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抑制包含油泵的裝置整體的軸向尺寸增大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在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的相反側配置有驅動機構(8)及油泵(3)。
【專利說明】
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與油栗連接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來自曲軸的轉矩被輸入到固定于驅動側平衡器軸的一端側的驅動部,經由平衡器驅動齒輪及平衡器從動齒輪傳遞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一端側。被輸入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轉矩,經由設于其另一端側的驅動機構傳遞到油栗。
[0003]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4]專利文獻
[0005]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4665638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6]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由于在從動側平衡器軸的另一端側配置了驅動機構及油栗,存在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的問題。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
[0008]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旋轉力從曲軸傳遞的驅動部;驅動側平衡器軸,具有與所述驅動部一體地旋轉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平衡器驅動齒輪,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以設有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的位置為基準,與所述驅動部設在同一側,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一體地旋轉;平衡器從動齒輪,與所述平衡器驅動齒輪嚙合;從動側平衡器軸,與所述平衡器從動齒輪一體地旋轉,在其軸向上具有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設在同一側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驅動機構,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配重的相反側具有齒輪,旋轉力從各所述平衡器軸的任一方傳遞;油栗,經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
[0009]在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在從動側平衡器配重的相反側配置有驅動機構及油栗O
[0010]因此,在本發(fā)明中,能夠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實施例1的發(fā)動機100的主視圖;
[0012]圖2是在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I中,從下側觀察上外殼107的圖;
[0013]圖3是從上側觀察實施例1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平衡器驅動齒輪6、平衡器從動齒輪7、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的立體圖;
[0014]圖4是實施例1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
[0015]圖5是實施例2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
[0016]圖6是實施例3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中間齒輪軸140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
[0017]圖7是實施例4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
[0018]圖8是實施例5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
[0019]圖9是實施例6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正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實施例1〕
[0021]圖1是實施例1的發(fā)動機100的主視圖。發(fā)動機(內燃機)100例如是直列四缸往復式發(fā)動機。實施例1的發(fā)動機100搭載于所謂前置發(fā)動機.前置驅動的車輛(FF車)上。在氣缸蓋101的下部設置有氣缸體102。在氣缸體102的下面固定有梯形車架103。在梯形車架103上旋轉自如地支承有曲軸104。曲軸104沿著發(fā)動機前后方向配置其軸向。發(fā)動機100以相對于車身前后方向使曲軸104成為橫向的方式搭載于車輛上。在曲軸104的軸向上的一端側(發(fā)動機100的正面?zhèn)?固定有曲軸鏈輪105。在曲軸鏈輪105的外周形成有齒輪齒部105a。在梯形車架103的下部安裝內部貯存有發(fā)動機油的油盤106。在油盤106的內部收納有用于抑制發(fā)動機100的二次振動的平衡器裝置I。
[0022]平衡器裝置I具有上外殼107、下外殼108、驅動部2及油栗3。上外殼107及下外殼108通過多個平衡器緊固螺絲109以在上下方向重疊的狀態(tài)固定于梯形車架103的下面。旋轉力從曲軸104傳遞到驅動部2。在驅動部2,通過鏈輪齒緊固螺絲110固定有平衡器鏈輪(鏈條驅動部)111。在平衡器鏈輪111的外周形成有齒輪齒部111a。齒輪齒部Illa的齒數(shù)設定為齒輪齒部105a的齒數(shù)的1/2倍。在平衡器鏈輪111和曲軸鏈輪105之間卷掛有驅動鏈條112。來自曲軸104的轉矩(旋轉力)經由驅動鏈條112傳遞到驅動部
