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導航裝置和導航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在停車場等停車場地進行車輛引導的導航裝置和導航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當前,道路的導航系統(tǒng)得到廣泛的應用。但是針對停車場等停車場地內(nèi)的車位導航才剛剛起步。停車場地的導航相對于道路導航有其特有之處,例如在有限的空間中存在多個相鄰的停車位目標從而需要更加精細的引導等。
特別是,對于存在大量停車位的停車場地而言,一般來說,停車位根據(jù)其特點而被分為多個類別。例如,在現(xiàn)有技術(shù)中存在以下技術(shù),用戶通過交互界面從停車場等能夠用于停車的場地中的多個類別的停車空間(例如停車位)中指定所希望的類別,從而導航裝置將符合該類別的空的停車空間(例如停車位)設定為停車目的地,并進行引導。
圖11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停車位分類及選擇界面的例子。如圖11所示,在B1欄目中根據(jù)停車位所靠近的設施,將停車位區(qū)分為多個類別,從而用戶能夠通過在該界面上選擇所希望停靠的類別,進而導航裝置將車輛引導到所選擇的類別的空車位上。
此外,在對比文件1(特許第4817015號)中還公開了一種將用戶愛好車位與所在停車場的地址相對應進行管理,從而將車輛引導到特定停車場的技術(shù)。
但是,在對比文件1中主要用來確定停車場地,對停車場地中的具體停車位的類別并沒有涉及,只能根據(jù)所掌握的空車位信息和愛好信息而將車輛引導到愛好信息所對應的車位。
此外,在圖11所示的現(xiàn)有的車位類別選擇技術(shù)中,也同樣是在導航開始之前根據(jù)所掌握的空車位信息而將所選擇的類別的車位設定為停車目的地。但是,空車位的信息是動態(tài)變化的信息,特別是對于一些熱門停車場 而言,該變化可能隨時發(fā)生。在這種情況,一旦在導航開始之后,所設定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已經(jīng)被其他車輛占據(jù)的情況下,只能按照所指定的類別將車輛引導到該類別中的下一個空車位。這樣,有可能將車輛引導到較遠的、用戶所不希望的車位上。
并且,在用戶在中途希望變更所希望的停車空間的類別,或者不存在下個空車位信息的情況下,或者錯過停車目的地而無法停在所選定的類別的停車位的情況下,只能重新開始從當前位置到目的地空間的引導,返回到圖11的界面來重新選擇停車類別。這樣在停車場進行導航的效率降低,還導致用戶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和時間進行確認。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動態(tài)地變更停車目的地從而提高停車導航效率的導航裝置和導航方法。
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導航裝置,包括:顯示部;檢測部,檢測車輛的當前位置;取得部,取得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選擇部,受理對上述停車空間的類別的選擇;引導部,對上述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進行引導;判斷部,對上述車輛是否進入到屬于上述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進行判斷;以及控制部,在上述判斷部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上述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時,進行控制,在上述顯示部上顯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停車目的地。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導航方法,包括:檢測步驟,檢測車輛的當前位置;取得步驟,取得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選擇步驟,受理對上述停車空間的類別的選擇;引導步驟,對上述選擇步驟選出的上述停車空間進行引導;判斷步驟,對上述車輛是否進入到所選出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進行判斷;以及控制步驟,在上述判斷步驟中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所選出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時,進行控制,在顯示部上顯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停車目的地。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構(gòu)成,在檢測到未進入所指定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時,也可以根據(jù)實時信息,向用戶推薦并顯示和引導與指定類別不同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從而能夠動態(tài)地變更停車目的地來提高停車導航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航裝置的結(jié)構(gòu)框圖。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的流程圖。
