèi)的進樣方式及測量后的粘度管清洗都是通過人工進行的,自動化程度不高。造成了儀器使用效率低下,要求實驗人員多且工作量大,裝卸粘度管及清洗粘度管時容易導致粘度管損毀,粘度管清洗干凈程度受人為因素影響,實驗人員必須經(jīng)常接觸腐蝕性試劑,容易造成人身安全。
而國際上最新進的全自動粘度儀自動化程度很高,但價格十分昂貴,國內(nèi)很多企業(yè)買不起,可望而不可即,在國內(nèi)粘度測量現(xiàn)有技術中,無法實現(xiàn)自動進樣和自動清洗,或者全自動測量(帶在線自動進樣,在線自動清洗干燥)中一個樣品需多次測量時只需一次恒溫的功能,不僅浪費能源,而且增加實驗工序,極大地浪費時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W型烏式粘度管,不僅極大地節(jié)省時間,減少實驗工序,并且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更加節(jié)能環(huán)保。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W型烏式粘度管,包括有主測量管、放空管、進樣放空管、進樣管、廢液排管、和懸掛水平球及儲液球,所述主測量管與所述放空管均導通連接于懸掛水平球上,所述懸掛水平球與儲液球之間通過U型彎管導通連接,所述進樣放空管和所述進樣管均導通連接于儲液球上,所述主測量管、放空管和進樣放空管的管口均朝上設置。所述進樣管和廢液排管管口均朝下設置。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從管口端依次向下設置有緩沖球,上儲球,計時球。
進一步,所述計時球的上下方分別設有上測量位和下測量位。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內(nèi)設置有毛細管,所述毛細管設置于所述計時球的下方。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放空管、進樣放空管、進樣管和廢液排管的管口處均設置有螺口。
進一步,所述進樣管處設置有進樣針。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由于W型烏式粘度管在改進傳統(tǒng)烏式粘度管的同時,保留了儲液球,這樣,只需一次進樣,一次恒溫即可實現(xiàn)多次測量。而無需測幾次樣需進樣幾次,恒溫幾次,大大提高了全自動粘度儀的使用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W型烏式粘度管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發(fā)明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參照圖1所示的一種W型烏式粘度管,包括有主測量管(1)、放空管(14)、進樣放空管(8)、進樣管(9)、廢液排管(11)、和懸掛水平球(13)及儲液球(2),所述主測量管(1)與所述放空管(14)均導通連接于懸掛水平球(13)上,所述懸掛水平球(13)與儲液球(2)之間通過U型彎管(12)導通連接,所述進樣放空管(8)和所述進樣管(9)均導通連接于儲液球(2)上,所述主測量管(1)、放空管(14)和進樣放空管(8)的管口均朝上設置。所述進樣管(9)和廢液排管(11)管口均朝下設置。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1)從管口端依次向下設置有緩沖球(4),上儲球(5),計時球(6)。
進一步,所述計時球(6)的上下方分別設有上測量位(16)和下測量位(15)。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1)內(nèi)設置有毛細管(7),所述毛細管(7)設置于所述計時球(6)的下方。
進一步,所述主測量管(1)、放空管(14)、進樣放空管(8)、進樣管(9)和廢液排管(11)的管口處均設置有螺口(3)。
進一步,所述進樣管(9)處設置有進樣針(10)。
W型烏式粘度管采用螺口(3)與其他粘度儀上的結構連接,在保證密封的同時,方便維修或安裝過程中的連接或更換。
主測量管(1)上的緩沖球(4)的設計,保證了不會因操作失誤使樣品或其他溶液沖出粘度管而進入提升轉置內(nèi),造成設備的元器件的毀壞。
進樣管(9)連接進樣針(10)方向朝下取樣,可以實現(xiàn)傳統(tǒng)烏式粘度管無法實現(xiàn)的自動在線進樣的功能;
上儲球(5)使待檢測樣品在進入主測量管(1),儲存一定液體,從上儲球(5)落下檢樣。
廢液排管(11)在粘度管的最低端,可以將粘度管內(nèi)的廢液排的非常干凈,不留一點殘液,絕對保證了清洗后的粘度管干干凈凈。
W型烏式粘度管在改進傳統(tǒng)烏式粘度管的同時,保留了儲液球,這樣,只需一次進樣,一次恒溫即可實現(xiàn)多次測量。而無需測幾次樣需進樣幾次,恒溫幾次,大大提高了全自動粘度儀的使用利用率。
U型彎管(12)的最低端連接廢液排管(11),廢液排管(11)的下端連接一套排廢液裝置,進樣針(10)采用PPS材料。
W型烏式粘度管在實驗過程中,比起傳統(tǒng)烏式粘度管及進口設備來講,每次測量所需樣品量及每次清洗所需清洗液的量更少,大大降低了實驗成本,對人員或環(huán)境的影響降低到最低。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