2。驅動鏈條112總是被液壓式張緊器113施加一定的張力。張緊器113被梯形車架103及上外殼107支承。在實施例1中,對驅動部2進行鏈條驅動,所以能夠改變曲軸104的旋轉速度并向位于分離位置的驅動部2傳遞。另外,與齒輪驅動相比,有利于小型化。油栗3與平衡器裝置I連結。油栗3是與規(guī)定的狀態(tài)對應地改變栗室的容積變化量的可變容量式油栗。實施例1的可變容量式油栗是具有在栗高速旋轉時使栗室的容積變化量減少的機構的葉片栗,例如,使用日本特開2011-111926號公報等中記載的公知的葉片栗。油栗3通過多個油栗緊固螺絲114固定于下外殼108的正面?zhèn)?。由于油?被安裝在下外殼108上,所以能夠獲得高的支承剛性。
[0023]圖2是從下方側觀察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I中的上外殼107的圖。平衡器裝置I除了上外殼107、下外殼108、驅動部2及油栗3以外,還具有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平衡器驅動齒輪6、平衡器從動齒輪7及驅動機構8。上外殼107及下外殼108形成大致半分割狀,在內部收納有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平衡器驅動齒輪6及平衡器從動齒輪7。在上外殼107,在與下外殼108的對合處的外周部,沿著發(fā)動機前后方向延伸設置有左右一對框狀板部107a、107b。在上外殼107設有以橫跨兩框狀板部107a、107b的形式結合的前后一對橫梁板部107c、107d。另一方面,在下外殼108也設置有同樣的框狀板部及橫梁板部(未圖示)。在上外殼107,在兩框狀板部107a、107b的左右外側的規(guī)定位置及右側前端形成有插通各平衡器緊固螺絲109的螺絲孔115。另一方面,在下外殼108的與螺絲孔115對應的位置也形成有插通各平衡器緊固螺絲109的未圖示的螺絲孔。在上外殼107,與右側框狀板部107b相比,左側框狀板部107a在發(fā)動機正面?zhèn)刃纬傻酶L。在左側框狀板部107a的前端一體地設置有第I橫梁板部107e。第I橫梁板部107e與第2橫梁板部107c及第3橫梁板部107d平行,且比第2橫梁板部107c及第3橫梁板部107d 短。
[0024]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被旋轉自由地支承在上外殼107和下外殼108之間。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將其軸向沿著發(fā)動機前后方向互相平行配置。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一端側的第I端部4a設置有驅動部2。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第I端部4a、中央及另一端側(發(fā)動機背面?zhèn)?的第2端部4b,形成有圓柱狀的軸頸部4c、4d、4e。第I軸頸部4c經由對開平面軸承(未圖示)被支承于上外殼107。第2軸頸部4d及第3軸頸部4e經由對開平面軸承(未圖示)被支承于上外殼107和下外殼108之間。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一端側的第I端部5a附近及另一端側的第2端部5b,形成有圓柱狀的軸頸部5c、5d。第I軸頸部5c及第2軸頸部5d經由對開平面軸承(未圖示)被支承于上外殼107和下外殼108之間。第I軸頸部5c在發(fā)動機前后方向上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第2軸頸部4d設置于相同的位置。第2軸頸部5d在發(fā)動機前后方向上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第3軸頸部4e設置于相同的位置。
[0025]在上外殼107的各橫梁板部107e、107c、107d形成有安裝各對開平面軸承的上側部分的半圓弧狀的軸承用槽124、125、126、127、128。另一方面,在下外殼108的各橫梁板部形成有安裝各對開平面軸承的下側部分的半圓弧狀的軸承用槽(未圖示)。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的第2軸頸部4d和第3軸頸部4e之間,半圓柱狀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 一體設置。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上的第I軸頸部5c和第2軸頸部5d之間,半圓柱狀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與從動側平衡器軸5 —體設置。驅動側平衡器軸4被壓入固定于平衡器驅動齒輪6。平衡器驅動齒輪6配置在第I軸頸部4c和第2軸頸部4d之間,且與第2軸頸部4d接近地配置。平衡器驅動齒輪6為斜齒輪。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長比驅動側平衡器軸4短。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第I端部5a附近且在比第I軸頸部5c更靠第I端部5a側的位置,壓入固定有與平衡器驅動齒輪6嚙合的平衡器從動齒輪7。平衡器從動齒輪7為斜齒輪。兩齒輪6、7的齒數(shù)一致。兩齒輪6、7采用斜齒輪,從而能夠實現(xiàn)高速高負荷下的安靜性。
[0026]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第I端部5a,經由驅動機構8連結有油栗3。驅動機構8具有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8b。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8b是互相嚙合的斜齒輪。兩齒輪8a,Sb采用斜齒輪,從而能夠實現(xiàn)高速高負荷下的安靜性。油栗驅動齒輪8a的齒數(shù)凡被設定成油栗從動齒輪8b的齒數(shù)N 1/2倍。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第I端部5a壓入固定于油栗驅動齒輪8a。油栗3的油栗驅動軸3a壓入固定于油栗從動齒輪Sb及轉子3b。轉子3b配置于比油栗從動齒輪Sb更靠發(fā)動機正面?zhèn)鹊奈恢?。在轉子3b的外周出沒自如地設有多個葉片3c。在葉片3c的外周側設置有凸輪環(huán)3d。如圖3所示,油栗3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配置于驅動部2和油栗從動齒輪Sb之間的空間。油栗3吸入貯存在油盤106的油,再將其排出至圖外的主油道。被供應到主油道的油主要供發(fā)動機100的各滑動部的潤滑。供應到主油道的油中的一部分從形成于下外殼108的油路(未圖示)經由形成于上外殼107及下外殼108的油槽(未圖示)被供應至各對開平面軸承及未圖示的供油室。另外,被供應到對開平面軸承的油中的一部分被供應至平衡器驅動齒輪