圖3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附圖。
圖4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另一附圖。
圖5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另一附圖。
圖6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另一附圖。
圖7A~圖7C是示出判斷是否進入所選類別的停車位的示意圖。
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導航裝置的結(jié)構(gòu)框圖。
圖9是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的流程圖。
圖10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另一附圖。
圖11是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類別選擇畫面的示意圖。
符號說明:
1導航裝置,10檢測部,20取得部,30選擇部,40引導部,50判斷部,60,60’控制部,70顯示部,80提示部,90履歷存儲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
在以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以車輛在停車場的車位上??康那闆r為例進行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也可以應用到具有能夠停車的空地的其它停車場所的導航中,只要掌握該停車場所的停車空地有關(guān)的信息(例如地圖或停車空間分布信息)即可應用本發(fā)明來進行停車場所的停車導航。
(第一實施方式)
圖1是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導航裝置的結(jié)構(gòu)框圖。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導航裝置1作為能夠安裝到導航儀等車載設備或具備處理器的設備中 的電路或者軟件模塊,而包括檢測部10、取得部20、選擇部30、引導部40、判斷部50、控制部60、顯示部70以及提示部8。
檢測部10是GPS信號接收器或者陀螺儀等定位裝置,檢測車輛的當前位置,從而將車輛準確定位在停車場的地圖上。此外,具體的檢測方法能夠使用現(xiàn)有的任意方法來進行定位。
取得部20存儲器或者接收裝置等設備,取得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例如包括停車空間所在場所的地圖信息、停車空間的布局信息、停車空間周邊的設施例如電梯、樓梯、出入口的位置信息等。取得部20能夠根據(jù)定位或者導航的需要來從外部取得導航所需要的信息。
選擇部30是例如鍵盤、鼠標或者觸摸板等輸入受理裝置或者交互界面,受理對停車空間的類別的選擇。例如,在車輛通過入口進入停車場地之后,可以在觸摸版上顯示如圖11所示的類別選擇畫面,從而用戶在該選擇畫面上觸摸選擇所希望??康能囄坏念悇e,例如根據(jù)車位相對于停車場具有的設施而將車位區(qū)分為以下類別:靠近電梯、靠近車輛入口、靠近車輛出口、靠近樓梯、靠近扶梯、靠近貨梯、隨機等。例如圖2所示那樣,用戶通過選擇部30選擇了“靠近樓梯”的類別時,在按照所選擇的類別被設定為停車目的地的車位“027”上附加圖標,作為停車目的地。
此外,車位的類別能夠預先設定,具體的類別也不限于以上幾種,例如也可以根據(jù)停車場地的布局或者距離出口的遠近等來設定。
顯示部70使進行顯示的液晶顯示器等設備,當選擇部30受理到用戶對車位類別的選擇之后,在顯示部70上顯示出屬于所選擇的類別的車位中能夠??康能囄?,即在進行選擇的時刻根據(jù)車位空間信息判斷為“空(可使用)”的車位,也就是說,顯示部70從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中,使作為停車目的地的停車空間顯示在顯示畫面上。
引導部4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用于將車輛引導到停車目的地。例如圖3所示,引導部40在顯示70上顯示的停車場地圖上設置從車輛當前位置到用戶所選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為止的行駛引導路徑,并通過顯示部70加以顯示,從而將車輛從當前位置引導到所設定的停車目的地。
