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頭結構、離合器以及電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接頭結構、離合器以及電動機。
【背景技術】
[0002]以前,電動機例如如日本特開2012-82952號公報所記載,通過離合器(clutch)將被旋轉驅動的驅動軸和傳遞驅動軸的旋轉的從動軸能夠一體旋轉地連結。在上述公報中所記載的離合器通過接頭結構將驅動軸和從動軸能夠一體旋轉地連結。在接頭結構壓入有驅動軸的頂端部。接頭結構具有供從動軸的基端部游嵌的連結部件。
[0003]但是,在上述公報所記載的電動機中,由于驅動軸的頂端部壓入于連結部件,所以當驅動軸搖動旋轉時連結部件也與驅動軸一起搖動旋轉。該連結部件的搖動旋轉成為離合器產生異響的一個原因?!皳u動旋轉”是指搖動與旋轉同時產生的狀態(tài)。
[0004]并且,由于從動軸游嵌(S卩、間隙配合)于連結部件,所以在上述公報所記載的接頭結構中,能夠一定程度地允許從動軸與連結部件的軸偏移、乃至從動軸與驅動軸的軸偏移。但是,如果連結部件與驅動軸一起搖動旋轉的話,連結部件與從動軸的軸芯會產生較大的偏移,從而不能在從動軸與連結部件之間允許從動軸與連結部件的軸偏移。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連結部件的搖動旋轉的接頭結構、離合器以及電動機。
[0006]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涉及接頭結構將驅動軸和從動軸能夠一體旋轉地連結。所述接頭結構包括:驅動側插入部,其設置于所述驅動軸的頂端部;從動側插入部,其設置在所述從動軸的基端部;以及連結部件。所述連結部件具有供所述驅動側插入部插入的驅動軸插入孔、以及供所述從動側插入部插入的從動軸插入孔。所述驅動軸插入孔具有供所述驅動側插入部在旋轉方向卡合的內周面。所述從動軸插入孔具有供所述從動側插入部在旋轉方向卡合的內周面。在所述驅動軸插入孔的內周面與所述驅動側插入部之間形成有驅動側容許縫隙,該驅動側容許縫隙允許所述驅動側插入部在所述驅動軸插入孔內的徑向移動。在所述從動軸插入孔的內周面和所述從動側插入部之間形成有從動側容許縫隙,該從動側容許縫隙允許所述從動側插入部在所述從動軸插入孔內的徑向移動。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電動機的剖視圖。
[0008]圖2是圖1的電動機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09]圖3是圖1的電動機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0]圖4是圖3的連結部件的立體圖。
[0011]圖5A是沿圖2的5A-5A線的離合器的示意剖視圖。
[0012]圖5B是沿圖3的5B-5B線的離合器的示意剖視圖,并且為了便于理解抵接面的形狀而沒有圖示旋轉軸。
[0013]圖6是圖4的離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4]圖7A是沿圖2的7A-7A線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0015]圖7B是沿圖2的7B-7B線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0016]圖8A以及8B是圖2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0017]圖9A以及9B是圖2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0018]圖10是其他方式的離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9]圖11是其他方式的離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0]圖12是其他方式的離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視圖。
[0021]圖13是其他方式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0022]圖14是其他方式的離合器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對具備了具有接頭結構的離合器的電動機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電動機具備電動機部1、減速部2、以及離合器3。在構成電動機部I的有底筒狀的磁軛4的內周面以相互對置的方式固裝有一對磁石5。在磁石5的內側配置有電樞6。電樞6具有配置于磁軛4的中央部的旋轉軸7 (驅動軸)。旋轉軸7的基端部(圖1中的上側的端部)被軸承8樞轉支承,該軸承8設置于磁軛4的底部中央。在該旋轉軸7的頂端側的部位固定有圓筒狀的整流子9。
[0024]如圖2以及圖3所示,在旋轉軸7的頂端部形成有驅動側插入部11。驅動側插入部11在旋轉軸7的頂端部具有從圓柱形狀被平行地進行了倒角加工的窄寬部Ila和肩部Ilb0窄寬部Ila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兩個平坦面。肩部Ilb在窄寬部Ila的基端向窄寬部Ila的短邊方向的兩側突出。肩部Ilb通過在旋轉軸7的頂端部設置窄寬部Ila而形成。窄寬部Ila的短邊方向的兩個端面成為呈沿軸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平面狀的旋轉傳動面He。
