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到減隔震的,更加具體地是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
背景技術:
1、摩擦滑移隔震最早由隔離地震作用的摩擦滑動機構和限位復位的阻尼向心機構組成,多為平面滑移隔震系統(tǒng)。由于該系統(tǒng)不能自復位,需額外加設復位裝置。除此之外,該類支座具有滑動性能離散性大和不易控制的特點,易發(fā)生滑移量過大導致穿越隔震層的非結構構件破壞的現(xiàn)象,甚至可能發(fā)生滑移失穩(wěn)。為了解決該類系統(tǒng)不能自動復位的問題,19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發(fā)了摩擦擺隔震裝置,稱之為摩擦擺系統(tǒng)/支座(friction?pendulum?system/bearing,簡稱fps/fpb)。該裝置既有平面滑移隔震裝置的對地震激勵頻率范圍的低敏感性和高穩(wěn)定性,也因其特有的圓弧滑動使其具有自復位功能,工作時可做類似鐘擺運動,延長隔震結構的自振周期,同時通過支座摩擦副將動能轉化為熱能,降低地震對結構的影響。
2、對于柔性直流換流閥、直流斷路器以及橋臂電抗器這類重心較高的高聳電氣設備,引起動力特性導致對振動非常敏感,劇烈的振動極易導致支撐結構失效和電器功能的停止,強震下極易出現(xiàn)上部電氣設備傾覆導致的隔震層局部受拉和隔震支座提離的現(xiàn)象?,F(xiàn)有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并不適合電氣設備的隔震需求,強震下并不能滿足電氣設備對限位和抗拔性能的要求,易造成強震下支座失效破壞、上部結構傾覆等問題,嚴重影響隔震技術在高聳電氣設備隔震領域的推廣使用。因此,亟需研發(fā)提供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功能的摩擦擺隔震支座。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
2、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為:
3、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包括下支座、滑塊和上支座;所述的下支座和上支座的結構相同,滑塊位于下支座與上支座之間,下支座和上支座兩者呈十字交叉布置;滑塊的下部與下支座連接,滑塊的上部與上支座連接,所述的滑塊可在下支座和上支座之間移動。
4、進一步的是,所述下支座包括一個底板、兩個側板、兩個端板以及兩個防撞墊,底板兩側分別設置一塊側板,底板端分別設置一塊端板和一塊防撞墊,防撞墊設置在端板內(nèi)側;所述底板底部設置為水平面,底板頂部為帶雙向斜坡的v型面,底板頂面雙向的坡度設置相同。
5、進一步的是,所述側板整體呈l型,所述的側板底面水平,側板包括平板和頂面為帶雙向斜坡的v型面的挑耳,平板豎直設置,所述平板的上端設置朝向下支座內(nèi)側的翻邊,所述的翻邊即為挑耳;所述側板頂面的斜坡坡度以及變坡點均與底板頂面的斜坡坡度以及變坡點相同;底板頂面和挑耳底面之間為v型內(nèi)凹卡槽。
6、進一步的是,所述滑塊包括上凸塊及位于上凸塊下面的下凸塊,上凸塊與下凸塊一體成型。
7、進一步的是,所述下凸塊左右兩側設置有下抗拔裝置,所述的下抗拔裝置是設置在下凸塊側面下端的一個凸邊,所述凸邊的形狀與v型內(nèi)凹卡槽的形狀相適配,所述凸邊卡在v型內(nèi)凹卡槽內(nèi),下凸塊下端兩側的下抗拔裝置分別卡在下支座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內(nèi),下抗拔裝置與v型內(nèi)凹卡槽活動連接,當無外力時,下抗拔裝置位于v型內(nèi)凹卡槽的中部,下抗拔裝置與下支座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不變,當有外力時,所述的下抗拔裝置沿著v型內(nèi)凹卡槽來回移動。
8、進一步的是,所述下抗拔裝置底面為v型,頂面為倒v型,下抗拔裝置底面與頂面的v型與v型內(nèi)凹卡槽坡度相同,所述凸邊底面中部及頂面中部為平面狀。