判斷部5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判斷上述車輛是否按照引導部40的行駛引導路徑而進入到屬于選 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具體來說,判斷部50根據(jù)實時的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來判斷車輛是否進入到屬于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例如,在開始導航之后,取得部20所取得的信息表示引導部40所引導的停車目的地已經(jīng)被其他車輛占據(jù),或者在到達停車目的地的車位時檢測到停車空間不足以停車等情況下,認為車輛不能進入用戶所選擇的類別的停車位,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此外,在檢測部10能夠利用陀螺儀等車輛詳細位置檢測手段進行車輛精細定位的情況下,判斷部50也能夠根據(jù)取得部20取得的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以及檢測部10檢測的車輛的當前位置,對車輛是否進入到屬于上述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上述停車空間進行判斷。
在判斷部50進行上述判斷時,能夠根據(jù)停車場地的情況預先設定有判斷條件,在達到上述判斷條件時,即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進行判斷的具體示例后述。
控制部6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進行各個部分的整體控制。在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時,控制部60進行控制,在顯示部70上顯示與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不同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停車目的地。
在存在多個其他類別時,控制部60可以按照以有以下幾種方式之一來選擇某一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
例如,控制部60可以使顯示部70顯示與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之間的距離最近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
或者,控制部60可以使顯示部70顯示與車輛的當前位置距離最近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
或者,控制部60可以使顯示部70在地圖上疊加顯示停車類別的選擇畫面,從而選擇部30能夠重新受理對車位類別的選擇。
此外,所謂“顯示”是指其他類別的“空(可使用)”車位的存在能夠被辨認。具體顯示方式可以任意。例如可以在顯示部70上顯示的停車場畫面上強調(diào)顯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蛘?,也可以在顯示部70上僅顯示其 他類別的停車空間而隱去不相關(guān)的車位?;蛘?,也可以在顯示部70上以特定顏色例如紅色來顯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
當其他類別的停車位(空的停車位)是多個時,既可以按照例如從本車位置從近到遠的順序依次進行顯示,也可以同時進行顯示。
提示部8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當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而在顯示部70上顯示與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不同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停車目的地時,提示部80對該與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不同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賦予標記來進行提示。
例如,提示部80在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對應的地圖的位置上賦予表示停車目的地的標記,從而引導部40也可以以該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新的停車目的地,從而將車輛引導到該標記所對應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此外,提示部80是可以省略的部件。在顯示部70顯示出了足以被分辨的作為停車目的地的其他類別的停車位時,也可以省略提示部80。此時,引導部40也可以以顯示部所顯示的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新的停車目的地進行車輛的引導。
此外,除了利用標記以外,提示部80也可以通過語音來對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的存在或位置進行提示。