6、平衡器從動齒輪7、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的潤滑之后,被各齒輪6、7、8a、8b刮起飛濺,從形成于上外殼107的未圖示的排油用間隙向外部排出。被供應到油供給室的油供張緊器113的推壓力產生。
[0027]圖4是實施例1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旋轉中心O1、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O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同一位置。油栗驅動軸3a的旋轉中心O3配置在比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Op O2更靠下方的位置。另外,油栗驅動軸3a的旋轉中心O 3在發(fā)動機左右方向上配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旋轉中心O1和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O2之間。SP,油栗從動齒輪Sb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設置于比從動側平衡器軸5更靠驅動側平衡器軸4側的位置。
[0028]在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1,當發(fā)動機100啟動而曲軸104被旋轉驅動時,驅動側平衡器軸4經由曲軸鏈輪105、驅動鏈條112及平衡器鏈輪111以曲軸104的2倍速度旋轉。從動側平衡器軸5經過平衡器驅動齒輪6與平衡器從動齒輪7的嚙合旋轉傳遞,向驅動側平衡器軸的相反方向以相同速度旋轉。由此,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及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也相互向相反方向旋轉,抵消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自身的左右離心力。這樣,伴隨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及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進行旋轉,將起振力傳遞至發(fā)動機100,由此,能夠抑制發(fā)動機100的二次振動。
[0029][抑制軸向尺寸的增大]
[0030]在發(fā)動機的平衡器裝置中,從曲軸輸入轉矩的驅動部及產生起振力的兩平衡器配重的位置,根據(jù)發(fā)動機部件的布局及與其他部件的位置關系而決定。因此,從驅動側平衡器軸的驅動部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為止的長度取決于驅動部及驅動側平衡器配重的位置。在現(xiàn)有平衡器裝置中,是在驅動部和驅動側平衡器配重之間配置平衡器驅動齒輪,但在從驅動部到平衡器驅動齒輪為止的軸向之間,從動側平衡器軸側的區(qū)域未被有效利用,成為無用區(qū)域。
[0031]與之相反地,在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I中,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上,在比平衡器從動齒輪7更靠第I端部5a側的位置配置有驅動機構8的油栗驅動齒輪8a。由此,可有效利用在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而配置驅動機構8,因此,與在其他位置配置油栗驅動齒輪8a的情況相比,能夠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另外,油栗3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設置于驅動部2和油栗從動齒輪Sb之間。S卩,通過將油栗3收納于現(xiàn)有裝置中是無用區(qū)域的空間內,能夠縮短包含油栗3的裝置整體的軸向尺寸。
[0032][嚙合音的減小]
[0033]在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I中,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比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更靠驅動部2側的位置,配置有平衡器驅動齒輪6、平衡器從動齒輪7及油栗驅動齒輪8a。因此,與油栗驅動齒輪相對于驅動側平衡器配重配置在驅動部的相反側的現(xiàn)有平衡器裝置相比,能夠縮短從驅動部2到油栗驅動齒輪8a的轉矩傳遞路徑。在此,作用于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的齒面之間的扭矩負荷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轉矩傳遞路徑長度成正比。即,與現(xiàn)有的平衡器裝置相比,實施例1的平衡器裝置I能夠減小扭矩。因此,能夠減小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8b的嚙合音。
[0034][各齒輪的集中配置帶來的隔壁的共用化]