9、進一步的是,所述上凸塊前后兩面設置有上抗拔裝置,所述的上抗拔裝置是設置在上凸塊前后兩面上端的凸邊,所述凸邊的形狀與上支座上的v型內(nèi)凹卡槽的形狀相適配,所述凸邊卡在上支座上的v型內(nèi)凹卡槽內(nèi),上凸塊上端兩側的上抗拔裝置分別卡在上支座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內(nèi),上抗拔裝置與上支座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活動連接,當無外力時,上抗拔裝置位于上支座的v型內(nèi)凹卡槽的中部,上抗拔裝置與上支座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不變,當有外力時,上支座沿著滑塊來回移動。
10、進一步的是,所述上抗拔裝置底面為v型,頂面為倒v型,上抗拔裝置底面與頂面的v型與上支座的v型內(nèi)凹卡槽坡度相同,上抗拔裝置底面中部及頂面中部為平面狀。
11、進一步的是,所述上凸塊的頂面設置上表面凹槽,所述上表面凹槽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所述上表面凹槽內(nèi)設置第一摩擦板;上抗拔裝置下部朝向平板的表面、以及上抗拔裝置上部朝向上支座平板的表面均設置側面凹槽,所述的側面凹槽內(nèi)設置第二摩擦板;所述摩擦板的厚度大于上表面凹槽或側面凹槽的凹槽深度。
12、進一步的是,所述下支座放在滑塊下面時,下支座的底板固定在設置在地面上的基礎上,下支座設置v型內(nèi)凹卡槽的一面朝上放置;當上支座放在滑塊上面時,上支座水平的底板朝上、上支座設置v型內(nèi)凹卡槽的一面朝下放置,上支座倒扣在滑塊上。
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實用新型中的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摩擦擺隔震支座卡槽為雙向斜坡的v型面,滑塊在v型面上滑動,依靠重力實現(xiàn)水平自復位。
15、2.本實用新型摩擦擺隔震支座v型內(nèi)凹卡槽雙向坡度固定,在上部重量不變的情況下,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塊可由v型頂部滑動至v型底部,因而內(nèi)凹卡槽的v型設置,可為滑塊b提供恒定的恢復力,使得滑塊能夠回到v型的最低位置處即初始的穩(wěn)定位置處。
16、3.滑塊的抗拔裝置僅在支座的v型內(nèi)凹卡槽內(nèi)自由滑動,卡槽上下鎖死滑塊,滑塊與支座見無較大相對位移,實現(xiàn)裝置的抗拔功能。
17、4.支座端部設置防撞墊和限位端板,在滑動支座位移過大情況下限制滑塊的移動,實現(xiàn)裝置的限位防撞功能。
18、5.滑塊上設置的摩擦板可提供附加摩擦阻尼,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調(diào)整摩擦板大小,從而可調(diào)整裝置的隔震參數(shù)。
1.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座(a)、滑塊(b)和上支座(c);所述的下支座(a)和上支座(c)的結構相同,滑塊(b)位于下支座(a)與上支座(c)之間,下支座(a)和上支座(c)兩者呈十字交叉布置;滑塊(b)的下部與下支座(a)連接,滑塊(b)的上部與上支座(c)連接,所述的滑塊(b)可在下支座(a)和上支座(c)之間移動。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a)包括一個底板(1)、兩個側板(2)、兩個端板(3)以及兩個防撞墊(4),底板(1)兩側分別設置一塊側板(2),底板(1)兩端分別設置一塊端板(3)和一塊防撞墊(4),防撞墊(4)設置在端板(3)內(nèi)側;所述底板(1)底部設置為水平面,底板(1)頂部為帶雙向斜坡的v型面,底板(1)頂面雙向的坡度設置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2)整體呈l型,所述的側板(2)底面水平,側板(2)包括平板(2.1)和頂面為帶雙向斜坡的v型面的挑耳(2.2),平板(2.1)豎直設置,所述平板(2.1)的上端設置朝向下支座(a)內(nèi)側的翻邊,所述的翻邊即為挑耳(2.2);所述側板(2)頂面的斜坡坡度以及變坡點均與底板(1)頂面的斜坡坡度以及變坡點相同;底板(1)頂面和挑耳(2.2)底面之間為v型內(nèi)凹卡槽(6)。