以下利用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導航裝置進行導航的具體流程的示例。
圖2是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的流程圖。圖3~圖6是示出第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附圖。
如圖2所示,當用戶進入停車場,通過選擇部30受理了車位的類別選擇之后,顯示部70上的地圖畫面例如成為圖3所示。在圖3中,示出了共有172個車位的停車場的地圖,其中,空白顯示的車位表示為空的車位,點狀陰影顯示的車位表示為已停有車輛的車位。并且該停車場布局如圖所示,每個車位與唯一識別車位的數(shù)字對應。停車場入口處的箭頭標志代表本車的當前位置,圖3中所受理的車位類別是“靠近樓梯”,從而被首先作為停車目的地的車位“027”上的標志代表停車目的地,從本車位置到車位“027”的連接線代表導航路徑。此外,在圖3中還標出了樓梯、入口以及出口的位置。
首先,在引導部40開始引導之后,在步驟S21中,檢測部10檢測車 輛是否到達指定類別的車位“027”。
在車輛與車位“027”的距離小于規(guī)定距離,例如小于一個車位寬度的距離時,判斷為車輛到達(步驟S21的“是”)。從而判斷部30判斷是否能夠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步驟S22)。當檢測到車輛已經(jīng)順利在停車目的地停泊的情況下(步驟S22的“是”),結(jié)束本次停車導航。
其中,步驟22中的判斷條件能夠根據(jù)停車場地的情況預先設定。作為其中的示例,圖7A~圖7C是示出判斷是否進入所選類別的停車位的示意圖。
例如,判斷部30根據(jù)取得部20取得的與停車空間有關(guān)的信息以及檢測部10檢測的車輛的當前位置,當檢測到車輛位置與停車目的地的車位位置開始重疊時,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蛘哳A先設定有車輛與車位的位置重疊程度的閾值,當車輛與車位的位置重疊程度超過該規(guī)定閾值時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其中車輛與車位的位置重疊程度的閾值能夠預先任意設定。
如圖7A的(1)部分所示,可以設定當車輛與目的地車位的邊線有重疊發(fā)生時,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或者如圖7A的(2)部分所示,也可以設定當車輛進入到目的地車位之中1/3時,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
當判斷車輛與車位的位置是否重疊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例如,取得部20取得停車目的地車位的邊線信息,該邊線信息包括邊線在地圖上的坐標位置以及邊線長度。之后,將檢測部10檢測出的車輛當前位置所對應的點位置代表車輛的位置,在檢測部10檢測出該車輛的當前點位置,且該點位置進入到該車位之中的規(guī)定位置時,判斷部30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
另外,如圖7B的(1)部分所示,也可以是,當車輛距離目的地車位規(guī)定范圍內(nèi)(例如:2米),檢測倒車信號,而且車輛是朝目的地車位方向行進時,判斷部30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
另外,如圖7B的(2)部分所示,也可以是,當車輛距離目的地車位規(guī)定范圍內(nèi)(例如:2米),且車輛到達目的地車位最近的直線與車輛行進方向的夾角θ在規(guī)定范圍內(nèi)(例如:θ≦30°)時,判斷部30判斷為“進入所引導的類別的停車目的地的車位”。
當然,也可以如圖7C那樣,通過傳感器或者攝像頭,檢測到車輛的車身完全進入目的地車位中時,判斷部30判斷為“車輛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另一方面,當根據(jù)取得部20所取得的實時車位空間信息,而發(fā)現(xiàn)在該車位“027”上已經(jīng)停有車輛,或者如圖4所示檢測到本車又離開了車位“027”超過了規(guī)定的距離而錯過了該車位“027”的情況下,引導部40會進而將車輛引導到相同類別(靠近樓梯)的車位“157”、“158”(如圖5所示)。
在車輛進一步錯過車位“157”、“158”并且完全脫離類別“靠近樓梯”的各個車位的情況下,判斷部3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進入步驟S23。
在步驟S23,控制部60根據(jù)以上所述的幾種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的類別選擇方式之一,決定與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不相同的其他類別。使顯示部70顯示所決定的新的類別的空的停車位作為停車目的地。從而提示部80進行提示,引導部40對新的類別的停車位進行引導(步驟S24),進而回到步驟S21,對新的類別下的作為停車目的地的車位進行檢測,判斷車輛是否進入新的停車目的地。