[0035]下外殼108的下部總是浸在貯存于油盤106內的油中。因此,為了抑制伴隨油的攪拌而產生充氣,各齒輪6、7、8a、8b需要從油的油面隔離。在實施例1中,各齒輪6、7、8a、8b集中配置于下外殼108的第I橫梁板部和油栗3的安裝位置之間。在此,在現(xiàn)有的平衡器裝置中,平衡器驅動齒輪及平衡器從動齒輪與油栗驅動齒輪及油栗從動齒輪分開配置。因此,分別需要將平衡器驅動齒輪及平衡器從動齒輪自油面隔離的隔壁和將油栗驅動齒輪及油栗從動齒輪自油面隔離的隔壁。與此相反,在實施例1中,由于各齒輪6、7、8a、8b集中配置在一處,因此,與現(xiàn)有的平衡器裝置相比,可減少下外殼108所需的隔壁數(shù)。由此,由于能夠減少所需的隔壁數(shù),因此可實現(xiàn)裝置的輕量化。另外,通過共用軸向的隔壁,可縮短裝置的軸向尺寸。除此之外,在實施例1中,在下外殼108,各齒輪6、7、8a、8b的軸向一側(發(fā)動機正面?zhèn)?被油栗3 (的外殼)堵塞,自油的油面隔離。即,油栗3作為將各齒輪6、7、8a、8b自油的油面隔離的隔壁的一部分起作用。因此,通過將油栗3作為下外殼108的隔壁,可進一步減少隔壁數(shù),進一步實現(xiàn)裝置的輕量化。
[0036][油栗的減速驅動]
[0037]在實施例1中,油栗3采用可變容量式??勺內萘渴接屠醯脑灸康氖峭ㄟ^抑制發(fā)動機高速旋轉時的排出流量而實現(xiàn)燃料效率的改善,由此考慮,優(yōu)選旋轉速度低的油栗。另外,通常,油栗的摩擦在低速旋轉時小、在高速旋轉時變大,由此,若在低速旋轉下驅動,在燃料效率方面有利。在實施例1的驅動機構8中,油栗驅動齒輪8a的齒數(shù)凡設定為油栗從動齒輪Sb的齒數(shù)^的1/2倍。因此,油栗驅動軸3a的旋轉速度相對于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速度被減速為1/2倍。因此,可在較低速的旋轉下驅動油栗3,能夠抑制燃料效率變差。
[0038]在實施例1中,獲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0039](1-1) 一種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旋轉力從曲軸104傳遞的驅動部2 ;驅動側平衡器軸4,其具有與驅動部2 —體地旋轉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 ;平衡器驅動齒輪6,其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以設有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的位置為基準,與驅動部2設在同一側,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 一體地旋轉;平衡器從動齒輪7,其與平衡器驅動齒輪6嚙合;從動側平衡器軸5,其與平衡器從動齒輪7 —體地旋轉,在其軸向上具有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設在同一側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 ;驅動機構8,其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上,在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的相反側具有齒輪,旋轉力從各平衡器軸4、5的任一方傳遞;油栗3,經由驅動機構8驅動。
[0040]因此,由于可有效利用在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而配置驅動機構8,能夠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另外,由于能夠縮短從驅動部2到驅動機構8的轉矩傳遞路徑長度,所以能夠減小驅動機構8的齒輪間的嚙合音。
[0041](2-2)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機構8具有設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上的油栗驅動齒輪8a和與油栗驅動齒輪8a嚙合的油栗從動齒輪Sb。
[0042]因此,由于可有效利用在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而配置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8b,能夠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另外,由于能夠縮短從驅動部2到油栗驅動齒輪8a的轉矩傳遞路徑長度,因此可減小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間的嚙合音。進而,由于各齒輪6、7、8a、8b被集中配置在一處,因此可減少下外殼108所需的隔壁數(shù),實現(xiàn)裝置的輕量化。
[0043](3-3)根據(jù)(2-2)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栗從動齒輪Sb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設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偵U。
[0044]因此,可減小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的配置空間,實現(xiàn)裝置的緊湊化。
[0045](4-4)根據(jù)(3-3)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設于油栗從動齒輪Sb且與油栗從動齒輪Sb —體地旋轉的油栗驅動軸3a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直角方向上配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和從動側平衡器軸5之間。
[0046]因此,可減小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直角方向上的配置空間,實現(xiàn)裝置的緊湊化。
[0047](5-5)根據(jù)(4-4)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栗3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配置于驅動部2和油栗從動齒輪Sb之間。
[0048]因此,由于將油栗3收納于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內,因此可縮短包含油栗3的裝置整體的軸向尺寸。