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b)包括上凸塊(5.3)及位于上凸塊(5.3)下面的下凸塊(5.4),上凸塊(5.3)與下凸塊(5.4)一體成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塊(5.4)左右兩側設置有下抗拔裝置(5.1),所述的下抗拔裝置(5.1)是設置在下凸塊(5.4)側面下端的一個凸邊,所述凸邊的形狀與v型內(nèi)凹卡槽(6)的形狀相適配,所述凸邊卡在v型內(nèi)凹卡槽(6)內(nèi),下凸塊(5.4)下端兩側的下抗拔裝置(5.1)分別卡在下支座(a)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6)內(nèi),下抗拔裝置(5.1)與v型內(nèi)凹卡槽(6)活動連接,當無外力時,下抗拔裝置(5.1)位于v型內(nèi)凹卡槽(6)的中部,下抗拔裝置(5.1)與下支座(a)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不變,當有外力時,所述的下抗拔裝置(5.1)沿著v型內(nèi)凹卡槽(6)來回移動。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抗拔裝置(5.1)底面為v型,頂面為倒v型,下抗拔裝置(5.1)底面與頂面的v型與v型內(nèi)凹卡槽(6)坡度相同,所述凸邊底面中部及頂面中部為平面狀。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塊(5.3)前后兩面設置有上抗拔裝置(5.2),所述的上抗拔裝置(5.2)是設置在上凸塊(5.3)前后兩面上端的凸邊,所述凸邊的形狀與上支座(c)上的v型內(nèi)凹卡槽(6)的形狀相適配,所述凸邊卡在上支座(c)上的v型內(nèi)凹卡槽(6)內(nèi),上凸塊(5.3)上端兩側的上抗拔裝置(5.2)分別卡在上支座(c)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6)內(nèi),上抗拔裝置(5.2)與上支座(c)兩側的v型內(nèi)凹卡槽(6)活動連接,當無外力時,上抗拔裝置(5.2)位于上支座(c)的v型內(nèi)凹卡槽(6)的中部,上抗拔裝置(5.2)與上支座(c)相對位置保持固定不變,當有外力時,上支座(c)沿著滑塊(b)來回移動。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抗拔裝置(5.2)底面為v型,頂面為倒v型,上抗拔裝置(5.2)底面與頂面的v型與上支座(c)的v型內(nèi)凹卡槽(6)坡度相同,上抗拔裝置(5.2)底面中部及頂面中部為平面狀。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凸塊(5.3)的頂面設置上表面凹槽(7),所述上表面凹槽(7)內(nèi)設置第一摩擦板(9);上抗拔裝置(5.2)下部朝向平板(2.1)的表面、以及上抗拔裝置(5.2)上部朝向上支座(c)平板的表面均設置側面凹槽(8),所述的側面凹槽(8)內(nèi)設置第二摩擦板(10);所述摩擦板的厚度大于上表面凹槽(7)或側面凹槽(8)的凹槽深度。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有防撞限位及抗拔裝置的摩擦擺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座(a)放在滑塊(b)下面時,下支座(a)的底板(1)固定在設置在地面上的基礎上,下支座(a)設置v型內(nèi)凹卡槽(6)的一面朝上放置;當上支座(c)放在滑塊(b)上面時,上支座(c)水平的底板朝上、上支座(c)設置v型內(nèi)凹卡槽的一面朝下放置,上支座(c)倒扣在滑塊(b)上。