例如,在車輛錯過類別“靠近樓梯”的車位之后,控制部60根據(jù)與原類別的類似度,決定類別“靠近電梯”作為新的類別,從而如圖6所示,提示部80通過標記提示了與之前的類別不同的類別的空的車位“090”和“154”,并且,引導部40在顯示部70上示出了從本車的當前位置到該類別的車位的引導路線,從而車輛能夠沿當前道路順序到達新的類別的車位進行停泊。
此外,在控制部60決定新的類別時,既可以針對所有類別順序進行選擇,也可以根據(jù)道路布局,按照從近到遠的規(guī)律進行選擇。在按照從近到遠的規(guī)律進行選擇的情況,存在某一類別被選擇多次的可能性。
以上圖3~圖6所示的導航裝置的導航的具體事例為示意性的說明,其中停車場的布局等并不限于該事例中的情形。
通過在車輛無法進入當前所選擇的類別的車位的情況下,實時地根據(jù)情況改變所選擇的車位的類別,動態(tài)地進行停車引導,從而用戶不必再次返回導航起始界面進行設定,減少了操作成本,提高了停車引導的效率。
此外,在以上說明中,顯示部70所顯示的作為停車目的地的車位都是 在車位空間信息中成為“空”的車位,但是,也不限于此,當停車場存在針對各個車位的計時管理系統(tǒng)而能夠預先得知正在由車輛泊出或?qū)⒁闯龅能囄粫r,也可以將這種存在停車可能性的車位設定為停車目的地。特別是在所受理的車位類別中并沒有空的停車空間時,這種動態(tài)信息的預先提示顯得更加重要。
(第二實施方式)
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判斷部在車輛錯過所選類別的所有空車位時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但是也可以是,在車輛錯過引導部所引導的停車目的地達到規(guī)定次數(shù)時,判斷部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并且,在第一實施方式中,控制部在決定新的車位類別時以幾種選擇方式之一進行決定,但是多種車位類別的選擇方式也可以組合進行。
此外,控制部也可以依據(jù)車位類別的選擇履歷來決定所提示的車位類別。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重點說明以上的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的不同點。
圖8是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導航裝置的結(jié)構(gòu)框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對于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如圖8所示,本發(fā)明的導航裝置1作為能夠安裝到導航儀等車載設備或具備處理器的設備中的電路或者軟件模塊,而包括檢測部10、取得部20、選擇部30、引導部40、判斷部50、控制部60’、顯示部70以及履歷存儲部90。
其中,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較,主要不同點在于控制部60’的動作以及履歷存儲部90,其他各部分的說明可以參照第一實施方式中的說明。以下針對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進行詳細說明。
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導航裝置1還具有履歷存儲部90。
履歷存儲部9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具有計數(shù)器等計數(shù)部件,從而用于按照停車空間的不同類別來存儲選擇部30所受理的對各個停車空間類別的歷史選擇次數(shù)。即,履歷存儲部90中按照停車空間的不同類別存儲有每個類別被選擇的累積次數(shù)。在復位之前,每次選擇部30受理到用戶對某個車位類別的選擇時,履歷存 儲部90中保存的計數(shù)部件進行計數(shù),來統(tǒng)計各個車位類別的歷史選擇次數(shù)。
控制部60’可以是具有相應功能的電路或者在處理器中進行運行的功能模塊,進行各個部分的整體控制。在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時,控制部60’進行控制,使顯示部70顯示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作為停車目的地。
此外,控制部60’結(jié)合多種類別選擇方式來決定顯示部70所重新提示的車位類別,特別是,控制部60’使顯示部70按照履歷存儲部90中存儲的歷史選擇次數(shù)從高到底的順序依次提示上述其他類別的停車空間。
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判斷部50中具有計數(shù)器等計數(shù)部件,作為規(guī)定的次數(shù)而設定有同一類別的最大引導次數(shù),在車輛錯過引導部40所引導的停車目的地達到規(guī)定次數(shù)時,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
以下利用附圖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導航裝置1進行導航的具體流程的示例。