[0049](6-15) 一種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安裝在內燃機(發(fā)動機100)上的外殼(上外殼107、下外殼108);驅動側平衡器軸4,其具有可旋轉地收納在外殼的內部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 ;鏈條驅動部(平衡器鏈輪111),其設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一端(第I端部4a)側,旋轉力從曲軸104經由驅動鏈條112傳遞;平衡器驅動齒輪6,其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設置于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和鏈條驅動部之間,與驅動側平衡器軸4 一體地旋轉;與平衡器驅動齒輪6嚙合的平衡器從動齒輪7 ;從動側平衡器軸5,其與平衡器從動齒輪7 —體地旋轉,并且,被收納在外殼的內部,在其軸向上具有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134設置于同一側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 ;油栗驅動齒輪8a,其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向上,設置于從動側平衡器配重135的相反側,與從動側平衡器軸5 —體地旋轉;與油栗驅動齒輪8a嚙合的油栗從動齒輪8b ;經由油栗從動齒輪8b驅動的油栗3。
[0050]因此,可有效利用在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而配置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因此能夠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另外,由于能夠縮短從驅動部2到油栗驅動齒輪8a的轉矩傳遞路徑長度,因此能夠減小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間的嚙合音。另外,由于各齒輪6、7、8a、8b集中配置于一處,因此可減少下外殼108所需的隔壁數(shù),使裝置輕量化。
[0051](7-16)根據(jù)(6-15)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栗3安裝在外殼(下外殼108)上。
[0052]因此,可得到油栗3的高支承剛性。另外,由于油栗3起到將各齒輪6、7、8a、8b自油的油面隔離的隔壁作用,所以能夠減少在下外殼108設置的隔壁數(shù),實現(xiàn)裝置的小型化。
[0053](8-17)根據(jù)(7-16)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栗3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軸向上設置在鏈條驅動部和油栗從動齒輪Sb之間。
[0054]因此,能夠將油栗3收納于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內,因此可縮短包含油栗3的裝置整體的軸向尺寸。
[0055]〔實施例2〕
[0056]接著,對實施例2進行說明。由于其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因此只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說明。圖5是實施例2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在實施例2中,油栗驅動軸3a的旋轉中心O3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相對于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02配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旋轉中心O i的相反偵U。即,油栗從動齒輪Sb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設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相反側。
[0057]在實施例2中,獲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0058](9-6)根據(jù)(2-2)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油栗從動齒輪Sb在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軸直角方向上設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相反側。
[0059]因此,相對于從動側平衡器軸5,可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相反側布局油栗3。
[0060]〔實施例3〕
[0061]接著,對實施例3進行說明。由于基本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因此只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說明。圖6是實施例3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中間齒輪軸140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實施例3的驅動機構8除了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以夕卜,還具有中間齒輪139。中間齒輪139為斜齒輪,與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8b嚙合。中間齒輪139被固定在中間齒輪軸140上。中間齒輪軸140被支承為相對于下外殼108旋轉自如。中間齒輪軸140的旋轉中心O4配置在比驅動側平衡器軸4及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Op 02更靠下方的位置,且配置在比油栗從動齒輪Sb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夕卜,中間齒輪軸140的旋轉中心04在發(fā)動機左右方向上配置于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中心O2和驅動側平衡器軸4的旋轉中心O i之間。
