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海上石油地震勘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海上拖纜地震勘探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包括:將測線起點和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分別轉換成對應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測線平面方位角;計算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判斷是否結束。以及另一種方法,包括:計算測線大地線方位角;計算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判斷是否結束。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簡潔、高效,算法精度高,避免了截斷誤差的影響。
【專利說明】一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海上石油地震勘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海上拖纜地震勘探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海洋地震勘探中,拖纜地震勘探是主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船拖曳一條或多條電纜,隨著槍陣激發(fā),拖曳電纜采集地震波反射數據,船載定位設備采集導航定位數據,定位精度直接關系到地震作業(yè)施工效率以及采集精度。前繪炮點是海洋地震勘探中測線上根據工區(qū)配置所提前給出的該測線上的所有理論響炮點位置,作業(yè)前事先給出測線起始點和相鄰炮點之間的距離,根據作業(yè)模式的不同,計算出測線上理論響炮點的精確位置,根據配置,以槍陣中心點或CMP點或船參考點到達前繪炮點響炮,預計響炮點與前繪炮點距離越接近,認為精度越高,反映到作業(yè)質量上,則作業(yè)質量越高。但前繪炮點的理論位置難以獲取,對響炮精度難以掌握。
【發(fā)明內容】
[0003](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4]本發(fā)明的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效率較高、精度較高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坐標的獲取方法。
[0005]本發(fā)明的另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另一種效率較高、精度較高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坐標的獲取方法。
[0006]本發(fā)明的還一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可選擇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坐標的獲取方法,在使用前,用戶其可以選擇使用前面兩種方法之一
[0007]。
[0008](二)技術方案
[0009]對于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坐標的獲取方法的技術主題,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10]對于一種方法的技術方案,一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1]步驟Fl:在勘探區(qū)域內定義一條測線,所述測線的一端為測線起點,所述測線的另一端為測線終點,相應得到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并定義即將進行作業(yè)的起始炮號、炮號遞增值和炮間距;
[0012]步驟F2:將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將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0013]步驟F3:根據得到的測線起點的平面坐標和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測線平面方位角;
[0014]步驟F4:根據得到的測線平面方位角、所述起始炮號、所述炮號遞增值、所述炮間距和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0015]步驟F5:判斷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炮間距,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炮間距,則繼續(xù)推算下一個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小于所述炮間距,則當前炮點即為所述測線上最后一個前繪炮點,計算結束。
[0016]進一步,所述步驟F2具體包括:
[0017]根據公式
[0018]
【權利要求】
1.一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Fl:在勘探區(qū)域內定義一條測線,所述測線的一端為測線起點,所述測線的另一端為測線終點,相應得到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并定義即將進行作業(yè)的起始炮號、炮號遞增值和炮間距; 步驟F2:將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將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步驟F3:根據得到的測線起點的平面坐標和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測線平面方位角; 步驟F4:根據得到的測線平面方位角、所述起始炮號、所述炮號遞增值、所述炮間距和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步驟F5:判斷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炮間距,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炮間距,則繼續(xù)推算下一個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小于所述炮間距,則當前炮點即為所述測線上最后一個前繪炮點,計算結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F2具體包括: 根據公式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F3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F301:根據公式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F4具體包括:
根據公式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F4還包括: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具體包括:根據公式
7.—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在勘探區(qū)域內定義一條測線,所述測線的一端為測線起點,所述測線的另一端為測線終點,相應得到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并定義即將進行作業(yè)的起始炮號、炮號遞增值和炮間距; 步驟S2:根據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計算測線大地線方位角; 步驟S3:根據測線大地線方位角、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所述起始炮號、所述炮號遞增值和所述炮間距,計算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 步驟S4:判斷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炮間距,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炮間距,則繼續(xù)推算下一個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小于所述炮間距,則當前炮點即為所述測線上最后一個前繪炮點,計算結束。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2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201:將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分別投影到以橢球中心為球心的輔助球的球面上,分別得到測線起點的輔助球坐標和測線終點的輔助球坐標; 步驟S202:在所述輔助球的球面上解算,得到測線起點的輔助球坐標至測線終點的輔助球坐標在所述輔助球上的輔助弧長和輔助方位角; 步驟S203:將得到的輔助弧長和輔助方位角歸算到橢球面上,得到測線起點到測線終點的測線大地線長度和測線大地線方位角。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301:將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測線大地線方位角和所推前繪炮點與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線長度投影到以橢球中心為球心的輔助球的球面上; 步驟S302:在所述輔助球的球面上解算,得到前繪炮點的輔助球坐標; 步驟S303:將前繪炮點的輔助球坐標歸算到橢球面上,得到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3還包括: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得到的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具體包括:根據公式
12.—種拖纜勘探導航前繪炮點的獲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判斷用戶選擇的計算模式;如果用戶選擇的計算模式為平面投影模式,則執(zhí)行步驟F ;如果用戶選擇的計算模式為大地線模式,則執(zhí)行步驟S ; 其中所述步驟F具體包括: 步驟Fl:在勘探區(qū)域內定義一條測線,所述測線的一端為測線起點,所述測線的另一端為測線終點,相應得到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并定義即將進行作業(yè)的起始炮號、炮號遞增值和炮間距; 步驟F2:將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將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轉換成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步驟F3:根據得到的測線起點的平面坐標和測線終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測線平面方位角; 步驟F4:根據得到的測線平面方位角、所述起始炮號、所述炮號遞增值、所述炮間距和測線起點的平面投影坐標,計算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 步驟F5:判斷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炮間距,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炮間距,則則繼續(xù)推算下一個前繪炮點的平面投影坐標;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小于所述炮間距,則當前炮點即為所述測線上最后一個前繪炮點,計算結束; 所述步驟S具體包括: 步驟S1:在勘探區(qū)域內定義一條測線,所述測線的一端為測線起點,所述測線的另一端為測線終點,相應得到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并定義即將進行作業(yè)的起始炮號、炮號遞增值和炮間距; 步驟S2:根據所述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和所述測線終點的大地坐標,計算測線大地線方位角; 步驟S3:根據測線大地線方位角、測線起點的大地坐標、所述起始炮號、所述炮號遞增值和所述炮間距,計算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 步驟S4:判斷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是否大于所述炮間距,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大于等于所述炮間距,則繼續(xù)推算下一個前繪炮點的大地坐標;如果前繪炮點到測線終點的距離小 于所述炮間距,則當前炮點即為所述測線上最后一個前繪炮點,計算結束。
【文檔編號】G01V1/38GK103792580SQ201410060310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阮福明, 王斌, 朱耀強, 張昊楠 申請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