圖9是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的流程圖。圖10是示出第二實施方式涉及的停車場導航過程的顯示例的另一附圖。
如圖9所示,當用戶進入停車場,通過選擇部30受理了車位的類別選擇之后,顯示部70上的地圖畫面例如成為圖3所示。在圖3中,示出了共有172個車位的停車場的地圖,其中,空白顯示的車位表示為空的車位,點狀陰影顯示的車位表示為已停有車輛的車位。并且該停車場布局如圖所示,每個車位與唯一識別車位的數(shù)字相對應。停車場入口處的箭頭標志代表本車的當前位置,圖3中所受理的車位類別是“靠近樓梯”,從而被首先作為停車目的地,而車位“027”上的標志代表停車目的地,從本車位置到車位“027”的連接線代表導航路徑。
首先,在引導部40開始引導之后,在步驟S81中,檢測部10檢測車輛是否按照引導部40的引導路線向停車目的地行駛。
在檢測到車輛按照引導部40的引導路線向停車目的地行駛,并且直到按照引導路線??吭谒龑У耐\嚹康牡厣系那闆r下(步驟S81的“是”),結(jié)束本次停車導航。
此外,在檢測到車輛如圖10所示那樣脫離了引導部40的引導路線的情況下(步驟S81的“否”),判斷部50將該情況視為車輛錯過引導部40 所引導的屬于選擇部30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從而進行計數(shù)的遞增,并判斷是否超過了規(guī)定的次數(shù)(步驟S82)。在沒有超過規(guī)定次數(shù)的情況下(步驟S82的“否”),引導部40重新規(guī)劃到所選類別的空停車位的路線,重新進行引導。
在判斷部50判斷為超過規(guī)定的次數(shù)的情況下(步驟S82的“是”),判斷部50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進入步驟S83。
在步驟S83,控制部60’在顯示部70上顯示的導航地圖上疊加顯示例如圖11所示那樣的車位類別選擇畫面,使得用戶能夠通過車位類別選擇畫面選擇希望變更到的車位類別。
并且,在步驟S84,選擇部30檢測是否受理到對新的類別的選擇。
如果用戶在車位類別選擇畫面上選擇了新的車位類別,從而選擇部30受理到對新的類別的選擇的情況下(步驟S84的“是”),控制部60’使顯示部70在地圖上顯示所選擇的新的類別的空車位作為新的停車目的地,從而引導部40進行進一步的引導。
如果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并沒有受理到對新的類別的選擇,控制部80調(diào)取履歷存儲部90中存儲的各個類別的歷史累積次數(shù),按照累計次數(shù)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決定與所指定的類別不同的車位類別(步驟S86)。使顯示部70提示所決定的新的類別的空的停車位,并使引導部40對新的類別的停車位進行引導(步驟S87)。
通過在車輛不進入當前被用戶選擇的車位的情況下,實時地根據(jù)履歷情況改變所選擇的車位的類別,動態(tài)地進行停車引導,從而用戶不必再次返回導航起始界面進行設定,減少了操作成本,提高了停車引導的效率。
并且,通過針對所選擇的停車類別設定最大引導次數(shù),用戶在希望改變之前所選類別時,只要脫離引導路線規(guī)定次數(shù)即可更改車位類別,節(jié)省了重新進行操作的時間。
并且,通過利用歷史數(shù)據(jù)來選擇車位類別,能夠按照用戶的停車習慣來進行引導,從而進一步提高停車引導的效率。
(其他變形例)
以上例子中舉例說明了控制部在決定新的車位類別時組合幾種選擇方 式的流程。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單獨應用特定方式來決定車位類別,例如在判斷部判斷為車輛不進入到屬于選擇部所受理的類別的停車空間時,即調(diào)取履歷存儲部中存儲的各個類別的歷史累積次數(shù),按照累計次數(shù)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決定與所指定的類別不同的車位類別。
或者,可以任意組合幾種車位類別的選擇方式來實施本發(fā)明。
在上述的各個實施方式的說明中,圖示的各裝置的各結(jié)構(gòu)要素是功能概念的結(jié)構(gòu)要素,不需要必須在物理上如圖示那樣構(gòu)成。即,各裝置的分散或整合的具體的方式不限于圖示,能夠?qū)⑵淙炕蛞徊糠指鶕?jù)各種負載或使用狀況等而以任意的單位在功能上或在物理上分散或整合而構(gòu)成。進而,關(guān)于在各裝置中進行的各處理功能,其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通過CPU以及在該CPU中分析執(zhí)行的程序而實現(xiàn),或作為基于布線邏輯(wired logic)的硬件而實現(xiàn)。
此外,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說明的控制方法能夠通過將預先準備的控制程序在作為個人計算機或工作站等計算機的圖像處理裝置中執(zhí)行來實現(xiàn)。該控制程序能夠經(jīng)由互聯(lián)網(wǎng)等網(wǎng)絡分發(fā)。此外,該控制程序還能夠記錄于硬盤、軟磁盤(FD)、CD-ROM、MO、DVD等能夠由計算機讀取的記錄介質(zhì)中而由計算機從記錄介質(zhì)讀取來加以執(zh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