[0062]油栗驅動齒輪8a、油栗從動齒輪Sb及中間齒輪139的齒數(shù)被設定為使驅動機構8的總減速比與實施例1的驅動機構8的減速比(=2) 一致。在實施例3的驅動機構8中,由于在油栗驅動齒輪8a和油栗從動齒輪Sb之間夾裝有中間齒輪139,因此實現(xiàn)了各個齒輪的小型化的同時,實現(xiàn)了所希望的變速比。
[0063]〔實施例4〕
[0064]接著,對實施例4進行說明。由于基本的結構和實施例1相同,因此只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說明。圖7是實施例4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在實施例4中,在驅動側平衡器軸4上設有油栗驅動齒輪8a。
[0065]在實施例4中,獲得以下的作用效果。
[0066](10-9)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驅動機構8具有設置于驅動側平衡器軸4上的油栗驅動齒輪8a、與油栗驅動齒輪8a嚙合的油栗從動齒輪Sb。
[0067]因此,可有效利用在現(xiàn)有裝置中為無用區(qū)域的空間而配置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因此可抑制裝置的軸向尺寸增大。另外,由于能夠縮短從驅動部2到油栗驅動齒輪8a的轉矩傳遞路徑長度,可減小油栗驅動齒輪8a及油栗從動齒輪Sb間的嚙合音。另外,由于各齒輪6、7、8a、8b集中配置在一處,因此可減少下外殼108所需的隔壁的數(shù)目,實現(xiàn)裝置的輕量化。
[0068]〔實施例5〕
[0069]接著,對實施例5進行說明。由于其基本的結構和實施例1相同,因此,只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說明。圖8是實施例5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主視圖。在實施例5中,作為驅動機構的油栗齒輪141與平衡器從動齒輪7嚙合。油栗驅動軸3a被壓入固定于油栗齒輪141。油栗齒輪141的齒數(shù)被設定為平衡器從動齒輪7的齒數(shù)的2倍。在實施例5中,由于將驅動機構設置為單個油栗齒輪141,因此,使構成驅動機構的齒輪個數(shù)成為最少,抑制了部件數(shù)目增加。
[0070]〔實施例6〕
[0071]接著,對實施例6進行說明。由于其基本的結構和實施例1相同,因此只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說明。圖9是實施例6的驅動側平衡器軸4、從動側平衡器軸5及油栗驅動軸3a的正面示意圖。在實施例6中,油栗3使用通常的固定容量式的余擺線栗。另外,油栗驅動齒輪8a的齒數(shù)凡被設定成油栗從動齒輪8b的齒數(shù)N 2倍。由此,油栗驅動軸3a的旋轉速度相對于從動側平衡器軸5的旋轉速度被增速至2倍。因此,由于能夠實現(xiàn)油栗3的增速旋轉,因此可采用高速旋轉型的油栗,促進小型化。
[0072]〔其它實施例〕
[0073]以上,基于實施例對用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具體結構不限于實施例所示的結構,不脫離本發(fā)明宗旨的范圍內的設計變更等也包含在本發(fā)明中。例如,油栗驅動齒輪和油栗從動齒輪的齒數(shù)也可以相同。也可以設定多個被夾裝在油栗驅動齒輪和油栗從動齒輪之間的中間齒輪。
[0074]下面,對從實施例所能把握的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所限定的發(fā)明以外的技術性思想進行說明。
[0075](11-7)根據(jù)(2-2)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油栗從動齒輪的齒數(shù)分別設為Na、^時,滿足下式
[0076]Na< N Bo
[0077]因此,可實現(xiàn)油栗的減速旋轉。
[0078](12-8)根據(jù)(2-2)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油栗從動齒輪的齒數(shù)分別設為Na、^時,滿足下式
[0079]Na^ Nb。
[0080]因此,可實現(xiàn)油栗的等速或增速旋轉。
[0081](13-10)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由設置于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上的油栗驅動齒輪、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嚙合的中間齒輪、與所述中間齒輪嚙合的油栗從動齒輪構成。
[0082]因此,通過使用中間齒輪,不僅實現(xiàn)了各個齒輪的小型化,同時實現(xiàn)了所希望的變速比。
[0083](14-11)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具有與所述平衡器驅動齒輪或所述平衡器從動齒輪嚙合的油栗齒輪。
[0084]因此,可抑制部件數(shù)目增加,使構成驅動機構的齒輪個數(shù)成為最少。
[0085](15-12)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采用斜齒輪。
[0086]因此,可實現(xiàn)高速高負荷下的安靜。
[0087](16-13)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旋轉力經由鏈條傳遞至所述驅動部。
[0088]因此,可將曲軸的旋轉速度改變而向位于分開的位置的驅動側平衡器軸傳遞。另外,與齒輪驅動相比,有利于小型化。
[0089](17-14)根據(jù)(1-1)中記載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栗是與規(guī)定的狀態(tài)對應地改變栗室的容積變化量的可變容量式油栗。
[0090]因此,可減少高速旋轉時的栗室的容積變化量,能夠抑制發(fā)動機高速旋轉時的排出流量,實現(xiàn)燃料效率的改善。
