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發(fā)動機配件檢測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
技術背景
在機動車發(fā)動機的各個配件中,曲軸是主要的傳動部件,其能夠將連桿的往復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曲軸的工作過程中不僅需要油液提供潤滑支持,且其對潤滑過程中油液所處空間的密封性要求較高,因此需要在曲軸的外周部設置襯套來保證其潤滑油液的密封性。
目前現(xiàn)有的襯套密封性檢測過程中,通常是在裝機試驗過程中直接觀察有無漏油現(xiàn)象來達到檢測襯套密封性的目的。然而,該種檢測方式所得到的檢測結果通常只能反映試驗件的密封性情況,檢測效率低下,無法保證全部零件的密封性均達標,且測試過程十分不便,只能采取少數(shù)抽樣檢測的方法,給后續(xù)工作的實施造成了不便。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裝置,以提高襯套密封性的檢測效率,并使其檢測過程更加簡便易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目前需要解決的重要技術問題。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該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包括套設于曲軸和襯套外部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和曲軸套裝配合的上芯墊和下芯墊;
所述本體的側部具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進氣孔,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的止口;
所述本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外周面和襯套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
優(yōu)選地,所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與襯套套裝配合的端蓋。
優(yōu)選地,所述本體、所述上芯墊、所述下芯墊以及所述端蓋均具體為金屬件。
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件具體為O型密封圈。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包括套設于曲軸和襯套外部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和曲軸套裝配合的上芯墊和下芯墊;所述本體的側部具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進氣孔,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的止口 ;所述本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外周面和襯套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工作過程中,先在襯套的頂端與曲軸接觸處滴數(shù)滴油液,然后由所述進氣孔處向所述本體內通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流動至所述止口處時會推動所述上芯墊向上滑動,并同時推動所述下芯墊向下滑動,從而使得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接觸面間形成縫隙,而后壓縮空氣會經(jīng)由該縫隙進入襯套與曲軸的接觸面內,此時若滴油處有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與曲軸間密封性不好;若滴油處無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與曲軸間牢固密封。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適用于大批量的產(chǎn)品檢測作業(yè)。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中,所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與襯套套裝配合的端蓋。所述端蓋能夠將所述本體的頂端及其相關配合件有效密封,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整體氣密性,并使其檢測效果更好。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所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該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圖I為本發(fā)明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所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裝配結構示意圖。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包括套設于曲軸21和襯套22外部的本體11,本體11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22和曲軸21套裝配合的上芯墊12和下芯墊13 ;本體11的側部具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進氣孔14,上芯墊12與下芯墊13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進氣孔14相連通的止口 15 ;本體1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21外周面和襯套22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16。工作過程中,先在襯套22的頂端與曲軸21接觸處(如圖I中A所示)滴數(shù)滴油液,然后由進氣孔14處向本體11內通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流動至止口 15處時會推動上芯墊12向上滑動,并同時推動下芯墊13向下滑動,從而使得上芯墊12與下芯墊13的接觸面間形成縫隙,而后壓縮空氣會經(jīng)由該縫隙進入襯套22與曲軸21的接觸面內,此時若滴油處有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22與曲軸21間密封性不好;若滴油處無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22與曲軸21間牢固密封。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適用于大批量的產(chǎn)品檢測作業(yè)。進一步地,本體11的頂端設置有與襯套22套裝配合的端蓋17。端蓋17能夠將本體11的頂端及其相關配合件有效密封,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整體氣密性,并使其檢測效果更好。更具體地,本體11、上芯墊12、下芯墊13以及端蓋17均具體為金屬件。具體到實際生產(chǎn)操作中,上述金屬件可以為鑄鐵、鋼或合金材質,采用這些金屬件作為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主體結構件能夠有效保證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結構剛度,并使其疲勞強度和耐磨損能力相應提高,從而使其使用壽命相應延長。
當然,上述本體11、上芯墊12、下芯墊13以及端蓋17并不局限于上文所述的金屬件,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實際使用需要均可。
另一方面,密封件16具體為O型密封圈。該種O型密封圈的市場供應量大,采購方便,能夠適當降低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生產(chǎn)成本,同時其結構較為簡單,能夠使得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整體裝配結構得以相應簡化。
應當指出,上述密封件16具體為O型密封圈僅為優(yōu)選方案,其并不局限于圖中所示的O型密封圈,只要是能夠滿足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實際使用需要均可。
綜上可知,本發(fā)明中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包括套設于曲軸和襯套外部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和曲軸套裝配合的上芯墊和下芯墊;所述本體的側部具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進氣孔,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的止口 ;所述本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外周面和襯套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工作過程中,先在襯套的頂端與曲軸接觸處滴數(shù)滴油液,然后由所述進氣孔處向所述本體內通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流動至所述止口處時會推動所述上芯墊向上滑動,并同時推動所述下芯墊向下滑動,從而使得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接觸面間形成縫隙,而后壓縮空氣會經(jīng)由該縫隙進入襯套與曲軸的接觸面內,此時若滴油處有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與曲軸間密封性不好;若滴油處無油泡出現(xiàn),則說明襯套與曲軸間牢固密封。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適用于大批量的產(chǎn)品檢測作業(yè)。
以上對本發(fā)明所提供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fā)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設于曲軸和襯套外部的本體,所述本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和曲軸套裝配合的上芯墊和下芯墊; 所述本體的側部具有沿其徑向延伸的進氣孔,所述上芯墊與所述下芯墊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所述進氣孔相連通的止口; 所述本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外周面和襯套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的頂端設置有與襯套套裝配合的端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所述上芯墊、所述下芯墊以及所述端蓋均具體為金屬件。
4.如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體為O型密封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其本體的內部自上而下依次可滑動地設置有與襯套和曲軸套裝配合的上芯墊和下芯墊;本體的側部具有進氣孔,上芯墊與下芯墊的配合處外周部形成與進氣孔相連通的止口;本體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分別設置有與曲軸外周面和襯套外周面緊密貼合的密封件。使用時,在襯套頂端與曲軸接觸處滴數(shù)滴油,然后由進氣孔處向本體內通入壓縮空氣,壓縮空氣使得上芯墊與下芯墊的接觸面間形成縫隙,而后壓縮空氣會經(jīng)由該縫隙進入襯套與曲軸的接觸面內,此時通過觀察滴油處是否有油泡即可判斷曲軸與襯套間是否牢固密封。所述襯套密封性檢測裝置的檢測效率較高,且其檢測過程簡便易行,適用于大批量的產(chǎn)品檢測作業(yè)。
文檔編號G01M3/14GK102928169SQ2012104585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劉樹滋, 崔樹靜, 刁建民 申請人:青島德盛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