[0025]如圖1所示,在磁軛4的開口部側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外側延伸設置的凸緣部4a。在磁軛4的開口部嵌合有電刷保持體12。電刷保持體12包括呈將磁軛4的開口部閉塞的形狀的保持體主體12a、以及向磁軛4的徑向外側突出的連接器部12b,并且該保持體主體12a和連接器部12b被一體地形成。保持體主體12a通過未予圖示的布線而與連接器部12b連接,并保持與所述整流子9滑接的一對電刷13。在保持體主體12a的中央部形成有與所述軸承8成對的軸承14,并且該軸承14對樞轉支承所述旋轉軸7的整流子9與驅動側插入部11之間的部位進行樞轉支承。當經由連接器部12b供給至電刷13的外部電源經由整流子9供給至電樞6時,電樞6 (旋轉軸7)被旋轉驅動、S卩電動機部I被旋轉驅動。
[0026]所述減速部2包括樹脂制的齒輪箱21、以及收納于齒輪箱21內的減速機構22等。齒輪箱21在與電動機部I沿軸向對置的部位(圖1中的上側的端部)具備固定部21a,該固定部21a具有與磁軛4的凸緣部4a的外形同樣的外形。在固定部21a形成有向磁軛4的內側開口的嵌合凹部21b。在電刷保持體12嵌合于嵌合凹部21b內的狀態(tài)下,固定部21a和與該固定部21a抵接的凸緣部4a由螺釘23固定,使得磁軛4被固定在齒輪箱21,從而使電動機部I與減速部2被一體化。
[0027]在齒輪箱21中,在嵌合凹部21b的底部中央沿軸向凹設有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并且在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的底部中央沿軸向凹設有直徑比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小的第2離合器收納凹部2Id。在齒輪箱21凹設有從第2離合器收納凹部2Id的底部中央向旋轉軸7的軸線方向延伸的蝸桿收納部21e。在蝸桿收納部21e收納有大致圓柱狀的蝸桿24 (從動軸)。蝸桿24被一對軸承25、26樞轉支承,該一對軸承25、26分別配置在蝸桿收納部21e的軸向的兩端部。蝸桿24被軸承25、26樞轉支承,而與所述旋轉軸7成同軸配置(即、配置成旋轉軸7的中心軸線LI與蝸桿24的中心軸線L2在一條直線上)。
[0028]在齒輪箱21中,在蝸桿收納部21e的中央部的軸線正交方向(即、與軸線正交的方向)(圖1中的右方向)上相鄰的部位形成有與蝸桿收納部21e連通的齒輪收納部21f。在齒輪收納部21f中能夠旋轉地收納有與蝸桿24嚙合的圓板狀的蝸輪27。蝸輪27與蝸桿24 一起構成減速機構22。該蝸輪27的徑向上的中央部設置有輸出軸28,該輸出軸28沿蝸輪27的軸向(圖1中的與紙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并與該蝸輪27 —體旋轉。
[0029]在所述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以及所述第2離合器收納凹部21d的內部收納有離合器3,該離合器3將所述旋轉軸7和所述蝸桿24連結。如圖2所示,離合器3由離合器外殼31、連結部件32、支承部件33、滾動體34以及從動側旋轉體35構成。
[0030]離合器外殼31呈圓筒狀,并在該離合器外殼31的軸向上的一個端部形成有凸緣狀的固定凸緣部31a,該固定凸緣部31a向徑向外側延伸。離合器外殼31插入于第2離合器收納凹部21d內,直到固定凸緣部31a與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的底面抵接,并且固定凸緣部31a被固定在第I離合器收納凹部21c的底部。離合器外殼31以不能相對于齒輪箱21沿軸向移動且不能沿圓周方向旋轉的方式固定。固定于齒輪箱21的離合器外殼31與旋轉軸7以及蝸桿24配置在同一軸上。
[0031]如圖2以及圖4所示,構成所述連結部件32的軸連結部41呈具有比所述離合器外殼31的內徑小的外徑的大致圓柱狀。在軸連結部41的徑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軸向延伸的驅動軸插入孔42。驅動軸插入孔42在從軸連結部41的靠向電動機部I的軸向上的一端(圖2中的上側)到該軸連結部41的軸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范圍內形成。驅動軸插入孔42在從軸向看時具有長邊方向和短邊方向。該驅動軸插入孔42的內周面,如圖5所示具有沿徑向分離且相互平行并與軸向平行的一對平面42a、以及將這些平面42a的兩端彼此連結的圓弧狀的兩個連結面42b。也就是說,驅動軸插入孔42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兩個平坦面。對于驅動軸插入孔42,在軸向看時與平面42a平行的方向(圖5中的左右方向)為長邊方向,與平面42a正交的方向(圖5中的上下方向)為短邊方向。驅動軸插入孔42在短邊方向上的長度與所述驅動側插入部11的窄寬部Ila在短邊方向上的長度相等或稍微大。驅動側插入部11在長邊方向上的長度大于窄寬部Ila在長邊方向(圖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長度。
[0032]如圖2乃至圖4所示,相對于驅動軸插入孔42靠向電動機部I的開口部為被擴徑的擴徑部42c。通過形成該擴徑部42c,從而在驅動軸插入孔42的靠向電動機部I的端部形成開口臺階部42d。開口臺階部42d具有朝向電動機部I并與軸向正交的呈平面狀的抵接面42e。該抵接面42e為驅動軸插入孔42和擴徑部42c的邊界。
[0033]在擴徑部42c的內周面設置有驅動側彈性部件43。驅動側彈性部件43設置于在擴徑部42c上比驅動軸插入孔42的內周面更向徑向外側的位置并呈環(huán)狀。驅動側彈性部件43具有向徑向內側突出的一對按壓部43a。按壓部43a在抵接面42e上且在成為驅動軸插入孔42的短邊方向上的兩側的位置各形成有一個。各個按壓部43a呈沿圓周方向(與連結部件32的旋轉方向相同)的圓弧狀。
[0034]如圖3、圖4、圖5B以及圖6所示,在抵接面42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