[0091]附圖標記說明
[0092]I平衡器裝置
[0093]2驅動部
[0094]3 油栗
[0095]3a油栗驅動軸
[0096]4驅動側平衡器軸
[0097]5從動側平衡器軸
[0098]6平衡器驅動齒輪
[0099]7平衡器從動齒輪
[0100]8驅動機構
[0101]8a油栗驅動齒輪
[0102]8b油栗從動齒輪
[0103]9 油栗
[0104]100發(fā)動機(內燃機)
[0105]104 曲軸
[0106]107上外殼(外殼)
[0107]108下外殼(外殼)
[0108]111平衡器鏈輪(鏈條驅動部)
[0109]112驅動鏈條(鏈條)
[0110]134驅動側平衡器配重
[0111]135從動側平衡器配重
【主權項】
1.一種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旋轉力從曲軸傳遞的驅動部; 驅動側平衡器軸,具有與所述驅動部一體地旋轉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 平衡器驅動齒輪,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以設有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的位置為基準,與所述驅動部設在同一側,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一體地旋轉; 平衡器從動齒輪,與所述平衡器驅動齒輪嚙合; 從動側平衡器軸,與所述平衡器從動齒輪一體地旋轉,在其軸向上具有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設在同一側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 驅動機構,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配重的相反側具有齒輪,旋轉力從各所述平衡器軸的任一方傳遞; 油栗,經由所述驅動機構驅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機構具有: 油栗驅動齒輪,設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上; 油栗從動齒輪,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嚙合。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栗從動齒輪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直角方向上設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側。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設在所述油栗從動齒輪且與該油栗從動齒輪一體地旋轉的油栗驅動軸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直角方向上配置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和從動側平衡器軸之間。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栗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設置在所述驅動部和所述油栗從動齒輪之間。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栗從動齒輪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直角方向上設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相反側。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機構具有: 油栗驅動齒輪,設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上; 油栗從動齒輪,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嚙合。8.一種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安裝在內燃機的外殼; 驅動側平衡器軸,具有被可旋轉地收納在所述外殼的內部的驅動側平衡器配重; 鏈條驅動部,設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一端側,旋轉力從曲軸經由鏈條傳遞; 平衡器驅動齒輪,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設置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和所述鏈條驅動部之間,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一體地旋轉; 平衡器從動齒輪,與所述平衡器驅動齒輪嚙合; 從動側平衡器軸,與所述平衡器從動齒輪一體地旋轉,并且,被收納在所述外殼的內部,在其軸向上,具有與所述驅動側平衡器配重設在同一側的從動側平衡器配重; 油栗驅動齒輪,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設在所述從動側平衡器配重的相反偵牝與所述從動側平衡器軸一體地旋轉; 油栗從動齒輪,與所述油栗驅動齒輪嚙合; 油栗,經由所述油栗從動齒輪驅動。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栗安裝在所述外殼上。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內燃機的平衡器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栗在所述驅動側平衡器軸的軸向上設置在所述鏈條驅動部和所述油栗從動齒輪之間。
【文檔編號】F16F15/26GK105937580SQ201510595264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7日
【發(fā)明人】鬼形良治
【申請人】日立汽車系統(tǒng)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